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鼎-第5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中国运往朝鲜地有各种金属工艺品、丝织品、高级袍服、茶和书籍。由朝鲜使节赠送唐朝地有金、银、人参、毛皮等。唐朝和日本之间地贸易。主要是输出丝绸、瓷器、铜铁。输入白银。
沈若依娓娓道来:“海船出了长江口向北。日本是最重要地停靠点。那里盛产白银……”
刘鼎颇有些半信半疑。自言自语地说道:“日本出产白银?”
沈若依说道:“是啊!日本出产白银。你不知道吗?”
刘鼎摇摇头。他还真地不知道。
日本不是个资源贫瘠地国家吗?居然还盛产白银?
事实上,有唐一代,日本和天朝贸易中,最重要的货物就是白银。当时的日本,的确愚昧落后,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天朝对于日本的认识,也处于混沌状态。白银是他们唯一拿得出手地东西,也是天朝唯一能够接受的东西,每次日本遣唐使踏上天朝的土地,携带的最多的就是白银。
当然,日本人也知道白银是个好东西,就这样送给天朝,他们也不舍得,于是偶尔间。他们也会提出一些反对意见。但是白江口大战以后,日本人明白自己远远不是天朝的对手,日本也彻底沦为大唐的附属国。对于大唐的政策不敢有丝毫的违背,其市场(或许不能叫市场)完全对唐朝开放,白银也就源源不断地流出。
海上贸易商人之所以如此积极的开拓日本市场,实在是被白花花的银子蒙住了眼睛,银子毕竟要比铜钱更加地引人注目,天朝的商人们都趋之若鹜。由于登州、胶州、莱州等地濒临日本,中间的航线很短,天朝主要的海上贸易航线,都从这里出发。当时这里的对日贸易非常兴旺。完全垄断了这个行业,如果不是战乱,江南商人还分不上份呢,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各地节度使群起割据,相互攻讦,登州、胶州、莱州、海州等地的港口都受到破坏,部分的贸易额才渐渐的被江南抢走。其实江南地区和日本、新罗等地地贸易,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不过也正因为新。所以吸引了很多商人。当时有传言,日本遍地都是白银,只要船只到了那里,就可以尽情的往回搬。陆琪玉家族订购的海船,就是专门用来跑日本、新罗两地的。
刘鼎明白过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自言自语的说道:“难怪。”
敢情顾陆两家争的,不是两艘船,而是两个聚宝盆啊!
沈若依继续说道:“其实啊。传言都是假的。日本航线虽然利润丰厚,可是如果时机不对。说不定也会亏本地。日本时不时都会爆发战乱,如果靠岸的时候刚好遇到战乱,那就麻烦了。”
事实上,除了战乱之外,日本和新罗的民众数量毕竟少,也贫穷,消费能力很低,不能满足海上贸易的需要。对于贸易商人来说,日本经常陷入战乱,是他们非常最苦恼的事情,这次遇到并建立贸易关系的日本人,没准下次返回的时候,就已经变成鬼魂了,他所占据的地盘也都换了主人,一切又要重新来过。此外,还有些战败的日本人,架着小船在海上流浪,专门打劫来往地商船,对过往地商船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日本地天皇呢?”刘鼎忽然问道。
“什么天皇?”沈若依不解的说道。
刘鼎皱眉说道:“就是他们日本国的皇帝啊!”
沈若依很费劲的说道:“我知道日本国的皇帝,不过,好像他们的皇帝和我们的皇帝不同,不管事,不起作用。我以前听父亲说过,每次日本遣唐使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以为他们是日本皇帝派来的,可是最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其实都是日本皇帝手下的人派来的,有的是有实力的大名,有的是权臣。至于日本皇帝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天朝从来都是不知道的,以前据说有个日本皇帝叫做嵯峨,会写天朝的文字,还会作诗,可惜天朝也没有人见过他。”
刘鼎神色古怪的说道:“原来是这样的。”
沈若依奇怪的说道:“有什么奇怪的吗?”
刘鼎的脸色逐渐的恢复正常,慢慢的说道:“不奇怪,你接着说,说南边地。”
沈若依好奇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接着说下去。
由于日本市场的不稳定,一早就有贸易商人将眼光瞄准了南边,这就是南洋航线原来越受人欢迎的原因。现在所说的海上贸易,基本上都是指南洋航线,也就是从扬州、杭州、泉州、广州等地出发。沿着南洋一直到波斯甚至是更远的红海地区,沿途所经过地国家和地区很多,使得贸易的货物种类也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唐朝的海上丝路造就了一批繁荣的城市,其中不乏像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登州,明州,安南,泉州等都因曾唐朝的海上丝路而兴起,但是。其中最为有名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还要数广州。广州在隋时为南海郡,户数不多,不能算是一个大郡。不过因为其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仅靠海上贸易已相当繁荣,到唐朝时,广州的地位就急促上升。
《隋书•;地理志》曾载:“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唐朝时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广州得以继续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唐朝地第二大国际都市,作为唐朝的海外贸易的中心,“从广州驶出和驶入港口地,有印度、波斯、斯里兰卡和东南亚的船只,中国的船只也从这里驶往印度、阿拉伯等地”。《羊城古钞》说,唐代有些年份,来广州的舶商人员高达万之多。唐人称广州为“雄藩夷之宝货,冠吴越之繁华”。自唐朝以后,广州成为南海对外贸易的枢纽。甚至在“安史之乱”时期都未受到影响。
由于隋唐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当时世界上一些较有影响的国家无不与之有贸易关系。各国到唐的使节,均要贡献本国物产,唐朝也会依礼回敬。同时为了表示天朝物产丰盛,唐朝通常还会给各国使节按级别进行赏赐。这实际上是以国际礼仪的形式进行官方贸易。与显示国力地官方贸易相比,唐朝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其日益活跃的民间交易。例如,黑衣大食,除了多次向唐派遣使节外,商业上的往来则不可胜数。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有许多从海路上来的大食商人。他们成立特别的居留地。叫“蕃坊”,在当地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中国商人也走出国界。
遗憾的是,黄巢进入广州以后,大开杀戒,只要看到异族,即刻处死,事后粗略统计,在广州至少万外国商人被杀。“从此以后,穆斯林商人和中国商人便在马来亚的卡拉巴尔通商”。另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地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也有本地的羊皮筏子”,“市场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城里有专卖中国货的市场。”
“广州啊广州……”刘鼎自言自语的说道。
“广州……”沈若依也满怀遗憾。
刘鼎的身份特殊,沈若依可不敢说得太多,她很快错开了广州这个敏感的话题。
唐朝海上丝路的兴起与繁荣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很强地时代背景地,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注定了海上贸易地繁华,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陆上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克服的缺陷,无法满足东西贸易交往的需要。
首先,陆上贸易很易受到社会政治形势的影响。唐朝中期以后,中亚地区被土尔其等民族控制,高仙芝战败于恒罗斯城,唐朝的势力就完全退出了这一地区。“安史之乱”之后,黄河流域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生产力严重下降,即使西域通道重新打通,也没有足够的货物进行贸易了。
陆上丝绸之路阻塞,此后日益衰落,慢慢就销声匿迹了,到刘晏整顿财政的时候,已经压根儿不提路上丝绸之路。其他国家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亟盼开辟海上路线进行贸易。罗马帝国为了摆脱安息对陆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曾于东汉时期试图开辟到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例证。
其次,陆上交通受自然条件限制严重。路途遥远,环境、气候恶劣。运输工具单一,再加上所运送物品对自然条件依赖较严重,使得陆上交通日益被人舍弃。海运的出现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有很多陆路所不及的优点,所以海路日益兴盛,并最终取代了陆路。成为主要的运输途径。
唐时经济地繁荣,成为海上贸易发展的基石。唐中期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中期以后,北方衰败,经济重心南移,加上南方多良港,使得对外贸易多取道海路。客观上也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唐朝时实行鼓励和保护外商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国商人地热情。太和八年(834年),唐文宗曾下达谕令:“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如闻比年,长吏多务征求,嗟怨之声,达于殊俗。况朕方宝勤俭,岂爱遐琛?深虑远人未安,率税犹重,恩有矜恤。以示绥怀。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仁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唐律疏议•;名例》中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可见,唐朝对待外商的宽容与开明。
为了便于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唐朝专门设置了掌管海上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掌蕃货海舶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其职责包括:检查入港货物;征税;收买、出售、保管及运输专卖品及其他船货;核发出国贸易公据……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海关。市舶司的设立加强了唐朝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使海上交往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下,这种制度性保证是前代所没有的,并被后世所广泛采用。
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使得大规模地海运成为可能,客观上也促进了海上丝路的兴起。据载。颇得皇帝宠遇的刘晏。曾在扬子县(今江苏仪征)设置10个官府造船工场,造船2000艘以供内河航运。足见唐朝造船业之盛。唐代制造地远洋船只,大的长20余丈,可载客600……700人,驰名世界,很受外国客商欢迎。外商愿意乘中国船只从事远洋贸易,航行于中国至红海之间。
除此之外,唐代的航海技术有所发展,航海经验更为丰富,如当时的航海家善于利用季风来驾驶海船,利用日月星辰来确定航行方位的天文航海技术也更加纯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达,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北非的海上航路得以继续扩展。
当然,海上贸易的风险是很大地,大海航行不同于内河,风浪不定,海上怪物出没,人员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是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极有可能尸骨无存,但是,巨额的利润,还是刺激了不少商人铤而走险。按照陆琪玉订购的两艘大船运载量来计算,每年至少能挣两万两白银。白银,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银啊,有谁不眼红呢?
沈若依基本说了个大概,刘鼎就开始沉默不语。
好大一会儿以后,刘鼎忽然说道:“若依,你想不想跑海上贸易?”
沈若依诧异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