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奇异事件簿之萧邦夜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股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又是一个大大的谜团。更多的线索,并没有使我清晰,反而令我陷入了沼泽之中。
在宣读完遗嘱之后,王警官和陈科文进行了交谈,我静静坐地在一旁。
“陈先生和刘老板、张老板是同乡吧。”
“是的,我们都是广东佛山人,年轻时一起跑船。”陈科文用带着广东方言的口音答道。
“原来刘老板不是厦门人。”王警官继续问道,这似乎会是一条新的线索,“那刘老板是什么时候到鼓浪屿定居的呢?”
“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1978年前后吧。”陈科文回答道。
“是在闽福号发生海难之后么?”
“是的,是的。就是发生海难那一年。我们一起到的鼓浪屿。20多年前的事情了,记不太清楚了。”
“陈先生后来为什么不留在鼓浪屿呢?”
“我比刘老板他们要大上几岁,那时已经有了妻儿。”陈科文说,“于是我在岛上住了一段日子后,就回到了佛山老家。”
“听说你现在定居新加坡?”
“那个年代,国内乱哄哄的,正好新加坡的亲戚在那里开了律师楼,我们全家就过去那边帮忙,一直干到了现在。”
“这么多年来,刘家的法律事务,都由你处理么?”
“也不全是,只有和遗嘱有关的事宜,才交给我处理。毕竟要往返新加坡,不是那么方便。”
“你刚才提到了遗嘱。”渐渐地,王警官将话题转到了重点,“你对这次的遗嘱,有什么看法?”
“你指的是……”陈科文察觉到了一丝紧张的气息,略有所防备。
“你怎么看张先生获得的遗产份额呢?”王警官单刀直入。
“这不好说……”陈科文放慢了语速,似乎在寻找最合理的解释,“刘先生平日里都很关照我和志耀,就算留下这样的遗嘱,也在情理之中吧。”
果然是敷衍的答案。看来这样是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的,于是王警官将问题转了个弯。
“你刚才说,刘老板一直很关照张老板?”
“是的,就拿归元堂来说吧。就是由刘先生出资赞助,才得以成立的。现在都是志耀在打理一切。”
“你是说,开店的钱都是刘老板出的?”王警官装作仰慕的语气说道,“刘老板真是个值得深交的贵人啊。”
“的确如此!”
我记得,当张志耀提起归元堂时,用的词语是“两人合作成立”,而隐去了刘永强出资赞助这一环节?当然了,商人们总是有意无意掩饰一些对自己名誉不利的说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无法判断,这是否与子谦的死有关。
“这几年子谦在新加坡留学,你们应该经常见面吧。”
“是的,子谦这孩子很懂事,每隔两三周就会到我这里一趟。”陈科文挪了挪身体,“夫人都会留他在家里用餐,犬子也很喜欢他。”
“子谦的身体,一直都很讲康么?”
“那是、那是、很健康、很健康。”
第四章 海难
第二天上午,我应约对一位IT精英进行采访。然而,整个采访的过程却非常的不顺利。我察觉自己脑海中都是子谦的死所带来的种种谜题,根本无法静心提问,费尽千辛万苦,采访终于结束了。我返回杂志社,刚坐下,就被陈筱拉住。
“周郁飞!”陈筱搭着我的肩膀,“陪我到外面逛逛。”
“外面?现在?”
陈筱却已拉起我的手,飞快地走出办公室。快步走在街道两侧的人行道上。
“周郁飞!昨天有好事,怎么没带上我?”陈筱的消息也真灵通,居然知道我又去了一趟船屋。
“你怎么知道……”我顿时无语。
“上午王警官来了个电话,”陈筱揭开了答案,“说是打你手机不通,就找到我这里来了。”
上午我在进行采访,为表示礼貌,手机自然是出于关闭状态。
“王警官都说了什么?”
“子谦的验尸报告出来了。”
“有什么新的发现么?”
“王警官说,从验尸报告上显示,郭子谦的确是由于服入福尔马林中毒导致死亡。并没有查到其它致死的原因。”
“哦。”原本期望验尸结果能带来一点惊喜,看来是要落空了。
“王警官还提到……”陈筱故意卖弄关子。
“提到什么?”
“根据验尸报告显示,郭子谦左手小臂,有不下10个注射过的痕迹。”
“注射??”
“不过,据法医鉴定,这些痕迹最新的至今也有半年,和死亡没有直接联系。”
“半年前??半年前子谦应该还在新加坡。”
“总之,没有新的进展!!”陈筱总结道。
验尸报告对郭子谦的死,做了最终的确认。但手背上的注射过的痕迹,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半年前郭子谦接受过某种治疗么?但是据陈科文所说,郭子谦的身体一向很健康。难道他也在刻意隐瞒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可是,子谦死亡时,陈科文远在遥远的新加坡,完全没有嫌疑。有什么证据,是需要他隐瞒的呢?
“周郁飞!”陈筱打断了我的思绪,“在我看来,这些痕迹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从死亡现场寻找证据才对。”
“死亡现场??”我尚未回过神来。
“没错,郭子谦死亡现场的诸多疑点,我相信只要能将这些疑点一一解开,谜题就迎刃而解。这才是最直接的办法!”
“疑点,谜题,迎刃而解……”我只能重复着陈筱话语中的片字句据。
“你没事吧,周郁飞?”
“没事,你继续说。”
陈筱的话语,似乎提醒着我案件中最关键的环节,那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所忽略的。连日里,我一直被各种杂乱无章的线索困扰着,找不到完整的思路将它们串起来。陈筱提醒了我,必须找到源头,但这个源头又是什么呢?
我的脚步越迈越大,渐渐拉开陈筱,陈筱只能拼命跟在身后。
“首先时间,为什么在我们拜访的那天出事?”
“时间……我们……”
“其次是,琴声,为什么死亡前要弹钢琴?”
“琴声……为什么要弹琴……”
“其次是,福尔马林,为什么使用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为什么……”
“最后是遗书,为什么留下那么奇怪的遗书?”
“遗书……。奇怪……。”
我突然停下脚步,转过头盯着陈筱。
“你刚才说了什么?再说一次。”
陈筱似乎被我的神情惊吓住,缓缓说道,“遗书,为什么留下那么奇怪的遗书?”
“没错,就是遗书!”
我拉起陈筱的手,大步迈开,“陈筱,跟我走!”
“你不会现在要到船屋吧?”
“不是,去档案馆!”也许我要寻找的答案,就在那里。
我拉着陈筱一口气跑过了两条街,再经一拐角,就到了档案馆。陈筱因收集资料、编辑文稿需要,时常到这里拜访,与管理员混得很熟。漂亮的女生,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受欢迎的。
“我们要找什么资料?”陈筱不解,
“闽福号的海难,这么严重的事件,当时的报纸上一定有所记载。”我看着摆放在面前一排排地档案,有些不知所措。“这里这么多档案,从哪里开始找呢?”
“厦门日报在这里!!”陈筱迅速找到了存放《厦门日报》的档案架。“这里是1973年到2003年30年来的厦门日报,从哪里开始找?”
时间,闽福号海难的时间是?张志耀的证词涉及的时间比较含糊,只说是20多年前,我记得陈科文曾经提到相对准确的时间。
“1978年!找1978年的报纸。”
陈科文说过,1978年前后,后来又说,就是刘永福到鼓浪屿那一年。而我记得陈筱曾经提醒过我,刘永福1978年登记入驻的船屋,因此是1978年没错。然而进展并不顺利,《厦门日报》上并没有对此次海难做过任何报道,于是我们又翻来了《晚报》,《新华日报》等其他新闻类报纸,希望能从中找到线索。依然是一无所获。
难道此次海难,根本没有被报导?这似乎不太可能?
“不行,不行。”陈筱瘫坐在地上,擦拭着额头上冒出的汗,“跟本就找不到闽福号海难的记录,会不会是他们记错了,跟本不是1978年。”
“你说什么?不是1978年?”
陈科文的证词,的确指的是1978年,如果不是1978年,那是什么时候?我记得张志耀提到过,郭桓仁将六个月大的婴儿交给了刘永福。那应该是……1976年8月份的事情。为什么张志耀和陈科文的证词间存在差异呢?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而忽略了细节,还是有人特意撒了谎?
“1976年8月。”我斩钉截铁地说,“海难是在这段期间发生的。”
各大报纸,都详细记载着这次海难的经过。那是发生在1976年8月21日的夜里。不同的报纸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报道。以下是这些报道的片断:
1976年8月22日的《厦门日报》只有简短的描述,标题是“惊天海难,闽福号深海触礁”,内容如下:
“于前日(8月20日)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港出发,返回厦门的闽福号客轮,不幸于昨日(8月21日)在南海海域触礁,目前抢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据在附近作业的渔民描述,闽福号触礁后,有不少乘客通过救生艇逃生,被渔船救起。”
1976年8月22日的《晚报》做了较为详细的报导。“闽福号触礁沉没,船长下落不明”。
“于昨日夜里触礁的闽福号,在短短的2个钟头内完全沉没。经印度尼西亚海关详细统计,船上共有乘客87名,其中印度尼西亚公民32人、马来西亚公民24人,中国公民13人,台湾同胞8人,香港同胞6人,澳门同胞4人,船组人员18人,全部为中国公民。目前已有45人获救,但船长郭桓仁下落不明。此次海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难……”后面是一些国家政府的抢救安排和赔偿计划。
8月23日的《厦门日报》,做了进一步的跟踪报道,获救的船员和乘客,接受了采访,但报道的重点是赞扬刘永强在海难时的英勇表现,标题:“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员”,下面是报道的片断:
“……海水无情人有情,在821海难最危急时刻,中国*员刘永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积极抢救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优秀*员舍己为人的光荣传统。
在闽福号即将沉没之际,刘永强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是在他的正确指挥下,闽福好船组人员将客轮上的大部分乘客,分批送上6艘救生艇。据当时在场的一位台湾同胞口述,刘永强就像是一个巨人般屹立在船头,船身剧烈的颠簸也不能动摇他坚强的意志,他先安排船上的老人、小孩和女性乘客上了救生艇。但据我所知,刘永强夫人一直在船上陪伴着他,并没有先登上救生艇。就是这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台湾同胞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目前抢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效地进行中,我们希望刘永强和夫人,能够顺利获救……”
刘永强的夫人,当时也在船上?怎么之前没听张志耀提起?我继续翻阅后续的报道。
后续的一些报道,都是关于遇难者的抢救报道,没有太多关于海难现场的描述。我将有关闽福号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