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边,是以李怀光、浑为首的一手批武将;右边,则是李勉、孔巢父为首的文官。武元衡、薛存诚这样陌生的面孔,也身着红袍头一次的出现在了朝堂的班列之中。看得出,他们的眼神中也有几许地兴奋神采。
李世民放眼环视了朝中一眼。开腔朗朗道:“诸位,三省六部组建伊始,万象更新充满生机和希望。希望大家恪尽职守,为重振大唐声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李世民马上就切入了正题:“三省六部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架,但人员配备。还不是十分的齐整。所以,今后请诸位不遗余力的为朝廷举荐人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不论出身贵贱与身份来历,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朝廷一定会予以重用。与此同时。但凡举荐人才得力地大臣,朝廷也会予以重赏。与此同时,科举也要加以重视,不能让人才流失。武元衡,韦执宜。你们二人分任吏部和礼部尚书,科举的事情,要多费点心。今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那些考取了进士与进士及第的人,其中肯定有很多到长安的豪门仕绅那里投取行卷,希望得到他们地举荐步入仕途。十六K文学网可是现在他们自己都烟消云散了,那些进士们的命运可想而知。因此,我打算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一次科举选拔。你们两个人,要负起责来。”
武元衡与韦执宜二人出了班列,拱手应诺。
李世民顿了一顿。说道:“今后,但凡进士与进士及第,朝廷要予以更高的重视。常常有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在长安没有门第可以投靠,而最终名落孙山被埋没了。因此。礼部今后但凡收到仕人投来的公卷,一定要予以重视。因为往往投公卷地人。是没有门第附荫的,不要埋没了他们。”
韦执宜再次领命。
唐时的科举,就是这样地。本来考取进士或进士及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考上了,也不一定就代表你可以安然踏入仕途。经过了礼部主持的登科考试之后,还有一道坎叫做选试。而这个选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面试,由吏部主持。因此,这其中的客观因素就比较多了。如果有名仕达官的强力推荐,自然是容易引起注意也容易通过一点;如果出身寒微,那就要靠真正的才学和实力来打拼。如果这一关过不了,最多只能到达官贵人的府上去当个幕僚,再辛苦地经营自己的仕途。这些年来,大唐的各项制度不断腐化,仕绅豪门都在极力推荐自己的心腹门人然后方便自己拉帮结派。因此,大唐的官员素质也开始变得良莠不齐。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在整饬了长安地豪门仕绅以后,又对吏部和科举如此重视的原因。他就是想从根源上把好人才这个关口,最大程度地保证朝廷所吸纳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正说到这事的时候,谏议大夫陆贽站了出来:“太子殿下,臣有话讲。”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心想你终于要献上第一条劝谏了么?
“讲。”
陆贽朗朗说道:“臣以为,殿下刚刚所说的要在一个月后重新举行科举选拔,不太妥当。”
李世民眉头微皱:“理由呢?”
陆贽说道:“历来,科举的吏部选试,都在春季进行,故也称春闱。这是天下读书人都密切关注的大事,而且一直都是按例在这时候进京赶考。殿下突然宣布要在一个月之后举行重新考试……我大唐幅员辽阔,许多远居异地的读书人根本都来不及赶到长安。这对他们来说,极不公平。而且,这也会打乱既有的规则,给天下的读书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这也是对皇帝陛下之前所付出的努力的一种否定。因此,微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
李世民心中一笑:好家伙,第一天上朝,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不过他也清楚,这一回的确是自己思虑欠妥了,于是说道:“陆贽的提议,诸位以为如何?”
薛存诚马上站了出来:“臣附议。”
孔巢父与李勉这两个大儒。也一起表示赞同。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收回之前的制令,不在一个月后重新举行科举选拔。不过,吏部与礼部,要重新审定进士与进士及第的试卷,尽量不要让任何一名人才流失。”
陆贽弯腰拜道:“如此。臣便没有异议了。”
李世民用略带感激的眼神看了陆贽一眼,对他微微点了点头。陆贽站回了班列中,站得标标直直,目不斜视。
李世民心中暗笑:不错嘛,陆贽。挺称职的。是人都会犯错,我就是想在我犯错的时候,身边有你这样地人提个醒。看来,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关于选用人才的事情,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朝廷的一项大事。所以,请大家都将此事放在心中,为国分忧。”李世民继续说道。“京师连生重大变故,各个重要职位出现了空缺。原京兆尹在参预朱雀门暴乱,已然伏诛。现今这个职务空缺,请诸位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此言一出,朝廷之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这可是新朝廷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任命京兆尹。这是帝都的亲民之官,主管数百万百姓,责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丝毫不比统率大军的大元帅职务轻。
李怀光、浑与武元衡这些人,都是外调入京地,对长安的情形暂时还并不了解,自然谈不上举荐京兆尹。而其他的一些人,刚刚担任的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员。几乎还没有适应自己地新角色,同时对这个太子的行为处事也持有怀疑。暂时都把持着观望的态度。
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会是这样一个局面。他转头对李勉说道:“李勉,孔巢父,你们二人主持中书省,为朝廷举荐人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责任。现在,请你们先说一说,心中有谁是合适的人选?”
李勉不动声色地站了出来拜道:“老臣心中的确是有一个人选。不过,此人出身低微名气不大,而且是武官出身。”
“什么人?”李世民问道。同时,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勉。
李勉侃侃说道:“几年前,马燧在河北大战田悦。当时临城被围,万分危机。临守将张,将心爱的女儿打扮一番,当着将士们地面,准备卖掉女儿,换取钱粮供将士们一日之需。众将士深受感动,尽皆愿效死力,力保城池不失。后来马燧来援,张放出风筝求救。两方人马拼死力战,斩敌首万余级,取得了临大捷。皇帝陛下听闻此事后,深感张之忠义与智德,将他召入朝中准备予以重用。而张此人,也曾在临一带经营民生十分得法,深受百姓爱戴。老臣认为,张就是现今京兆尹的合适人选。”
“张现今人在何处?”
李勉答道:“就在长安。尚未被皇帝接见予以重用,帝都就发生了内乱。现今张带着爱女,潜居于民巷之中。”
二人这一对答结束之后,朝堂之上居然变得更加安静了。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太子,会如此提拔重用一个深受皇帝喜爱的无名小卒么?
李世民心中却在想道:“李勉,你这可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了。京兆尹可是不输宰相的一个重要职务,你却给我推荐了这么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无名小卒,而且还是皇帝想要提拔的人物。难道,你是有意这样考考我,然后让我向满朝文武表明任人唯贤的决心么?你还真是用心良苦……”
李世民也不急于表态,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多谢玄卿公为国举贤。不过,此人我不甚了解,必须在接触之后,再下决断。另外,诸位也可以积极的另举贤能。贤中选贤,是为上上之策。”
李勉退到了一边,面带微笑。他对太子地这个表现,十分的满意。既没有当即拍板决定堵住众人之口,更没有武断的一口回绝。这样办事,就会留有回旋的余地,是十分合适的。
果然,李勉发话之后,孔巢父等人也相继举荐了自己心中地人物。李世民令人都记了下来,他日必当一一接见会话,有了了解之后,再拿出来朝议决断。
他这样一个公开、公正的办事方法,无疑解开了朝臣们地一个心结,众人纷纷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对眼下这个朝廷,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接下来,还有两个重要的职备空缺,需要人选。一个是御史大夫,一个是大理寺卿。这两个衙门,一个是监督朝廷和地方文武百官,一直以来都是大唐的重要监察机构。而大理寺,则是专门审理重大刑事案件,代表着大唐的律法。这两个部门的人选,在李世民看来也是极其的重要。因为将来不久,他登基之后是肯定要重整官场气候、重修并严明律法的。
李景略现在是御史中丞,是太子的旧僚和亲信。自然少不了有人举荐他来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可以弹劾百官,而且位比宰相。李景略是个低调稳妥的人,他清楚自己虽然深受太子器重和信任,但毕竟在朝中资历尚浅,胜任不了御史大夫这个重要的职务,于是自己一力推辞。同时,陆贽和薛存诚这些谏官,也毫不客气的表示反对,根本不怕得罪人。
御史大夫的人选尚未敲定,却已经是时近中午。无奈,李世民只得宣布下次再议,让朝臣们去稍事休息。看着文武百官们依次退出太极殿,李世民扬起嘴角来露出了微笑:这样的朝廷,才像个朝廷。
网友上传章节 第305章 巷陌寻贤
更新时间:2008…8…22 23:34:31 本章字数:4535
重组新朝廷后的第一次朝会,让李世民甚感满意。这种感觉,和他贞观执政时的感觉比较相似。严肃,严谨,而又富有争议、敢于争议,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明确的找到该负责的人。这就是三省六部制度最大的好处。同时,有了谏官和史官从旁监督,一切公开化、公平化,避免了皇帝或是其他独臣朝纲的大臣因为一己之私或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样的一个朝廷,才会犯最少的错,做更正确的事情。
散朝之后,李世民将李勉请到了东宫稍坐,找他详细的询问了一个关于张的事情。原来张被皇帝召入京城以后,身体不佳曾有患病,因此也耽搁了一阵没有进宫面圣。后来就是李世民卷起的那一轮兵变狂潮,皇帝就此下台,张的事情也就无人问津了。要不是李勉对这个人特别的注意了几回,想必事到如今也没有人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李世民暗自庆幸,有李勉这样的人在身边,真是自己的福气。详细打听了一下张的住址后,李世民决定先对他来个微服私访,做个初步的了解再说。
张父女,就住在嘉会坊,长安城的西南方向。李世民换上了普通的锦袍,带上了几个并不显眼的侍卫,骑上马匹出了皇宫,直奔嘉会坊。
去嘉会坊,正好要经过朱雀大街和西市。朱雀门一事后,李世民也是头一回出宫来亲自视察一下城内的情况。换上了平服,他倒是显得不太显眼了。一行人不急不忙的穿行在街市中,看着长安百姓的生活百态。虽然现在还略显萧条,但是整体来说,已经是恢复了宁静。街市上的治安井然,往来的商旅行人都很有秩序。西市大街上的商铺。也九成都开张营业了。虽然看起来还不是太景气,但贵在气氛已经变得祥和了许多。
李世民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想道: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