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时空-中华再起-第9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副部长跟着值班员走进机要值班室,另一个值班员急忙站起来将一直放在桌面上的保密电话话筒双手递给他。
    刘副部长抓起话筒,威严的“嗯”了一声,接着不耐烦的听对方汇报情况。听得差不多以后,他打断对方的汇报,说:
    “小吴,这样的情况按照道理应该向部长汇报,可今晚的状况我不说你心里也该明白……那这样吧,你先让他们等等,我看看明天上午把相关的几个局长都叫来通报一下好了……对,按纪律为了防止不应该的错误,这种事情是应该由相关局局长协商后报意见给部长再决定,可今晚不是个讲平时那些规矩的日子啊……”
    就在这时,1楼的大厅里突然传来一阵不大的人群骚动声,接着传来有人忍不住哭泣的声音。刘副部长立刻判断出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他慌忙对电话里说:“小吴,我不能给你说了!我得上去了!你们斟情处理好了!”说罢,匆匆扔下电话,一路小跑着就出了值班室。这时,在1楼的大厅内已经能清楚的听到3楼传来的骚动声,还有女性的哭泣声。把守楼梯的年轻尉级军官们眼泪全都流了下来,但是他们还是站稳身体,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好几个流着泪想走上去的人。刘副部长穿过这道单薄而威严的警戒线,奋力向3楼奔上去……
    无数道无线电波在1个小时以后从北京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飞去,这些电波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内容“1916年12月26日晚……中国现政权的创造者,被中国人称之为‘国父’的杨沪生于北京去世……”
    在莫斯科,那间幽暗的卧室里焦急等候的223号间谍收到的是一份这个时间内从北京发出的无数电波里与众不同的电报:
    自:北京,1916年12月26日,047号
    致:莫斯科,223号
    回复时间要求:甲级
    正文:按03号指示请斟情处理。电文结束
    中年男人是严格按照制度,一个人走到厨房里独自将电文密码解译的。看完后,他愣了愣,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总部的03号领导有对自己下过命令,通常自己接受的行动指令都是来自01号,即部长本人发出的。但是谁也没有说过03号的指令就不执行啊!一定是01号有什么重要的事分不开身,才授权03号副部长处理的――想到这里,223号有点后悔:自己图省事,想快点得到回复,结果将回复时间要求定在乙级,看来以后得注意了,要考虑到01号领导的时间……
    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在洗菜池里将电文成灰烬,并拧开水龙头,看着灰烬被冲进下水道后,他走回到卧室里,对着期待已久的柳巴说口述了几组数码,在柳巴将这几组数码飞快的发送完以后。中年男人已经将自己的衣服脱得差不多了,他穿着短裤背心走过去替柳巴姑娘把沉重的黑皮箱放回床底,跟几个同样款式的衣服箱子摆在一起。等他直起身来,满脸微笑的姑娘把衣服也脱得差不多了……
    自:莫斯科,1916年12月26日,223号
    致:北京总部
    回复时间要求:子级
    正文:指示收到,即将执行。电文结束
    因为这份电报的回复时间要求是在10日内回复即可,所以北京那栋大楼里的机要办公室将这份电报没有放在给部长及时审阅的分类内,这份电报于是和它前面的那3份电报一起静静的躺在机要室的文件夹里……
    第2天晚上,安德烈大哥开着一辆破旧的“圣彼得堡”牌汽车,将两个大箱子送到了多拉小姐的藏身处,并告诉多拉,这些都是他从某个同情革命的黑市商人那里搞来的。当多拉小姐用她那有严重眼疾的眼睛,看清楚箱子里除了衣服和鞋子外还有3把那甘式手枪,2把勃朗宁式手枪,甚至还有3枚意大利造手雷的时候,高兴的搂住安德烈的脖子,亲得他半个脸都湿了……
……(本卷结束) ……
外传 孤独的骑士
第一章
    阳光洒在马尾湖,水面上倒影着两岸青山,罗星塔下彩旗飘扬,锣鼓震天,上万人聚集在船厂,观看军舰下水典礼。在湖边船台上,黝黑高大的军舰静静地停在上面,船体被月桂枝、红绸、彩带妆点一新,舰艏旗杆上飘扬着上方三分之二是红色,下面是白色和蓝色的波纹,左上角是一个金黄色铁锚的海军旗。漆黑发亮的舰体,舰艏上的两侧漆成金色的长城浮雕,临时设置的简易桅杆上架起了挂满信号旗的缆绳,前部侧舷登舰处旁边被红色幕布盖着。
    船台右侧,临时搭起了一座主席台,主席台也装饰满了嫩绿的月桂叶,碧绿的枝叶上,挂着红绸和金色的纸花,显得既隆重又华美。主席台的上方,红字金字,写着∶“中国第一艘蒸汽舰下水典礼”。主席台的一侧,高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一群军人与身着便装的平民站在主席台上,最前面有名年龄很轻的军人正在高声对着下面人群说着什么……
    “……鸦片战争一来,我们吃尽了有海无防的苦头,我们没有一支象样的海军,眼睁睁地看着列强的坚船利炮将我们的国门打开,迫使我们割地赔款,我泱泱五千年的大国挨的打还少吗?但是今天,依靠广大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有关各方面不分昼夜的不懈努力,依靠广大群众热情的支持,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制造的现代化军舰了!现在,英法强盗依然在我们的领海,我们的土地上猖狂,对我国内政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甚至驾着军舰迫不及待跳了出来支持腐朽的满清。可现在不同以往了,我们的人民正在不断的觉醒!大家也许不知道,就在昨天,我们英勇的解放军在温州方面狠狠地教训了那帮狂妄的强盗,将登陆的英法军队予以全歼!不过,虽然我们在陆地上可以打败他们,可由于我们依然没有现代化海军,现在还不能彻底赶走他们。今天下水的蒸汽舰,就是为了让他们再也不敢在我们的海疆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当然,仅仅靠这一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大家能够发扬迄今为止的干劲,建造出更多,更大,更强的蒸汽舰,让中国的海洋真正属于我们自己!而这一艘,就是我们自己的争气舰!在海上,我们真不如洋人吗?不对!大家知道,就在这里,四百多年以前,三宝太监郑和,就率领着那时候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下了万里以外的西洋,这说明,在海上,我们一定也会比洋人做得更好!为了纪念这位我们伟大的先人,我们特此将她命名为郑和号!”
    说罢,那名军人上前一步,拉动一根打着红色丝带的纤细缆绳,随着扯动缆绳,停泊在船台上的军舰舰舷上幕布落下,黑色舰体的军舰上用金色斗大的隶书,写着这艘蒸汽舰的名称∶“郑和”。整个会场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高昂的欢呼声。
    在主席台上的就是特意过来参加郑和号下水典礼的杨沪生,台上的杨沪生挥了挥手,下面掌声渐渐稀落下来。
    “大家看到这口钟了吗?”杨沪生指着主席台边悬挂着的铜钟,那钟高达80多公分,口径也有半米左右,形体古朴,饰文优美,覆斧形、葵口;顶为双龙钮柄,制作精美,肩表面浮印八卦、云雷等字样和纹饰,主纹饰上部统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两组中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字样,“这口钟,就是当年三宝太监为这里长乐三清宝殿铸造的铜钟,上面还有这么几个字,我给大家念一念∶‘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今天,让我们也托先人之福,祝愿祝愿她一帆风顺,保卫好我国的神圣海疆!……”
    会场上空响起浑厚的钟声,啪的一声轻响,香槟破碎了,雪白的泡沫从船舷四迸,船台上的军舰缓缓驶入湖中。岸上的人们发疯似地狂呼起来,喧天的鞭炮声在群山中回荡。
    ……
    西方天空铺满了火红的云彩,落日将山林染上一层橘黄色。
    闽江马尾水面传来隆隆枪炮声,闽江上有一股灰白色仿佛凝结了的烟雾几乎遮掩了半边江水。巨大的轰鸣声中,烟雾中浮现出一艘黑色的舰影,那艘黑色军舰冲出将自己笼罩起来的烟雾,朝北岸驶近,高大的烟囱中吐泻着浓黑的烟柱,烟柱在舰只后面天空中拖了很长,一声声巨大的轰鸣从舰上传出,舰头不停地吐泻着黑红色的烟团,烟团很快朝两边扩散开,颜色也从黑红色急速转变为灰白,加入到后面的烟雾里。
    随着那艘军舰上隆隆枪炮声,罗星塔对岸巨石垒成的坚固炮台、木头搭建的掩体、房屋在火光中化为废墟,泥土、断木、碎石、烂铁在落山的夕阳照耀下四处横飞。一通炮火过后,岸上到处都是弹坑,袅袅青烟上升着。
    轰击结束的军舰调转船头,缓缓朝罗星塔驶去,港口处一群军人与平民正翘首望着过来的军舰。没多少时间,军舰驶入港口,蒸汽机的轰鸣声小了许多,军舰速度越来越慢,缆绳从船头抛上岸,岸上的水手将缆绳系在桩头上,随着缆绳绷的越来越紧,军舰也靠上了岸。
    舷梯放了下来,一身雪白军服的军人从舰上依次走下,岸上的人们迎了上来。走在最前面的那人还没与舰上人打招呼,就紧张地开头问道:“徐舰长,火炮怎么样?”
    “兆兴先生啊,还行,只是如果主炮同时射击,军舰晃动的厉害。这江里面还可以,要是到了大洋中海浪一大可保不准会发生什么问题。”徐震回头看了眼军舰说道。
    在徐舰长身后,军舰甲板上水兵们正在干部带领下忙碌地进行武器擦拭,巨大的六十磅火炮身影投映在江面上,夕阳照射在舰舷让舰艏处硕大的郑和号三个大字泛着金色的光芒。
    郑和号自从九月十五日正式下水后就一直留在马尾进行训练,开始只是让水兵们熟悉军舰,升帆、降帆、驶离码头、靠岸、熟悉口令、撰写航海日记、测量太阳和星座的位置、练习操纵各种仪器,并没有进行实弹射击,直到今天军舰可以顺利在闽江里行驶了,郑和号才迎来了第一次实弹射击。
    郑和号上拥有火炮十四门,其中六十磅前装线膛炮两门,布置方式是前后各一门;副炮共有十二门,二十四磅后装线膛炮六门,布置方式是两舷各三门,十二磅后装海军用榴弹炮六门,布置方式是两舷各三门。除此以外在军舰两舷还安装了四门一磅快炮,实战中这种一磅快炮每分钟可以吐泻六十发炮弹,虽然对军舰来说威胁并不大,可要是对军舰上的人员而言,它的威力就极为恐怖了。
    “雪村兄,为何面色如此苍白?”身着军衣,衣服上却没有任何标志的四十多岁中年人见徐寿面色灰白从舰上摇摇晃晃走了下来,上前一把搀扶住他,笑道。
    徐寿仿佛还在船上,走路都有些头重脚轻,见自己被人扶住了,一抬头见是船舶部的部长,急忙站直了,惭愧地说道:“沈部长,这船未出大洋,小民心就一个劲在乱跳矣。徐舰长他们放炮之时,耳边除巨大之闷雷,别之听而不闻。船上处处呛鼻硝烟,另人闻之欲呕。唉,长这么大还没遭过这种罪。真是何苦来哉……怪事,西人之船我也乘过,并未如此颠簸?为何我等建造之就会这样?以如此颠簸之船又何能与西人争雄大洋?”
    徐寿在郑和号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可造好后前段时间试航时,舰上人员说军舰行驶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