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陆海巨宦-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奶嗳ㄎⅲ缃裥旖子值檬疲纠窦嗟奶嗖桓彝涎樱砩暇团旄怯。亓四诟螅庑旖桌癫可惺槿危稍癫孔笫汤膳费舻陆犹妗R蛭喙⒛诟蟠笱俊⒗舨可惺槿荚诙螅嗟庇谑羌父霾棵哦言谝黄鸢旃^首发小说⑸⒛0^^所以整个流程下来,前前后后用了不到一炷香地时间。
解了部任之后,徐阶一拍脑袋:“哎哟!我只顾着礼部的事,怎么把户部的事情给忘了!”原来南京户部尚书两月之前就出缺了。因这段时间忙乱,一直没有补上,因提议以大臣方钝接任。
方钝是户部左侍郎,在俺答、王直犯京期间负责军队的后勤,与李彦直合作有素,京城内外资源有限,也亏得他有经济大才。拆东补西地竟然就应付过去了。可以说乃是这两次保卫战的幕后功臣了!以他的资历加上这功劳,别说做南京户部尚书,就是做北京户部尚书那也是绰绰有余。
吏部尚书李默有大臣之体,便表赞成。
方钝升了一级之后入宫谢恩,朱载因问起他的功劳来,徐阶代为述说,最后评价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方尚书受命于存亡之际,于国家危难之时能保得三军无缺。这功劳真是不小!”
方钝忙谦逊说自己并无功劳,兵部户部工部的侍郎主事,很多在这次战中也多有建树。自己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罢了。
朱载一听,想起了一件事情来,就对徐阶说道:“徐阁老,京师平定之后,有功将士都赏赐了吧,可这有功之文臣,内阁好像还没报赏请功啊。^^首发小说⑸⒛0^^”
徐阶李本一听,都惶恐道:“是老臣疏忽了!”
所谓知错应改。徐阶便在御前点评群臣。论起功劳来。
这次是守战大事,所以论道功过。首当其冲的就是兵部,头两个就是兵部尚书丁汝夔和兵部侍郎王上学。他们俩有什么功劳?他们两人最大的功劳,就都是李彦直地老上司,李彦直在外头能专心用兵,也确实是多亏了这两个大臣在兵部地保举、回护和信任,所以李彦直每立一次功劳,也就算上了他们三分。王上学本来是职方司郎中,这几个月多已经积功升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兵部尚书丁汝夔却至今未动。
丁汝夔在朱载面前早已混得脸熟了,所以一听这个老臣有功,朱载就让徐阶赏他,颁赐了章服、白金诸物,又加荫其一子一孙,徐阶又奏道:“丁尚书有经纬之才,如今内阁只臣等二人,事繁任重,实在忙不过来。”因请召丁汝夔入值内阁。
朱载连连点头,说:“那挺好啊!丁尚书是兵部尚书,一定懂兵法,如今正当用兵之际,有他入内阁帮忙,平定胡马倭寇、迎回父皇便指日可待了。”
李本听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些不安起来,但丁汝夔是兵部尚书,离宰相只有半步之遥,脚抬一抬就能迈进内阁了,能否进来只看一个机会而已。首辅建议、监国点头,丁汝夔又本有功劳,大臣廷议之后谁也提不出反对的意见来,且内阁眼下只有两个人,实在有些不稳定,所以便无人反对,丁汝夔入阁的事情就这么成了!
明代六部尚书中以吏部、兵部权力最重,丁汝夔又有战功在身,李本却庸庸碌碌,一直没什么大功劳可言,所以李本入阁虽早,但丁汝夔入阁之后,李本反而要让他一肩了!
丁汝夔入阁之后也解除了部任,又与徐阶商量,命张经接任兵部尚书。张经是福建侯官人,算是李彦直的老乡。刚好这时户部尚书以年老上奏请求致仕,内阁便准了,却让方钝从南京户部尚书转为北京户部尚书,方钝人在北京都还没动呢,就从南京户部尚书这个闲职,一转变成大明帝国的财神了。
跟着内阁却又让王上学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做了御史言官们的头头。
这几个接连而来的职位调动虽然稍显频密,但战后论功之际,在程序上却也属正常,然而官场的老油条们却都嗅出了大变地味道来!
而身处其间的李本更是坐立不安!徐阶提出的这几个职位变动,也都知会过他,李本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然而这几个人每上来一个,李本便觉得自己被挤开了一步,离权力中心远了一步!到得后来,廷议时是丁汝夔、方钝、欧阳德、王上学等济济一堂。都拥簇着徐阶,而李本却被抛弃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了!
这些变动,竟然在两日之内就完成了,和这次官场大变仿佛没什么联系地李彦直坐在家里。看着风启在“欧阳德、丁汝夔、张经、王上学、方钝”等一个个的人名后面打勾,上去了一个人,就打一个勾,等王上学当上了左都御史以后,李彦直才笑道:“差不多了!”
就在当天,刑部主事董传策上书,请监国裕王登基称帝。以正国本。以安天下!
话说,拥立皇帝登基,关他一个刑部主事什么事?不过明朝的规矩,六部主事官员也是有资格议政,所以董传策就上了这道奏疏。他这奏疏一上,天下人就都明白了:首辅徐阁老在表态了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董传策是松江府人,是徐阶的老乡!
在同一天,行人王宗茂也上表请裕王称帝,行人在北京也是个芝麻绿豆官。不过这王宗茂乃是徐阶地门生,同时又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是李彦直的同学!
这下事情就完全明了了!
御史们看看他们的顶头上司、左都御史王上学地脸色。^^首发小说⑸⒛0^^忽然就积极起来,泼墨起草,纷纷请裕王称帝!听到风声后,兵科、户科、礼科地给事中也动了起来,他们一动,刑科、工科、吏科的同僚便不甘人后!
再跟着,京城九门、居庸关驻军、天津驻军地有功兵将,并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也都泣血飞奏。求裕王赶紧登基称帝,否则“军心不安、民心不稳、四夷不服、天下危矣!”
如今嘉靖不在。裕王监国,其实也没多少人敢公开反对新皇登基,大部分人其实都持观望态度,想要“等等”!可徐阶将态度一亮出来,而几个实权派人物又分明都站到了他那边去!像李本这种“持重派”已经毫无还手之力!那这群中间派再不表态就不行了!再不上表,等到新皇登基,那时候秋后算账起来,不拥护地人都得倒霉!
一夜之间,满北京城的大小官员忽然都哭着喊着求裕王登基继位,群情汹汹之下,李本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时他哪里还敢说什么“华亭,你何必这么着急呢!”的话来?他要是说了,都察院那帮言官马上就要跳出来将他扯下马!
小监国也吓得有些没主意了,找来了徐阶哭道:“徐阁老,父皇还在海贼手里啊!军民就拥我登基继位,那不是陷我于忠孝两难吗?这……这可怎么好!”
徐阶忙奏道:“事有经权之分,如今陛下失陷东海,举国惶惶,人心不安,监国登基立极,正是人心所向!既承国祚,又安天下,列祖列宗在上也必庇佑赞同!此事并无妨监国的孝道,相反,这才是为人子孙者的大孝啊!”
杜皇后在帘后听了,也说道:“皇儿,徐阁老所言有理!”
朱载连连推辞,徐阶与丁汝夔都垂泪跪诉,磕头请监国以天下为重,以社稷为重,以万民为重!
朱载慌忙下座,扶了两位老臣起来,这才收了泪水,道:“既然如此,那小王就只好顺应天命人心了。”
徐阶、丁汝夔大喜,旁边的执笔太监也赶紧纷纷跪下,作三跪九叩之礼,山呼“万岁!”
至此,君臣之名便定!
“应承了,应承了,监国应承要登基了……”
宫中传出了喜讯,其实宫外的文武大臣对裕王答应继位一点都不意外,然而还是个个装出一副惊喜的模样来,额手称庆:“这下大明中兴有望了!”
满北京都洋溢着喜庆,只有李本的府上寂寂清清,就让家人收拾东西,家人问收拾东西干什么,李本没好气地说道:“准备回家吧。”
“回家?回哪儿地家?”
“当然是回老家!明天我就上表请辞!”李本不是在发脾气,他的言语中并没有一丝怒火,有的只是绝望与无奈:“难道还要等人家来赶吗?”
一个差一点儿就有望做首辅地大臣,就这么彻底玩完了,他上本告老还乡时,满朝文武谁也不意外,但徐阶却还不肯放他走!眼下新皇就要登基,你却忽然要走,这算什么事儿?怎么着也得拖到陛下登基之后你才能走啊,所以宫里就不肯批复,只是把他晾在那里,虽然俸禄照给,但大事小事都没他份了!甚至就连开海军都督府衙门、廷议海军都督人选这样的大事,也没来问他意见!
这就是朝廷啊!
李彦直感叹着,这时他也在收拾行李了,不过和李本不同的是:他不是辞官,而是打算走马上任了。
“耽搁了这么久,希望东南那边别出什么岔子才好。”蒋逸凡说。
“放心!”李彦直笑道:“朝中座次既定,我背靠朝廷,那就无往而不利!王直虽然先南下了,但就算让他有时间尽统东海群盗又如何?我如今不但名正言顺,而且手掌大权,一到东南,令谕一下,你认为还有几个海商会听王直的?他们如今也就是苟延残喘几天,等着我去收拾罢了。”
第五卷 京华乱局 尾声
更新时间:2009…5…25 11:47:45 本章字数:4701
当初李彦直才进京时,在徐府与徐阶夜话,徐阶因问起东南之事,李彦直认为当用刚柔并济之法:杀鸡儆猴,逐顽劣之辈于海外,整治海防,是为刚;开海禁,确立边关税务,移内地之民前往海外,既减轻本土的人口压力,又增强大明在海外的力量,是为柔。
当时李彦直还只是一介举子,徐阶则尚未掌控大权,因此斥责李彦直稚子妄言!
然到得今日,局势大变,徐阶已站到了宦海之巅峰,而李彦直也就得以遂其平生之志!
徐阶让他拟个条陈上来,他基本就按照这个纲要,上疏建议,其大略是:
一,设海军都督府,立南北海军,北海海军辖天津、金州(在辽东半岛)、威海、平壤、济州五卫。南海海军设上海(南直隶)、宁波(浙)、琉球、澎湖(大员)、南海(粤)、吕宋(南海东)、新加坡(南海西)七卫。每卫除设立海关碉楼水寨之外,更附设巡海舰队一支。
二,开市舶司,除恢复宁波、泉州之外,更增设上海为市舶司总署所在。
三,请许于市舶司总署所在县上海试行新商税。设算科,征有才英俊为商吏。
四,许大员、吕宋、新加坡诸地内附。
五,许日本、安南、朝鲜逐步内附。
六,安置流民于吕宋、南大陆开荒。
七,在海外推行雅言教育。
这条陈的正文乃是蒋逸凡起草。李彦直看了后道:“太急了。”把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都去掉了。道:“这个等我们南下以后再建策不迟。”又把第三条去掉,说:“这个也等南下以后再说。先做,后说。”
这才将条陈呈上,徐阶看了后说道:“太急了!”让他把“每卫设立巡海舰队”一事删掉,说:“御史们听说要设这么多巡海舰队,一定要问多少钱,你现在手里有多少钱?先把南北两支船队建立起来再说吧。”
李彦直说:“这个不用太仓地钱,我自会从市舶司处想办法。”其实他是想手头有从王直那里截下来地大笔款项呢!
徐阶却说:“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