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文物贩子在唐朝-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见到卢鸿时,李泰却不象其他人那般客气,表示得极为熟识,随便说道:“卢公子可有一段没见了。上次得的那件扇子并《陋室铭》的大作,可是给我长了大脸面了呢。听说近来卢公子要出套《画谱》,不知功成之后,可否也送我一本,让我也学学这山水画艺,出去倒也有个吹嘘地资本。”
    卢鸿微笑着说:“魏王太客气了。画本是读书之余事,子所谓‘游于艺’是也。魏王公务繁忙,重任在肩。若闲暇之时,勾描两笔,修身养性,也是件乐事。”
    李泰连连点头说:“以前本王对画艺也略有偏见,总觉或是匠者之行。待见过大作之后,方知道文人才情,终是不同。就算是‘妙手’杜尚书,见过你那画之后,也是赞不绝口呢。咱们杜大人可是轻易不夸人的,这么些年了,也没见他这么推许过谁了,可真是不容易。”
    这时一旁的杜楚客等人也已经聚了过来,听了李泰这话,杜楚客依然面无表情,只是说道:“画虽小道,而其境界自大。前时为匠人所误,画可称艺,当自卢公子始。”
    萧德言、顾胤等人也都过来,与孔颖达、卢鸿等见过。陆清羽对着孔颖达等人,谦和有礼,虽然面对卢鸿时略有些僵硬,但也不露声色。本来陆清羽心胸狭隘,城府也不似这么深。忽然间这般变化,倒让卢鸿有些诧异。
    众人一同向里行去,李泰同卢鸿额外亲热,竟是并肩而行。卢鸿虽然心中并不真个觉得礼法之必要,只是在此场合,尤其是自己座师尚在场,总不能真这般傲然,一再谦让。最后李泰道:“卢公子莫太多礼了,以公子之才,本王若说与你并肩,能得同行,或闻高论,就是本王沾光才是。何况说起来孔老夫子等,都曾为本王授课,也是本王之师。在座之人,非师既友。今日本是私人集会,何必这些讲究,各位说可是啊?”
    园中众人闻了李泰这话,一时自然都是面有感激之色,那陆清羽更是激动不已,先已说道:“魏王爱才如命,此语当真令天下读书人心中感激无地了!前时清羽曾闻人言道,不登南山,不知天地之阔;不见魏王,不知风范之高。今日亲见魏王此言此行,此生可谓不为虚妄矣!”说罢,声音竟似哽咽,不能成言。
    众人虽然觉得这陆清羽表现似乎有些太过,只是适才魏王李泰之言,倒也当得起为天下读书人张目。对卢鸿之才推举如此,虽说或有做姿态的成分在内,但以魏王的身分能有此表现,也确是难得了。因此众人都出声附和,李泰直道本应如此,呵呵笑着,竟然携了卢鸿之手,便行入后院中去。卢鸿面上却也只好做出一派感谢之色,心中却是叫苦连天。
    这魏王李泰摆明了是要拿自己当幌子,好在读书人树立起爱才的形象。卢鸿年纪虽然不大,但无论经义百家、书画杂艺等,在在都是特出之人。尤其在青年士子心中,可说是一代偶像。魏王这一番做作,不只使其声望更为高涨,连带着把卢鸿这面旗,一下子就打上了魏王府的标志。今后不管卢鸿如何说自己非是魏王门下,但世人眼里,他这魏王亲信的帽子怕是跑不了了。
    众人拥着李泰,进了后院,见一座园子,甚是宽敞,众人一入其中,心中顿感开朗。由于李泰这座别院是在终南山上,因此这园子也是随形就势,地势并不做平坦之形,而是高低起落,背靠山崖,面对深谷,甚少人工雕凿之迹。园中不乏参天古木,清泉溪流,身在其中,便如置身山野之中一般。
    宴已置上,李泰举酒笑着对众人道:“今日小宴,专为宴请《五经正义》修书各位大贤。诸位这一年来,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终使经义厘清、大道得正。泰倒要替天下读书人,谢谢诸位呀!今日小宴,便请诸位放开胸怀,不醉不归!”众人轰然相应,共举手中酒杯。
    第五卷 名动长安 第四十六章 射覆
     更新时间:2008…10…26 11:39:23 本章字数:3585
    王李泰今日显得甚是高兴,而审书组诸人因为大功告王如此推许,因此也是放开心怀。席间气氛甚是热烈,觥筹交错,酒过三巡,众人已经都有了几分酒意。
    魏王双掌一击,席间歌舞瞬时退下。李泰呵呵笑着说:“今日良朋之会,洵是难得。在座俱是饱学之士,若以诗词歌舞为助兴,倒有些无味了。依本王之见,不若今日便行射覆之令,各位可否?”
    孔颖达点头道:“今日座中,不乏精研《易》道者,倒是有几位射覆高手呢。魏王此议,甚是合适。”
    原来这射覆一令,由来已久。虽然非常简单,但若行起令来,却是难至不可想象。其做法,便是用盆或盒等物,下边扣一件东西。然后由行令者以占起卦,众人按照卦象,来猜测盆下究竟是什么。
    卢鸿还是首次参加这种游戏。在他前世记忆中,虽然也知道古人有射覆之戏,且传得神乎其神,但心中自然是不太相信的。但今世所学渐多,对《易》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心中也是渐渐相信,《易》中之理,确有其玄奥之处。尤其在他解开《归藏》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因此闻说席间要行射覆之戏,也是极感兴趣,放下酒杯,却看这令是如何行法。
    只见李泰吩咐下去,便有一个美侍行上来,手中奉着一个木盘,其上覆着一件铜盂。侍女将铜盂揭过,示与诸人。其下空空如也。
    侍女笑着下去,到了屏风后,片刻之后,又转了出来。木盘上铜盂已经覆扣过来,其下不知放了何物。
    李泰笑着说:“题是已经出了,不知哪位为行令之人,起这头一道卦?以本王之见,孔祭酒德高望重。当先行令。最是使得。”
    孔颖达也笑着说:“魏王有令。敢不从命。”
    说罢,孔颖达便从席上起身。一旁的侍者连忙奉过水盂来,孔颖达净过手,又亲自在炉中焚起一柱香,这才在令席边慢慢落座。
    案上早已经准备下了草等物。以草起卦之法,传自上古。所谓“龟千岁而灵,百年而神”。起卦所用。共有五十根草。五十称为“大衍之数”,《系辞》中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其意乃是虽然草共有五十根,起卦之时,却只用四十九根。
    孔颖达双目微闭,将五十根草置于面前,轻轻地从中抽出一根。放于一侧。之所以“其用四十九”。要舍去一根,乃是象征天地初判,遁去甲一之意。
    孔颖达将其余四十九根草取在手中。又取过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之上,然后双手自然一分,将其分于左右手中。
    这两步乃是所谓“挂一以象三,分二以象两”,乃是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地道理。之后孔颖达便将其余草,按左右手,四根四根的数,分别得其余数。
    四根一组数,便是“之以四,以象四时”之意。数得的左右手草余数之和,非四既八。之后将余数去除,再将其余草归于一体,即“归奇于扐以象”。至此方为一演,历经三演,最后所余草数必为“六、七、八、九”中的一个,得出一爻。共须经三演十八变,才能画出六爻,终成一卦。
    孔颖达手中不急不缓,不移时演罢十八变,最后得卦上兑下震,是为“随”卦;其九五爻动,变而为“震”。
    众人俱皆不语,纷纷低头沉思。这时颜师古哈哈笑道:“这个却是容易,老夫已然知之!”
    众人不想颜师古这般快速,一时都看向他。颜师古看着孔颖达,呵呵一笑说:“既然是泽雷随,其上为兑,其于物为金刀;其下为震,其于物为竹木。木下金上,盂中必然是一把木柄小刀,不知可然否?”
    众人听了颜师古所射,均觉颇有道理,忙把眼睛投向置物的侍女。颜师古更是眼睛也不眨,盯着侍女。侍女抿嘴一笑,却是连连摇头。
    颜师古大为沮丧,不由说道:“怎么会不对呢?定然是老孔这卦起得不准。”
    之后其他众人也各自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说是竹笛乐器,或说是山药等物,只是侍女却只是摇头,无一人猜对。
    卢鸿反复推算,一时也未能解出此为何物。他以手在案上画着“随”卦的卦形,忽然想起《归藏》中此卦其名并非为“随”,而是上杀下生,名为“权”卦。他细思“权”卦象词,忽然脱口而出道:“不对不对,此物乃是一管毛笔!”
    乍闻此语,众人一楞,还未反应过来,那美侍已然
    :“恭喜卢公子,射中此物!”
    孔颖达呵呵大笑,举起樽来,与卢鸿对饮一杯。
    李泰也笑着说:“毕竟是卢公子大才。只是本王还是不甚明了,为何‘随’之‘震’,要解作毛笔?”
    卢鸿心中却是大悟,他以《归藏》中卦词、象词相解,方明了其意。“权”卦卦词中有“文质彬彬,器用不乏”之语,上卦为“杀”,其象中物用为“九羊之尾”,下卦为“生”,其象中物用为“青之绣”。绣上羊尾,又参以卦词,不是毛笔还是什么!
    但见李泰相问,卢鸿心中一动,面上不露神色,微笑着说:“‘随’卦下为‘震’,器物当为竹为木,因此诸位射时均以此物有木绣之属,此一节自然无疑。”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颜师古等先时也都如此猜想,只是‘兑’为何解为羊毛,却是均不明白。
    卢鸿继续说:“‘随’卦上卦为‘兑’,其物应为金刀,原也不错。只是既然九五爻动,则其上卦变而为‘震’,其中自然有所变数。若以象而论,‘兑’在动物为羊,九五动,应在羊身。以金刀就羊身,所得不是羊毛,更为何物?因此小可大胆猜测,其中物品乃是木端有毛,必是一管毛笔。”
    众人此时才各各惊叹,随即李泰提议,众人举杯,再敬卢鸿。
    其后继续射覆时,卢鸿便细心以《归藏》中卦象,猜测盂下物品,竟然十中七八。那些猜错的,只要回神细细推算,也依然有痕迹可寻。只是卢鸿存了心思,口中故意说错为他物,再未如第一次般显露。倒是颜师古和马嘉运二人,以《周易》推理,中了数次,令席间众人均称赞不已。
    卢鸿此时也觉得《周易》与《归藏》之间,卦象卦理虽然大易,但依然有某种玄奥地联系。有几次虽然表面看来《周易》与《归藏》卦词颇有不同之处,但最后猜出地答案竟然也是相近甚或相同,令卢鸿暗暗称奇。
    不知不觉,酒席已然到了尾声。今日颜师古与马嘉运因为大放异彩,所中最多,结果酒也饮得最多。其他众人,也都有陶然之意。
    李泰忽然举酒对卢鸿说道:“今日之会,可说尽欢。只是本王还有一事,要相求占用卢公子一点时间,不知卢公子可否方便。”
    卢鸿见李泰这般举动,一时心下踟躇,口中含糊道:“不知魏王何事,尽管吩咐。只要是卢鸿可行得地,必然从命便是。”
    李泰一笑说:“卢公子切莫多心。本王前时,曾在一位高僧之处,见过一件东西,很是奇异,只是无法确定其真伪。那高僧爱之如性命,须臾不肯离身,不便取到府中。因此只得劳烦卢公子暂屈尊趾,劳驾一趟了。”
    卢鸿一听,虽然心中不愿去,也无法拒绝,只能点头答应了。心中对魏王李泰,也不由生起一份好感。以他魏王之尊,知道了僧人身上的宝物,也不愿强夺,宁可带人上门去看。虽说或有故意在众人面前做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