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陈书-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世。长子从宜,仕至武昌王文学。
第三子从典,字由仪。幼而聪敏。八岁,读沈约集,见回文研铭,从典援笔拟
之,便有佳致。年十三,作《柳赋》,其词其美。琼时为东宫管记,宫僚并一时俊
伟,琼示以此赋,咸奇其异才。从父瑜特所赏爱,及瑜将终,家中坟籍皆付从典,
从典乃集瑜文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于《班史》尤所属意。年十五,本州举秀才。解褐
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时后主赐仆射江总并其父琼诗,总命从典为谢启,俄顷便
就,文华理畅,总甚异焉。寻授信义王文学,转太子洗马。又迁司徒左西掾,兼东
宫学士。丁父忧去职。寻起为德教学士,固辞不就,后主敕留一员,以待从典。俄
属金陵沦没,随例迁关右。仕隋为给事郎,兼东宫学士。又除著作佐郎。右仆射杨
素奏从典续司马迁《史记》迄于隋,其书未就。值隋末丧乱,寓居南阳郡,以疾卒,
时年五十七。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祖子乔,梁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烜,
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野王幼好学。七岁,读《五经》,
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尝制《日赋》,领军朱异见而奇之。年十二,随父之建安,
撰《建安地记》二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
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
刺史,野王及琅邪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
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野王
体素清羸,裁长六尺,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陈君臣之义,逆顺之
理,抗辞作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
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
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
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
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
地傅縡,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
事,馀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至性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观其容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
行,皆人所莫及。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玉篇》
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
一卷,《续洞冥纪》一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
《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有文集二十卷。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父彝,梁临沂令。縡幼聪敏,七岁诵古诗
赋至十馀万言。长好学,能属文。梁太清末,携母南奔避难,俄丁母忧,在兵乱之
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后依湘州刺史萧循,循颇好士,广集坟
籍,縡肆志寻阅,因博通群书。王琳闻其名,引为府记室。琳败,随琳将孙�
还都。时世祖使颜晃赐游铮‘托縡启谢,词理优洽,文无加点,晃还言
之世祖,寻召为撰史学士。除司空府记室参军,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撰史如故。
縡笃信佛教,从兴皇惠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时有大心暠法师著《
无诤论》以诋之,縡乃为《明道论》,用释其难。其略曰:
《无诤论》言:比有弘《三论》者,雷同诃诋,恣言罪状,历毁诸师,非斥众
学,论中道而执偏心,语忘怀而竞独胜,方学数论,更为仇敌,仇敌既构,诤斗大
生,以此之心,而成罪业,罪业不止,岂不重增生死,大苦聚集?答曰:《三论》
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欲使
大化流而不拥,玄风阐而无坠。其言旷,其意远,其道博,其流深。斯固龙象之腾
骧,鲲鹏之抟运。蹇乘决羽,岂能觖望其间哉?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
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唯竞穿凿,各肆营造,枝叶徒繁,本源日翳,一
师解释,复异一师,更改旧宗,各立新意,同学之中,取寤复别,如是展转,添糅
倍多。总而用之,心无的准;择而行之,何者为正?岂不浑沌伤窍,嘉树弊牙?虽
复人说非马,家握灵蛇,以无当之卮,同画地之饼矣。其于失道,不亦宜乎?摄山
之学,则不如是。守一遵本,无改作之过;约文申意,杜臆断之情。言无预说,理
非宿构。睹缘尔乃应,见敌然后动。纵横络驿,忽恍杳冥。或弥纶而不穷。或消散
而无所。焕乎有文章,踪朕不可得;深乎不可量,即事而非远。凡相酬对,随理详
核。有何嫉诈,干犯诸师?且诸师所说,为是可毁?为不可毁?若可毁者,毁故为
衰;若不可毁,毁自不及。法师何独蔽护不听毁乎?且教有大小,备在圣诰,大乘
之文,则指斥小道。今弘大法,宁得不言大乘之意耶?斯则褒贬之事,从弘放学;
与夺之辞,依经议论。何得见佛说而信顺,在我语而忤逆?无诤平等心如是耶?且
忿恚烦恼,凡夫恒性,失理之徒,率皆有此。岂可以三修未惬,六师怀恨,而蕴涅
槃妙法,永不宣扬?但冀其忿愤之心既极,恬淡之寤自成耳。人面不同,其心亦异,
或有辞意相反,或有心口相符。岂得必谓他人说中道而心偏执,己行无诤,外不违
而内平等?仇敌斗讼,岂我事焉;罪业聚集,斗诤者所畏耳。
《无诤论》言:摄山大师诱进化导,则不如此,即习行于无诤者也。导悟之德
既往,淳一之风已浇,竞胜之心,阿毁之曲,盛于兹矣。吾愿息诤以通道,让胜以
忘德。何必排拂异家,生其恚怒者乎?若以中道之心行于《成实》,亦能不诤;若
以偏著之心说于《中论》,亦得有诤。固知诤与不诤,偏在一法。答曰:摄山大师
实无诤矣,但法师所赏,未衷其节。彼静守幽谷,寂尔无为,凡有训勉,莫匪同志,
从容语嘿,物无间然,故其意虽深,其言甚约。今之敷畅,地势不然。处王城之隅,
居聚落之内,呼吸顾望之客,唇吻纵横之士,奋锋颖,励羽翼,明目张胆,被坚执
锐,聘异家,衒别解,窥伺间隙,邀冀长短,与相酬对,捔其轻重,岂得默默无
言,唯唯应命?必须掎摭同异,发敗u瑕,忘身而弘道,忤俗而通教,以此为
病,益知未达。若令大师当此之地,亦何必默己,而为法师所贵耶?法师又言:
“吾愿息诤以通道,让胜以忘德。”道德之事,不止在诤与不诤,让与不让也。此
语直是人间所重,法师慕而言之,竟未知胜若为可让也。若他人道高,则自胜不劳
让矣;他人道劣,则虽让而无益矣。欲让之辞,将非虚设?中道之心,无处不可。
《成实三论》,何事致乖?但须息守株之解,除胶柱之意,是事皆中也。来旨言
“诤与不诤,偏在一法”。何为独褒无诤耶?讵非矛盾?
《无诤论》言:邪正得失,胜负是非,必生于心矣,非谓所说之法,而有定相
论胜劣也。若异论是非,以偏著为失言,无是无非,消彼得失,以此论为胜妙者,
他论所不及,此亦为失也。何者?凡心所破,岂无心于能破,则胜负之心不忘,宁
不存胜者乎?斯则矜我为得,弃他之失,即有取舍,大生是非,便是增诤。答曰:
言为心使,心受言诠;和合根尘,鼓动风气,故成语也。事必由心,实如来说。至
于心造伪以使口,口行诈以应心,外和而内险,言随而意逆,求利养,引声名,入
道之人,在家之士,斯辈非一。圣人所以曲陈教诫,深致防杜,说见在之殃咎,叙
将来之患害,此文明著,甚于日月,犹有忘爱躯,冒峻制,蹈汤炭,甘齑粉,必行
而不顾也。岂能悦无诤之作,而回首革音耶?若弘道之人,宣化之士,心知胜也,
口言胜也,心知劣也,口言劣也,亦无所苞藏,亦无所忌禅,但直心而行之耳。他
道虽劣,圣人之教也;己德虽优,亦圣人之教也。我胜则圣人胜,他劣则圣人劣。
圣人之优劣,盖根缘所宜尔。于彼于此,何所厚薄哉?虽复终日按剑,极夜击柝,
瞋目以争得失,作气以求胜负,在谁处乎?有心之与无心,徒欲分别虚空耳。何意
不许我论说,而使我谦退?此谓鹪褷已翔于寥廓,而虞者犹窥薮泽而求之。嗟乎!
丈夫当弘斯道矣。
《无诤论》言:无诤之道,通于内外。子所言须诤者,此用末而救本,失本而
营末者也。今为子言之。何则?若依外典,寻书契之前,至淳之世,朴质其心,行
不言之教,当于此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各得其所,复有何诤乎?固知本末不
诤,是物之真矣。答曰:诤与无诤,不可偏执。本之与末,又安可知?由来不诤,
宁知非末?于今而诤,何验非本?夫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而前后之事犹如彼此,彼呼此为彼,此呼彼为彼,彼此之名,的居谁处?以此言之,
万事可知矣。本末前后,是非善恶,可恒守邪?何得自信聪明,废他耳目?夫水泡
生灭,火轮旋转,入牢阱,受羁绁,生忧畏,起烦恼,其失何哉?不与道相应,而
起诸见故也。相应者则不然,无为也,无不为也。善恶不能偕,而未曾离善恶,生
死不能至,亦终然在生死,故得永离而任放焉。是以圣人念绕桎之不脱,愍黏胶之
难离,故殷勤教示,备诸便巧。希向之徒,涉求有类,虽驎角难成,象形易失,宁
得不仿佛遐路,勉励短晨?且当念己身之善恶,莫揣他物,而欲分别,而言我聪明,
我知见,我计校,我思惟,以此而言,亦为疏矣。他人者实难测,或可是凡夫真尔,
亦可是圣人俯同,时俗所宜见,果报所应睹。安得肆胸衿,尽情性,而生讥诮乎?
正应虚己而游乎世,俯仰于电露之间耳。明月在天,众水咸见,清风至林,群籁毕
响。吾岂逆物哉?不入鲍鱼,不甘腐鼠。吾岂同物哉?谁能知我,共行斯路,浩浩
乎!堂堂乎!岂复见有诤为非,无诤为是?此则诤者自诤,无诤者自无诤,吾俱取
而用之。宁劳法师费功夫,点笔纸,但申于无诤;弟子疲唇舌,消晷漏,唯对于明
道?戏论哉!糟粕哉!必欲且考真伪,{斩足}观得失,无过依贤圣之言,检行藏之
理,始终研究,表里综核,使浮辞无所用,诈道自然消。请待后筵,以观其妙矣。
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还除散骑侍郎、镇南始兴王谘议参军,兼东宫
管记。历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