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帝国风云-第6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系,即中国在英国的军事存在,是英国保持独立地位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支持,英国根本不可能在战后获得政治独立。
    当然,整个大战期间,中**队搜罗的科学家,大多来自美国。
    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登上美国西海岸之后,搜罗科学家的行动就开始了。
    当时,顾祝同对此也有所了解,毕竟他是战区司令官,也是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作战行动的最高指挥官。
    只是,顾祝同了解得并不多。
    主要就是,顾祝同担任指挥官的时候,中**队控制的地区还不够大,而且没有多少科研机构。
    真正的行动,在一九四七年地开始。
    此时,担任战区司令官的已经是鲁志刚了,顾祝同被派往大西洋,负责组建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战区,以及攻打波多黎各与古巴。
    更重要的是,直到这个时候,中国陆军才攻入亚利桑那州,并且进军新墨西哥州。
    最著名的一次行动,就是攻占阿拉莫斯实验室。
    当时,阿拉莫斯实验室还不够出名,因为美国从为公布过自己的核计划,也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主要负责研制原子弹的科研机构。后来,大家所熟知的是中国陆军的一支侦察部队率先攻入了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且非常及时的阻止了守卫该地的美军采取破坏行动,几名侦察兵在阻止美军引爆埋设的炸弹时英勇牺牲,还因此获得了奖章。这次行动,后来还被多次拍成电影。
    只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攻占阿拉莫斯实验室的根本不是正规军,而是海军情报处下设的一支特工部队。
    真实情况是,在军队到来之前,海军情报处的特工就设法策反了美军中的几名军官,并且让他们在美军设置的爆破器材上做了文章。进攻开始的时候,海军情报处的特工部队就已经进入了阿拉莫斯实验室,并且在策反的美军军官的配合下,占领了实验室中最为关键的几个地方。结果就是,美军试图引爆埋设在实验室里的炸弹,而且确实这么做了,但是炸弹并没有全部引爆,最主要的实验设施被保存了下来,而陆军侦察兵的任务,仅仅是消灭掉负隅顽抗的美军。
    更重要的是,海军情报处的特工在行动中控制住了所有没有来得及撤走的科学家,还获得了这些科学家携带的重要资料。
    也正是通过这些科学家,中**方才知道,美军原子弹项目的进展极为缓慢。
    当然,这只是中**方在美国搜罗科学家的一个缩影。
    整个大战期间,中**方在美国搜罗了上万名科学家,并且将其中近六千名骨干人员带回了中国。
    战后,这些科学家中,绝大部分都申请加入了中国国籍,很多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
    这些人中,包罗了当时美国最有名的科学家。比如在中国原子弹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森堡教授,比如为电子计算机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冯…诺依曼等等,而这些美国裔科学家中,有五十六人在战后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一人三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还有一人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而中国在战后三十年内,总共也就只有六十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够在战后成为全球头号强国,这些异国科学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在众多异国科学家中,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学家最少。
    主要就是,中国不可能用在战败国的方式来搜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学家,必须采用更加稳妥的办法
第五百九十章 尔虞我诈
    谈判中,涉及到科研人员的问题最为复杂。
    当然,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是没有。
    在前往柏林之前,顾祝同就从海军情报处获得了一份专门针对雇佣德籍科研人员薪酬与补偿方式的文件。
    只是,在谈判开始的时候,顾祝同没有把这份文件拿出来。
    通过之前的谈判,顾祝同已经认识到,如果直接提出雇佣科研人员,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肯定会产生警觉。最坏的结果,就是帝国当局拒绝派遣科研人员去中国工作,而最好的结果也是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时,顾祝同首先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大的问题上着手。
    这就是,帝国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巨额的军火贸易债务,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战争债务。
    虽然雷德尔已经代表帝**方提出,可以把部分军事基地租借给中**队,以此来抵偿战争债务,但是顾祝同的态度并没有动摇,明确提出,中国不会妨碍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的利益,因此中国在欧洲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已经足够应付任何规模的行动了,没有必要获取更多的军事基地。至于其他地区的军事基地,中**方更没有类似的需求,毕竟中**队在除了欧洲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足够多的军事基地,而且这些地区的国家也乐意为中**队提供军事基地。
    说白了,德军提供的军事基地不足以抵偿所有战争债务。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有剩下了一种选择,即转让科学技术。
    问题是,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可以转让的,而且是中国需要的科学技术,或者说是能够让中国拿出血本来购买的先进技术并不多。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优势只是暂时的。
    要知道。在经济层面上,中德的差距已经拉开,而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科研投入的方式来增强科技实力。
    即便按照德意志第二帝国科学界的估计,最多只需要二十年,中国就能在所有科研领域追上、甚至是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没有在战后迅速复苏,那么根本不可能跟上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前进步伐,二十年之后双方的差距就将迅速扩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将因此丧失成为世界级强国的基础。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要保护的不是先进技术。而是经济。
    这一点,双方都很清楚。
    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在战后恢复经济发展,就必须依靠中国,特别是由中国提供的巨大援助,以及中国的巨大市场。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在科技领域做出牺牲。显然,这是一个死循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保住了经济。而丧失了科技领先优势,那么其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至少不可能超越中国,也就不可能在综合国力上挑战中国,自然不可能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相反,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死守先进技术,那么在战争结束后,其经济就将彻底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只能选择保经济。
    说白了,如果能够保住经济。那么在战后可以增大科研投入,也就有机会在某些科技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谈判进行到这个时候,德方做出了让步,即答应用技术抵偿战争债务。
    也正是到这个时候,顾祝同才明确提出,中国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先进技术,但是更需要完善这些技术的人才。
    说白了,当时中国需要的。都是一些还没有达到实用标准、或者是还没有在军事与生产领域大规模实用的技术。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完善与修补。也就需要从事相关项目的科研人员。
    当然,顾祝同不可能直接提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科研人员为中国服务。
    以当时的情况。他只能说得更委婉一些,即德方必须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委派科研人员协助中方人员掌握相关技术。
    显然,这四个合情合理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德方谈判代表并没有猜出顾祝同的真实目的,也就答应了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顾祝同才拿出了由海军情报处提供的那份资料,即中方愿意以德方委派的科研人员的薪酬,为德方支付相应数额的补偿金,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这些科研人员得与中方签署劳动合同。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要求。
    既然要支付薪酬,自然得签署劳动合同,只有合同才能够保证德方派遣的科研人员在中国工作期间能够获得相应的报酬。
    只是,这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补偿金额。
    要知道,对于缺钱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如果能够获得高额补偿,那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这就意味着需要派遣足够优秀的科研人员去中国工作。
    在得到了德方的正式答复之后,顾祝同一口气罗列出了二十二项科研支援项目,其中就包括核技术。
    这个时候,德方提高了警惕。
    虽然当时顾祝同提出的另外二十一个科研项目也很关键,比如获取由宝马公司研制的喷气式发动机,但是这些项目基本上都属于战术性质的,即只能增强中**队的战术能力,而无法提高中**队的战略能力。
    显然,核技术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但是已经完成了原子弹雏形的制造工作,而且对原子弹的威力有了初步了解,哪怕这个了解并不是十分正确。也就是说,帝**方已经知道原子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足以左右战略均衡,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战争面貌,而中国获得了原子弹,就等于中**队的战略打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中**队的战略打击能力本来就强于德军。
    可以说,如果中国提前研制出原子弹,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根本没有机会与中国争夺世界霸权了。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在核技术上援助中国。
    可惜的是,在经过了艰苦的谈判之后,特别是在顾祝同反复强调,这二十二项科技援助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项,中国当局都不会签署与之有关的任何协议,也就不可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结果德方、特别是帝**方不得不在核技术方援助上做出让步。
    当然,这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这就是,帝**方对核技术的认识依然很不全面。主要就是,由帝**方主导的第一次核爆炸试验以失败收场。
    可以说,这次失败的试验,直接左右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要知道,如果不是这次试验最终失败,恐怕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四八年初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核武器项目,如果没有获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恐怕要到一九五零年才会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获得两年的核垄断优势,而在这两年中,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宣告结束,新的世界格局也将诞生。掌握了原子弹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在综合国力上仍然远不如中国,也至少能够获得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正是如此,战后才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改变了历史。
    当然,这种错误的认识,也直接导致帝**方、特别是军方高层对原子弹的认识走向错误的极端,即不认为原子弹能够改变什么。
    这样一来,自然认为核技术算不上是重要科技。
    在德军高级将领看来,如果能够通过核技术支援获取一笔丰厚的汇报,远比把这项技术锁在保险柜里划算得多。
    此外,德方做出这样的让步,还与中国的情报机构有关。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早在一九四六年,中国的情报机构就渗透到了德军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