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房二-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眼人虽然也明白辩机之死,里面肯定有玄机。
    既然是明眼人,也就说明大家都不笨,既然不笨,对新帝的决断,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些什么,有疑问也会压下心底憋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旁边远观。
    因为新帝良善,法外开恩,不想在大过节的时候,污了百姓们的眼睛,尊许让人给几人殓尸。
    佛家的人不敢妄动,就连跟辩机关系不错的弘远寺的主持,也没有让人来给辩机殓尸。
    辩机的尸体,最后还是玄奘法师顾念过往的谈经论道之谊,出面让人收敛的。
    看的房遗爱忍不住感慨,原来,佛家的信徒之间,也根本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炎凉,做到他们所言的和乐境界。
    武媚娘的封后大典,在李承乾继位月余,才正式举行。
    如大家所预料的一样,李承乾的长子,临江王李宏,在武媚娘封后之后,被正式册立为太子,入主东宫。
    荣升太后之尊的长孙氏,带着晋阳公主搬去了大明宫。
    李世民留下的一堆妃子,有所出的,根据个人和子女的意愿,要么出宫由各自的子女奉养,要么在宫里奉养。
    无所出的人,全都按照李世民的遗诏,被送往了感业寺修行。
    今年本该举行的恩科,在先皇去世,新帝登基的忙乱档口,不少人担心,今年的科举会取消,让不少长途跋涉而来的应试之人,很是忐忑不安。
    科举是大事,李承乾也没有忘记,在登基之初就宣布了今年恩科照旧开,因为朝廷事多,一时忙不过来,科考的日期往后推迟一个月。
    此举,得了不少仕子的欢心。
    李承乾玩笑的想让房遗爱掌管此次恩科,毕竟,房遗爱也算是文探花出身,点他为主考的话,别人即便想反驳,也反驳不出多大的意见来。
    “皇上,臣这几日没偷懒,一直认真工作,中间还加了两天的班。臣真的不知道哪里错了,若有,还请皇上指出来,臣感激不尽。”房遗爱一脸委屈的说道。
    “朕让你选拔人才,怎么落在你眼里就成了朕看你不顺眼了?”李承乾没好气的说道。
    “上届恩科,先皇说舍弟年幼,避上一届无妨,点了家父的主考,现在皇上点臣出面主持科考,不是因为臣犯错,还能是为了什么?”房遗爱说道。
    李清听的牙疼的扭开了头,心道,亏得现在太极殿书房里就这三个人,不然,这话传到长孙司空耳朵里,安定候铁定少不了被口水淹上一番。
    李承乾一想也是,本来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房遗爱太过年轻,让他出任主考,那群老学究,估计能拿酸话酸掉长安城人的牙。
    至此,稳重起见,李承乾登基的第一次科考,点选了褚遂良做了主考官……)
    p
第五八四章 李恪
 正文 第五八四章 李恪    
    从利州赶来为李世民送葬的吴王李恪,本打算在科举之前,带着已经荣升太妃的杨妃离开京城,返回利州
    长孙无忌一封奏章,将李恪在属地收留垂垂老矣的岑文本的事情,捅到了朝堂之上,请求李承乾,要三司会审,问明吴王李恪的用意,免得给江山社稷留下隐患
    如长孙无忌所愿,李恪被请进了大理寺,而负责督察此事审理的人,不是自荐的长孙无忌,而是李承乾所选的房遗爱和李治两人
    长孙无忌虽然没对李承乾的决定发表什么异议,却在下朝之后,来到房遗爱和李治身边,说了句,“还请晋王与安定候,以国家安定为重”
    “长孙司空这话什么意思?”望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背影,李治不解的问道
    长孙无忌的意思,无外是想让李承乾杀鸡儆猴,威慑一下可能有异心存在的人,而被他选定为要杀的“鸡”的人,就是吴王李恪
    自前任吴王妃杨氏死后,诺雅公主扶正为吴王正妃之后,李恪的声誉比之早前在要好转很多,后院和子嗣也具是妥当
    利州距离吐谷浑,说近不近,说远不远
    若是有心,两者想要暗中联系,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长孙无忌所虑,不外是怕吴王李恪借着妻子的关系,还有属地的便利,跟吐谷浑暗通曲款
    再在多山的利州之地,养出另外一个汉王来
    不同于汉王李元景的隐忍狡诈和不能掌控大局,吴王李恪可是自幼得名家教导,幼年教导之人,正是让长孙无忌都会心生忌惮的岑文本
    跟李世民幼年相识的长孙无忌,同样了解,被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可不仅仅只是相貌上酷似李世民就连年少时的脾性也有诸多相似
    长孙无忌还知道,贞观早年的时候,看着自生下来就没怎么见过父亲的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跟前有些维诺的样子,李世民曾动过改立储君的念头当时首选的人,不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疼爱的李泰而是吴王李恪
    若不是当时他极力反对,有牵出不甘心前朝覆灭的杨氏一族,长孙无忌觉得,按照当时李世民的心情而言,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八成会旁落到吴王李恪的身上
    别忘了,彼时,岑文本也算的上天子近臣,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主
    当然,这件事情只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两人私下聊得时候,说起过的并没有公开,岑文本和李恪两人也并不知晓
    当时这件事情若是传了出去的话,以当时杨氏一族的力量来说,后头的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虽然现在李承乾顺利承位平稳的掌控了朝堂,对于妻族势大的吴王李恪,长孙无忌仍旧不放心
    在他看来,为了江山稳固,百姓安泰,最好的也是最让人放心的办法,就是要将一切可能的不稳定因素,完全的抹杀在未发之态
    无疑,吴王李恪死亡,才是他认为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即使吐谷浑王诺曷钵的两个儿子已经养废了
    长孙无忌的想法,房遗爱能够理解,只是他对李恪所寻求的结果,有些过于狠辣了
    且不说李恪早早的就歇了争位的心思,夫妻二人没有权势之心,就算他有心,只要李承乾励精图治,也未必不能震慑住他
    所以,长孙无忌想要早早抹杀李恪存在的心思,无疑,是对李承乾信心不足的表现
    帝李承乾不是历史上那个息事宁人的老好人皇帝李治,所以,即便明白长孙无忌的心思,对他的安排还是有所不满,否则,何至于让懒得多事的房遗爱和李治两人监理审查?
    聪明的长孙无忌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这才没在下朝之后折返太极殿求见李承乾,而是改而提醒房遗爱和李治两人
    长孙无忌虽然不赞同李承乾的处置,却也不想放弃自己原本的打算,所以,在不能因为这点事儿弄僵与李承乾关系的情况下,只能是敲打着让房遗爱和李治两人来执行杀鸡儆猴的事情
    “利州和吐谷浑离得太近了,就这意思”房遗爱轻声说道,回首看了李治一眼,抬步离开了空荡荡的朝堂
    李治恍然,快步赶上房遗爱,摸了摸鼻子,摇头说道,“皇兄未必会同意”
    “皇上若是同意了司空大人的念头,出面检查大理寺审案的人,就不是你我二人了”房遗爱白了李治一眼,说道
    “长孙司空,对于这种事情,未必能轻易妥协,即便面上妥协了,私底下……”李治说着,叹口气
    “那就是皇上和太后要头疼的事情了”房遗爱耸了耸肩膀,一副事不关己的说道
    “但愿母后的话他能听进去”李治说道
    “走”房遗爱看了下天,对有些发怔的李治说道
    “去哪?”李治问道,与房遗爱并肩而行
    “大理寺的人这会儿估计已经去吴王府请人了,咱们当然是去大理寺以逸待劳了,既然接了差事,总得走一趟”房遗爱说道
    即便是一件常见的素净的锦缎白袍,李恪依然能够穿出让人不容忽视的贵气来
    在利州的山水间悠闲几年,身上也多出了一种悠然的味道
    不得不说,多年不见,李恪的眼神比之当年离京的时候,显得淡泊了许多清澈的眼底,带着看惯世事的睿智与了然
    看着带进来的官差还算客气的态度,再看看李恪一身整洁的样子,房遗爱和李治对视一眼,心下明了,定然是吴王李恪配合的顺从跟来,两边并未多费唇舌的扯皮
    这样的人,还会有心思谋反?房遗爱和李治心里都画上了问号
    真的是利州和吐谷浑相距太近了?想到房遗爱之前的话,李治心里不仅感慨
    房遗爱和李治,与李恪友善的打了招呼,问询了岑文本为何会出现在利州的吴王府上的事情
    当年岑文本被贬为庶人,并且被李世民下令永不录用之后,本欲带着家小返回老家
    谁知离京没多久,老伴因为伤心儿子离世而病倒,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儿媳妇当时怀着身孕,承受住儿子离世的消息已经让她足够疲累,接着就是岑夫人生病离世,伤心劳累之下,儿媳妇提前发动,结果难产,最后落得个一尸两命的结局
    儿子和儿媳留下的两个成活的孙子与孙女,十几岁的孙子,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在儿媳妇的丧事办完之后,就不知所终
    接连的打击,让岑文本整个人几乎垮掉,若不是还有个才刚董事的小孙女,指不定岑文本当时就随着老伴去了
    岑文本和小孙女,相依为命,经过一番跋涉,回了老家之后,老家人早得了信儿,当天就开宗祠,将岑文本一家逐出了宗族
    气恼之下,岑文本带着小孙女离开了故乡,想要去南方,却不想,几番折腾下来,岑文本病倒在了路上
    几年下来,小孙女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也张开了不少,出落成了小小的美人胚子
    对于没有能力自护的女人来说,美貌却是致命的祸源
    小县的恶霸欺他祖孙二人孤苦,拿岑文本的生命安全为要挟,强要了没有反抗能力的小孙女
    岑文本不但不怜惜柔如的小孙女,反而责骂她失贞,小孙女绝望之下,投井身亡
    岑文本伤心之下,险些病死在路边
    幸好,有李恪身边认识岑文本的人,路过当地,无意中听到了路边发烧的岑文本病中胡话,这才认出他来
    侥幸救了岑文本一命,本想留待回利州之后,将连累吴王的岑文本交给吴王处置
    面对等若废人的岑文本,想及他当年的一番教导之恩,李恪满脸感慨的叹息一声,让人将岑文本送去了他在利州边上的庄子上,让人帮他养老,自己却再也没去见过他
    “他有私心,也有过错,即使连累过我,也不能否认当初他的教导之恩天地君亲师,我称他为师的事情,否认不掉”讲完岑文本的事情之后,李恪坦然的面对房遗爱和李治,说道,“让人奉养他,与我而言,即使还他的教导之恩,也是举手行善之事”
    房遗爱点点头,没有说话李治无所谓的坐在旁边
    又简单了问了一些李恪平日的生活习惯,房遗爱和李治两人与李恪告辞
    李治和李恪虽为兄弟,两人的交情也不过是平淡,告辞之后,头也不回的往外走
    “其实,即便没有我让人收留岑文本的事情,皇登基,我也未必躲得了牢狱之灾”在房遗爱转身的时候,李恪低声说道
    房遗爱顿住脚步,回头望向脸上挂着微笑的李恪,心中复杂异常
    背负着李世民那句“英果类我”的评价,不管早前争与不争,只要皇不是李恪,他都会受到一番审查,所差的,只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