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极品御用闲人-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草原上继承汗位地俺巴孩,野心勃勃,并不甘心于独立,他想要更大的领土,于是不顾实际情况,连续对金用兵,金国后院起火。可他们地兵力有限,又与大宋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要想专心对付蒙古人,就必须得安抚大宋。
    在这种情况下,王钰提出让他们归还二十三城,颇有些趁火打劫地味道。而且在宋金谈判期间,王钰下令萧充,把十万大军开到隐空山,搞了一场大演练。金帝年少,不能主事,朝中大臣争论半天,最后得出结果,还。可不能全还,在与大宋代表讨价还价之后,金国同意归还一半,也就是十二座城池。王钰几乎没再加价,直接同意了,只要上雄在手,平川关在握,别的城,那不过是探囊取物。
    而更让王钰高兴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一直闹内乱,而且朝廷鞭长莫及的流球回归了。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世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海外孤岛,不毛之地,要来何用?
    可王钰不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所有中国人都在为国家不能统一而感到痛苦。台湾成了中华民族心中的痛。现在,这个海外游子回来了,大宋的水师,又多了优良地港口,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
    刚从早朝下来的丞相副相及众属官正开始一天的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他的公案上翻阅着官员们的奏章,偶尔提起笔在奏章上面批复几句。可不要小看这几句话,大到一个路,小到一个县,无论任何事务,他批复这几句,就是最后的决策。
    政事堂后面,还设有“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理房”五房,分理军国大事,任职者称堂后官。政事堂与五房,形成了大宋最高决策机构,整个国家的事务都在这里得到解决。
    尚同良从公案后站了起来,捧着一叠奏章来到王钰案前,把奏章一一摊开,而后说道:“王上,这几道奏章臣已经看这了,请您签字。”
    “哦,好。”王钰应了一声,接过一道奏章正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可定睛一看,这是户部的拨款奏章,要六十五万贯,再一看用途,原来是给先帝修葺陵寝,要蔡太后点名要的。可这修葺陵寝,也用不了这么多钱吧。虽然怀疑,可王钰还是签了字,但凡皇室要的钱,他几乎从来不加拒绝。
    “这是宁夏都护府的用款,计白银一百三十万两,兵部吴尚书催了几次。”
    “嗯,这事不能耽误,听说董平和范道远在那边干得很有起色,西夏已经按照条约裁减了军队,以后这就是咱们的桥头堡啊。”王钰一边签字,一边笑道。看来,董平这个人,自己到底还是没有选错,想当初决定任命他为都护的时候,吴用还极力反对呢。
    “王上,有道折子,兵部吴大人转到政事堂好几天了。臣一直在琢磨……”尚同良欲言又止,这位老臣素来以公正著称,眼睛里不揉沙子,怎么现在倒婆婆妈妈起来了。
    王钰抬头看了他一眼,放下笔笑道:“尚相,你我一殿为臣,共事这么几年,有什么话你直说无妨。”
    “是,您看看这道折子,西凉王李乾顺弹劾宁夏都护府都护官董平。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在西夏作威作福,侮辱西夏王室成员。”这可真有点讽刺了,王钰刚才还在心中暗喜,以为选对了人,可立马就出事了。
    “臣甘肃节度使。西凉王李乾顺,再拜皇帝陛下,摄政王殿下,泣血上告。宁夏都护董平,自到任以后,专横跋扈。不听忠言,欺凌西夏旧部。为所欲为,上月十七,臣遣四弟,枢密使李乾义至都护衙门劳军,酒宴之间,董大人酒醉,因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致使臣弟多处受伤。至今卧床不起……”
    把奏折一拍,王钰喝道:“搞什么名堂!”他声音很大,惊得政事堂里多位官员纷纷抬起头来,向他这边看着。
    尚同良悄悄向这些大人们使了个眼色,随即向王钰说道:“王上,您息怒,也可能是这李乾顺小题大做,故意向中央朝廷挑唆,以阻碍宁夏都护府的动作。”他这话,像是有些打圆场的意思。不过也不排除这个可能。
    王钰沉思良久,点头道:“好。此事本王已知晓,就控制在我们三人之间,不要外传了。”此时,他不得不佩服吴用的处事灵活,当初是他极力反对起用董平,现在出了事,为了不让自己难堪,并没有把折子直接交给自己,而是转到了政事堂。
    再接过下一道折子,王钰怔了一下,怎么又是宫里要钱。再仔细一看用途,居然是给自己和赵出云操办婚事,要十六万两。合上奏章,王钰扔在了一旁:“这道我不能……”
    “王上,您的自称……”尚同良提醒道。
    “哦,这道奏章孤不能批,迎娶出云郡主,这是孤的家事,钱理应由靖王府出。这些用款地折子,尚相还要拿给户部尚书许大人批一下,要是他不同意,也是白搭。”王钰将那一叠奏折递还尚同良后说道。
    一边接过奏折,尚同良笑道:“王上英明,古往今来,自己限制自己的权力,可就只有唐太宗与王上两位了。”说罢,抱起奏折就要回自己的公案。他这句话引起了王钰的注意,起身叫住了他。
    “呃,尚相,咱们都是替天子办差,您刚才这句话是不是有些,这个,欠妥?”王钰不着痕迹的提醒道。
    尚同良一愣,随即拍着脑门笑道:“哦,臣是老糊涂了,失言,失言。”
    王钰陪笑几声,便放他离开了。自打两宫皇太后下诏,改了自己的称谓和自称之后,这满朝文武的态度似乎在潜移默化之间,起了一些变化。就像刚才尚同良一样,事情虽然小,可它反应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原先还不明白赵家这一手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好像看出什么端倪来了。
    “王上!”正沉思着,礼部尚书在堂外叫道。
    “进来吧,宋大人,不在礼部坐堂,跟宫里来干什么?”王钰问道。
    礼部尚书匆匆入内,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就说道:“王上,也速该又来了。”
    “谁?”王钰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也速该,蒙古合不勒汗的孙子,前些日子与闻大人一起回国地那位。”礼部尚书提醒道。中央机构的改革仍旧在继续,继枢密院的职权还归兵部之后,九寺中的光禄,鸿胪两寺,已经并入礼部,所以这接待外宾的职责,自然落在了礼部的身上。
    不对啊,这个也速该不是前些时候才启程回草原,朝廷还赐予了大量的礼物,王钰连自己地佩刀给送给他了,他怎么又跑来了?
    “他说过有什么事情吗?”王钰问道。
    “臣问了,他说此事要亲自面见王上,才能说明。哦,对了,不光是他,还有另外一位蒙古首领俺巴孩的代表,与他一同进京。”礼部尚书回答道。
    王钰心想,他突然折回来,一定是蒙古内部有什么事情。现在他们正跟女真人打得热闹,
    了女真大部分兵力,可别出什么差错吧。
    一念至此,王钰起身道:“走,去见见他。哎,尚相,剩下的折子,你批一下,然后差人送到靖王府我再看。”
    驿馆
    两位身着蒙古袍的人正于客厅里坐着,那年长的大汉人一只脚蹬在椅边上。好奇的打量着这间驿馆。要说这汉人就是稀奇古怪,这一间房里摆这么莫名其妙地东西,不看照这看起来,汉人有钱倒是真地。待客地地方,也摆这么多金银器皿。
    而另一位十六七岁的蒙古少年,正捧着一柄宝刀,细细的看着。这是大宋的摄政王送给他的。看得出来,这把刀不是装饰,因为它刀身上明显有用过的痕迹。据说,这位年轻的摄政王,曾经亲自领军打过仗,还一手缔造了大宋最精锐的南府军。上一次没有机会见见他是个怎生模样。这一回,一定要看清楚。他是如何了不得的人物。
    “摄政王驾到!”
    正想着,驿馆外就传来一声高喝,厅内两人同时站起身来,向外瞧去。进来地人,让也速该大所失望,在他的想像里,大宋的摄政王应该是一个十分威武的汉子,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不说虎背熊腰,至少也得孔武有力吧。可这一位,长得比女人还白,半根胡须也没有,这怎么能像是统治一个国家的人呢?
    两人走上前去,正要行礼,厅外又走进来两个人,一个老的已经见过,是什么礼部的大官,而另一个。也速该看出点意思来。首先,他地穿着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袍子上面,绣着四爪金龙,据说,汉人以龙为神,是皇帝的象征。
    其次,这个人地长相,虽不说多么的雄壮,但比其他人要高,肩宽,膀圆,神态威严,看人地时候目光凌厉,让人不敢直视。他三十左右,正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自己。不会错,这个人,一定是大宋摄政王。
    “伟大的大宋摄政王殿下,我给您带来了蒙古王汗地问候,请允许我代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向您致敬。”那位蒙古使节到王钰面前一躬身,手抚胸口,大声说道。
    王钰微微颔首,轻笑道:“感谢蒙古族人的热情,你的汉语,说得不错。”
    “这位,就是合不勒汗的孙子,蒙古第一勇士忽图刺的儿子,也速该吧。”王钰转向也速该,这位日后即将成为铁木真父亲的人。如果王钰知道他的身份,或许他就永远回不了蒙古草原了。
    也速该手抚胸口,稍稍弯腰:“见过伟大的摄政王殿下。”
    “呵呵。”王钰摆了摆手,“不用每句话都加一个伟大,在骁勇地蒙古人口中听到这个词,本王感觉有些刺耳。”他刚把话说完,也速该就发现,王钰竟然把自己祖父送给他的弯刀,随身佩带在身上,从进门开始,他的右手,从来没有离开过刀柄。
    “摄政王殿下,您随身佩带着蒙古弯刀,我希望,这是为了表示对蒙古人的尊敬,而非……”也速该小小年纪,却是语出惊人。王钰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蒙古少年来,他比汉族同龄少年长成要老成,看起来比自己年纪还大,同样的是,他也一直握着自己送给合不勒汗的宝刀。
    “尊敬?对,尊敬,对于一个勇武善战,不屈的反抗着压迫的民族,本王由衷的表示尊敬。蒙古人的铁蹄,能踏碎一切枷锁。”王钰笑道。
    礼部尚书从这两位地语气中,听到了不和谐的味道,赶紧出来打圆场:“两位,王上亲自驾临驿馆,是为了聆听蒙古人地请求,二位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来说。”
    王钰点了点头,正要到上首坐下,不料,也速该立马纠正了曾大人的话:“请摄政王原谅我的鲁莽,这位大人的话说得不对,不是请求,是要求。”
    王钰看了他一眼:“要求?好,坐下来说。”
    双方分宾主坐定,曾尚书询问此次蒙古使节以及也速该本人半途而返的原因,方才知,也速该在回蒙古草原的路上,碰上了奉俺巴孩大汗之命,出使大宋的使节。于是,一道回来了。
    “汉人有话句,叫开门见山,有什么话,请直说,不必忌讳。”王钰保持着礼仪之邦的应有的礼节。
    “是,摄政王殿下,我奉蒙古王汗俺巴孩之命,向您以及大宋提出质问。按贵我双方的约定,我们的联盟是互相信任,平等的联盟。一方受到攻击,等同于对整个联盟的进攻。俺巴孩大汗想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蒙古人浴血奋战的时候,汉人却袖手旁观?背信弃义?”也速该极不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