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异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带领部队的,但洪熙官、方世玉、陈唯一和四大金刚坚决要求与他一起,他只好同意带上洪方二人,,但却回绝了陈唯一与四大金刚的请求,他命令他们率领镇虏军回到南方,不得抛下一个伤员和病号。
林清华站在山巅之上,望着大部队远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祝福着他们。接着林清华便开始布置工事,由于他们要阻击清军,因此明军将几乎所有剩余的弹药全部留给了他们。
林清华十分感谢上天的保佑,因为在这个豫中平原区居然会凭空冒出来这座不高不低的山脉,正好挡住了清军的去路,只要扼守住这个山垭口,清军就会被拦住,若想翻越这座山脉,则清军必须绕个远路,没有五天时间是翻不过去的,而这样一来,明军就能逃脱清军的追击了,只要这支明军的骨干还在,那么总有一天还会长出血肉来的。
战前的战场上永远是那么的宁静,林清华躺在枯黄的草地上,两眼望着灰蒙蒙的天,耳里听着战士们挖战壕的声音,他的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他在胡乱想着,为什么会有战争呢?是否是因为人类的贪欲呢?一些人诚实劳动,用辛勤的汗水养活自己,而另外的一些人则好逸恶劳,总想不劳而获,于是便去抢夺勤快人的劳动果实,而勤快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不得不奋起自卫,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打断了林清华的思绪,洪熙官飞快跑来,说道:“清军骑兵,可能是前军,大约五千人,离这里还有五里路。”林清华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率领这支清军的是鳌拜,他是被多尔衮特意派过来戴罪立功的,自从知道了高邮惨败,多尔衮便喜怒难料,他既恨豪格的不听调遣,也对鳌拜的盲目冒进十分不满,命令二人带领军队追击明军,自己则率领正白旗军回到了北京。
鳌拜现在心中十分的窝火,想起昨天豪格的那顿鞭子他就浑身哆嗦,这倒不是害怕,而是生气。“自己被睿亲王骂,却把火撒到我们头上,真是不讲理!上次在郑家庄要不是我率领亲兵冒死相救,他恐怕早就被那南蛮子打成马蜂窝了。不过话又说回来,那姓林的蛮子治军还真有一套,整个明军就他的军队队形不乱,而且也十分彪悍,差一点就把豪格给打死了,嘿!听说上次就是他的军队打死了多铎,要是再打死了豪格,那么就有两个大清的亲王死在他手里了,真是厉害!”鳌拜边走边想着。
突然,一阵熟悉的排枪声吓了鳌拜一跳,他抬头看见前面的数十名骑兵纷纷应声落马,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又是他?”鳌拜对这枪声太熟悉了,前一段时间他经常在梦里也听见。
鳌拜被打怕了,看到自己人少,他只得下令全军后退一里,等侯大队人马。
当豪格率领的人马赶到时,战斗就正式开始了。清军依仗着人多,一拨一拨的向山头猛冲,但均被一阵阵猛烈的弹雨打退,只在山坡和山脚留下一堆一堆的尸体。
豪格用鞭子抽打着那些逃回来的士兵,将他们再次赶回山上,但除了留下更多的尸体外,什么也没得到。这时一个破锣似的声音在豪格耳边响起:“王爷何不让那些挑东西的百姓上呢?用他们消耗明军的火药。”豪格回头望着此人,笑道:“马宁儿,没想到你还是没本王聪明,本王其实早就想到了,就是想考考你而已。”说完边吩咐部下照办。豪格边听着马宁儿的阿谀,边寻思:还真想不到这个叫化子脑子倒蛮好使,鬼主意挺多的,看来没白收留他,听他说自己是少林弟子,不知是真是假,待我试他一试。于是说道:“你不是吹自己是少林弟子吗?那你就露两手给本王看看。”
马宁儿闻言,虽然知道自己的血肉之躯绝对挡不了子弹,但为了自己的前程,他只好拼死一博了,于是他跳下马来,从一名清军士兵那里拿过一面盾牌,忽左忽右的向着山上冲去。马宁儿毕竟在少林学过近十年,脚下功夫了得,东窜西窜的,居然给他窜到了明军的第一道战壕里,他一把将一名明军士兵打翻,正欲再向上跑,忽听右边一阵风声,他顺势一掌击出,与来人对了一掌,“啪”的一声,他的身子跟着晃了一晃,定睛一看却是洪熙官,心惊之下来不及再打,急忙往山下跑,但却被方世玉从身后打来的一掌击倒在地,骨碌着滚下山去。
豪格看着满身草皮、树叶的马宁儿向自己跑来,不觉皱了皱眉,心想:少林功夫不过如此。马宁儿跑到豪格身边,气喘嘘嘘的说:“王爷,那林清华和他的两个亲信都在山上,而且明军人数看样子并不多,只要抓住了林清华,王爷便可以在摄政王面前扬眉吐气了。”
豪格听后立即传令加紧进攻,务必抓住林清华。
山上的明军趁着清军撤退的空挡装填弹药、加固工事。待再次抬起头来,却见山下涌上来一群老百姓,他们的身后则跟着清军。战士们纷纷望向林清华,林清华却左右为难,一时之间沉默下来。
山下的百姓本是沿途的农民,被清军拉丁抓来,一路上受尽了虐待,但又畏于清军手中的刀箭不敢反抗,此时却在清军的屠刀威胁下充当盾牌,虽然心中恐惧万分,但仍一步步的向前挪。
眼看着清军已逼近第一道战壕,战壕里的战士只得退到第二道战壕,有几个伤员退的慢了,立即被清军抓住乱刀分尸,而那些百姓则一个个缩着脑袋不敢言语,甚至在清军的威逼下哆哆嗦嗦的捡起地上的上了刺刀的长枪向第二道战壕爬来。
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被清军杀死,战士们均是眼含泪光,再次望向林清华。
林清华心中矛盾万分,但他随即想到了南撤的那数万明军,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想到了更多的百姓,他一咬牙,喊道:“开火!”随着命令,百姓倒下了,而更多的清军也倒下了,百姓与清军见到明军再次开火,于是立即争先恐后的跑下山去。明军则趁势夺回了第一道战壕。
望着满地的百姓尸体,林清华心痛如绞,这些人若不是在战时,恐怕也像普通人那样过着平和的生活,而现在却躺在冰冷的地上,再也不用理会家中亲人那殷切盼归的心情,再也无法与家人团聚。为什么会这样呢?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与敌人一博呢?是内心的恐惧还是惰性?林清华突然想起了凤凰涅磐的故事,一个民族若想得到新生,恐怕也要经历这样痛苦的涅磐过程吧?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清军始终未能突破明军防线,豪格只得下令扎营,并派小股部队袭扰山上的明军,后又采取马宁儿的主意,试图用火攻的办法使明军屈服,但由于明军早已将附近的树木砍倒,此计未能奏效。
第二天的攻势仍未能有突破,直到第三天下午,明军的弹药匮乏,才主动放弃了第一道战壕,全力防守第二道战壕。
第三天的战斗异常惨烈,清军知道明军弹药将尽,于是全军出动,发动最猛烈的进攻。明军士兵报告弹药已全部用尽,林清华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刻了,他从地上捡起一支上了刺刀的长枪,望了一眼部下,高声唱起了《满江红》,士兵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整个山垭回荡着激昂的歌声。
清军的总攻开始了,林清华身边的战士越来越少,五百个,四百个,三百个,直到最后不到一百人。豪格嚎叫着:“抓住林清华的赏黄金一千两!射死他的赏黄金五百两!”随着他的喊声,一阵阵的箭雨向着林清华泼去。林清华身边的战士纷纷用最后的力气靠近主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他挡箭,林清华没有阻止他们,因为他知道没有用,此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机械的挥动刺刀将冲上来的清军赶下去。终于,一支带倒钩的雕翎箭射穿了林清华的左肩,林清华只觉一阵巨痛,他摸了摸箭羽,咬着牙“啪”的一声将箭折断,接着从身后将箭头拔出,但随后的出血使他感到一阵阵的眩晕,晃了几晃,再也支持不住,“嗵”的一声倒在地上,倒地之前他心中的念头便是:我解脱了!
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六节
林清华迷迷糊糊的醒过来,睁开虚弱的眼皮,发现自己正被人抬着走,他用力摇了摇头,想看清抬他的人,但他抬不起头。这时担架停了下来,几个人围上来,一个声音道:“侯爷,你醒了。”林清华勉强听出是洪熙官的声音,他费力的点了点头,但头部的眩晕又使他昏了过去。
一路上林清华醒来了好几边,但由于失血,神志仍不十分清楚,直到两天后才好点,他向洪熙官打听,才知道他中箭之后众人拼死将他救了出来,但逃出来后只剩下了九个人,其他人全部战死。
林清华本以为自己已脱离了危险,可以自己走了,但两天后他又不得不躺在担架上,因为他发烧了,林清华知道这是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只有靠人的免疫力硬抗了。似乎林清华的身体免疫力并不强,肩膀上的伤口开始化脓发臭,他又陷入了昏迷状态。
等林清华再次醒来,他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小屋的床上,身上盖着被子,脑袋也不那么烫了,关节也不那么酸了。他掀开被子,看见自己的肩膀上扎着绷带,黑乎乎的药膏若隐若现的藏在绷带之下,散发出一股浓烈的中药气息。他摸了摸伤口,发现脓已没有了,红肿也消退了,这时林清华才仔细打量起这间屋子来。
屋子不大,只有一张床,一张低矮的小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香炉,从里面腾起阵阵青烟,使整个屋子充满了檀香味,香炉的旁边放着几本书,似乎是佛经之类,小桌子的前边地上放着一个蒲团,已有些陈旧了。
这时,紧闭着的门“吱丫”一声打开,进来一个小和尚,手中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中药汤。小和尚将药放在桌子上,转身看林清华时,才发现林清华正瞪着一双大眼看着自己。小沙弥立即转身就跑,连门也顾不得关,边跑边喊:“师父!师父!他醒了!他醒了!”
没多久,门外闪进几个黑影,却是洪熙官、方世玉和几个镇虏军战士。看到林清华确实醒了,众人均高兴的抱在一起,方世玉更是激动万分,对着洪熙官说道:“嘿!你师父真有一套!不仅武功高强,而且治病疗伤更是一绝,真是让我佩服。对了,他老人家还收不收弟子呀?”
洪熙官正要回答,门外又进来一人,是个胡子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和尚。洪熙官立即行礼,口中说道:“师父。”老和尚点了点头,一言不发的走到床边,坐在床沿上,拿过林清华的手替他号脉。过了片刻,老和尚将林清华的手放回被窝,捋着胡子说道:“这位施主脉象已稳,体内的恶毒已经除去,再休息几天就可以下床了。”
林清华知道是老和尚救了自己,急忙感谢,说道:“多谢大师相救,在下林清华无以位报,请大师收林某一拜!”说完就要起床下跪。老和尚立即把他压回床上,说道:“施主率师北伐,精忠报国,实乃忠义之士,老衲怎敢受此一拜?施主能到这少林寺来,实在是我少林之荣。想我少林立寺已有千年,虽然都是出家之人,但对忠义之士一向都是景仰的,施主只管养伤就是。”
林清华在少林寺养伤足足养了半个月,这些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南归,但伤口愈合的很慢,不能做剧烈运动,否则伤口就会裂开。无奈之下,他只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