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宋中华-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吹来了。”赶紧将来客迎到府中。这位自称萧宗旭的客人便是萧德里底。
    此时已无外人,萧特谋葛说道:“我闻枢密使大人在宋国刘通麾下效力,不知是否确实?”
    德里底:“此言不虚。今日得见故人,萧某心中甚感喜慰。”
    特谋葛心中一颤:“大人忒胆大,难道不怕我将你献给金人?”
    德里底呵呵笑道:“我这把老骨头若是有用,节度使大人尽管拿去。”
    特谋葛:“大人还是早些离开是非之地为好,我这就设法护送大人出城吧。”
    德里底:“你我多年不见,这就赶我走了?”
    特谋葛:“萧枢密此来,定有见教,但请直言不妨。”
    德里底:“萧统领以为女真与汉,谁能一统天下?”二人是辽国故臣,以原职相称。
    特谋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吾皇延禧倒行逆施,宋皇赵佶奢靡成习,皆失其民,是以身俘国灭。女真完颜氏励精图治,笼络四方,是以夺得大辽江山;宋国刘中明推行新政,朝气勃发,亦有鲸吞天下之势。国器最终谁有,一时难断呵。”
    德里底:“我有三问,想向萧统领讨教?”
    特谋葛:“请大人明示。”
    德里底:“太原之政与金国之政,何者居先?宋金民族方策,何者为上?刘中明与完颜晟(金太宗)相较,谁为豪杰?”
    特谋葛沉吟一会,说道:“刘中明乃世之英雄,我契丹豪杰大石林牙也对他颇多赞誉。完颜晟虽也是一代明君,却不如其兄阿骨打的雄才。二相比较,当属刘中明更高。不过,刘中明非宋国之主,一旦还政于赵氏,前景堪虑。”
    德里底哈哈一笑:“刘中明迟早要取赵宋而代之,何虑之有?”
    特谋葛:“此话怎讲?”
    德里底:“刘中明现为秦王,名义上沂王监国,实则秦王主政。秦王反对另立新君,将来必有所图,即使接回赵佶、赵桓,也决不可能让他们复位。赵氏就想复位,秦王部属恐怕也不会答应。”
    特谋葛:“天下者,唯有德者居之,赵匡胤得之于周,而今送之于人,天道循环,古今一理。”
    德里底:“权奸奉先(萧奉先)构陷余睹大人,吾皇不察,听信了谗言。余睹大人避祸于金,萧大人随之避难,我等常怀感念,早想来见见你们呀。”
    特谋葛:“我等心怀故国,可惜社稷已不复存在。自宋人蜡书被女真截获以来,余睹大人便遭金人排斥,抑郁之情一言难尽。”
    德里底:“此吾深知。而今秋燕郡主已与秦王团聚,他们对余睹大人、萧大人的境遇知之甚祥,特嘱萧某前来相邀,这是秦王与郡主的书函,请萧统领阅视。”
    特谋葛拆开蜡封,一览来信,落款处是刘通与耶律秋燕的签名。特谋葛阅毕,手臂微颤,那是激动,而不是紧张。他追随耶律余睹出走金国避难,实出无奈。当时辽皇派去捉拿他们的兵马已在半途将他们截住,因耶律余睹在辽人之中极有人望,辽军同情其遭遇,并没有为难他们,反而纵其离去,回报辽皇“追袭不及”。他们对辽皇虽无好感,对故国之人却是充满感情。如今一见郡主的笔迹,焉能无动于衷?
    特谋葛:“下官一介武夫,微不足道,郡主这般眷顾,秦王如此器重,某深感惭愧。”
    德里底:“金国绝非久留之地,恐他日难以善罢,余睹大人已有去金之志,萧统领此时举事,正当其时。”
    特谋葛站起踱步,随后一拳砸在桌上,心意已决:“好,我和耶律大人(余睹)早有此意,只是势单力孤,遂迟疑不决,今有秦王、郡主作磐石,当投明主,即日起事!”
    德里底:“萧统领有担当,不失大丈夫本色。余睹大人不日亦将入宋,我等老友得以重聚,可喜可贺。”
    随后商讨反戈之策,拟在吕将大军到来之前动手,打金军个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在蔚州另一处,宋易州降将韩民毅府上,河北义士柳世勋与韩民毅族兄韩辅亦在策动韩民毅归宋。柳世勋以言激之:“中原遭难,我等需奉绵薄之力,以尽赤子之情。韩将军身为汉人,难道安心帮金人为恶,屠戮同胞手足?”
    韩辅以情动之:“父母养育我等不易,弟降金后,伯父伯母整日躲在家中,不敢出门见人。伯母已在月前病故,临终前,唤弟乳名,望你弃金来归。贤弟若是执意为金人所驱役,你有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母亲么?”
    韩民毅泪眼潸然,向南泣拜,心头大恸:“孩儿不孝,孩儿不孝啊!”
    柳世勋:“韩将军任河北父母官,为百姓谋福祗,善莫大焉。而今秦川之兵东出河北,必将收复国土,韩将军立功就在今日。”
    韩辅:“贤弟回我大宋,自当复归宗室之位,上不愧列祖,下得享人伦,是何等的好事。”
    韩民毅痛定思痛,决心归宋,随即与萧特谋葛联手,一同反金。蔚州的金军以汉人、辽人居多,女真人虽然盯得紧,终因人手不够,防不过来。韩、萧二人当机立断,动作极快,在女真兵作出反应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一万余众击数千女真士卒,一击竞功。金蔚州戍将完颜赛里被擒,撒离喝已南下涞源,未曾恭逢其盛。
    吕将进驻蔚州,蔚州城回到宋军的手中。捷报飞传刘通大营,全军振奋。
    【金史本纪所载,1125年十月,宋易州戍将韩民毅以军降,处之蔚州年九月,元帅右都监耶律余睹谋反,出奔。其党燕京统军使萧高六伏诛,蔚州节度使萧特谋葛自杀。――本书既为架空,设定历史已经发生改变,遂将耶律余睹反金的时间提前。本章韩民毅反金一节属虚构。】
五八 久别重逢
    耶律秋燕于黄昏时节抵达丰镇。夕阳西下,斜阳抚照原野,远山青黛,暮色中秋风吹拂,入体微凉。刘通到城外迎接,也不知走了几程,一别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
    遥见前方旌旗飘摇,正是耶律秋燕来了!刘通纵马驰骋,迎向前去,耶律秋燕扬鞭策马而来,二骑相近时,彼此凝视良久。
    郡主:“那是咱们的孩子。”二人走过去,郡主牵了刘鹰的手,来见父亲。孩子审视刘通,问道:“你是我爹?”刘通点头。孩子今年十一岁,虽然满脸风尘之色,却很健壮。刘通将他抱起,一同坐上了马。三人二骑缓缓而行,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不是从何说起。
    刘通:“我常梦见你回来,现在你们真的来了,不知有多高兴。”
    “骗人。”
    刘通:“不会。”
    “就信了你吧。”
    刘通:“怎么一直找你不到呢?”
    “你没诚心吧。”
    刘通:“哪能呢。前些时候听人说,辽北有个女子,打得金军落花流水,那人是不是你?”
    “你说是,就是。”
    刘通:“一晃十一年了,好漫长呀。”
    “要不是鹰儿闹着要来,我还不想见你。”
    刘通:“为什么?”
    “装傻。”
    郡主生在辽国长在辽国,刘通率兵攻辽,她在夹缝之中左右为难。为免辽人仇视,免遭辽皇逼陷之祸,养育孩子**,唯有隐秘行踪。刘通攻其族人,夺回辽西之地,若是投奔而去,岂不与背叛故国没什么两样?在公与私之间,亲情与国情之间,有时难以选择。
    辽国最终灭于金国之手,郡主的心气也慢慢地平复了。孩子不能没有双亲,刘鹰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想见到父亲,母爱的宽怀最终超越了怨怼之情。
    刘通:“这些年真是难为你们了。”
    “还算有点良心。”
    当年二人分手的时候,郡主已有身孕,不过那时还不明显,连她自己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不久,外间传言,宋国要联金攻辽,契丹族人开始对她另眼相看。郡主的一举一动都在延禧皇帝的监视之下,美其名曰关心照顾,实际上是限制她的行动。如果郡主此时南下,则有通敌的嫌疑,辽皇未必会同意。为了离开中京这个是非之地,耶律秋燕提出回上京老宅静养,对她的这个请求,辽皇倒是格外开恩。中京是辽国的中枢,让她远离京城、远离南方最好,路程增多了,就算她想走也没那么容易。辽皇是这么想的。人一旦昏聩起来,神智就会迷糊,逻辑也会混乱,天祚末期的糊涂事反正没少干。
    宋金结盟既成事实,郡主与契丹族人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避开辽人怪异的目光,耶律秋燕避居乡下,隐姓埋名,低调过日。起先是舍不得走,后来是赌气不走。辽国局势窘迫,刘郎非但不来帮忙,反而火上添油,可气不可气?辽国覆亡之后,耶律秋燕大为伤感,调整心绪后,拉起了一支人马,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几千人。这支特殊的契丹游击军,在辽北大地上以天为帐,以地为席,四方袭扰,影响越来越大。金军派出重兵围剿,耶律秋燕突围而出,迤逦西行,带着孩子和族人来找刘通,是日在怀安境内遭遇完颜迪古乃,一战擒之。在金翠花的引导下,终于来到丰镇。
    金国境内的辽汉义军,远不止这么一支队伍,有的大有的小,郡主的人马最近发展迅速,引起金人的瞩目,是以重兵进击。郡主等人长途跋涉,历尽风霜,到丰镇时只剩下一千多人,能够生存下来的无一不是顽强的战士。
    刘通:“鹰儿,想爹爹没有?”
    “想,经常在想,想爹爹长得什么样子,是不是跟娘说的那样。”
    刘通:“你娘说爹爹长得什么样?”
    “娘说过,不能告诉爹爹。”
    刘通:“我的样子跟你心里想的,是不是一样?”
    “有点不一样。”
    刘通:“哪儿不一样。”
    “一点不象金刚。”
    刘通哈哈大笑:“还好,你娘没把我比作狗熊骆驼。”
    郡主也觉得好笑:“下回再比过。”
    刘通:“哪还有下回。”
    刘鹰:“爹爹,南边好不好玩?”
    刘通:“好玩,现在不能玩,到处都在打仗。”
    “什么时候才不会打仗?”
    刘通:“说不准,也许很快,也许很久。”
    “为什么要打仗?”
    刘通:“有人想把好东西抢去,所以就打仗。”
    “抢人东西是不是强盗?”
    刘通:“那当然是,只有我们比强盗厉害,东西才不会被抢走。打强盗要学本领,你学过什么?”
    “狼牙棒,还有射箭。我能用狼牙棒打恶狼,用箭射野兔。”
    刘通:“哦,比爹爹小时候厉害多了。”
    爷仨边走边谈,不觉已进入城中。当晚,给远方来的客人们接风洗尘,刘通请来安尧臣、萧得里底等人共叙前谊。陈韬留在太原担任文职,没有随军征战。
    安尧臣:“郡主丰采如昔,恭喜你们合家团聚。”
    秋燕:“我都快成老太婆了,安大人倒是没什么变。”
    萧得里底:“在这儿见到郡主,足慰平生。”老萧颇感伤怀。
    秋燕:“萧大人身体健朗,秋燕很高兴,我敬大人一杯。”
    萧得里底:“郡主一家团聚,可喜可贺,以后咱们一起驱逐女真贼子,还天下一个清平之世。”
    刘通:“今天老朋友们见面,很难得,大伙开怀畅饮,来,喝酒,尧臣可不能躲。”
    安尧臣:“我几时躲过?”
    秋燕:“安大人喝酒,总是耍赖。”
    安尧臣:“那是老黄历了,士别三日,需刮目相看。”
六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