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万户侯-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嘴角浮现出淡淡的倦笑,李清回答虽有些牵强,但这份急智却让他暗暗赞许,又想起信中章仇兼琼对此人毫不吝啬的夸赞,李亨杀机稍敛,心中忽地动了爱才之念,他又仔纪不大,只有二十五、六岁,但眼睛里却露出严峻、冷静和坚毅,和他的年龄完全不配,他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似乎超越了这个在地上却又能挺直腰侃侃而谈,谦恭而不失尊严,李亨忽然想到了自己最稀缺的东西,那就是忠于自己的人才。
他很想再多问问他,但时间不允许了,崔翘还在明德殿上等着,记录官在详细地计算着自己休息的时间,时间过久会让父皇生出疑心。
他望着李清微微一笑,眼中生出一股暖意,“你去吧!先去崇文馆学学礼,等会儿再来明德殿见我,给我讲讲你如何治理义宾县,再讲讲你是怎么发明雪泥的。”
李清走出太子内宫,这才发现自己的内裳早已湿透,长吁一口气,随侍卫去了,李亨一直盯着他的背影远去,笑了笑,忽然回头问李静忠道:“你觉此人如何?”
李静忠偷偷望了太子的脸色一眼,“奴才不敢妄评外官。”
李亨冷哼一声,“你说吧!在我面前不必这样虚伪。”
“奴才不敢,奴才对他了解不多,不过奴才只感觉此人气质不同常人,说不定能为殿下所用。”
李亨点点头,淡淡吩咐道:“你去一趟吏部,将此人在义宾县的档案给我调来。”
第九十六章 四两拨千斤(上)
出来,已是近午,和煦阳光洒在皇城金碧辉煌的琉璃着耀眼的光芒,阳光暖洋洋的照在李清的身上,他仰望蓝天白云,恍如两世为人。
崔翘从后面跟上,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恭喜李参军了,你可知太子很少接见低品官员,今天不仅接见你,且太子之语,对你甚为看重,前途无量啊!”
李清斜眼微睨他一眼,对他暗暗生了警惕,他今天从阎王殿里走一圈出来,才意识到章仇兼琼决不会命他去见太子,杀人灭口的后果章仇不会想不到,见太子必是这个崔翘的擅自决定,看他文质彬彬,想不到心肠竟如此狠毒,李清虽不满,但依旧笑容可鞠地谢道:“这全是崔大人的栽培,李清不敢忘记。”
“呵呵!不错!不错,宠不见骄,贵不忘本,孺子可教也!”
崔翘的儿子也是主簿,年纪和李清相仿,但每次见太子,太子所问决不超过三句,这还是看在自己面上,其他人连见太子都不可能,但刚才太子询问李清的身世,询问他的治县之得,毫末细节都一一问到,这竟是他从未见过,崔翘又是嫉妒、又是惊异,他知道太子是看上此人了。
“我今晚想设一家宴,请李参军吃顿便饭,不知李参军可有空?”
适才听李清对太子说他是孤儿,崔翘便动了心思。他有一个女儿,今年十七岁,生得容颜俏丽,只是有些娇纵,若能将李清招赘上门,这半儿若有了出息,自己儿子也能沾沾光。
不料李清却歉然道:“今晚我已答应另一世伯,恐怕要辜负大人地美意了。”
“不碍!不碍!明日也行。你住哪里,我明日派车来接你。”
崔翘笑容亲切,两眼微微下弯呈月牙形,李清砰然心动,又觉得笑容竟是这么熟悉,他凝神细细一想。突然恍然大悟,帘儿!帘儿的笑容竟和他一模一样,他、他姓崔,李清惊得心都要停止跳动,帘儿玉佩上刻的那个字,不就是崔字么,难道。
“崔大人,我想冒昧问大人一事”
李清的心已经痒得无法再抑,也不管这里是皇城,更不管这会不会勾起崔翘惨痛的回忆。反正,他就是想知道帘儿身世之秘。
但崔翘却无心再理会他。他直勾勾地盯着前方,脸色大变。不顾仪表庄严,瞅见旁边有一大鼎,手提朝服,一猫腰,迅捷无比地钻到后面,一面探头窥视,一面连连向李清招手。
李清见堂堂的三品大理寺卿竟然如此狼狈,就仿佛在玩小孩打弹弓的游戏。不由顺他目光望去,就在他前方五十步外停着一辆宽大的马车。百名侍卫戒备左右,一名头顶两根鸡毛地官员站在车前不住地点头哈腰,脸上充满感激的表情,李清不关心那马车是谁,但那两根鸡毛他却不会忘记,他不由伸手摸了摸自己脸颊,鞭痕已经结了痂,但心里的鞭痕却永远无法愈合。
“李参军,我先走一步,记得明儿到我府上来。”
崔翘瞅准了机会,低低向李清招呼一声,弯腰躬背顺着宫墙悄悄溜行,他一不小心又踩到官袍,险些摔个狗啃泥,看他那紧张而笨拙的样子,想问他帘儿之事也无从出口,只得罢了。
他忽然又对那辆马车有了兴趣,一边走一边仔细打量,这辆马车宽大考究,车身雕玉镶银,金丝彩带装裹,连车夫也穿着锦袍革带,看这阵势,至少也应是亲王,李清忽然感到一道凌厉的目光从车厢里射来,这目光陌生而又熟悉,仿佛已等待自己多年,仿佛已经看透自己,他竟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蓦然间,他已经明白马车里坐地是何人了。
马车里坐的正是要进宫面圣的李林甫,他昨晚利用李隆基好大喜功的秉性,成功说动了李隆基,考虑将李琳之女送去契丹和亲,但他一早接到报告,说李琳先去东宫,便决定再次向皇上晓以利害,正好在皇城遇到了准备北归的李怀节。
李林甫一眼便瞥见了正沿着宫城墙溜窜的崔翘,他不禁连声冷笑,前日还向自己表示效忠,可今儿就到东宫来了,两面三刀的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眼看崔翘逃远,又回头聆听李怀节的感激涕零。
“我此次北归,定为恩相造一座生祠,供我契丹子女四时祭拜。”
李怀节得知佳人归己,全仗恩相一手促成,早激动得声泪俱下,恨不能俯身为相府一只看门狗,供恩相早晚驱使。
“生祠就不必了,你只要心怀皇上,。你在听吗?”
“李都督—,我说话你在听吗?”
李怀节走神了,他忽然从马车的间隙里看见了李清,二人目光相对,他认出此人昨日在郡主身边所见,竟然不是仆役。
“难道他也想一亲郡主的芳泽不成?”
李怀节心中生出胜利者地得意,他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他要揽着李惊雁在朱雀大街上缓行,让李惊雁所有地追求者看一看,大唐最冷艳的公主是属于契丹人地,嘿嘿!为什么不可以,老子明年就来。
李林甫自己可以走神,但却不容许别人走神,他心中暗暗恼怒李怀节的无礼,竟然敢和自己说话时心不在焉,他见李怀节紧紧盯着前方,眼神里一会儿得意,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流露出向往的笑意,也不禁回身望去,从半透明的纱帘里,他一眼便看见了李清,见此人品阶甚低,却敢肆无忌惮地打量自己马车,难道他不知道这辆百卫呼拥的马车里坐着大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林甫吗?
“李都督,此人是谁?”
李怀节惊觉自己失态,连忙俯身答道:“回禀恩相,此人我也不识,只是昨日在平阳郡主身边看到,甚是无礼,故而有印象。”
“哼!”者,狂妄无知之小辈。
“来人!”
“属下在!”七八个侍卫同时叉腰呼应。
李林甫一指李清,“将那厮给我乱棍打出皇城去!”。
大明宫的御书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正负手卓立,默默地凝视着天空,白云在聚聚分分,宛如他地人生;他的人生已经匆匆走了一个甲子,盛衰荣辱几多事,又如天上白云,他看到地只有眼前的聚聚分分。
人说六十而耳顺,但李隆基却不然,他烦恼的事情太多,他的万里江山四邻不靖,有吐蕃之患、有回鹘兴起、有南诏坐大,但这一切烦
不上他身后的那个位子,他做了三十三年的皇帝,时,继位者已经不耐。
在他的书桌上有两份太子起居录,纸上墨迹皆未干,一份是在明德殿的记录,另一份却是在太子内宫的记录,明德殿的记录他不关心,李琳求诉,崔翘述职,还有一个小小的九品主簿在侃侃而谈。
李隆基兴趣却在那个九品主簿的身上,在另一份太子内宫起居录上,却清清楚楚写满了同一个人的言论,是同一个人,身份却变成了剑南节度使府兵曹参军事,仿佛变戏法一般,连李隆基都对此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章仇兼琼的特使,截获走私到吐蕃的精铁,昨夜被相国派人抓捕,又侥幸逃过太子的灭口,无数个精彩的片段勾画出一段活生生的传奇,李清,发明雪泥的小商人,义宾县九品主簿竟有了和此人聊聊天的兴趣。
“皇上,李右相求见。”
身后传来高力士尖细的嗓音,高力士身材魁梧,但却心细如发,不等李隆基开口,他已经小心翼翼地将两份墨迹未干的起居录收了起来。
李隆基慢慢回过身,他虽已到六十,但岁月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衰老,反而增添了成熟的魅力和威严,李亨与他长得颇似,鼻挺口阔,眉眼飞长,但李隆基双目冷酷而有一种透视人心地魔力。给人以精明却又城府深沉的感觉,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典型。
“宣他进来。”
片刻,李林甫在两个小太监的引导下,进入大唐天子的御书房,他摒息静气,步步小心,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的任意张权。
“臣李林甫拜见皇帝陛下。”
李隆基瞅了他一眼,想起刚刚太子起居录上所言。此人族弟李道复包庇走私,本人又动用兵力抓捕章仇特使,不禁暗暗冷笑,但他脸上却丝毫不露,依旧如往常一般和颜悦色,随意笑笑道:“免礼。坐吧!”
对于臣下所作所为,李隆基并不就事论事,而是就人论事,只看他的需要,大事可以变成小事,小事也可以变成大事,他并不反感臣子间的派系斗争,相反他还鼓励这种权斗,只有朝臣中斗争地存在,他才能把握住权力的平衡。这是帝王的权术,不让一派坐大。更不容许任何威胁自己的力量存在,尤其是太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的罢相,史载是因替中书侍郎严挺之辩护而被贬,其实不然,张九龄的罢相地真实原因是他极力反对废除太子李,他没有领悟李隆基对太子安排的真实用意,更没有想到李隆基压根就不需要太子。
李林甫屁股轻轻挂在椅子边上,脸上挤出十二万分的诚恳,道:“皇上。臣今日前来还是为与契丹和亲一事,昨日夜深。臣尚未尽言,请容臣再细细禀来。”
李隆基淡淡一笑,“你说吧!朕听着就是。”
一早,嗣宁王李琳入宫,请求李隆基看在宁王份上取消让平阳郡主和亲的安排,说到动情处竟声泪俱下,李隆基知道李怀节残暴,又感念大哥的让位之恩,他竟有些动摇起来。
“臣刚刚在皇城遇到松漠都督李怀节,方知李怀节对平阳郡主用情极深,臣就在想,我天朝为何要与契丹和亲,无非是要让契丹永远向我天朝臣服,使契丹之地永远属于皇帝陛下,既如此,若将平阳郡主嫁去,岂不是能更深地影响李怀节,让她将皇帝陛下的恩德沐浴到每个契丹人的身上,让每一个契丹人都对陛下心中臣服,就如同当年文成公主西嫁,所以依老臣看,若想要契丹归化,非平阳郡主去不可。”
李林甫一边说,一面偷看李隆基脸色,见他眼中犹豫,知道他尚有心结未解,又笑着替他开怀道:“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