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唐醉-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四十一章得意轻狂



(感谢老干爹、我爱花生酱书友的打赏,誉画堂门下书友的月票!)



接下来的时间内青海的战报接连传来。



在两天后,又一次辉煌的胜利让包括武则天、陈易在内的大唐君臣们万分惊喜。



据传回来的战报上说,我大军在青海南山东段伏击吐蕃人,没防备的吐蕃人在我伏击大军的打击下,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几乎全军覆灭。吐蕃大将赞婆被我大军俘虏,其麾下的近四万吐蕃人也都当了俘虏,逃走的吐蕃人不及万人。



钦陵及赞婆兄弟所领的两支吐蕃大军先后被我军重创,遭到毁灭xìng的打击,这也是差不多吐蕃人集结在青海三十万大军的全部。在伏俟城内,病重的禄东赞所领的人马才不到三万,即使逃跑的钦陵能搜罗残部,能凑齐的军队数量也不会超过六七万,也就是说,在数量上,我进入青海的大军人数已经超过了吐蕃人。我大军人数处于劣势时候苏定方都毫不畏惧吐蕃人,更不要说如今我军人数已经超过吐蕃人,而且吐蕃人还连续遭受了我军继续的打击。



此战最终的结果已经毫无悬念,没有什么人会去怀疑此战我军能不能最终取得胜利,将盘居在青海的吐蕃人赶跑。许多人,特别是武将们都相信,不需要我军再战,吐蕃人一定会灰溜溜地从青海逃回逻些城,他们要是再留在青海,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消灭的命运。



吐蕃溃兵逃跑时候,可是只骑着马逃的,什么粮食辎重都没带走,钦陵大营内屯积的那些数量庞大的越冬物资除一部分被火焚外。其余大部被我大唐军队缴获。伏俟城留存的物资虽然不少,但要供养吐蕃六七万军队及其他平民所需,明显是不足的,更不要说我大唐军队并没停留,直扑伏俟城去。伏俟城没任何险可守,禄东赞和钦陵所领的只有六七万差不多成了惊弓之鸟的军队,想凭借这部人马与我士气正盛的大军相抗衡,没有人会相信他们能取得胜利的,伏俟城也是守不住的。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吐蕃人会在这个严冬里放弃伏俟城及整个青海。狼狈逃回逻些城,或者其他吐蕃人控制的地方。



高原上的严冬已经开始来临,在让人惊恐的严寒rì子里逃命,可是件悲惨的事,冰天雪地里行进可没有几个人愿意做。更不要说逃命了。不管其他人如何,至少陈易相信。经此一战。吐蕃人元气大伤,甚至会分崩溃离,强大的吐蕃帝国有可能就此衰弱,吐蕃国力再也不能和大唐相比较。



吐蕃国内主要的jīng锐力量都集中在青海,正是盘居在青海军队战力的强大,威服了被其征服的部落。要是如此大败的消息传出去,被吐蕃人征服的部落不趁作乱,脱离吐蕃人的统治,陈易还真不相信。因此他建议武则天。派出使者,前往羊同、苏毗、羌等部落,游说他们趁机脱离吐蕃人的统治。



吐蕃高原大部都是高寒地带,不适合人畜生活,大唐朝堂上对占领这片土地并没太大的兴趣,几乎没有赞成派兵占领,也没有人支持现在进军逻些城。对于陈易来说,至少现在对这块土地的兴趣也不大,太难管理了,这又不是后世现代,来去方便,驻军进出也不那么困难,还是旅行者的天堂,在大多数人眼里,吐蕃高地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有点可惜,这样的地方要费大的jīng力去占领,那没有人会支持的!



其实也不需要将吐蕃高地完全占为已有,在古代这种讯息及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疆域面积太大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zhōngyāngzhèngfǔ的政令不一定能下达到很难管理到的地方,并且有事出现后很可能成为负累。但这并不是说要放弃诸如吐蕃高地这样的地方,对领土的渴求任何统治者都是非常强烈的,即使陈易这个不是掌权的人都如此,谁都想自己的治下面积越大越好,谁都希望自己祖国的国土面积空前广阔,国力超级强盛。在非常时期也有非常手段,陈易觉得只要统治这一带的头人听服于我大唐,成为我大唐的附属,那就可以了,也就是唐朝时候广泛流行的羁縻统治。



陈易反对在其他地方实行这种羁縻统治,但要是对吐蕃地采取这样的措施,他原则上赞成。



或许这与陈易知道武则天及其他一些大臣的心思有关,现在这时候,没有人支持向吐蕃高地进军,打到逻些城去,毕竟大唐在辽东的战事还未完全停止,不太可能分许多兵马过来支援青海,安西的局势也不太平静,谁也不能完全保证吐蕃人狗急跳墙之下会不会集中大部兵力,图谋向安西发展,与安西的突厥人一道,联合对付我大唐,许多人觉得还是不要逼吐蕃人太急为好!



逆着朝堂上大部分的人心思行事,肯定是行不通的,陈易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在朝堂做无谓的争辩,许多事情要慢慢来!赞婆不是被我军俘虏了吗?要是陈易记忆不错的话,钦陵的这位弟弟在原来历史上也是向大唐投降的,并为大唐戍边很多年,陈易相信,历史是可以重演的,要是赞婆愿意向我大唐屈服,那就可以在他身上大做文章。



陈易把自己想到的所有观点都告诉了武则天,并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同和赞赏。武则天是一位卓著的政治家,擅长政治斗争,陈易所讲的针对吐蕃之策,她听着非常有共鸣。



虽然说青海之战我大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在乘胜追击中,但她也相信,禄东赞及钦陵还有数万吐蕃人还是会从青海逃走,逃回吐蕃内地的,而严冬已经来临,高地势地方有了积雪,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我大军将士又不是很适应高寒环境,在冰天雪地里可是很难追上逃跑的吐蕃人的。后患留着,终是祸害,要是扶持另外的势力,与逃回逻些城,得到喘息机会,并整合力量又恢复了一定实力的禄东赞和钦陵起争斗,那吐蕃人的力量就会消耗在内斗中,鹬蚌相争,渔夫得利。吐蕃人起内斗,我大唐可以笑到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不太懂军事的武则天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她非常赞同陈易的提议,并急传诏令苏定方火速将赞婆等人送到长安来。



她要亲自劝降,让赞婆与我大唐合作,她相信赞婆会听她劝服的!



看到武则天听进了他的提议,还称赞了他一番,陈易心情大好,差不多哼着小曲走出了仙居殿。



他有点得意轻狂的感觉!



武则天要忙的事很多,天冷了,空气又干燥,李治的旧疾又犯了,正躺在床相休养呢,大部的事依然要武则天处理,她的jīng力基本上都集中到处理朝事上,其他杂事都没空也没jīng力去关注去做,与陈易的也只是点到即止。这是陈易希望看到的,他也没刻意去挑逗武则天,许多时候一个人不被人刻意挑逗,不起来,对的渴求也不会很大的,要是故意去挑逗,那可能一下子就起来了,陈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因为这段时间他在宁青和武团儿的身上收获了不少快乐,再过几天,又是与小燕的好rì子,他要尝尝新鲜的,鲜嫩女人的味道总是让人无限向往的。



要好好尝味道,那就要保持jīng力旺盛,不然味道会失去一些的,要保持jīng力旺盛,那就不能招惹太多的女人,男人到底不像女人一样,可以任何时候都做那种事的,没有什么不应期,特别是年轻的女人,只要男人有体力,她可以一直陪你做下去。为了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不去招惹武则天这种不太好应付的女人,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走出殿时候,陈易趁没有看到之际,又和送他出殿的武团儿调了一会情,大占了一通便宜,在武团儿羞红了脸,yù拒还迎之时,很得意地出了仙居殿,准备回府。



武则天让他担任将作少监的诏令还没下,这段时间他还算清闲,很多时候可以溜号。不过他也算是个对工作负责之人,在走出大明宫,骑上马准备带着随从们回府之际,还是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觉得应该到将作监衙门报到一下,不然要被人诟病了。



他这个决定确实算是明智,在到将作监衙门露了个脸,和在那里忙事的同僚们打了照面,并吩咐了一些事后,大伙都对他表示了恭敬,大部份人都知道陈易将要来担任将作少监,对这位上官,勤于事务的上官,在和皇后娘娘商量军国大事后,还不忘自己本职工作的少年人都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不论这种敬佩是刻意还是打自内心的,反正陈易此行收获了一份好心情。



可惜将作大监没遇到,不然陈易还想和自己的上官好生聊了一阵。



处完了事,摆完了谱,陈易也就出了衙门,准备回府陪妻妾们。



不过刚出了将作监的官衙,陈易迎头遇上了一个人,看到这个人,他又马上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先回府,而是哪着这个人到掖庭宫去遛遛。



此人正是掖庭宫主管,新近被授以新职,内侍省少监的陈年!



第一百四十二章拉皮条的



(感谢我爱花生酱书友的打赏,老李哥哥书友的月票!)



陈年这里陈易打点的挺好,时不时送一些东西入掖庭宫,给这位掌管掖庭宫的内侍省少监,但并没什么要求再提,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也没再让陈年照应。对此陈年非常感激,也有点不安,很想为陈易再做点什么,却“烦”于陈易没事求他,只能将郑氏和上官婉儿母女照应的更好!



陈年如此的巴结,并不主要是因为陈易对的他送礼贿赂,最主要的原因是陈易深得武则天的宠信,在武则天面前说的上话。要是得陈易一言,那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说话效果没几人能比的上的。陈易在武则天面前很有话语权,深知这一点的陈年,即使没有陈易的笼络,也会放下身段来巴结的,更不要说陈易现在对他非常客气,所送的礼物可是不少,都是些价值不菲的东西,陈年更是感激不尽,非常想找机会回报一下陈易。



只不过这段时间陈易一直没来掖庭宫,陈年去武则天那里禀事时候又没遇上陈易,有几次是刚巧擦肩而过,今rì看到陈易在太极宫出现,眼尖的陈年先一步跑上来,对陈易点头哈腰地施礼了。



原本并没打算去找陈年的陈易,在与这位内侍省的宦官头目客套了一番后,突然想到郑氏和上官婉儿母女好久没去看望过了,心动之下应陈年的邀请,到掖庭宫去“做客”了。



“陈公子,多谢你这段时间的照应,奴婢可是感激不尽!”来到掖庭宫后,陈年起身。恭敬地对陈易行了一礼。刚刚在外面时候,他还是有节制的,没对陈易表现的太过于巴结,但到了屋里,也就不顾忌了,很恭敬地表示了谢意。他知道,他能当上内侍省少监的职,与陈易在武则天面前的美言有关,武则天也说过,陈易数次在她面前称赞他这位掖庭宫听主管。这让陈年受宠若惊,今rì也客气了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陈年是知道,陈易对钱物看不上眼,以这些俗物来感谢,只会让他厌烦。陈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该用什么方式谢陈易了。



并未去多想什么。只是因为凑巧遇到陈年。应陈年的邀请入掖庭宫一逛,并想到了顺便去看看郑氏和上官婉儿的陈易,笑呵呵地示意陈年不必如此多礼,“陈公公,你太客气了,我们是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