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五胡烽火录-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早发现你了,但我不想惊动那些女人,所以你做得很好。不许哭,把话说完再哭。”
  管秀抽抽嗒嗒,哽咽地把话说完,高翼反复确认了数次,才知道,原来是司马燕容准备好的婚妆,打着登岛看望邺城妇孺的旗号,准备向高翼展示炫耀。
  按说,照《礼记》规定,夫妻双方在成婚前是不能相见的,同时,其婚仪就相当繁缛,大体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步骤,也叫“婚姻六礼”。
  此外,《礼纪》还规定:“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认为婚礼造成了女方的离别之情和男方的世代交替,应该表现某种悲凉意味,因此既不应奏乐,也不应前往道贺。史载,现在的晋穆帝在不久后举行的婚礼,就是一个“不乐不贺”的婚礼。
  婚礼上,敲锣打鼓的习俗正是从五胡乱华时期开始的,巧合的是,它恰恰是鲜卑人的传统,是典型的“胡俗”。中国有记录的最早奏乐婚礼出现在北魏,当时,大臣高允批评当朝的拓跋鲜卑贵族不肯遵行(汉人的)古礼,而在婚礼中奏乐奏歌,跳舞嬉戏,导致朝政有令不行。因这段话,“奏乐婚礼”得以载入史册。
  高翼不知道这些繁琐的礼仪,他与文昭与高卉的婚礼用了现代习俗,没想到这恰好与鲜卑风俗等同。等到他再次大婚时,本想享受个完全的古代婚礼,但不甘寂寞的他稍一过问,筹备的婚礼就变得不伦不类。这未尝不是对他倡导再立汉俗的一个嘲讽。
  私奔的司马燕容不可能进行“婚姻六礼”,同时,婚礼大庆的做法,也不符合“不乐不贺”礼仪。但这些细节,在高翼的过问下,全乱套了。最终形成的婚典程序,还是一个循前例而行的现代程序——其中就包括婚装展示。
  当初,三山很穷困,高翼拿不出多余的布绢装点自己的新娘,而三山的裁缝把握不住他改制的服装款式,为了不在婚礼上出丑,婚礼进行前,文昭穿上新装让准丈夫审核,并请来女伴进行评价。
  众人都没想到的是,扣子的魅力无可阻挡,“时尚”这个词借助扣子在中国登场,它老少男女通杀,由此,那场展示在其后数年里被三山国民津津乐道。
  女人都爱万众瞩目的感觉,高卉随后循例,司马燕容也不甘寂寞,所以,虽然古礼中没有这项,但既然高翼坚持来了“奏乐婚礼”,她也不反对再来一项“婚装展示”。
  反正私奔的她,已把该违反的礼俗全违反了。既然已经走到了这步,那么,就由她树立一个新婚俗——从此,传统婚礼就比照如此。
  这不正符合高翼常说的——时时进化,事事更新。
  婚妆不能素面朝天,司马燕容竭尽心力,按最娇娆的形象为自己精心妆饰——没办法,在这胡地,能帮上手的只有世家出身的管秀,但管秀懂得妆饰也不是皇族的妆饰,所以她只好亲自捉刀。
  海面上风很大,红妆粉饰的司马燕容缓步走下码头,看到远处走来的高翼,她扯了扯毛茸茸的狐裘,让那温暖的毛皮更贴近玉色的脖颈,冲着一脸狐疑的高翼,她展示了一个柔柔的微笑。
  “妖怪?……魔鬼?……神仙?”高翼小心翼翼地问:“抱歉,我好像认错人了!”
  所谓“红妆粉饰”,红妆指女子盛妆,也就是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是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红妆粉饰”在晋朝是一种宫装,只有宫里女子才会如此打扮。这种打扮,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日本艺妓的装扮——脸涂得像吊死鬼般惨白,再画上腮红,用浓墨描出宽宽的、仁丹胡式的眉毛,要多吓人有多吓人,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靓女幽魂》,高翼没有当场惨叫出来,那多亏他的意志力强悍。
  “哇!”司马燕容放声大哭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黄朝宗正坐船返回三山,他现在心花怒放。
  “辽东,有个整个辽东,一个新时代来临了!”站在船头,黄朝宗冲凛冽的寒风高声呐喊,他热血沸腾,心情振奋。
  是的,一个新时代来临了。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53章
  癸丑年丙辰月丙辰日,扬州逃民赵小丁站在温汤城门口,在春日的阳光下,正眯着眼睛,打量城门口的雕塑。
  这一天也叫做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公元353年4月22日。这一年也是前凉建兴四十一年;前秦苻健皇始三年;代拓拔什翼犍建国十六年;玛雅历纪年76000年……“温汤城”说是城,其实还不如说“园”合适。永和六年,汉王高翼利用这里的温泉,开始建设了一座“万博园”,主要栽种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养殖各类珍奇异兽。
  没错,是世界各地。繁华似锦的万博园有来自非洲、欧洲、阿拉伯、地中海的各种物种,许多动植物都是中原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借助这座园林,辽东人明白了一个新词,叫做“世界”。
  原来,除中原之外,大地上还有其它的国家,其他的人类,这些人不是“蛮夷”,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法律,甚至还有自己的城市与国王。
  永和七年夏,当“万博园”初成的时候,三山远赴非洲的船队恰好返回,带回了产于非洲的“寒瓜(又称灵瓜,亦即现在的西瓜)”、“番瓜(南瓜)”、“寒豆(蚕豆)”、“洋白菜(包心菜)”、紫罗兰等植物。而后,来自地中海的的“抹历(茉莉花)”、菜花,来自波斯的“波斯菜(菠菜)”、小麦、燕麦、裸麦等物种相继落户“万博园”。
  再往后,“万博园”开始接纳波斯马(阿拉伯马的始祖)、北非的柏布马(欧洲的名种马的共同始祖)、天竺瘤牛、地中海摩弗仑羊(现代绵羊始祖)等优良物种,“万博园”规模一扩再扩,到最后,它变得比一座城池还大,于是,人们将之称为“温汤城”。
  温汤城现在名气还大,那里的奇珍异兽,奇花异草全部免费让游人游览,各苗圃与兽园还有专门的学者免费为游人讲解,连远在草原深处的代国牧民,也把进入温汤城游览当作人生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
  不过,辽汉是商人建立的国度,在这个商人建立的国度中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进入并游览温汤城不需要门票,但完成游览任务,确实这时代最花钱的一件事。
  首先,前往温汤城的驿车需要购票,票价虽不贵,但也是一项费用。
  温汤城很大,一天游览不完,据说有人曾玩赏了整整30天。这样一来,来温汤城游览的人就必须先找住宿的地方。住宿费用也不贵——相对于它的设施与服务内容来说,绝对不贵。
  温汤城以温泉而得名,来这一趟能不惜个温泉澡吗?当然要洗,这里的每座驿馆(当地人称作“宾馆”)都带有温泉浴室,又可惜温泉浴,宾馆还管一顿美食,当然,这些都已包含在住宿费用里了。
  住进宾馆后,你就什么也不用愁了,每天要去那里游览,告诉店伙计就行,宾馆会为你准备专人马车,每天载着你四处转悠——当然,费用另算。
  温汤城是一座消费的城市——对,“消费”这个词也是新诞生的。这座城市本身是个大花园,它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不过,这座城市却以举世无双的美食而闻名于世,它苗圃里的大多数花卉都可以食用。而且,食用过的人都交口称赞。
  来温汤城一趟不容易,能不吃点新鲜玩意么?洋白菜、波斯菜、寒瓜、寒豆……,这些东西,连皇帝想吃都得看汉王的脸色,你现在谁的脸色都不用看,花钱就能吃上,想不想吃?皇帝吃的东西啊!
  什么?太贵,吃不起?那么,你不吃菜总的吃饭吧?我们这里有小麦、燕麦、裸麦做成的馒头,要不要来一个?
  不吃菜,不吃饭,吃点肉吧。俺们这里肉便宜,靠近大海,百姓吃肉吃得想吐,要不你来点猪肉?
  你吃过猪肉?哼哼,我们这猪可与你见过的猪不一样,那是飘洋过海来的非洲猪,没有一点肥油,全瘦肉。
  说到这里,负责介绍的学者会一脸鄙夷地对游客说:“做一头好的猪,优良品种的猪,你以为是很简单的吗?
  猪并不是因为肥就是好的。一头合格的猪应该是肥瘦适宜,精力充沛的。
  在吃着香香的饲料的时候,猪的心中也在盘算着健身运动,让自己的肥肉可以均匀分布。每天到处的溜达……为什么要溜达而不是奔跑——因为一头飞奔的猪是很惊人的,为了不让人类受到惊吓,所以猪选择了溜达。
  ……在溜达的同时,要不停和别的猪谈天说地——这是锻炼口才,是追求猪MM的必要伎俩;……每天洗澡——猪不能因为自己长的白就不爱干净,我们要让自己的毛色白的好象墙壁那样;做到良好的作息时间——猪能睡,那是公认的,但是猪也要控制自己不睡一整天,不然浑浑噩噩精神不好;……有了好的作息和运动,一定会是一头能吃的猪,一定是个消化功能良好的猪,一定是头英俊受欢迎的猪。
  我们这里的猪肉,都来自这样的猪!·#¥%—**……“
  学者说到这儿,听讲的游客常淌出一头暴汗,回宾馆第一件事就是要上一份猪肉炙,尝尝与平常的猪肉有何不同。
  当然,大多数人是尝不出差别的,可他们却不敢说自己舌头钝。于是,温汤猪名气越来越大,游客的花销也步步上升……学者——是的,在温汤城作讲解员的都是学者。永和八年,夷人毕方舟译出数部“夷学典籍”,汉王大喜,称“极西之地有个游牧民族(阿拉伯)花了三百年译这些典籍,我们要有花五百年的觉悟。”
  随后,汉王将温汤城内自己的产业赏赐给夷人毕方舟,要求他以温汤城的收入养活翻译人员。毕方舟便在此地建立“温汤夷学院”,边招募人员翻译,边设学教授所翻译的夷学内容。
  学院的学子和教授在学习和讲学的同时,也把温汤城苗圃当作实习地,他们轮流担任讲解工作,并在讲解中了解那些动植物的习性。温汤城周围的农庄,都是他们驯化动植物的成果。当然,这些教授学生也从贩卖良种中获得了巨额收入。
  经过学者者一通忽悠,温汤城的名气直线上升,与之相对的是,游客的钱包屡受重挫。赵小丁也是其中之一,他刚从温汤城出来,历年的积蓄如同经过温泉洗浴一般,清洁溜溜。此刻,他看着温汤城门口的雕塑,直想上前狠狠咬一口。
  可他不敢。
  门口这座雕塑是青铜铸成,主像是一匹挽重犁的战马,马上骑坐着一个男子,一身便服但挎弓带刀,满脸警惕的表情。扶犁的是一带小孩的妇女,女人和孩子都带着幸福的笑。小孩太小,看不出男女,他挥舞着木棍,微张嘴,仰着小脸,似乎在冲马上的男子呼喊。
  赵小丁知道这座雕塑的重量,雕塑旁的牌子标注着“重七千三百一十二斤”——用汉国的新度量衡,也就是七吨多。
  青铜就是钱,在这年代“金”就是指铜钱,一枚铜钱重五铢,赵小丁拜着脚趾头也算不清这尊铜像能铸出多少枚铜钱。
  这是笔巨大的、难以想象的财富,尤其是,在这年代金属极端缺乏,中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用木犁木铲耕作,所有的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