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前面提到过的陈子壮,现在是礼部右侍郎,说是礼部官员,但实质上干的却是言官的活计,整个就是一愤怒的青年。
但好在小朱现在脸皮厚、性子温吞水,小朱拿他没办法,他拿小朱也办法。况且当初庄际昌就是因为他才郁郁得病的,他对庄际昌一直有一份愧疚的感情。看见皇上顺手把詹事府詹事的官职赐给了庄先生,他对小朱的态度略略改善了一些。
不要小瞧了这些人,这些人高中一甲,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名字,这些的处理如果稍有不慎,不但会伤害官员的心,也会伤了自己的。
士为知己者死,什么叫知己?对于皇帝来说,臣子说的话,听了。臣子骂人的话,人家也嘿嘿一笑了之,那这便是知己了。更何况,皇上还整天毕恭毕敬的对待你,拿您当老师一般尊重,想不崩溃都难啊。
而这些人,包括孙承宗、杨鹤在内,都是东林人所不敢轻易招惹的,为了防止党争加剧,小朱只能依靠这些‘名人’来制衡,依靠孤臣来警摄。至于东林反对的其他人等,小朱只好放弃了。尽管内中有人才,但只好放弃,否则,陷入党争,国势想不危亡都难啊!
难啊!呵呵!');
第十二章:向腐败妥协
上回书说道:提高历届状元郎、探花郎等人的政治地位。国家的朝政稍稍改观。
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在你快绝望的时候,往往给你一点转机。至于说是为了更好的继续骗你,还是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就难说喽。
这不,摆在小朱面前的就有两个好消息。
一个好消息是秘密的,是除了小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的。那就是,原本这个时代里,小朱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弟弟,辽东巡抚毕自肃。曾经因为底下士兵欠饷哗变,含恨自尽。但小朱到来后,过节费、认债诏书、元年头三个月饷银及时发放,等等连环举措之下,原本的哗变没有发生,毕自肃当官当的还挺踏实。他们兄弟二人在历史上都是悲剧性人物,国家没钱,搞的两兄弟都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现在好了,一切悲剧都没有发生。所以,小朱真心希望他们的好运能够继续下去。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公开,但却带着些苦涩。陕西匪患问题初步得到缓解。
陕西的杨鹤、洪承畴总算是没辜负北京朝臣与皇帝的期望。陕西今年大旱,收成为零,那么一大片土地,竟然颗粒无收。关中一带,已经出现饥民了。但是恰恰是因为没有收成,叛军的口粮也成了问题。
没饭吃就不能打仗,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大明一家才有,叛匪也没有三头六臂,国家的粮食优先供给的是那些老实本分的农民,叛匪要想吃粮,就只有投降。不过这些混蛋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毫无诚信可言。但招抚是国策,小朱只能继续等待最佳的时机到来。
不管怎么说,陕西算是初定了。起码现在开始到明年三月,这漫长的冬季里,陕西是不会再烦国家了。
“列位卿家,这些招抚的流寇,能否集中于一个地方管理?”
小朱这么客气的询问,却没有人答言,连温体仁也装没听见。因为内阁都清楚,皇上剿匪的想法一直就没断过。前两天小朱还写信给杨鹤,希望他能找出杀害五位义师的凶手,但一直没回音,主要是叛匪头子们并都没有被招安,这倒是大大的不妙。他们自己躲了起来准备过年,然后让手下人领到国家发的赈济粮食后,再送给他们。这些狡猾的仓鼠,就是他们,不事生产,游手好闲,搞乱了崇祯朝的财政,动荡了国家的根基。其实没有任何本事,碰到建虏就像小蟑螂碰到到地老鼠。被人家吃的一干二净。而偏偏原先的和现在崇祯朝,还同情他们,爱护他们,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毒蛇反噬,入骨三分。
小朱现在知道,想着扳回内阁的想法和宗旨,要一步一步的来。天天念叨不杀,那些叛匪依然会反叛,多念叨几次,内阁们兴许就烦了,兴许就被自己给洗脑了。
因此,现在他们的反映,小朱没太当回事,只是自顾自的说下去,
“京三营现在也快回来的,整顿京师的事情,要摆上头里了。大家说说吧。”
一时间,气氛忽然热闹起来。
“皇上,剩余这四万人回来后,还是要抚恤一番的,毕竟也是国家的功臣。至于整顿,新败之师,谅他们也不敢再闹了。”
“说来还是皇上圣明,让京三营的人出去两个多月,再回来,一切都好办了!”
“皇上,整顿三营,重要的是裁撤的人员安置,不知道皇庄和备田现在怎样情况?”所谓备田,是指魏忠贤等人的逆产,因为逆田,逆田的,叫着不好听,于是刘鸿训就起了这个更难听的名字出来。
“朕也想知道啊,前段日子太忙,总想着写信去问问张彝宪,偏偏没时间。张彝宪也是过分,竟然不写个上书来呈报。”
“皇上,恕臣直言,圣上对下面的人,包括臣等,有失宽松了。”
“朕想的是用人不疑嘛!”
“吾皇圣明!”
‘圣明个屁,真圣明,怎么我说的话,你们没一个顺顺当当接受的?’
小朱一边心里面骂人,一边找人写信去了。
…
不过,小朱还没等到张彝宪的消息呢,先听到了一个很令他烦躁的消息。
按照旧例,总督京营者,不得兼辖巡捕军。因为朱元璋是个很会搞平衡的政治家,他在同一个地方,从来不会安置一个力量。一省三司,边军卫所,京三营和锦衣卫、内阁和言官。等等等等,而这种行政模式被后人无限放大和畸形理解后,才导致了厂卫的出现,才导致了冗员的出现。
但对于京师来说,适当限度内的冗员是必要的,因为天下税赋入京师,政府的决策和办公机构也在这里,那么,如果过于精简,势必会出现权臣现象。恰恰是同等地位,类似权力的机构和官员的存在,才保证了有明一代,鲜有谋反的事情发生。成祖靖难一事,刚好是在建国初期,中后期以来,就再没有大的动静了。
说到京三营,虽然做为拱卫京师的主要力量,但是,北京城内,刚好还有锦衣卫和巡捕营两只军事力量。和京三营一起,形成了最稳固的三角形。
可是,如今这个三角形,出现了偏移,偏移的根由,就是一旨奇异的任命诏书。
京三营回来前,小朱便下旨正式任命张庆臻总督京师三大营。李邦华为总理副都督。
这样的诏书,要通过通政司,中书舍,六科,还有内廷的司礼监、尚宝监还有内阁的多道关口,才能发到张庆臻的手上。因为时间漫长,通常张庆臻这样京师的官员,会先去报到,然后交接工作,等诏书一下,就走马上任。
张庆臻和李邦华前段时间都在京三营里面工作,所以大家听到消息后,就都把他当总督看了。可是,当正式诏书下来时,底下就有人嘀咕上了。
“怎么诏书上有‘兼辖捕营’这四个字?”
“这都不懂,意思是兼着管辖巡捕营的军务呗。”
“可是,祖制规定,这两个职务不能一人担任啊!”
“不知道,反正皇亲国戚,无所谓吧?”
“不行,还是应该找言官。”
有困难,找言官。上不得杀言官,这是祖训。言官权力不大,能量不小。他们什么都敢管,是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写,是什么都敢骂。
于是小朱吃惊的发现,圣旨竟然也有人敢篡改!!!
这可是要命的重大事件:政令不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初衷良好的政策被走样执行。已经是中国官场历史悠久的恶习了。但很少有人敢公开的篡改诏书之类的法令性文件。偏偏就出在皇上的眼皮底下。
于是小朱找来张庆臻询问,他竟然瞪着眼睛说瞎话,“臣确实不知。”
“好,既然你不知,朕也不勉强你,先下去跟李邦华一起整顿京三营去吧。”
回头派曹化淳去问尚宝监的人,既然盖章时,有监旨太监,问问不就清楚了?
然而,因为小朱大力裁撤宫中,监旨太监这个职务没有了。也就是说,凭着内阁签发的盖章条,就可以盖章。
那好,先找润笔太监,免得内阁说宫里乱来。方正化指天发誓,他熟读经典法令,别的不敢说,京师任免的忌讳,他还是知道的,最起码,张庆臻这条,几乎京城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更是记得很清楚,当时小朱口述的时候,他绝对没写。
方正化的人品小朱是清楚的,当初不是他及时把田妃叫出来,并且教田妃那番话来劝小朱,现在小朱和群臣的关系不可能这么融洽。
内宫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人员大量裁撤的弊端正式显现。但还属于小事,现在的问题出在外朝了。
因为这道诏书事先得到内阁的批准,但当时京三营还在返回的路上,所以,就等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内,这诏书的备案就存放在中书舍。
叫来中书舍令一问,当时的诏书上也没有那四个字。
中书舍得到内阁的签条,把诏书交给通政司,通政司要按照备案来誊写在正式的黄绢之类的物品上。好,叫来通政司通政,这一问,奇怪的事情出来了。
当时通政司按照备案誊写圣旨时,那四个字出现了。他即刻发觉不对,但他没有任何权力来修改或者异议来不抄写,但为了将来有个准备,他找了三个同僚,一同写了一个留政,表示此事的费解。
小朱把两份备案和留政都要过来,仔细看了看,字迹不一样,中书舍备案的字迹是方正化的,通政司的字迹却不知道是谁的?这回事情清晰化了,原来问题出在了内阁。
因为中书舍当时交呈备案的时候,天气下雨,备案有些发潮,中书舍的人被内阁次辅钱谦益骂了一番,就把备案留在内阁了,那个中书舍人又翻回自己的值房,找一张好纸,打算在内阁重新誊写一遍。但他到内阁的时候,钱谦益却把已经重新誊写的备案交给他了。
钱谦益?不可能,因为小朱的这个次辅,和张庆臻是政敌。很简单,温体仁和张庆臻搭上了关系,所以钱谦益还公开反对过张庆臻出任京三营总督的提议。钱谦益如果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栽赃,恐怕智商太低级了。
那么是温体仁帮张庆臻吗?也不会,温体仁和张庆臻关系好不假,但温体仁跟全部官员关系不好才更加真实。温体仁要敢这么干,估计小子一定疯了。况且那天,温体仁刚好被浙江官员打骂,因为户部赈济海啸的银子拨的太慢。他正躲在曹化淳的锦衣卫房哭着喝闷酒呢!
现在就只有刘鸿训、孙承宗、周延儒这三人了。
而孙承宗刚好忙着处理工部加紧催造光启炮的事情,因为事先约定好送给袁崇焕的十八门,有八门送给了杨鹤。孙承宗正满世界找温体仁要钱给工部造炮呢。
周延儒呢,他的性子小朱知道,和温体仁一样,喜欢耍小聪明。但接管刑部已后,他乐呵呵的顶着阁臣的头衔,混日子了。并且他跟张庆臻因为抢一个红棺人当小妾,那两天正怄气呢,这事他肯定不会管。
看着曹化淳递给自己的锦衣卫调查问卷。小朱不禁哀叹,这就是大明的内阁,这就是自己的国家。天灾人祸全赶一块了。
“那么就是刘鸿训了?”
“回皇上,其实没有这些人证,小的也怀疑刘大人了。”
曹化淳因为什么这么恨刘鸿训?小朱不清楚,但他也知道,问也问不清楚。
“你怎么这么肯定?”
“回皇上,诏书旨令,凡有誊写、修改,只有四个人可以有权力和胆量来动。分别是方公,因为方公是润笔太监。刘首辅、钱次辅,再有就是轮值西司房的人,轮值朝房的各部官员,向来是帮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