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登道:“伯信,姐夫,你当真不与我一起南下么?”
陆逊是孙策之婿,故孙登叫出姐夫二字来,这已非君臣。而是家人之礼了。陆逊听此二字。心中一酸,随之温婉的一笑:“殿下,臣另有要务。臣要去会汉主和孙虑,要帮您除去孙虑和司马懿这两个大对头,还您以清白!”
孙登道:“那季汉呢?”
陆逊道:“臣绝不会让季汉得到重创东吴的机会。收拾了司马懿和孙虑,臣必带领江东儿女渡江南下,与殿下重逢。那时,臣希望殿下已是陛下了。”
二人洒泪分别。
十一月十八日。陆逊全军退出荆州,引军东下。#
十一月二十五日,孔明下令诸葛乔,鄂焕,郭淮部进入宛城。
无论东吴如何改变,我军对东吴的总体构思是不变的,那就是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削弱它。各种智计虽然重要,但是最重要地却是实力。眼下东吴虽然在战场上连胜,但由于其占领地底盘太多太快。造成其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兵力不足。很多战场都变成孤立而无法互相策应。随着陆逊离开荆州,诸葛乔在荆州的势力突然增长。虽然东吴不想让季汉染指荆州,但是眼下的情况下,东吴根本无力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不但在长江以北,诸葛乔而且再依次将触角伸到长江之南,就连诸葛瑾和潘璋身边也有了他的行踪。诸葛乔是一个有着极为充分的大局意识的人物。事实上,季汉在益州和荆州的很多发展规划,就是他率先提议而进行的。眼下季汉策动五溪蛮族。已准备了五万人马,并且有关兴,赵统等小将在,只要我一声令下,就可以大举地对包围圈中地诸葛瑾和潘璋部实施围歼。
不过,眼下我军并不想进行这场战役,只是在扎实的有序的开展着准备工作。占领宛城只是为了断去陆逊的归路,让他不再存后退之心。
眼下我军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孙登陆逊和孙虑司马懿两军身上。论起总体兵力,我军并不占优势,但是论起人马的精干和后继部队,我军占着绝对的优势。事实上,得了冀州人马和曹扈,程武,张虎。乐林,就算是同时对陆逊和司马懿展开正面攻击,我们也不会处于下风。
对陆逊防范,一直是由先生直接负责的。他亲提大军在我背后,为第二梯队。这次我地南下,就是为了动摇东吴的军心和民心而来。我提出当面与孙虑对质的要求,他若不敢,就证明他的心虚。所以他必定会来,而且必定会怒气冲冲,向我“报仇”。而孙登在陆逊军中的消息,我会找机会放出。到时候,受委屈的孙登不向孙虑下手,心虚的孙虑也会再次下手杀害孙登。无论这里形成什么局势,对我都是极有利地。
至于我的安全,那却是不用操心,孙虑若当真敢在此时向我发动全力的进攻,那他就是找死。我只要稍稍一退,便将他引入了季汉全面合击的包围圈中。
眼下,孙虑面对我说他弑父的指控,进不可进,他绝对不是我的对手,退无可退,一是我控住了他南下之路,二是他只要一退,军心便散,而他弑父的传言也便坐实了,若不是心虚,为何不敢与我相见?
而我需要的也正是他这种犹豫不决,这会给我进一步完善包围圈地时间。
十二月二十日,陆逊驻军于相县。他亲自来拜望于我。
我哈哈大笑,亲自来迎。执手道:“伯言,我盼与你相见好多年了。”
陆逊淡然一笑:“陛下,当下孙虑受妖人蛊惑,误会季汉,陷害太子,以至我主为小人所乘。东吴季汉,本姻亲之国,陛下亲身前来,代太子雪冤,陆逊谢了。”
我听他说话口气,竟然不是把矛头指向孙虑,而是另有所指,一面急思其间缘故,一面询问道:“妖人是谁?”
“这妖人自然是司马懿。司马懿为曹魏余孽,假意降吴,却是为了自己一身之利益。二殿下孙虑受其所蛊惑,被其爬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傅之位,东吴乃有此难。陛下若除司马懿,陆逊愿从调遣。”
原来如此。陆逊一番话,意思再明确不过。诬陷季汉,陷害孙登,毒害孙权,皆是司马懿所为,季汉的目标应该是司马懿。若把目标对准整个东吴,陆逊是不会同意的。在他看来,孙登和孙虑大约还是兄弟情深,内部问题,不想由我这外人插手吧。不过这样话,也正式他所当说的话。他把这意图当面说出来,更显得他君子风度,磊磊大方。
把陆逊让进御帐,赐他坐下,我颇有些散漫的居中侧坐,笑问道:“伯言,朕早知你是天下绝顶的人才,眼下东吴为孙虑所盗,动乱不安。孙虑又处心积虑想要制你于死地。降汉如何?朕保你不失三公之位!”
陆逊正色道:“陛下打算乘火打劫不成?若陆逊不降,陛下会不会摔杯为号,将陆逊斩于帐下?”
我随手拿起一个杯子抛在地上:“你看,朕的刀斧手们耳朵不是很好,我们说话,也不会传到任何地方。”
陆逊道:“陛下美意,逊多谢了。只是忠臣不事二主,还望陛下见谅。”
我虽早知如此,却也还是有一点失望,又见帐中气氛有些尴尬,笑道:“伯言,你是我母后的侄婿,与朕乃是至亲。不必拘束,到朕这里便如到家一般。朕只问你,眼下你打算如何?”
陆逊见我不以庭礼相待,也不换下端容,长跪道:“此事其实简单。只要季汉帮我逼司马懿就死,我必可代季汉洗却怨情。”
我笑,他这便宜也占得太大了吧。几句话就把他求我的事变成了平等的合作关系。我笑道:“伯言所言的是正理。此事乃是家务,非为国事。不过,你离开宛城之后,我怕宛城盗贼蜂起,祸害百姓,所以请孔明酌情处理。孔明也怕宛城乱了不好,便派诸葛乔和郭淮去代管了。待你回军之时,我们肯定会让出来,这你却不用担心。”
陆逊一愣,随之一笑:“既如此,逊多谢陛下美意了。”
恩,果然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这么大个荆州,说放弃,就放弃,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而乱了心境,误了大事。
我笑道:“来,我给你引见几个人。”一拍掌,廖立,姜维,庞德,石韬,王平诸人鱼贯而出。我指着他们一一引见,并道:“今后,诸位就要并肩作战了,还要多亲多近才是。”
陆逊凤目一闪,温然笑道:“并肩则是,作战么?何必要动那样大的肝火?”
我笑道:“若对司马懿呢?”
陆逊大笑:“正是。”
说起来,我本来的矛头是对准孙虑的,但是陆逊却执意要对付司马懿,他认为司马懿才是幕后的黑手,一切皆因司马懿而起。我心下道,正因为司马懿是幕后人物,才更应该保护起来,而不是杀掉他,没有一个司马懿在其间,东吴哪里会乱成这样。但是在眼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取得陆逊的支持,我也愿意先借陆逊之手收拾了司马懿,没有了司马懿,则孙虑不过是一头乱冲乱撞的野猪罢了,就他那几颗獠牙,还伤不到任何人。
当下,陆逊提出了连环三计。
第八十七章 巧妙周旋
眼下;孙虑得到东吾武将的全力支持;自立为帝;却以司马懿为太傅。司马懿本是世之奸雄;其智不下曹操;而其阴根犹有过之。孙虑既得东吴之基业;复有司马懿之翼助;雄心勃勃;不可一世。必会虎视耽耽天下;造乱人间。眼下;我主万岁已经驾崩;陛下引季汉诸公来此也是为了吊咽而非征战;既然如此;若是征战难免会被世人说陛下居心不良;乘丧伐国;是为不义之举。为免去这种说法;一切还是由在下出面;只要季汉保持一定压力即可。
在下以为;除去司马懿是当务之急。首先;司马懿是孙虑智囊;除去他就剪去了孙虑一条手臂;其次;司马懿仍是魏臣;在大吴并无人脉;所依者;无非一个孙虑罢了;除他一人会方便一些;再次;司马懿无尺寸之功而官封太傅位在群臣之上;大吴名臣如徐威以下;皆有不服之意;故除司马懿非但必要;而且可行。
在下有三条计可对付司马懿。
其一为明珠;由在下亲自起草激文;言明司马懿为国之贼盗;言明司马懿与我主万岁之死有莫大关系;不诛之不足以安定大吴;不为诛之不足以平顺民心。从外到内给司马懿和孙登以巨大的压力。
其二为离间;由在下与东吴诸群联系;离间司马懿与孙登的关系。这样一来司马懿与孙登日近疏远;若利益重大;孙登未必不身弃保之心。
其三激杀;司马懿若不得孙登之心;必会寻兵权以图自保;他越自保则与孙登之间的裂痕越深;到时就算没有他人帮助;在下提一旅之师。也能将之激杀。
司马懿一死;我便要轻易为太子殿下洗去冤情;重新执政;到时季汉与东吴永结盟好;天下再无干戈;岂不是好?
陆逊一番话。让人感觉他似乎已将司马懿放在案板之上;愿削便削;愿便了。我不由奇怪。问及细节。他却只道他自己打算;却不便与人言。这让我怀疑他是否在东吴另有努力网络。
陆逊与我相见之后;便回了自己的大营。我与廖立等人商议他地来意。廖立笑到:我看;他是怕我们当真进攻东吴;先用稳军之计把我们稳住。又知道不解决孙虑司马懿的事情;我们也不会收兵;所以就一把全都揽了过去。陛下向来行事讲求公理正义;不肯暗中下手。他是吃准了您这一点了。
我想了想。也笑道;既然他肯帮我们对付孙虑和司马懿;我们就稍等一等;看看陆逊是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廖立板着手指算道:孙逊与司马懿眼下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要人有人要权有权;若不是因为我们大军压境而不敢轻动;早就派一支人马将陆逊平掉了。可陆逊和司马懿吃得死死的样子;他凭什么?难道他是一个狂人不成?
我摇头:陆伯言绝非狂人。
廖立道:我也觉得他不似狂人;所以更加奇怪。不过;就算他能够解决的了孙虑和司马懿;也无法对抗我季汉大军;他怎么想;也不过是白忙一场罢了。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他当真是想投靠季汉;那么他就不会单独扎营;如果他只是为了对付孙虑等人;安抚住我们;他不怕因为与我们的联系。而使他在东吴的声誉一落千丈;从来为孙虑所乘么?
妄我与廖立都自命聪明;都想不通陆逊的葫芦里到底是卖什么药。不过;在与陆逊地约谈之中;我们说起汉军暂时不动看陆逊与孙虑交涉;所以我军也就扎营听信儿。
想了又想;想不通肯定会让人睡不着觉;一挥手;把手位手下都请了进来见;姜维石韬都是智绝天下的人物;庞德和王平也都用兵谨慎;不是那等粗豪的将领;想了想;又让人把我新任命的御营校尉邓艾叫进来。邓艾在冀州也算是立了大功;对手这个有着杰出才能的人物;我自然不会轻易放下;专门把他调回身边来。
几个人商议了一番;并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到是石韬的一番话让我很有些心头发虚。他对我说:陛下;你可知这里是哪里?
我说道:这里是彭城啊;怎么了。
石韬点头:不错;这里是彭城;是彭城大战地地方啊。
石韬一句话;让我立时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大战来。彭城;是西楚霸王。当年高祖皇帝与项羽就曾在此地交战。
当时;霸王项羽在交战之前;已经陷入了孤立无援地地步;各路人马均被其他诸侯击溃;只有自己地一人马尚自强悍;却又为齐国叛军所牵制。而就在这种关键时刻;高祖皇帝落井下石;亲率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