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这两封报功的书信,孙权心里边那个舒服啊。
    剡城大胜,黄忠陨命,陆口大胜,毁敌半数水军,东西两路的大捷报,是孙权自立为江东之主以来,所收获得最大的胜利,这一连串的胜利,可谓是打出了孙权的威风,使孙权先前对汉国的那点顾忌,此刻已是荡然无存。
    现在孙权操心的并不是击败汉国,而是应该从何处下手,是增兵徐州,北取青州,还是西援荆州,全据江汉。
    “各位,陆口亦获大胜,陆伯言请求增兵的书信已到,不过菖子丹那里也要求增兵,说是要趁黄忠病死,汉军青州人心动摇之际,一举拿下青州,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顾雍忙道:“全据江汉,乃是我大吴国立国的根本,如今既是陆将军大胜,自当增援西线,全取江陵和襄阳,然后再取西蜀,完威我大吴对长江水道的彻底控制。”
    作为江东土族的代表,全据长江于他而言,自然有更为重要的利益。
    而在此时,张昭却道:“元叹此言差矣,此时的局势已与当年三分天下时大不相同,全据长江只能退而自保,若想争得天下,正当趁机绝好时机,北取青州才为上计。”
    出身淮泗的张昭,站在淮泗士人的角度,取青州自是无话可说。
    不等顾雍再言,张昭便又道:“青州北接黄河,一旦取得此州,我大吴精锐的水师就可以顺利的进入黄河,并获得立足之地。而以我水师之利,便可以轻易的控制住黄河,将汉国河南河北截为两段。这就如同将一柄利剑,深深的扎入了汉国的心脏,使其南北不能相顾。
    到时,便可以青州为基,先取河南,再取河北,则天下可定也。”
    张昭的这条计策极富想象力,古往今来,还从没有南人将水军开进黄河,同时控制黄河与长江两条华夏命脉。而且,张昭的计策,显然比顾雍之策更俱有诱惑力。
    如果说当年魏汉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所想的多为据江自保,守住自家这一亩三分地的话,那么此刻的孙权,在领土剧增,连胜连捷的带动下,据守半壁江山已远不能满足他的野心。
    沉吟半晌,孙权犹豫不定的目光中,终于现出决毅之色。
    他深吸一口气,陡然间站了起来,昂然道:“子布所言不错,朕要的不是江南半壁,而是整个天下,朕已决意,尽起江南之兵,北取青州!”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最强之计
    吴帝诏命一下,驻扎在丹阳、庐江、会稽等地的兵马相继开拔,入淮北上增援徐州,甚至讨伐山越的部分兵力也被调往前线。wWW;
    由此,二十余万吴国精锐尽皆调往前线,吴军在徐州一线的兵力数量,甚至局部还超过了汉军。
    不过,因为吴国境地多地正发蝗灾,本就缺粮乏食,如此这般大规模的用兵,对粮食的消耗更重。为了补充前线的粮食供给,孙权下令加征未受蝗灾影响地区的粮赋,征赋最多的豫章郡,粮赋甚至比原先多增加了整整一倍。
    强征粮草的诏令一下,吴国境地自然是怨声四起,一些地方甚至还爆发了抗赋暴动。然而,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国内的这些问题孙权已顾不上,只要能攻陷徐州,夺取天下,他相信国内的任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十数天后,徐盛、全综、蒋钦所率领的大批吴国援兵抵达徐州,孙权亲自下令这批兵马交由骠骑将军营真指挥,不过,孙权自己不会将兵权尽付一个降将之手,在给曹真放权的同时,孙权又安排了其兄孙翊作为曹真的副手,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则有监视的意思。
    总之,在开战近两个多月后,曹真手中的兵力达到了七万之多,在兵力暴增之后,曹真即对青州一线的汉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曹真过上了好日子,朱虚一线布防的汉将马岱、关兴等人就苦了,眼看着吴军兵力不断增多,可他们的大司马方绍却一兵一卒都不给他们多派,而且还下了死命令,死守城池,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在这种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关兴二人只能依靠着手中仅有的两万兵马,顽强的抵挡着吴国数倍于己兵马的猛烈进攻。
    转眼两月已过,秋去冬天,天气渐寒。
    在中路,汉军张飞部在汝南一线数胜吴军,将战线向吴境内推进了两百余里。
    而在西线,陆逊在陆口大胜之后,又逆上西进,夺还了巴丘重镇,庞统不得不退守公安。
    在东线,汉军在彭城和小沛遭遇了吴军顽强的抵挡,却仍是寸步难进,而在青州一带,汉军由于兵力过少,在吴军猛攻之下已渐有撑不住的趋势。
    整个伐吴的战局,似乎已经演变的对汉军更为不利。
    由于战事的失利,朝廷方面休战的舆论再次抬头,不过却被前线的方绍和庞统严厉驳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次不是他们想停战就停的,而是吴人的野心巨大,大有一决生死的势头,明摆着不会善罢甘休。
    在这种局面下,经过曹真的策划,兖州、豫州等地的魏国1日势力死灰复燃,谯郡、陈留等数郡相继发生反叛,逼得方绍不得不抽调前线的野战部队,以及河北的郡兵前往平叛,这对汉军而言又是如同雪上加霜一般。
    昌邑,汉军统帅大营。
    方绍手扶下巴,默默的注视着高悬的那张东南地图,目光之中不知是忧虑还是自信。
    费=}韦由外而入,掸去了身上雪花,叹道:
    “想不到今年第一场雪来得这么早。”
    方绍神色一振,回头望了一眼帐外,问道:“怎么,外面下雪了吗?”
    费棒道:“是啊,刚刚才下的,不过还不算大。大司马,这一场雪下来,又要有兵卒熬不住了,形势对我们来说可谓越来越严峻了。”
    “大雪一下,道路封闭,讯患阻塞,舌女人也更难探听到我们的情报了。“显然,方绍所关心之事与费神大不相同。
    费神提不懂他们的这位大司马,缘何还能在这般不利的局势下,保持着一副悠然自在的精神状态,如果以他来用兵的话,这个时候,他多半已经选择撤兵,可是,方绍应对手段却是什么也不做。
    “大司马,青州方面又有告急文书到,只怕子岳他们要撑不住了,是不是该给他们派些援兵了。”费神实在按捺不住,再一次提到了青州方面的困局。
    方绍笑了笑,不以为然道:“急什么,一个月前马子岳不就说他们撑不住了,不也一直撑到了现在么。”
    费jc韦就郁闷了,又道:“昌邑尚有兵数万,完全可以调出来一部分增援青州,大司马,恕神直言,弄险呀。”
    “不弄险,气有点诡异。
    你这样一直拖下去,实在是在怎么回有大收获。”方绍的口费神猜想到方绍心中多半是又在酝酿着什么妙策,这位号称“鬼谋”的大司马,他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猜到透,费神当然也不例外,但根据他的见识,在这情况下,即使有什么妙计,也根本无法施展。
    方绍也不再向他多透露,他转身走到帐外,仰天一刻,头项的雪花越来越密,营帐之上,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
    注视着这久违的雪景,方绍喃喃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海面很平静,海浪不过寸许之高,白云之下,偶尔可以见到几只海鸥掠海而过,留下一抹靓影。
    在西面天际的尽头,隐隐约约有一条细细的黑线,那是大陆的轮廓。而在东面,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沙礁,孤独的躺在大海的怀抱之中,陪伴着它们的,除了海里的鱼,就只有偶尔逗留一刻的海雀。
    不过,今天它们又碰上了一批从未见过的过客。
    那是一支多达百余艘船的渔民船队,排列着松散的阵形,借着海风,沿着大陆的边际徐徐南行。
    半个月前,这支船队的数量多达两百多艘,但经过一场风暴之后,半数的船只葬生于海底,幸存的船只并没有因为这样巨大的损失而畏惧,它们依然在冒险航行。
    “还有多久才能到?”甲板上,那一名须发斑白的老者默默问道。
    旁边的一名渔夫一会看看太阳的位置,一会又向大陆方向张望,一会又寻找着礁石的标记,许久之后才答道:“如果顺利的话,两天之后就应该到了。”
    老者不再多问,仍1日以一种沉重却又带着几分希望的眼神,盯着那起起伏伏的海浪。
    这一次的远征,总算要抵达尽头了,回想起过去半个多月的辛苦历程,实在是不堪回首。
    不过,两天之后,当领航的向导,指着前方那三角沙洲,兴奋的叫着“到了,到了”的时候,积郁在老者心头的阴霾顿时烟销云散,一切吃过的苦,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
    “升帆,换上吴军旗号。”
    随着老者一声下令,五千多号壮士们来不及品味兴奋与激动,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过不多时,百余艘船上,尽皆升起了“吴”字大旗。
    船队转头西行,穿越三角沙洲,水道越来越狭窄,两岸的景色也越来越近。
    “前边是什么地方?”老者问道。
    领航的向导忙道:“前边就是武进了,是扼守江口唯一一座城,不过平时吴人很少在这时驻扎军队。”
    “嗯,传令全军,加快航速。”
    一百多艘战船阵形渐密,桨力与帆力均达到了最大,逆流而上,向着内陆飞速前进。
    果然如领航向导之所说,舰队顺利的通过了武进水域,几艘巡逻的吴舰,因为看到他们是打着自己旗号,也并没有要求登船盘查。
    此地距青州前线,已是有千里之遥。
    吴人通常情况下部会通过东南水网,向北方前线运送粮草,虽然偶尔也会走海路,但海浪天气变化多端,这个时代的船只在远洋航行中相当有风险,故而很少走海陆,当然,海运也并非不存在,只不过都是相距较近的近海航行而已。
    在沿海的航道上,吴人存在着几条近海运输的舰队,很显然,在水道上巡逻的吴舰,把这支舰队当作了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但这般深入吴国腹地,船上的人仍不免怀揣着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吃饱了撑着的吴军舰船,非要上船检查,如此一来,破绽一出,只怕他们就是羊入虎口,有来无回。
    不过,所有的担忧都是多余的,吴国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支不要命的敌国船队,经过千里的海路,遭到风浪的打击之后,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
    经过一夜的航行,次日清晨之时,不远的南岸,一座巍峨的城市渐渐印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此时此刻,每个人心头的热血都燃烧了。
    目的地,终于到了。
    那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已经“病死”的黄忠。
    而这五千壮士,也不是普通的渔民,而是清一色的汉国水军战士,这一支水军正是几年前方绍吩咐魏延,征集东海一带渔民所组成。
    剡城之战的大败,黄忠的假死,青州的不增兵,都不过是为了营造出一副青州可破的假象,诱使孙权把他看家的兵马,全部调往青州前线。
    如此一来,吴国的后方将一片空虚,因为孙权所有的军队已经部署在前方。
    而黄忠和他的水军,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由海所人的那条水系,也并非普通的水系,它的名字叫做长江。
    黄忠此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一一奇袭吴都建业。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