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陆海巨宦-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有必要这么小心吗?二月间生地事情证明是有必要的!在北京,自以为得李彦直庇护地赵文华,在一次于酒楼中高谈阔论时惹怒了旁听的官员士子,大明的读书人本有爱打架的传统,看政敌不顺眼时就骂,骂不过瘾就直接动手打人,对立到最激烈的时候,甚至在朝廷上、皇宫中也要开打!围住政敌来个群殴,打伤是对方倒霉,打死了是对方应该!也不知文官系统之内,怎么会培育出这等奇怪风气地。
    赵文华不识好歹,犯了众怒,众士官恨他“为虎作伥”,不知谁大叫一声:“揍他!”便有人涌了过来!一开始还只是深恨他的过来捶他两拳,到后来竟连不认识的人也过来踩上两脚!赵文华的筋骨哪里经受得起数十上百人的拳打脚踢?
    直到有人叫道:“哎哟!这奸贼好像死了!”
    还有人继续
    :“哪有死得这么容易的?”
    有人探了鼻息,现果然断气以后,众书生呼一声一哄而散,哄闹中犹有人道:“这是活该!”
    有道是法不责众,顺天府衙门闻讯捉拿凶犯,却哪里捉得到“真凶”?总不能把那天围观的百数十人全拉到牢里去吧?最后便不了了之。
    拿着张管家的信报,看着赵文华家眷的泣血求援,李彦直铁青着脸,猛地将两张纸都揉成了一团!风启、蒋逸凡都暗自心惊,他们已经有很多年未见李彦直如此忧怒形于颜色了。
    “姑爷,如今京师之中,人情汹汹,就是咱们镇海公府,下人们也是大门不敢出,小门不敢迈啊,连买些日常用物要出去,也都偷偷摸摸的像做贼似地。姑爷,您看是不是加派一队兵马过去保护,或先让小姐到天津——或到南方暂避?”
    “暂避?”李彦直冷笑道:“去哪里避?哪里不是大明的天下?哪里没有这些没教养的读书人!”
    议论未定,又有两封来自南方的书信传入,李彦直接过一看,脸色又绿了三分!竟有惨然之色!
    风启手肘撞了蒋逸凡一下,两人心里都想:“出什么事情了?”却听李彦直呼道:“不想黄、郑二公也随大流,竟然,竟然……”
    原来南方来的这两封书信,乃是延平名士郑庆云与黄的绝交书!这两人不但是李彦直的乡亲,更是他幼年时期地保护人,在政坛上,这种关系真是亲得不能再亲、密得不能再密了,本来双方应该共同进退,不想黄、郑二人这时竟寄来了书信,黄说的比较委婉,道自己在南方听到了“种种流言”,他希望这些“流言”只是“流言”,希望李彦直赶紧辟谣,但万一这流言不是留言,那么以后双方就不需要再通书信了!而郑庆云则更加直接,一张白纸上便只有“割席”二字!
    蒋逸凡听说了以后惊道:“若是郑、黄二公也如此,南方的形势只怕不妙,是否要加派人手南下?保护老夫人?”
    风启却想:“福建北京,相隔万里,却都同时出了这等事情,人心向背,一目了然。就算加派士兵只怕也无济大事。一旦站到了天下人的对立面,就算是秦始皇那样的威势,又能保得住几年的江山?”
    这时候,风启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难道,子真的错了么?”
    闪过这个念头的,不止他一个,李彦直的大哥,远在福建地李刚这时候心中也冒出了这个念想,群情汹汹,人人指着李家的祖坟骂,可把他娘给吓坏了!她赶紧去把大儿子找来问:“阿大,三崽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闹得那些读书人个个都在骂他?郑老爷、黄老爷都禁家人与我们来往了,我送了礼物去也全部退回——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啊!三崽……三崽他究竟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啊?”
    “三弟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的!”李刚说。
    “不会,那么,那么为什么……”他娘哭得更厉害了:“为什么会有人说要挖你爹的坟呢!”
    李刚吓了一跳,叫道:“什么!谁敢!”
    挖人祖坟,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他娘却哭道:“也不知是谁!但咱们这边从来没得罪人,逢年过节都开施舍,满县地人原本都说我们好的,如今却出了这等事情,那必是你弟弟在外面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情,阿大,你赶紧上京一趟,看看三崽究竟在干什么!”
    李刚忙道:“如今家里如此形势,我怎可稍离?”
    他娘却道:“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担心,乡亲还是照看我们的,人人都还护着三崽,说一定是哪里搞错了,不肯相信三崽做了坏事。倒是三崽那边,你得赶紧去看看,要是不然,就算没人来对我怎么样,这么被千千万万读书人指着脊梁骂,你娘我还能活多久?”
    李刚想想也是,就将家里地事情安排了一番,便带了陈风笑和付远北上,一路之上也不敢借用官家驿站,更不敢暴露自家姓名,沿途打听,但有读书人的地方,都称李彦直为祸国奸贼,“观其居心,真比操莽更酷了十倍!”
    李刚心里害怕,走到上海,就去拜见徐阶,他是李彦直地哥哥,李彦直权势滔天,他自然而然也就水涨船高,但这回徐阶竟称病不见!只让儿子徐到偏听见他,李刚问:“徐公子,我三弟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我是粗人,弄不明白,还请您给我析说一番吧。”
    其实六艺堂中也有不少俊才,都曾跟李刚分析过,但李刚听他们的话和外头地评价南辕北辙,便觉得他们都是护着李彦直,他人到中年,却仍然是个淳朴而直爽的汉子,肚子里没那么多地花花肠子,只是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是非公理来判断,便不肯深信,要找个有见识的中立来给自己分析。
    徐却道:“自家父致仕以来,我也一直闭门不出,这外面的事情,可都不大听说了,实在不知是何事情。”
    李刚可不是当年那个乡间青年了,这么多年下来见多识广,便知对方在推托,摇头告辞了。
    他要沿官道北上,这时有海军都督府的人来给他请安,并道:“小的听到了些风声,江北有人已得到大爷要北上的消息,或许会有阻挠,乃至要对大爷不利。”便劝李刚走海路。
    李刚也不执拗,就让他们安排。
    这时已是阳春三月,上海码头到处繁忙,原来大明政坛虽然正在生大地震,但日常政务却没受很大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地外交使节都已到达,张居正巧为婉转,如今南洋与东大陆已有重新通商之机遇,至于日本那边,开矿与移民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无数贫民都聚在码头等着出海搏一番事业,商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利禄场中、大海边上,人人注心于财货,也有人谈及李彦直议论改制一事,但这些人心态却平和得多,有人只是拿来做茶余饭后的闲谈,有人则道:“镇海公提的这些,在上海这边,还有大员、南洋不都已经实行了吗?再说,做法官的,也该让懂大明律的来,管商务的,也该懂得些生意经。不然怎么打理这些事务呢?真不知道这些读书人在闹什么。”
    更有一般没功名又深受新学影响的青年,听说镇海公在北国势危,竟要结团北上去声援李彦直!
    李刚在码头走了一圈,只是多听,将这些见闻牢牢记在心里,却不说话。
    他就坐了船,上了天津,这时天津也已开埠对外营商,港口里也是一片繁忙,只是这里毕竟靠近北京
    里地人知此时正是风头浪尖,不像上海码头的商人直,只是默默干活,到了城里,则风气大受京城影响,有儒士衣冠之处,便有骂李彦直的声音——这骂声已经持续经月,也不见李彦直回口,更不见他有什么动作,士林便都道镇海公果然还是怕了公议,更无忌惮,与双头龙同城也敢开口痛骂了。
    到了李彦直的水边居,一进门,兄弟相见,李刚见李彦直虽对自己展颜欢笑,但眉头的锁痕却还是无法完全消解,就知道弟弟最近颇为烦心,要说家里的事情时,有人报内阁张大学士到了,李彦直说:“叔大也不是外人,让他等等,我先与大哥叙叙旧。”
    李刚却道:“不不,是大学士啊,那怎么可以耽搁?家里头的事,也急在这一时半会的,我先到后堂回避。”
    他是哥哥,但一家人从小就以李彦直为核心,什么事情都好,都为这个小弟靠边让。
    这次张居正来,却是高拱眼见舆情越来越不妙,攻击李彦直的奏折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了,按照规矩,李彦直就该出面了,或辩驳一番,或请辞致仕,然后交由皇帝惩处,皇帝架空了,当然就该归内阁惩处。不料李彦直却既不出面辩驳,也不请辞致仕,就龟缩在天津不现身不出声,内阁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几番派人敦促,却都在天津吃了闭门羹,最后不得已,只好又派了了张居正来,希望邀李彦直进京,召开廷议探讨此事该如何善了。
    听完了高拱地意图后,李彦直冷笑道:“廷议嘛,那自然是要开的,只是该如何善了……”忘了张居正一眼问:“叔大以为却该如何?”
    这一眼平和中压抑着凌厉,哪里是征求意见的姿态?
    张居正微一沉吟,道:“如今大明天下,群情汹涌,都道镇海公有操莽之志……”蒋逸凡风启听了都是心中一凛,这些流言蜚语他们也不是没听到过,只是没想张居正居然敢在李彦直面前直道破。
    李彦直哈哈一笑,道:“操莽,操莽……嘿嘿,他们可把我看小了!”却又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也微微一笑,说:“自古欲立不朽功业,可谋于智,不可谋于群小!可独断于密室,不可谋于众人!只因这些人虽然嘴上都叼着公义,却个个怀着私心,为自己、为妻儿、为乡党,势必无法团结一致,成就大业!只是镇海公这一举措,颇有失误,所以才招致这么多的攻击。”
    李彦直问:“我有何失误?”
    张居正道:“自古至今,为政之道,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卫!若有众星而无北辰,天野必乱!”他说的这句话乃是孔子所言,讲的是政治秩序当先确立一个中心,有如北斗在天,其它星辰环绕拱卫,自然秩序不乱。他顿了顿,又说:“如今镇海公身居弼星之位,所作所为、所论所制却都是北辰之事,这就是客星犯主,怨不得别人要弹劾议论!”
    这几句话把李彦直说得低头不语,好久才道:“那么叔大以为应该如何?”
    张居正道:“王之道,需由王行之!名不正、则言不顺!镇海公要行此大变革,需先正名位,名位既正,则乾纲可以独断,甚至逆天犯众之事皆可推行!别看如今众论纷纷,貌似天下都在倾李,其实细析之,除个别冥顽不灵外,其它大多数皆人云亦云之徒,真有见识,都在等真主出现,他们此时之所以不作一声,担心地是镇海公决心不够!”
    他这句话已说得极为明白:朝堂上不是没有拥护你地人,这次之所以没有出声音,就是因为你主意未定,他们害怕自己说话以后你自己却退缩了,那时候他们便前无拥立之功,后有清算之祸了!
    “若镇海公能正名位,让此辈心中有底,自然会联袂一呼,应云集,今日那些叫嚣可顺手而除,人云亦云之辈也将销声匿迹,国家大事,便可凭新主一言而定!”
    李刚再进来的时候,张居正已经出去,李彦直出神良久,才现大哥进来,便问起家中之事,李刚说:“三弟,咱们全家的运数都系在你身上,你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