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逆隋-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百,就这么撞击下去,若是自己的船也散了架那岂不是也要掉到海里成为落汤鸡。
他们不知,撞击本身就是水军战斗的方式之一,每艘船船首下方都有一层钢板护住船只,只要自己主动相撞,对船只的损害基本不大,反而若是让对方撞上自己的薄弱点,即使是小数倍,也可能导致己方难予估量地损失。
“轰。”又是数声撞击,大船却没能继续一往无前地架势,被迫停了下来,连撞敌方数艘战舰,单靠风帆和船浆提供的动力已经不足将对方地战船撞翻。
“咔嚓,咔嚓。”前方的那艘高句丽船只虽然甲板上木头乱飞,到底死里逃生,船上的高句丽人总算有机会与隋军拼杀,只是看着高了他们近丈的敌方战舰却是傻了眼,这怎么上去?
“咻!咻!咻!”他们发呆的时间,从隋军船上射下来的箭支如雨点般落下,许多刚才逃过一劫的高句丽士兵顿时倒在血泊之中。
“反击,反击。”高句丽船长大声喊叫起来,只有稀稀疏疏的箭支可以射到上方。
“砰,砰,砰。”几艘高句丽战舰看到便宜,主动撞了过来,他们马上掏出绳索向上方丢去,搭在隋军的船舷上,将兵器咬在嘴里,象海盗一样沿着绳索向隋军战舰上方爬去。
“把他们的绳索砍掉。”一声冷酷的命令传来,隋军斧头齐飞,挂在上面的绳索顿时被砍断,下方的高句丽人纷纷从空中掉去,嘴中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卟,卟,卟。”高句丽终于发出最有威胁的进攻,将数十支火箭发射到了船上,只是甲板上都做了防火处理,火箭也一时燃烧不起来,很快被早有准备的水军提水浇灭。
秦琼和罗士信两人紧张的望着船舷,还以为有高句丽人能够爬上船来接战,只是直到船只再次开动,高句丽也最终没有一人能够跃上来。
后方高句丽一艘千料大船上,高句丽的水师主帅高建武阴沉着脸看着自己的战艘一艘一艘沉没,旁边的一名中年文士忍不住劝道:“王子,快下令撤退吧,我们的力量和隋人比较太弱小了。”
“撤退?”高建武的脸色更是阴沉:“若是撤退,谁来阻止隋军登岸,传信号,尽量集中起来,多击沉对方几艘船只。”
这支水军是高句丽人仅有的水师,眼看着一艘艘沉没,如何不让高建武心疼万分,只是他们的后方就是平壤,为了支持前方作战,此刻平壤外面的物资堆积如山,哪想到隋军突然从海上杀过来,如果那些物资落到隋军手里,先前坚壁清野的计策落空不说,自己反而有缺粮之危,无论如何,就是这支水军全没,高建武也要多拖住一点时间,让岸上之人尽量把物资搬回城中。
高建武命令一下,那些想分散后退的高句丽船只不得不鼓起勇气重新与隋军进行缠斗,直到被隋军击沉在海中。
这次水战只是进行了半天时间,高句丽的船只已有一半沉没,高建武见势不妙,不得不下令撤军,隋军紧追不放,又接二连三的击沉了高句丽多艘船只,直到高句丽水军躲入贝水,面对狭窄的航道,隋军才不得不停止追击,让高句丽的残余舰只逃过一劫。
短短半天的战斗,高句丽水军可谓损失掺重,三分之二的船只沉没,二千多人被俘,死在海中的水军更是不下五六千人,他们取得的成果微不足道,只击沉了隋军三艘八百料的小船,还击伤了十余艘,隋军伤亡不满百人。
从双方伤亡比来讲,高句丽人可以说是大败而还,只是面对着绝对的实力,可以说是非战之罪,他们的勇敢也并非完全没有达到目的,有了这半天的时间,高句丽人存放在外面的物资大部分得予抢进城中,其余来不及运走的,则点燃起了大火,隋军虽然上了岸,面对的只是数起冲天的火焰。
隋军上岸后完全没有救火之意,任由高句丽人的物资在火大中化成灰烬,对于粮食,隋军完全不稀罕,整个船队带有二十万石粮,足够二十万大军一个半月使用,这一次航行成功,只要船队再次返回涿郡,哪怕只分出一半的运力,也可以一次行运送五十万石粮,来回不过十余天而已。
至于兵器,隋军更是看不上高句丽的破烂,倒是新鲜的蔬菜不便长途运送,不过,短短半天时间,高句丽人也没有时间去破坏农田,隋军大可以就地征用。
一踏上岸,府兵们便松了一口气,心中仿佛放下了一颗大石,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开始扎营布寨,水军虽然激战了半天也分出了一半人上岸,防止高句丽人出城逆袭。
隋军的谨慎当然有道理,一万多高句丽水军就敢对着十万隋军进攻,虽然失败,却不能不佩服高句丽人的勇气,此时府兵刚刚上岸,正是最虚弱之时,谁知道高句丽人会不会大着胆子出城。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三十九章 新罗使者
         平壤城依山而筑,南面由贝水环绕。城高城厚,除了面积外,论起防御来恐怕真正的长安城也不如,难怪高句丽人可以自豪的称之为小长安。
在贝水狭小的码头上,整整忙碌了五天,十万大军和船上的物资才卸载一空,期间高句丽军完全缩在城里,毫无攻击隋军之意,完全不符合先前高句丽人一直以来好斗的形象,让隋军大惑不解,难道高句丽人因为水军失败吓破了胆不成?
说高句丽人吓破胆太过了,不过,面对海上的失败,高句丽上下慌乱不已却是事实,从公元427年开始,高句丽长寿王迁都于此,平壤城一直是高句丽都城,到了现在大业五年(公元608年),高句丽人以平壤为都已经一百八十年。
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唯有两块大的平原,一块为汉江平原,一块就是平壤南面的平原,汉江平原有汉江为哺,平壤南面的平原则有贝水也就是后世的大同江哺育,实仍一等一的膏肥之地,这两块地方是半岛的粮仓,高句丽全盛时,不但以平壤为都,而且势力掩有全汉江流域之地。
如今高句丽虽然在五十多年前就丢了汉江平原,只是由于有鸭绿江北与辽河以西的庞大土地,国力并没有下降多少,防备隋朝的同时还不忘与新罗,百济交战,想重新夺回汉江平原这块膏肥之地,就在去年,高句丽军队还侵入百济,掳百济三千人而归。
高句丽虽然早有和大隋作战的准备,却根本没有想到过隋军会这么快就到达自己的首府。此时高句丽的兵力多布于辽河,汉江前线,首府并没有多少兵马,加起来不过三万大军而已,面对隋军的十万大军。虽然知道隋军立足未稳,只是高句丽婴阳王纵使有心出兵,也无兵可派,他此刻只得急派使者前往汉江前线,将与新罗对峙的军队调回来。
不过,与新罗对峙的军队虽然距平壤不过三百多里,只是山路崎岖,十数万大军要回来起来至少也要十多天的时间,因此隋军得已轻松渡过了最初几天,安营扎寨。在城下站稳了脚跟。
休整数天后,隋军并没有马上攻城,而是留下大部分队伍将平壤紧紧围住,舰队则分成三支。一支驻扎平壤城外,将高句丽残存的水军堵住,一支则沿着海岸线北上,准备开辟到辽东地航线。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接应贺若弼的大军,另一支则返回涿郡。为大军运送物资。
看平壤不敢动弹的样子。周法尚等人已经猜到平壤可能并没有多少兵马,只是平壤城依山而建,并非短时间可以拿下来,若是攻城太急,折了士气反而有可能让回师的高句丽大军沾到便宜,不如围点打援,留着平壤城。只要消灭掉外围的高句丽人援军。平壤城的乌龟壳再硬隋军也可以从容将之敲碎。日时间建立起来的城池。因为皇帝御驾在此,加上来往的民夫,简直比原先高句丽所在的辽东城还要热闹数分。
若是要说比城中更热闹的地方则非辽河莫属,攻下辽东城后,隋军已经开通了从辽河到涿郡地航道,同样是千里左右,若是从陆地来往,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可是从海路出发则只需要十天时间,一艘千料大船的运量更是可以抵七八百民夫的运量,当然海路远比陆路合算。
辽河边,一艘只有二百料左右地小船夹杂在数艘千料左右的大船一同进入码头,那些千料左右的自然都是隋军运送物资的船只,数艘大船一靠岸,岸上地民夫便一涌而上,开始卸载各类物质,唯有那艘小船停靠后,民夫们扫了几眼,露出一丝疑惑之色,却没有人过去。
船仓打开,从里面走下数名域外打扮之人,其中两人更是剃着光头的和尚,一名隋军官员已经等在岸上,见到这几人,脸上已经露出一丝微笑,问道:“来者可是新罗来使?”
“不错,我们正是新罗使者,外邦小臣大奈麻万世拜见上国大使。”一名三十来岁,脸色微胖,身高不足五尺的中年人弯腰恭敬地回道。
“阿弥陀佛,外邦使臣惠文,昙育拜见上国大使。”两名僧人也连忙双手合什道。
“既是使臣,便不必客气了,本官姓刘名康,现任鸿胪寺员外郎之职,负责接待各位,请三位使者跟本官进城。”
报出自己地姓名,刘康仍然面带微笑,对于新罗使者中有两名僧人见怪不怪,实际上,知道隋文帝重佛之后,新罗王向大隋以往派过的数次使团中,僧人都有重要的地位,即是为了讨好大隋皇帝,也是借着佛法之名,在大隋的交往中捞取一些好处。
听到刘康报完自己的姓名,大奈麻万世迫不及待的道:“原来是刘大人,前方军事紧急,我王有意与大隋联合消灭高句丽,不知刘大人什么时候可以安派我等与大隋皇帝相见。”
“三位使者莫急,皇上正在效外打猎,本官马上派人通知皇上,不过,什么时候有消息就非本官所知了,三位使者不如先进城安顿下来,等待皇上的召见。”
大奈麻万世与惠文,昙育对望了一眼,心中虽然着急,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连新罗王也要接受大隋皇帝地册封,他们虽然是使者,也只能接受大隋皇帝地召见。不过,迟疑了一下,大奈麻万世还是问道:“刘大人,不知百济国使者有没有见到大隋皇帝?”
“贵使放心,百济使者昨日才到,皇帝并没有见他,若是皇上有意召见,本宫尽量安排他们与贵使一同与皇上见面。”刘康爽快的道。
得知百济使者只先来一天,并没有得到大隋皇帝接见后,大奈麻万世心中顿时一松:“多谢刘大人。”
辽东城十里处地一片密林外,人吼马嘶,无数穿着红色盔甲的禁卫军将十数里范围的森林团团围住,把里面藏着的野兽驱赶出来,然后将它们向皇帝所在的方向赶去,供皇帝射猎之乐。
高句丽所建的辽东城被贺若弼所毁,现在的新城只是匆匆而建,等于是一个大兵营,杨勇在后方闲着无聊,常常打猎助兴,反正现在辽东多处被森林覆盖,林中猎物众多,也没有什么动物值得保护,打猎即可以丰富食物,又可以借之练兵,提升队伍的士气,何乐而不为?
“捧打袍子瓢舀鱼。”这是清朝关内过来的移民形容关外的富足,此时的辽东猎物更是比后世丰富的多,森林中鹿、黄羊、狼等猎物数不数胜,虎熊也是不少,军队一赶,所有动物都从林中惊慌失措的跑了出来,肉食动物和素食动物混在一起,不分彼止的拼命逃跑。
只是它们的逃跑却刚好送到杨勇的身边,这种情况下,杨勇每射一箭都必中一只猎物,连发十余箭后,场中已倒下了七八只大小不等的猎物。
“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每射中一头猎物,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