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康熙大帝-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倔儿不败家!”康熙听到这里,突然心头一震,想起当年苏麻喇姑也说过这样话“家有净子,不败其家;国有净臣,不亡其国”。他不安地打了个冷战,不敢再想下去了,几步跨出门外,不安地问道:“武丹呢?人……杀了没有?”
索额图忙跨前一步,躬身赔笑道:“回圣上,还在外头候旨呢。”
康熙大声道:“好!速传郭琇进来!”武丹在外面听见这话,笑着对郭琇道:“郭大人,主子爷气消了,叫你呢!得了彩头,可别忘了老武刀下留情啊!”
郭琇头发散乱,前额乌青,迈着沉重的步履回到天井,不知因悲因愤,灼热的目光含着一汪泪水。他没有看康熙,只向前走了两步,仿佛用尽了气力,沉重地跪了下去,轻声问道:“万岁传臣何事?”
此刻康熙的心里也翻腾得厉害,看着这个小小的从五品堂官,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默默地看了看跪在面前的郭诱,慢慢说道:“郭琇,依你看,今儿这事儿该……如何了结呢?”
“回万岁,臣今天犯了大不敬之罪,敬请皇上降旨,明正典刑。按大清律,三太监犯的是欺君之罪,也应弃市以警戒天下,请皇上一并发落。”
郭琇此言一出,又是满场皆惊。谁也想不到,郭琇一不申辩,二不讨饶,竟要与李德全等三人同归于尽!刚才,康熙下令要杀郭琇的时候,李德全的心里,简直高兴得像小扇子扇着一样地痛快。心想,到底是皇上疼咱们,哼,你小子知道厉害了吧。可是,听郭琇这么一说,又吓得抖成了一团,连忙上前跪下求饶。康熙却厌恶地踢了他一脚,断然喝道:“滚开,朕没有问你话,给我跪远点!”李德全一听这话音不对,心中更是七上八下,连忙往后退了两步跪下,却听康熙说了声:“郭诱,你随朕进来说话。”他俩一先一后进大厅去了。没有圣命,谁敢跟进去呀。一群大臣都愣愣地站在院里,不敢随便走动。
()
第三卷 玉宇呈祥 35 说弊政郭琇升御史 藐钦袭施琅主中军
天已黄昏了。落霞缤纷,彩云辉映,一抹夕阳透过大隔扇门斜照进厅里。康熙、郭琇一君一臣一坐一跪,沉默了许久。康熙才语气沉重地说道:“郭琇,你跪近一点。”郭琇忙膝行几步,靠近康熙跟前,听康熙又道:“你今日所奏,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言语太过分了。平心而论,朕难道真的是桀纣之君?当着这么多人,你信口开河,叫朕的体面何存?”
郭琇见康熙如此诚挚,心里一颤,热泪夺眶而出,哽咽着回道:“回皇上话!馅言害主,直言救国,古有明训,求万岁体察臣心。至于重满轻汉,重内轻外,实乃本朝弊政,臣不敢不据实披胆而言。”
“唉!满人说朕太惯纵汉人,你这汉人呢,又说朕重满轻汉,做人可真不容易呀!算了,俗话说,清水池塘不养鱼,朕看这事不必再提了。朕想问问你,你说汉人士子尚不服本朝,实情是如此吗?康熙十八年之后,朕看好多了嘛!”
“是,康熙十八年皇上开博学鸿儒科,实是匡古未有之盛举,但仅取中了一百八十余人,岂能尽收天下遗民之心!皇上励精图治,如今已粗具规模,心怀贰志之人不敢公开作乱是真,但要说人心尽服,臣不敢附和。”
“哦?你都听说些什么?不妨直奏。”
“是,臣以罪贬之身,最易听到此种言语。京城里司道文武汉臣,动不动就拿本朝陋政与前明类比,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外边更有遗老著述,追思前明典章,妄分华夷满汉之界,甚至有仍奉崇祯正朔者,岂可等闲视之?”
康熙听到这里,不由深深叹息一声。他自即位以来,在华、夷、满、汉之间,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调和,满以为博学鸿儒科一举收眼逸民,不料还是有人不服。正在沉思,又听郭琇道:“自然,比起康熙十八年之前,如今的境况已经好得多了,主上也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臣以为,当日我朝大军入关之时,前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我朝天下得自于李自成之手。这个道理要颁之天下,令人人皆知……”郭琇正要接着往下说,却见康熙站了起来,便住了口。康熙激动不安地摆了摆手:“说得好,你说下去,说下去——朕不习惯坐着想事……”
“……是!天下百姓不知这个道理,还以为大清是夺了朱氏天下而自立,这就很可虑!臣以为应效法前朝故事,礼尊孔孟。表彰文明;奉前明宗祠,祭前明皇陵,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
康熙听得神采焕发,不禁欣赏地看了郭琇一眼:这样一个人才,明珠怎么搞的,竟似一点也不知道!
只听郭琇又说:“至于朱三太子之流,不过是图谋不轨之奸人,应着大理寺、刑部,明旨严捕,以明视听而正国典——如此,何愁民心不稳,天下不治?”
康熙静静听完了,点头微笑了一下,庄重地坐回龙椅上,朝外边喊道:“索额图,你们几个进来。叫李德全他们三个也来,听朕发落!”
上书房大臣及武丹等侍卫、太监,因未奉圣旨,一直都在原地站着。眼见天色渐暗,康熙和郭琇兀自在屋里谈论,正不知如何是好,听见传唤,武丹忙命人掌灯。李德全听了康熙口风,心知不妙,可是,他人小心灵,知道猎鹰海东青,乃是康熙皇上最心爱的。而这海东青除了李德全之外,谁也喂不了。看来,今儿个要想活命,只有靠海东青了。临进来前,悄悄将海东青右腿使劲拧了一把,那海东青疼得“嘎”的一声大叫,叫得康熙目光一跳。
康熙见众人进来,平静地说道:“高士奇,你来草诏!郭诱犯颜直谏,言语之间,虽多有不敬,然公忠之心皎然如月。所言过激之词,朕不加罪——着郭琇补……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职!”一听这话,众人全愣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乃是都察院六科五道监察御史的副长官,不但有独立弹劾权,并且允许“风闻奏事”。就是说即或弹劾不实亦不反坐。这个职务是从一品的官级。郭琇是已革道员,降为从五品,骤然之间连升数级,一跃为台阁大臣。这样的提拔,立国以来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明珠和索额图不禁对望一眼,不知郭琇在屋里说了些什么,陡然间大蒙圣眷。高士奇也是一震,抬头看了看康熙,忙又下笔急急书写。
康熙一边想,一边口授,“……着赐单眼花翎,与六部大臣同朝列班侍候。太监李德全等三人,横行违法,擅殴职官,咆哮公堂,谎言欺君,应即处斩——”
话未说完,李德全三个人早吓得魂不附体,趴在地下捣蒜般磕头求饶。康熙微笑道:“哼,你们犯了国法,求朕是没用的。郭御史既然弹劾你们,朕也只能依法而行……俗语说求人不如求自己,要想免罪得郭琇撤回原奏才成啊!”
三个人听了,忙转身爬过来,泪眼汪汪地看了郭琇一眼,匍匐着叩头求饶。索额图知道康熙的用意,见郭琇争足了气,便笑道:“郭大人,瞧我的薄面,撂开手,恕了这三个奴才吧!这些贱东西不懂事,倒可怜巴巴的,再说皇上的海东青,也得李德全侍候才行啊!”
郭琇被皇上突然加级晋封早已愣了。他不知所措地环顾四周,直到索额图代为求情,才清醒过来,挪动了一下身子结结巴巴奏道:“臣谢恩……臣焉敢……啊,不,不,不,臣并非不识抬举,敬请皇上收回成命。臣以戴罪之身,无尺寸之功,以一言之合,蒙此大恩,恐开诸臣幸进之心,求圣上明鉴!至于李德全三人,臣在三河县衙已经动刑杖责。又有索中堂讲情,臣即免奏三人欺君之罪。”
明珠低头想了想,上前躬身道:“皇上,郭琇所奏有理。应待郭琇立功之后,再加封赏,可免去内外臣工一些议论。”
索额图也道:“一下子升得太高,恐怕人心难服,于郭琇也没有好处。都御史肩负国家重任,如此轻易任命,恐臣下议皇上升降官员随心所欲。请皇上圣鉴。”
康熙笑着起身道:“那就先让郭琇当个监察御史吧!其实只要考察实在,多升几级又有何妨?明珠,你当初也不过是个小侍卫,一日之内连升七级,晋为副都御史。高士奇你说呢?”
高士奇笑道,“就是这个话。像郭琇这样儿犯颜批鳞,生死不顾的人,确有古代烈臣之风、御史品德,奴才心服之至!”
“不怕你不服,郭琇的见识不在你之下,胆量却比你大得多!朕今日着实乏了,得歇息一下。你和郭琇参酌一下,把他刚才说的条陈拟出几道旨意来,回京后见了熊赐履,由上书房议定,用玺明发!嗯……另外拟旨给施琅,叫他将备战详情奏来,若备战已毕,即可相机下海作战——朕急着要南巡呢!”
康熙二十二年夏天,北方多雨,南方多风,康熙督促施琅抓紧战备。出兵台湾的圣旨是三月份传到的,从接到圣旨的那天起,施琅和姚启圣就抓紧了战备工作。那个高傲自大的将军赖塔,按期交上了十门精制的红衣大炮和十万支火箭,带着妻妾奴仆,调任四川去了。施琅和姚启圣都是主战派,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得十分顺手。战争的浓云,弥漫在福建沿海。魏东亭的海关上,又送来了五十万两饷银,还有酒五千坛,生猪两千头,活羊五百只,和三十万石白米。有饷有粮,士气大振,军营里从早到晚,喊杀练兵之声不绝于耳。姚启圣看到这情景,不禁暗自兴奋,便打马扬鞭来见施琅,商议下海东征之事。
姚启圣来到督军府时,施琅正独自一人在默默地察看海图。姚启圣一进门就大声赞道:“施兄,你瞧,咱们军队的士气多高啊,你老兄真不愧是治军有方啊!”
施琅一边让座,一边笑着回答:“哪里,哪里,姚兄过奖了。不过,军士们懂得了‘以战致太平,以战求一统’的道理,心存报国之念,胸有必胜之志,这才是可贵的哪!唉!可也有胆小的,前天晚上,我就见到一个兵士,在砖上刻了自己的姓名籍贯,悄悄地埋在地里……”
“啊,有这等事,杀!”
“哎,哪能呢。水军刚调到福建之时,有人自杀,也有人自断胳膊腿的,我们杀了十几个,还是不顶用。可见,要想鼓励士气,光靠杀人不是办法。”
“那,你是怎么处置的?”
“照皇上的教诲办。我把那个士兵叫进府来,着实的夸奖了一番,说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东下宝岛,舍身成仁,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也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哈哈,施老兄。真有你的!”
二人正在说话,中军来报:“钦差大人,文华殿大学士李光地奉旨来到。”二人一听此言,不敢怠慢。施琅下令,“开中门,放炮,迎接钦差天使。”
例行的叩拜、恭请圣安之后,李光地手捧圣旨,昂首阔步走到正厅,站定南面,说了声:“施琅接旨!”
施琅连忙上前跪下:“臣施琅恭听圣谕!”
“进剿台湾逆贼之事,朕已数下诏谕,惟因渡海作战,胜负难决,朕虽期之甚切,亦不便遥定,今特着李光地奉旨前往,务期尔等早日兴军东渡,以免旷师持久,贻误战机。着加封施琅右都督职衔。钦此。”
施琅听罢,连忙磕下头去:“臣,谢恩!”
李光地上前一步,搀起了施琅,当下三人分宾主坐下。李光地这趟差,虽是皇上派遣,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朝中为数不多的主战派之一。台湾若能顺利拿下,在他就是大功一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