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的荣耀-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知司可以归到外务部。杨宪可加务部侍郎继续兼管都知司。”刘浩然斟酌一下说道。
    夏不由嫉妒地看了看杨。真是走狗屎运。宋这么一挑。他不但升了官。还从此走到了明处。可自己怎么办?内察司可以说是刘浩然在暗中地一只眼睛。自己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一旦失宠不知道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
    “这内察司职权与调查局重叠。倒是不好办了。这样吧。内察司改为监察司归在吏部。嗯不好。这样不太好。”
    随着刘浩然地话。夏可以说是大喜大悲如同坐过山车。要是内察司如都知司一样走到明处。被归在吏部。自己少不了一个吏部侍郎地缺。这可是肥缺呀。比一般尚书还要肥。可是刘浩然一句不好又彻底打消了他地喜悦。他死死盯住正在沉思地刘浩然。看着他地嘴。生怕放走一个字。
    这国家安全事务由法务部调查局接管了。现在又没有什么基地组织。不用担心什么恐怖活动。那内察司如何处置呢?它原本是监督百官地一个机构。后来权力扩大。逐渐变得“臭名昭著”了。不如就此将它改过来。免得越走越远。
    主意一定,刘浩然说道:“内察司改为监察局,为独立各部的直属机构,负责纠察官吏中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夏,你继续主管监察局。”
    话一落音,夏不由大喜过望,内察司改为监察局,这无走到了明面上,相当于各部并列的单位,而自己出任监察局主事,几乎与各部尚书平起平坐,夏能不激动吗?
    众人却暗自叹息,内察司是为天子耳目之司,看来刘浩然不会轻易放弃,但是也有一人不肯轻易放弃。
    宋站在那里继续说道:“丞相,此职当归都察院,又设监察局恐多此一举。”
    听到这里,夏看到刘浩然又在那里思量起来,似乎心有所动,不由把宋恨得牙根直痒,宋老匹夫,我与你誓不两立!
    “都察院查官吏违法事例,查实交由按察司法办,而监察局查违纪乱政,查实交由各部和中书省查办,两不冲突。”
    刘浩然的一番话让夏了一口气,宋却无话可说了,毕竟都察院是动真家伙,查到你就意味着吃官司,丝毫没有活路,监察局只是内察,查出来受个处分就了,真不知道这位丞相是怎么想出这么多门道来的。
    “潜溪先生的话提醒了我,元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吏贪墨,臣操威福。”
    听到官吏贪墨,臣操威福,李善长不由地脸上肌肉微微一抽搐,不由自主地向冯国用看去,却现这位一直一言不的同乡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上一片淡然。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了防止官吏贪墨,地方贿赂成风,我决定先大幅度提高官吏俸禄,不让你财,但是保证你过上富足的生活,是为高薪养廉!”
    在刘浩然的心里,历史上老朱的做法太无耻了,俸禄那么低要求人家廉洁奉公高难度了吧。
    “但是高薪给了你,你还要贪墨受贿就不要怪国法无情。我建议单独设一廉政公署,专查贪污贿赂不法之事。而且不光是查官吏,地方工场商社,只要是贪污贿赂之事皆在它查办之列。一经查处,立即交由都察院诉于按察司惩不贷!”
    听到刘浩然一番杀气腾腾的话,众人都不由在那里思量着,这廉政公署的职权也太大了吧,只要是贪污贿赂,无论官民皆可查,这手伸得也太长了吧。
    “贪污贿赂是一种风气是一种习惯。我知道,自古以来我们都喜欢讲人情喜欢讲律法。人情到,不该办的也能办到情不到,该办的也办不了。这是一股邪风是一股歪气,官场上凭人情,生意场上凭人情,百姓交往也凭人情,长此以往,公正何在?诚信何在?还要律法干什么,凭人情就好了。”
    看来
    在另一个世界没少吃过这方面的亏,所以一朝大权下痛手!
    “人情往往伴随着金钱美色,因为人情是虚的,因为很多人情都是用金钱、美色等利益交换得来的。所以人情横行,那贪污、贿赂就风行。我们必须肃清吏治,净化风气,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刘浩然觉得自己像异世的一位纪委书记在报告一样,说出的话也不知从哪位领导那里听来的。他心里不由悲哀地想着,中国自古到今,风气习惯如此,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唉,只要尽力就好了。
    “丞相这肃清吏治,净化风气之言说得极是,我赞同!”宋第一个站起身符和,做为一个颇有骨风的文人,他当然对贪污贿赂极为厌恶,刘浩然刚才的一席话的确让他很有感触,也深深体会到刘浩然那份爱憎分明的赤诚。
    “丞相说得极是!”众人纷纷开口道,既然刘浩然提出了高薪养廉,那么整顿吏治和风气是正常的,你总不能拿了高薪还不办正事吧。
    接着刘浩然要虑廉政公署主事人的人选,这人与官场没有太多的纠缠,而且必须要有锐气,敢于任事,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张明善。
    完成任务的张明善从泗悄悄转到了长天,回到了江南。但是他不愿在呆在都知司,于是刘浩然就悄悄地把他安排进江宁大学当教授。他嫉恶如仇,又非常熟悉官场那些伎俩,要不然也不会写出那么深刻的小令来。
    “好,那我就委江宁大学教授张明善为廉政公署专员,负责主事廉政事务。”
    众人不由一片讶然,思一番后又觉得此人担任此职最是合适不过了。
    “好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丞相,我有一事相禀。”
    “哦,百室但说无妨。”
    “我向丞相请辞中书省左丞相一职,请撤中书省。”
    “这是为什么?”刘浩然没有想李善长居然放了这么大的一颗炸弹,众人不明就里,纷纷议论起来。
    “丞相,我这是循前唐太宗皇帝即位后虚中书令例。”李善长拱手答道。
    众人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里都是饱学之士,唐史自然知道,李善长话一出口,众人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对啊,刘浩然不但是江南行省丞相,更是韩宋朝中书省丞相,立朝称帝后,这丞相之位的确要避讳。幸好刘浩然不是从基层做上来的,要不然什么尚书、侍郎、郎中他都做过一遍,岂不是要全部换名字。
    “此事重大,我需思量一二。”刘浩然沉吟道。
    “丞相,李大人这是恪守为臣之道,不愧是百官之,这份赤诚,这份胸襟,胡某敬佩不已。”胡从宪难得的赞赏起李善长来,因为他的这番举动非常符合三纲五常里的为臣之道,而且这左丞相这位说放下就放下实属难得。
    刘浩然却有点为难了,他原本不想动李善长,还想让他更上一层楼,接替自己丞相一职,然后把左右丞相去掉,多设几个平章,然后搞得和前宋一样,多人议事治政。想不到李善长突然提出这么一遭,他着实有点措手不及。
    “那这样吧,大事已定家也就散了林先生、伯温先生、主敬、秦先生、朝宗、百室、国用,请你们留下,我们再议一议。”
    待到众人离去,刘浩然苦笑地对李善长说道:“百室,你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护军权柄太重,恐遭人非议且有前朝先例,百室当循行。”李善长连忙答道。
    “百室啊,你多心了。”刘浩然叹息道,“诸位先生,可有什么办法解决此难题。十二部已定,但是必须有中枢总领之人呀。”
    沉寂一会开口道:“丞相,不如循前朝大学士例。”
    “大学士例?”
    “前唐景龙二年(公元708)置修文馆(后改弦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公元737)置集贤院大学士,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公元743)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前宋初年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刘基徐徐言道。
    “哦,伯温先生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以大学士之职替代丞相一职?”
    刘基微笑着点点头:“正是如此,大学士名号尊崇,可代丞相之职而行。”
    “容我想想。”刘浩然不由沉思起来,在自己的历史记忆中,明清大学士可是很牛叉的职位,就相当于宰相。如此说来,自己可以按照明朝后来盛行的内阁制了,这样又可以防止一人专权,又可以保证中央政府正常运行,就算自己带兵出征也不用太担心。
    “护军,除了大学士,我看还可以增设直学士。”一直默不作声的冯国用突然开口道,他是最了解刘浩然心思的人,知道刘浩然一直希望制定一个“民主集中”的政府格局,所以就出言点了一句。
    “大学士,直学士?”刘浩然猛地一惊,这不是等同于政治局委员和常委吗?天啊,中国的政治智慧是自古通到今的。加封几个大学士,分管一摊,再给几个重要的尚书加直学士,到时就组成了一个内阁会议。一般的事大学士开会即可决定,重大的事情,就需要大学士、直学士开会讨论,太妙了,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感到万分的兴奋,自己这么就不会活学活用呢?以前大报小报、电视广播天天看,怎么就没有想到今为古用呢?
    “如此甚好,我看就定四个大学士,李善长为,分管工商农计,汪广洋为次,分管运造外务等事务及内阁日常事务,另擢升陈遇为大学士,分管民生福~,周祯加大学士,分管司法监察。其余各部尚书加直学士衔,再选应天府尹潘坚庭、法务部侍郎刘存礼、礼部侍郎刘存信、计部侍郎王恺、学部侍郎罗复仁加直学士,总计十六直学士,参襄国事。一般事务由大学士合议即可定夺,重大事务,如正从五品以上官员任免调迁,各部重要规章需大学士、直学士合议定夺。至于陈遇空出的这浙江布政使一职,我看就由杨元出任,空出来的江苏布政使由叶琛出任。”
    朱升不由一笑,自己这个学生脑子转得非常快,刘基和冯国用提出两个建议,立即被他利用起来,四个大学士,十六个直学士,加在一起有二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刘浩然的嫡系心腹,谁要想专点权还真有难度。而且刚才把理学派压制得太厉害了,不但各省参政没捞到几个,连各部侍郎也没捞到几个,有失他一直坚持的制衡原则,而且又可能会引起根深蒂固,在文人中颇有影响的理学派反感离心,于是做了些调整,不但让潘坚庭加直学士,与刘基一起入了中枢核心,还让浙东四学士叶琛
    常重要的江苏布政使,这下理学派无话可说了。
    李善长虽然有点失落,但是刘浩然将其列为大学士之然看出他的信任不变,而且执行大学士、直学士制度之后,自己依然是百官之,却不必承担专权的骂名,想想也就接受了。
    “四大学士聚文渊阁署理公务,议事会议也在那里举行,计部拨款给运造部尽快修建,地址就原中书省后面。”刘浩然最后连大学士办公地点都确定。刘浩然占据江宁之后,为减轻百姓负担,除了兴建诸学堂之外本上没有大兴土木只是将原元廷御史行台改为行中书省,现在又成了十二部的衙门官署。
    “总算解决一个难题。”刘浩然欣慰道,“对了,诸位先生,我们再来议一议按察司审案的事情。”目前的情况是他还继续挂着中书省丞相一职是中书省已经名存实亡,估计到他称帝的时候这丞相一职也就正式结束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