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振邦端坐在座上,伸出双手稳稳当当地将厚厚一大摞账本名册接了过来,却是不急于翻看检查,而是转身放在右手边的几案之上,然后不急不慌地问公孙康:“小弟初来咋到,对于辽东的形势不甚明了,不知公孙兄觉得辽东和平易帜之后,当务之急应该做些什么?”
陪在赵振邦身侧的徐庶和诸葛瑾,在二人说话的这期间,皆是气定神闲地安坐一侧,似乎压根没有插嘴的兴趣,只是专心地喝着手中捧着的热茶水。
公孙康和阳仪一看几人这个架势,就知道赵振邦的地位果然非同小可,若非牢牢地掌握了主动权,随他进城的其余诸人怎么会让他表现得如此强势和主动。
公孙康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回答:“依吾愚见,目前巡察使大人急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一是及时出兵控制乐浪,防止乐浪孤悬在外,抵抗不住秽貊和三韩的入侵,日久生变;二是尽力安抚民众,恢复辽东地区的安宁,组织百姓恢复生产;三是趁着高句丽大败之际,彻底解决高句丽这个毒疮!”
赵振邦听完公孙康的分析,心里不由得对公孙康好奇了几分,他没有想到软绵绵的公孙康竟然也有这般见识,看来自己以前还是有些低估了别人的能力,这样可要不得。赵振邦又问阳仪说道:“方才公孙兄提到的三件事确实重要,不知阳先生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内容?”
从地位上来讲,自公孙康和阳仪投诚之后,这二人便成了平级,不存在主辅关系,所以赵振邦此时询问阳仪,倒算是给了阳仪一个直抒己见,展示才华的机会。
阳仪似乎对于此事有过思考,被赵振邦这么一问之后,便不紧不慢地回答说:“除了大公子方才提到的三件事情,在下以为当务之急还需要注意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感染,及时抚恤阵亡将士的家属,想办法从中原地区迁移一些人口进入辽东。”
赵振邦对于阳仪的回答也颇为满意,于是当即拍板说道:“按照平西王的授意,从即日起成立东北地区临时人民管理委员会,简称东北管委会,由我担任主任一职,副主任有五位,分别由诸葛瑾、崔琰、徐庶、张绣和张燕担任。其中公孙康、阳仪、王烈三人归诸葛瑾调遣;公孙恭、李敏、柳毅三人归崔琰调遣;郭淮、柳远二人归徐庶调遣;廖化、韩起二人归张绣调遣;郭昕归张燕调遣。”
“诸葛瑾主要负责临渝关以东、通辽、长春城、龙岗城、马訾水这个疆域内的政事;崔琰主要负责马訾水以南,也就是整个三韩半岛的政事;徐庶主要负责沿着长白山自北向南地清剿和驱赶高句丽人,使其全部进入秽貊境内;张绣主要负责东北地区的内部安定和清剿小股残余势力;张燕主要负责从三韩南部向北驱赶三韩人,进一步蚕食和缩小三韩人的生存活动空间。”
“最后,通知大家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卧虎城一手策划的‘东北大开发’工程已经准备就绪,在十一月份之前,东北地区将至少迎来超过一百万人口的迁入,所以大家这几个月间也就别想有偷闲的时间了!”
赵振邦一口气说完这些重大的决定之后,十分兴奋,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官这么辛苦这么累,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想要入仕当官,因为大权在手的感觉真的好极了!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零七章 聚宝盆中正阳城
实际上,赵振邦刚才对手下人员的分配调遣并非临时意动做出的决定,而是在来襄平的路上与诸葛瑾和徐庶经过反复商议,又与他爹赵兴年初便提出的《东北发展建设规划》相比较之下,得出来的结果。
在赵振邦的任命中,像郭淮、廖化、郭昕和韩起等人现在还是俘虏,而王烈、柳远更是刚刚失踪,至于远在乐浪的公孙恭、李敏和柳毅三人,目前更是偏安一隅,处于自治的状态。相信赵振邦肯定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但他仍然一副煞有其事地模样,将这些尚未投诚的降将或者尚未表示意向的地区都划拉进了东北的人事调用圈子,足见他对于自己的信心。
赵振邦口中所说的“东北地区临时人民管理委员会”是个全新的词组,此前除了赵兴在给家里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偶尔说漏了嘴冒出来过,这个世间还没有人听到过这么新鲜的机构名称。不过,虽然大家没有听说过,但还是听懂了其中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东北地区”,第二个关键词是“临时”,第三个关键词是“人民”。
既然是赵振邦用的是“东北地区”,而非公孙度以往所占据的传统疆域辽东地区,那就体现了赵兴意欲将整个广袤的东北之地尽收囊中的决心。
“临时”一词更加便于理解,说明现在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机构,落在大家脑壳上的官帽不论大小,都不是长期性的。如果谁干得好,下一步自然可以戴上更加光鲜稳当的大帽子,如果谁干砸了,那就只能说句遗憾加可惜了。
最耐人琢磨的词汇便是“人民”了,它不同于以往大家说惯了的“子民”、“臣民”、“流民”等词汇,也不同于只有在晋国流行的“公民”,这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丰富的词汇。
什么样的老百姓才能被划入“人民”的范畴呢?
赵振邦的回答是:凡是拥护平西王,拥护平西王定下来的各种规矩,愿意老老实实做工生活的人,就都属于人民!
按照赵振邦的这个解释,问题又来了。那些被抓获的乌丸、鲜卑、高句丽老弱妇孺以及夫余国的百姓们,他们被改造和影响之后,自然是要拥护平西王的,也会老老实实地遵守平西王定下来的规矩,那么他们属于“人民”的范畴吗?
赵振邦的回答是肯定的,他搬出了黄轩族、炎晟族和尧兴族的例子,然后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说道:“平西王经常教导我们,民族问题是个大问题,一旦解决不好,是会出大问题滴!我们的格局要高一些,再高一些;眼光要远一些,再远一些……”
得,大家还是别问他了,跟他爹一副德性,讲起民族大义来,一套一套的,让人恨不得掐死他!
顺利处理完襄平城内的大小事宜之后,原本围城的四万苍狼军和熊罴军相继分批撤离,只留下五千苍狼骑兵由臧霸率领,负责留守襄平。有这五千重装骑兵护卫襄平,以目前东北残余的地方势力,就算来个三五万人,也是奈何不了襄平。
赵振邦按照老爹赵兴的暗中指点,已经选定好了未来东北地区的首府,就在玄菟郡的望城、候城以及西盖马三地的中间位置,处于大辽水和小辽水之间。这处地方以现在的眼光打量,并不显得有什么特殊和不凡,但赵兴心里头却跟明镜一般。只因为这处新城所选择的位置,正是后世东北第一重镇沈阳!
沈阳的东北不远处是铁岭,正东位置是抚顺,东南位置是本溪,西南位置是鞍山,这些地方不是盛产煤碳石油,就是铁矿和铝矿,可谓是一座巨大的聚宝盆,而沈阳的位置便是在这个大盆子的正中间。
这么一个好地方,赵兴说什么也要悄悄提醒自己儿子抢个先机给占下来。等过段时日,晋国派出的勘矿队便会前来辽东进行矿产勘查,一旦发现在西盖马(抚顺)和高显(铁岭)等地蕴藏着储量巨大的煤矿,甚至还有超大型的露天煤矿时,一定会轰动全国。
到那时,老百姓们就会觉得赵振邦慧眼如炬,能够选择这么好的一个地方作为地区性的首府,果然是天命之人,这对于提高赵振邦的威望自然大有好处。
赵振邦连新城的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因为这处地方距离辽阳很近,又位于望城、候城以及西盖马等城池中间,所以被定为正阳城,虽然与后世的沈阳有所不同,听起来却更加有气势。
卧虎城有三道门,中间一道常年紧闭的门便是正阳门,如今在遥远的东北地区新修筑的大城被取名为正阳城,也是赵振邦想要向世人表达东北地区属于卧虎城主赵兴的决心。
负责修筑正阳城的任务落在了“管委会”副主任张绣同志的肩膀之上,只因为他具有丰富的在东北筑城的经验,在他手中先后已经有长春城、通辽城以及龙岗城相继落成和修筑完毕。
张绣对于这份差事并不反感,相反还很期待。作为一名统兵治军的马上将军,军旅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驰骋疆场,哪里有什么机会在一个地方停留许久的时间。修筑一座城池,特别是未来可能成为地区首府的大城,这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等到千百年之后,人们只要提到正阳城的来历,就会想起他张绣的名字。这样的殊荣,就算多来几次,张绣一样不会觉得乏味。
赵振邦将襄平城内的七千辽东士兵调拨给张绣,同时大手一挥,拿出一张面额为五十万两白银的兑票给了张绣,作为张绣修筑正阳城的启动资金和首批劳力。
虽然东北地区如今兵力不足,但这七千七拼八凑的辽东士兵还真无法入得了赵振邦的眼,索性一股脑丢给张绣省得看着心烦。五十万白银的启动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赵振邦虽然有些肉痛,但当着自己师伯的面,也不好过于小气。他这位二师伯这次可是没少给他撑面子,说什么也不能亏待了不是?
苍狼军原本驻守在龙岗城,张绣率军来襄平时留下一万人驻守,离开襄平时又留下五千重骑兵,所以带往正阳城的兵力就仅剩一万五千人,还有一万人如今驻守长春城,负责看守着城内七八万之巨的降兵和五六万各族俘虏,任务也不轻松。
好在苍狼军四万人是以师为单位进行任务部署和兵力调动,今后就算将张绣麾下的一万五千人再次分兵三处,每一支部队仍然有着完整的指挥机构和参谋本部,不会因为兵力的减少而影响各项任务的完成。
这正是赵兴不遗余力地在护国军中推行二十一世纪军队体制编制的目的所在。护国军中的任何一军,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单独执行任务的师,而这些师一级的单位正好可以覆盖一个郡大小的范围。在一郡之内,这个师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团,这几个团可以分散驻守在几个县城之内,仍然能够保持完整的作战能力和临机处置的权力。
第十七卷 翻云覆雨 第八零八章 公孙恭被逼急眼
张燕带领黑山军登陆弁韩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有余。虽然远离故土作战,但黑山军的将士们如今仍然士气如虹,军心凝聚,下定了不收服三韩不撤军的决心。这是一支经历过太多曲折起伏的部队,也是一支愈发纯粹和顽强的部队。
一年之中,张燕和贾穆采取了徐徐图之的策略,在崔琰的大力支持下从三韩半岛的东南端稳步向着东部和北部推进,如今已经将弁韩部落分化瓦解,或是收为己用,或是撵进辰韩和马韩的地盘。
张燕和贾穆俩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赵兴关于平定三韩的三条策略,采取拉拢一批、打压一批、驱离一批的办法,完全占据了原来弁韩部落的地盘。弁韩部落原本有一万八千多户,将近十万人口,在黑山军登陆之后,辈俘获了将近六万人,“处理”掉了近一万人,还有三万人则躲进了马韩和辰韩的地界。
随着二十万从冀州渤海郡漳水入海口乘船东渡的汉族移民在三韩半岛的荣耀湾登陆,黑山军的后顾之忧便迎刃而解。
原本只居住着三万黑山军和六万弁韩土著的黑山城、金玉盆地和东兴平原上,忽然间迎来了二十万身强力壮的开拓汉人,当地土著的力量与汉人的力量对比立即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只要晋国水师后续的物资支援不中断,这二十万汉人可以在三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