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俄罗斯。彼的堡。皇宫。
沙皇尼古拉二世望着窗外的漫天大雪。虽然皇宫内温暖如春。他的心里还是感觉到了丝丝的凉意。
“可恶的中国人现在在干什么?我亲爱的伯爵?”沙皇看着身材高大的财政大臣维特。问道。
“和我们一样。在修铁路。”维特平静的答道。图把南方富饶的省份和北方用铁路连接起来。中国人还在一些偏远的的区开始了铁路建设。比如云南。那里通往越南的铁路的修筑权本来是属于法国人的。可是被中国商人用金钱赎回。现在的路权属于他们自己。尽管他们根据条约雇佣了好多法国的铁路工程人员参与修建。”
“中国人上次尝到了铁路的甜头。所以这回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了。”沙皇叹息了一声。“几年前中国人还处处抵制铁路的修建。可现在他们居然完全转变了观念。真是让人吃惊啊。”
“中国人的铁路计划是由一位叫詹天佑的铁路专家制定的。由国家安排各省联合修筑。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这和中国以前一直坚持的由官方出资修建的方式不同。也和我们采取的方法完全不一样。”维特说道。“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铁路经营权属于民间。铁路建成运营后民间可以获的相当大的利润。因此积极性都很
(五百二十八)民智初开
塞琳娜的信是从俄国首都彼得堡寄来的。
孙纲看完手中的信,小心地把信收好,放进了抽屉里。
“俄国人目前在全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并有兵设防,我已经派人多方暗查地形,他日俄军来犯,我军可择险要之处毁之。”军情总处总办陈志坚(现在也是少将了)对孙纲说道,
孙纲看了看桌子上的一张张地图,有的上面似乎还有血迹。
“这些地图都是他们用命换回来的。”陈志坚有些感慨地说道,
“可惜我们还没有办法公开嘉奖他们。”孙纲叹息了一声,“他们的家人,一定要安排好。”
“部长放心好了。”陈志坚答道,
“塞琳娜夫人母女已经离开了莫斯科,随俄皇到了彼得堡,我们用不用采取行动,接她们回来?”陈志坚看着孙纲,小心地问道,
“不用,保持住联络就可以了。”孙纲说道,“在我们没有真正打败俄国人之前,她们无法离开。”
陈志坚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纪清他们已经出发了?”孙纲又问道,
“是,海先生要求苏队长随行,苏队长也乐意去。我就答应了。”陈志坚说道,
“也好。”孙纲点头说苏鑫已经由一个愣头青潜水员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特工人员
“据在俄内线称,俄皇最近同德皇书信电报往来频繁,恐怕和我国有关。”陈志坚说道,“部长现在要整顿威海卫等各海口防务,德国人的动向我们应该注意才是。”
“没错,”孙纲说道,“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得主要放在西方了。你的担子更重了,一定要注意。”
“有罗斯彻尔德小姐帮忙,事情好办多了。”陈志坚微微一笑,说道,“很快。我们在北京就可以随时知道西方各国的动向。”
陈志坚走后,孙纲开始审阅起关于整顿各个海港的相关文件起来。
由于旅顺港区面积狭小,活动空间不足。///北洋舰队现在舰艇众多,孙纲决定把北洋舰队的另外一个主要基地威海卫军港好好整顿,同时加强其它各个主要港口如烟台、上海、福州、基隆、湛江地建设,使中国海军有足够的基地使用。
而当他开始整顿威海卫防务时。德国人提出来了把胶济铁路也通到威海卫的建议,引起了孙纲的警觉。
德国人的意思是,目前威海卫铁路不通。德国刚刚建成胶济铁路青岛至胶州一段,而威海卫作为中国海军地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没有铁路很中国自己另建铁路花费太大。而且还需要另外开辟路线,不如两国共同出资将胶济铁路延至威海卫。“工少费省,两国俱得其便”。
中国目前虽然和德国进入了合作的“第二蜜月期”。但德国强占青岛的阴影还没有从中国人民心头消去,虽然华夏共和国成立后就青岛问题和德国人举行了谈判,通过“换约”地方式争回了一部分主权,但毕竟没有收回青岛,山东人民一直对德国人根据《胶澳租借条约》在山东境内修建胶济铁路很不感冒。/后来在山东省长杨士骧的多方努力下,才没有弄出事来,现在德国想要把两座军港连接起来,这里面难道会有什么说道不成?
目前世界列强当中,以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最少,德国目前在东亚的主要基地是中国地青岛和日本的大阪及八幡滨,虽然德国在青岛和八幡滨都建立了造船厂和舰船维修基地,但德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还是以青岛为主,德国远东舰队地主力一直驻扎在青岛,难道说德国人有了青岛还不满足,还想在中国再弄一处海军基地?
可现在单以德国远东舰队的实力,已经不是中国海军地对手了,德国人要是真想夺取威海卫,应该再从本土弄些军舰来才行啊。
即使有了足够的海军,威海卫毕竟是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防御都相当强大,德国人除非吃错了药,才想着要对威海卫动手。
孙纲联想起德皇威廉二世一贯自以为是说话不负责任地往事,心里也开始暗暗的有些打鼓。/
在处理完手头地事情之后,孙纲去找李鸿章等人商议此事,李鸿章一语道破天机,才让孙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李鸿章是这么对孙纲说的,“德国人想要把这两个港口联起来,目的是等我们和俄国人打起来,他们好捡便宜,别忘了当初他们是怎么占了青岛的。”
张之洞说的就更为明白了,“彼坐待我与俄人交兵,我胜则罢,我若败于俄人之手,海军不免大损,无力据守威海,斯时铁路已成,青岛与威海近在咫尺,彼可借海陆之便趁势夺之,而他国不及也。其用心可谓良苦。”
让他们这么一说,这事情就很明显了。
但尽管如此,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却全都表示同意借助德资修筑这条铁路!
当政务院在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此事的时候,刘坤一和谭钟麟对此表示忧虑,认为两座军港相联恐怕对中国不利,并且回绝德国人的“好意”也有些不好出口。/而李鸿章和张之洞则表示同意修筑这条铁路,他们的理由是,中国和同一旦失败,下场就是亡国,那时就是任人宰割的局面了,丢的就不只是威海卫这一个地方了,因此中国在未来同俄国的战争中,只能胜,不能败!
只要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德国人就算是把铁路联到了威海,也不敢对威海卫生什么其它的念头。
一遭蛇咬,十年井绳,李鸿章和张之洞现在对俄国威胁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了。
李鸿章随即还向大家指出,中国目前刚刚赢得了短暂的宝贵发展时间,但周围的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俄人处心积虑思欲报复,举全国之力兴修西伯利亚铁路,少则三年,多则五载,彼铁路一成,必与我国开仗,而我国现在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漠然置之,则千年华夏文明,恐就我辈之手亡于俄人而不存矣!”
对于李鸿章的意见,政务院的其他众位参政都表示了赞
毕竟,这些人都经历过甲午丁酉己亥三役,对日本和俄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记忆犹新,现在日本已经倒了,俄国人的现实威胁可以说就在眼前,他们比起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老百姓,能够更清楚的感觉到俄国人的威胁。
中国自步入近代以来,经历了太多的屈辱,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翻本的机会,想不珍惜是不可能的。,哪个中国人,愿意去当亡国奴!
目前,中国思想舆论界关于“尚武”的大论战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却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民众广泛的关注,中国老百姓一改过去“莫谈国事”的老调,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来,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也更多的集中在了和中国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上,而中国的报业也因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凡书院之文人雅士,街头之贩夫走卒,人人手中有报,凡酒座茶肆,论者皆与国政有关。至闺阁女子,所议者亦多为此。”中国报业的兴盛,终于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
尽管“论战”还在继续,但中**人的地位,现在来说,已经开始在百姓的心目当中,变得不一样了。
而中国民众的忧患意识,也正在一点一点的被唤醒。
很多报纸对此都做了报导,“凡家有从军者,皆有自得之意,盖今日之军人,已非昔时之丘八者也。中国之民众每论及俄日之祸,则肃然而惕焉,咸谓俄人凶暴,他日必有以犯中国,当早备之。众口汹汹,皆为一词也。”
“关外之民亦有迁京居者,每与邻述及俄人屠戮诉不止,闻者莫不咬牙切齿,以为奇耻血仇,咸曰异日当有以报之,钢厂工人工余每论及此,亦谓吾辈当努力用工,以兴工利保国家,盖此番中国得以战胜俄人,实大炮巨舰之力,而炮舰皆为钢铁所制,一旦战火再起,钢铁不能自产,受制于外国,则祸莫大焉。中国之工人能有如此意识,实难得也。
中国民众发生的这些变化,就连外国媒体也感觉到了吃惊,“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现在表面上看起来还不算明显,但这些变化正在影响着这个古老的国家的各个方面。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现在正在苏醒,我们有理由相信,过去那些只需要一小支部队就可以在中国沿海的任何一个地方登陆并夺取任意一个重要目标的时代,到今天为止,已经彻底结束了。
(五百二十九)百战宿将刘永福
孙纲放下手中的报纸。长舒了一口气。
报纸的内容让他看到了中国民众一点点开始觉醒的希望。
这个过程一经开始。只要能持续下去。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效果。
如果想要在未来的战争中战胜俄国人。必需要唤起民众的危机意识。一个民族有了危机感。才可能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从而转变和凝聚成为国家的意志与决心。
一个民族。只有从心里想要站起来。才可能真正的站起来!
也许。再经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考验。中华民族才能够浴火重生!
“部长。刘永福将军到了。想要见您。”孙纲正在那里浮想联翩。一位军官进来向他报告道。
孙纲听了他的通报不由的一愣。
自己已经在北洋舰队南下香港避冻前将刘永福的华夏共和国陆军第七师调至大连。由商船队运送。随北洋舰队南下驻防广东。准备在广东进行扩编。
之所以把这个由广东来的援军作为骨干的陆军师调回广东。也是因为考虑到北方气候寒冷。怕广东兵水土不服的缘故。
按说现在这些部队应该已经到达广东了。可是身为师长的刘永福居然千里迢迢的又跑到北京来见他。又是为什么
对于刘永福。孙纲可以说生。
这位生于1837年。“一生横戈马上行”的民族英雄。孙纲在后世时就曾景仰不已。
刘永福字渊亭。是广东钦州人。早年当过水手。咸丰七年(1857年)。刘永福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起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