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名门-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官衔,在橘红色的灯光映照下,分外耀眼。   今天是庆治十六年正月初六,在今天将举行新年的第一次朝会,这是新一年的开启,它也将为一年的大政方向和权力布局定下基调,尤其是今年,崔圆右相的五年任期届满,新右相即将产生,这就意味着大唐的权力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 
  同样,今天也是庆治十六年的科举大考,在平康坊、崇仁坊等士子们最集中之地早已是灯火通明,各家客栈在半夜时分便忙碌起来,确认考引、检查行李,每个考生士子都异常兴奋,‘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从今天起的三天,将是他们人生的分水岭。 
  高升第六客栈的掌柜和伙计们在三更不到就起床了,蒸馍、烧汤、挨个唤醒士子,客栈里吵吵嚷嚷,热闹非常,林家姐妹已早早起来为众人忙碌,林三叔打来井水给他们梳洗漱口,而平平则将她煎好的鸡蛋送到餐桌上。 
  “知愚兄,你就别看了,这么会儿功夫有什么用?”郑清明将一个鸡蛋塞进嘴里,用筷子指着林知愚含糊地说道:“你越这样紧张,越考不好!” 
  林知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低声道:“我的《孝经》不熟,我想再看看,我觉得今天很可能会考到。” 
  “嗨!你现在看又能记住什么,徒添烦恼,现在吃饭才是正经。”郑清明说完,又伸筷子夹起一只煎鸡蛋。 
  “死胖子,你就不能少吃两个吗?”林平平一巴掌将郑清明手中的鸡蛋拍下,双手叉腰忿忿地瞪着他道:“你说说看,你这是第几个了!你全吃了,等会儿张十八吃什么?” 
  “你的张十八几天前就失踪了,他不会来的!” 
  “谁说我不会来?” 
  张焕笑着出现在了门口,“今天是你们大考的日子,我当然要赶来给你们送行!” 
  林平平一阵惊喜,她一把从郑清明面前抢过盘子,放在张焕面前道:“我就知道你会来,才特地多做一些,但这个死胖子却把你的份也吃掉了。” 
  张焕见郑清明一脸苦相,不由笑道:“他想吃就给他吃,今天贴经要考一天,不给他吃饱,到时他手发抖、脚发颤,写不出字来又要怪我了。” 
  “就是!就是!第一次吃平底锅的煎鸡蛋,不多吃几个怎行?”郑清明笑嘻嘻地伸手取了个馍,掰开,将煎鸡蛋塞进去便大嚼起来。 
  这时,客栈掌柜拍着手跑来催道:“几位快点!清河书院的马车已经到了,你们晋阳书院的马车也该来了,晚了它可不等人的。” 
  听说马车要到,几位士子皆手忙脚乱塞满了口,慌慌张张跑回屋取书袋去了,过了一会儿,大家背着书袋都跑到了门口集中。 
  大门口此时灯火通明,已经挤满了士子,虽然风寒料峭,但每个人都红光满面,显得十分兴奋,几辆各郡进奉院(驻京办事处)的马车停在门口,只听见马车上的小吏此起彼伏地高声喝喊,“蜀郡的士子上车!” 
  “襄阳郡士子到这边来。” 
  ...... 
  这时,又有几辆马车驶来,马车顶上的灯笼上映着‘晋阳书院’四个字。 
  “来了!来了!”郑清明率先冲上去,紧接着其他几人也跟着上了马车,张焕慢慢走到马车前高声笑道:“你们几个给我好生考试,考不中可要吃板子的!” 
  “去病就放心吧!一定高中。” 
  马车没有停留,又继续向下一个客栈驶去,张焕送走众人,他正准备返回张破天的府邸,这时一名中年男子上前向他深施一礼,“请问你可是张焕、张去病?” 
  张焕点了点头道:“我正是,你是....” 
  中年男子递上一张名刺,“在下是韦尚书派来,特来接张公子先去韦府!” 
  ....... 
  五更时分,此时天还未亮,西山头托住了即将沉下的月亮,皎白的月光变成暗红色,天空显得阴沉灰暗,近千辆马车和官轿已经浩浩荡荡聚集到丹凤门前,星星点点的灯笼汇成一片橘红色的星海,蔚为壮观,而丹凤门广场上已聚集了近千名朝官,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议论今天朝会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自安史之乱后,随着相权渐渐超越君权,朝会制度也随之调整,目前的朝会共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大朝,每三个月在含元殿举行一次,正七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这种朝会是群臣对君王的觐见,以及相国宣布一些重大的人事变动,象征大于实际,更多意义上是彰显君王的存在。 
  另一种朝会形式俗称小朝,又叫内阁联席会议,由七位内阁成员每五天在中书省的政事堂召集一次会议,协商解决军国大事,四品以上的职事官均须列席旁听,这才是大唐真正的权力中枢。 
  不过,今年大朝又与平时不同,崔圆要三读崔庆功的入阁决议,其他几个宰相又岂能轻易同意,好戏即将连台啊! 
  崔圆在八个青衣小童的前后引导下,迈步走进了丹凤门广场,一路上的大臣纷纷闪向两边,向他拱手见礼,崔圆一一含笑点头,以示回敬。 
  走到广场中央,崔圆一眼看见楚行水和韦谔两人正站在一角聊天,神情颇为亲密,他呵呵一笑,径直迎上去笑道:“两位的私密话,可否让老夫听一听?” 
  韦谔见他过来,冷哼一声,扭头便走了。 
  楚行水却微微笑道:“我们二人正在商量如何挑老崔述职书里的刺,怎能让你听见?” 
  崔圆瞥了韦谔背影一眼,无奈地摇摇头道:“韦尚书听信市井流言,硬说我侄子是冒人军功,我听说他今天就想拿此事向我发难,楚兄,难道你也相信吗?” 
  楚行水耸了耸肩膀,手一摊笑道:“此事和我没有半点关系,我只管洗耳恭听便是。” 
  “真是这样吗?” 
  崔圆见楚行水笑得有些勉强,他淡淡一笑道:“其实此事和楚兄大有关系,在没弄清情况前,我奉劝楚兄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楚行水微微一怔,“崔兄此话是何意?” 
  崔圆笑了笑,他见身旁无人,便凑到楚行水耳畔低声道:“楚兄不妨去问问张若镐,那个张焕的母亲究竟是何人?” 
  说罢,崔圆脸上露出一个神秘地笑容,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而去,只留下楚行水一脸的疑惑。 
  ....... 
  “咚!咚!咚!”激昂的计时鼓开始响了,入大殿的时间已到,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排成两队,在右相崔圆和左相裴俊的率领下,沿着两条龙尾道昂首上行,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则静立在丹凤门广场,随时待唤。 
  百官快步走入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主殿,可容纳数千人,气势恢弘,雄踞于龙首原的最高点,从大殿口向外俯视,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让人禁不住生出拥揽万里江山的胸怀。 
  片刻时间,百官均已站好,他们按三省、六部、五监、九寺的顺序依次排列,三品以上官员均有座位,另外,王公、散官等非职事高官也位列其中,整个大殿济济一堂,足有千人之众。 
  “皇上驾到!” 
  随着当值宦官一声高亢的呼喝,钟鼎之声悠扬响起,一队队黑衣执戟侍卫、奉伞宦官、举扇宫娥从侧门依次出列,随后一驾大凤辇缓缓驶入,停在玉阶之上,四名宫娥前后左右将当今天子李系从辇中扶出,只见他头戴通天冠、身着绛纱衮龙袍、腰挎鹿卢剑,慢步稳行,端坐在龙榻之上。 
  “开殿!” 
  百官一齐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吾皇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请坐!”李系轻轻摆手,众臣归位,大殿里一片寂静。 
  “各位爱卿,今天虽然新年大朝,但各部事务繁忙,朕也欲从简行事,下面便请相国宣布人事任命!” 
  说罢,李系向崔圆点了点头。 
  “请相国出列.....”执礼太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直传出大殿之外。 
  崔圆快步走上玉阶,高大的身躯遮住了殿外射入的阳光,在李系身上投下一道重重的阴影, 
  他取出一本奏折,清了清嗓子朗声念道:“自庆治以来,吾皇顺应天意,使天下得以风调雨顺,民心思安、国库丰足,大唐社稷承平久矣!然而胡虏南顾,谋我大唐之心不死,幸得忠臣良将赤心报国、士卒用命,使胡虏无功而返,本相依照皇上圣意已一一记赏,现特宣布如下: 
  “韦谔率先领军北抗胡虏,特加封为兵部尚书韦谔为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各官可有异议?” 
  崔圆一连高喊三遍,无人反对,这个任命就算通过了。 
  他扫了一眼大殿,又朗声道:“凤翔节度使崔庆功亲率凤翔精锐,全歼南犯之敌,与社稷有大功,特封为征西大元帅、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崔圆念完,他环视大殿一圈道:“以上职务调动,各官可有异议?” 
  停息片刻,崔圆又第二次高声道:“以上职务调动,各官可有异议?” 
  “陛下,臣有异议!”殿中顿时出现一阵轻微的骚动,只见兵部尚书韦谔一步站出,他向皇帝李系长施一礼,沉声道:“臣不明之处颇多,想请崔相国答疑,望陛下恩准!” 
  崔圆心中冷冷一笑,果然是他先跳出来。 
第五十三章 战朝堂(二)
           李系平静地望着韦谔,今天的朝会他也是盼望已久,鹤蚌相争,渔翁可能得利否?   “韦尚书请讲!” 
  韦谔瞥了一眼崔圆,冷冷道:“请问相国,我陇右、朔方、河西共十五万军队抗击回纥十万铁骑,而凤翔军却以五万人追击敌人一万溃逃之军,他的功劳难道反而在我之上吗?如果不是,那为何五十万赏钱中,四十万归彼,四倍于我,这何其不公,难道就因为掌管凤翔军之人也是姓崔吗?” 
  “韦尚书此言诧异,我凤翔军拿大头是依照朝廷的定制,这和我姓崔又有何关系?” 
  崔庆功嗤笑一声,从朝班里慢慢走出,他看了看韦谔,不屑一顾道:“我凤翔军共砍下敌首级八千四百余颗,生俘千人,你既口口声声说功大于我,那我问你,你们十五万大军又杀了多少敌人?百余名斥候罢了,分你十万已是照顾了你,还好意思和我争功,亏你现在还是兵部尚书!” 
  “住嘴!”崔圆向崔庆功怒喝一声,脸阴沉下来,“朝堂之上未得陛下许可,你竟敢随意插话,你可知罪?” 
  他回身向李系施了一礼歉然道:“臣弟是个粗人、不懂礼仪,请陛下莫怪!” 
  李系摆了摆手,“朕赐他无罪,继续讲便是。” 
  这时,韦谔怒极反笑,他手指着崔庆功道:“一派胡言!我陇右、朔方军若不抵抗,回纥十万铁骑顺势南下,你崔庆功敌得住吗?敌人为迫我回援,这才派军绕道偷袭开阳,而你呢?明明半日便可赶到的路程,你却走了两日,任开阳城破,任回纥人屠杀我韦家子弟,你用心之歹毒,更胜回纥人十倍,” 
  说到这里,韦谔已经激动得浑身发抖,他仿佛看见了自己家破人亡的惨状,恨得眼睛都几乎喷出火来。 
  崔庆功却呵呵冷笑不止,他取出一本行军司马的军案记录道:“韦尚书的话真让我怀疑你否懂兵,从凤翔到开阳只要半日是不假,难道我就要拼命赶路吗?如果回纥人路上设伏怎么办?如果回纥人的真实意图是想引我出来,然后再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