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宋-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是高太后;亦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实行封建;倘若宗室一致反对;高太后亦得有所避忌;否则难免会被人视为吕后、武后之流……
更何况;在外人眼里高高在上的高太后;其实依然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会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计算——封邦建国;的确有很多好处;不需要那些大臣反复强调;她也希望自己的每个儿子的后代;都能掌握一个国家——她并非连这点都看不到。她的确不愿自己的儿子离开自己的身边;但是这亦并非不能克服。然而高太后亦在暗地里查过;抛开海上航行的危险不提;南海诸岛的瘴疬的确不是玩的;尤其是北人在当地生活;病死;夭寿;都是家常便饭。如果封邦建国的代价是要儿子的性命;这样的事情;高太后是绝不会答应的!
因此;当高太后身处这样的旋涡的最中心时;她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她若还想能够掌握此事;便一定要让人们知道畏惧她;知道她没那么容易被打动;没那么容易受人影响。说到底;她握有最终的决策权。若人们知道她足够坚定;那么便会首先妥协。
既然已身为天下的主实;那么软弱一面;便绝不应当再展露出来。
";小娘娘——放了这些鲤鱼;便可以给父皇祈福么?";站在向太后与王贤妃身边的温国的声音;在这个悲伤、压抑的气氛中;令人感觉到一种生气。高太后也越来越喜欢这位长公主;她觉得温国这个孙女;在所有的公主中;最象她自己。高太后知道温国问的是王贤妃;温国喜欢管朱妃叫";大娘娘";;王妃叫";小娘娘";。
便见王贤妃擦了擦眼泪;轻声回道:";是啊。释家说一切有为善中;以放生德第一。";
";那我也想去放几尾";温国口里说着;眼睛望着的;却是高太后。
高太后不觉心里一酸;不由得点了点头。
";臣妾亦曾发下愿誓";一面望着温国朝池边走去;王贤妃也走到高太后跟前;跪下低声说道:";臣妾想用自己的月奉;替大行皇帝放生一千尾金尾鲤鱼;还乞太皇太后成全";
高太后微微点了点头;";此乃是你的心意;你叫内佳去买了再放生便是";
";但是但是;臣妾希望能将鲤鱼放生到黄河";王贤恳虽然有点迟疑;但还是嘉起能手说道。
";黄河?";高太后不由有点讶异;;";放生在哪里不是放生?为何还要特意去黄河?";
朱太妃觉察到高太后语气中的不悦;连忙打着圆场:";是啊;妹妹;若是放生;一个又一个不如在后苑。此处至少无人捕捞;若放生在黄河;未必";
";但它们是鲤鱼!";王贤妃倔强的打断了朱太妃的话;";它们应当放生于黄河。";
连高太后一时都没有明白王贤妃话中之意。
";鲤鱼若是在瑶津池内;固然可以悠闲自在;不必担心被人捕捞;成为人口中之食;然一辈子便只能做鲤鱼。";王贤妃抬着头;望着高太后的眼睛;毫无退避之意。";它们只有在黄河中;才可能有朝一日成为跃身为龙!即便可能成为盘中美餐;即便要与别的鱼争食饱腹;逆游而上跳龙门时;还要受许多艰辛;然而倘非如此;它们便无成龙。大行皇帝乃是真龙化身;如今龙驭宾天;以大行皇帝之身份;虽放生一千条鲤鱼;又如何及得上放生一条真龙?";
";你的心意可嘉。";高太后淡淡应道。她瞥了了眼旁边的后妃们;这些女人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双手合什阿弥陀佛;一个个不知是在心里嘲笑王氏的可笑;还是在假惺惺的称赞她的心志;也许有些人;还暗暗嫉妒她讨好了自己。这些蠢妇;没有一个听得明白王氏在说什么
";太皇太后可是恩";
";你自己自是不得随便出宫;这番心意;你叫成安县君帮你达成便好了。";
";谢太皇太后恩典。";
王氏叩头谢着恩;但高太后却已经没兴趣再理会她。她的目光投向瑶津池;鲤鱼五氏的比喻倒也恰如其分;太祖太宗皇帝的子孙们;如今不正如这瑶津池里的鲤鱼么?纵有着龙的血脉;有朝一日亦可化身为龙;但是在这瑶津池中;安享宝贵;养得再肥再大;却只得做一辈子的鲤鱼!
只不过;除了这些大道理以外;高太后分明感觉到;这";封建";的旋涡;已经越来越大了。五氏如此生硬的向自己进谏;当然也有她自己的算盘——除开雍王的原因;王氏给她生了两个孙子。虽然因为年纪的原因;在泄露出来的吴从龙的札子中;没有大行皇帝儿子们的封国;但只要封建之策确定;虽然未必会代代皆封建;但至少赵俟们的封国;却都是迟早的事情。王氏若一直呆在汴京的宫中;将来不过是一个太妃的封事;过着清心寡欲的寡妇的生活;了却余生。但若是她两儿子都能封邦建国;那她就是两个比高丽国还要亲贵的诸候国的王太后!
高太后不能不担心;有了一个见识明白的王氏;迟早为大行皇帝生过儿子的后妃们;都会意识到这一点。到时候;她将不得不面对来自整个后宫的挑战与怨恨。
石越一直在很认真的听着蔡京说他的建议。
已经是二月;外朝马上就要除服;然后一切渐渐都要恢复正常:被推迟的省试;在除服之后;便要开始锁院:此外;队服之后;发行盐债的计划亦要正式颁布——石越仍然有点忐忑不安;这个计划只是在政事堂秘密通过;既没有交付朝议;甚至也没有全面征询两府、学士院的意见;石越既担心它的实际效果与执行情况;亦不能不担心朝中的反应
除此以外;还有辽国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
这一个月内;双方使者可谓不绝于道。宋廷先后派遣范翔与章忄享使辽;一则告哀;一则告知新帝继位。而据职方馆与雄州传回来的报告;辽主耶律氵睿已经在南京析津府接见了范翔;并且下令为赵顼辍朝三日;军民素服;以示哀悼。而苏轼与朴彦成亦在析津府立了灵堂;辽主更是率百官亲临祭奠。辽国派来宋朝的祭奠与吊慰使;亦早已经抵达汴京若单从这些举动来看;两国关系之亲密;便真如盟约所言;称得上是";兄弟之国";。
但另一方面;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职方馆与雄州均报告;向辽国西京与南滴聚集的契丹军队以及部族军队;数量越来越多。辽国的祭奠与吊慰使;对于使命以外的事情;一根装聋作哑;枉顾左右而言它。而来自朝拖古烈的最新解释是;这是因为耶律氵睿的皇后想看看她的南滴析津府;这只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南狩
于是;只要耶律氵睿夫妇的";南狩";一日不结束;郭逵在河北的";演习";;亦一日不能结束。
禁军在河北的集结训练;每日要消耗大量的国帑;继续空耗这个国家的可怜国库;枢密使朝维已经不止一次的打起了盐债的主意——他不断的游说司马光与石越;欲说服二人调集更多更好的禁军前往河北与河东
显然;枢府有不少官员对于禁军毫无面的撤出益州一直直耿耿于怀——熙宁间军制改革后;枢密院的人员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往文官越来越多。掌握权力越来越大的情况受到了一定的抵制;文彦博虽然同样更看重文官;但他毕竟是主持过军政的人;为了整军经武的需要;他着重从军中提拔了一些有过战;又能识文断字的武官进入密院;委以重任。除此以外;经由武举、讲武学堂进入密院的武官也越来越多。如今的密院;正是由这两府人外加一些青壮派文官把持着。而其中的武官多出自西军;经历过对夏战争的胜利;这些人对契丹毫无畏疏惧之心;而益州的失败;则更促使他们急欲挽回脸面。
也许是受到这些人的影响;也许是朝维亦想在枢密院有一番作为;总而言之;不知何时;朝维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对外强硬派。
石越并没有觉宗到朝维的私心——虽然同为辅政大臣;但以目前的形势而言;政事堂彻底压倒枢密院;几乎已成定局:而已经快七十岁的朝维亦已不太可能超越司马光与石越拜相。尽管朝维与石越私交极好;但是他既非石越的下属;更非石越的应声虫。朝维亦希望能够对朝政有自己的影响力。能够左右军国大政的走向——但是如若按照司马光战略收缩之策略;密院只会越来越被削弱;而他朝维;亦只会越来越可有可无。在这个时候;朝维的态度强硬一点;不仅能为他赢得枢密院及朝中强硬派的支持;稳固他的威信;亦可为他个人获得与司马光、石越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除去这些私心外;朝维亦有他的";公心";。当过太府寺卿的朝给当然知道石越不可能还没开始发行;便预备着将盐债挪作他用;他也更加清楚司马光的全面收缩策略;要求不可能改变实际上;仕宦生涯大多数时间都与军政无缘的朝维;根本不是一个好战之人。但是;已经快七十的朝维;也算得上是";老寻巨滑";了;此时将自己打扮成强硬派;亦有故意与司马光、石越唱红白脸之意——兵部尚书孙固是个顽固的老儒;他心里面支持司马光的主张;便不会说出违心的话来;但朝维却认为;强硬的态度亦是一种士气;大行皇帝费了十几年的夫;好不容易养出这种不畏惧契丹的心态;亦不能一根打压了事。他以枢密使的身份;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们这边;对这种士气;既是一种支持;又方便控制
韩维的做态;几乎驴过了所有人。
契丹大举聚兵;却不派使者威胁宋朝以谋取好处;反而令韩拖古烈不断宽慰宋廷;这种举动;完全不符合过去一百年间契丹人的行为方式;这的确令得石越无对北面的局势放心。契丹人这样兴题动众;若既不真火打劫捞取好处;又不当真南犯;那可真称得上是损人害己之举;全然不合常理。因此石越不能不怀疑契丹这次也许是要动真格的。而韩维要求向河北增兵;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
道理的。
但是;石越亦不愿意就这样被耶律氵睿牵着鼻子走。
坚持不向河北增兵;万一出事;石越便要承担政治后果;但如果真的增兵;宋朝却要承担经济后果。契丹虽然聚兵;但若朝廷示以安静;国内纵有担心;却还不至于恐慌;这方面组成部分百姓是会相信官府的。但是;若是宋廷也大举出兵应对;那便是朝廷颁布一万道安民告示;亦将无济于事。
这是石越无承担的后果。
他只能赌一把。一面安抚韩维与密院;一面寄望于范翔于章忄享带回来好消息。虽然石越相信;范翔与章忄享带去了足够多的敌码与让步;但每天早上醒来;石越仍要暗暗祈祷河北、河东不要传回来坏消息。
心里面挂着如许多的大事;在这个时候;石越亦的确想过要将封建暂时拖一拖。这是千年大计;他心里再热哀;亦知不必急在几个月内便要推行。这十来天里;石越只是冷眼旁观着朝野对封建的争论。
他并不在乎吴从龙的官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给事中的封驳;将吴从龙与封建;再次带到旋涡的中心。然而这时候的石越;反倒象个局外人;只是旁观着这一切。
两府受到的压力不值一提。真正的压力;都在高太后身上。石越并不是真正理解高太后为何对封建抱着极为迟疑的态度;他一直认为高太后不可能不明白封建的好处。但既然不明白高太后民族乡的原因;那他便更不着急。无论封建之议暂时被高太后压下来也好;还是高太后受不了这压力而被迫接受也好;石越都可以接受。
但此时蔡京的建议;却又让石越记起了自己的初哀。
";纵使其他一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