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靖难天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你我兄弟都被夺爵,日后那些佞臣又有谁来钳制?
父皇的《祖训》有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父皇当年设立藩王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制衡的制度,内有朝廷,外有藩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奸佞为祸朝廷。而你我兄弟就是这个制度的柱石。如果皇上听从奸佞之言将我们一一夺藩,父皇创立下的江山就危在旦夕了。众位兄弟中,就数十二哥最孝,难道你宁愿让自己去了无牵挂,而毁了父皇创下的万世基业吗?”
朱植边说边用眼睛瞟着朱柏,这番话终于起了些作用,只见朱柏刚才还有些涣散的眼神终于有了些色彩。朱柏缓缓道:“十五弟说得有理,只是这次我还能熬得过去吗?”
朱植道:“有什么熬不过去的,罪名还没坐实,一切都有回旋余地,但哥哥撒手一走,就什么都晚了。现在我对外宣称王府中走水了,哥哥也要一口咬死这个说法。然后哥哥趁机称病。等到我回到京城之后自然会想办法与哥哥周旋。”
朱柏是从鬼门关里走过一遭的人,轻生的念头其实早已减弱了许多,再被朱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里也舒畅了些,抓着朱植的手道:“十五弟,你的救命之恩,你的兄弟之情哥哥心领了。道理我也明白,日后决不会再动轻生的念头。只是你的处境哥哥也明白,圈禁了一年多了,也不容易,如今好不容易得皇上恩准回藩,切不可为了我这个戴罪之人坏了大事。
我也相通了,只有弟弟在藩才能最好地行《祖训》之策,所以十五弟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回藩,你越在辽东,朝中佞臣越不敢造次。所以我的事,你千万不能插手,老老实实回你的辽东才是上策。”
朱植道:“十二哥这么说是把我这个义王看扁了,你的事弟弟非要辩个水落石出,黑不能变成白,白也不能变成黑。请哥哥放心,我自有分寸。只要你和嫂嫂好好活着便可,最不济,我也给哥哥争一个削夺护卫便了。”朱柏感激地看着朱植,使劲地点了点头。朱植让他好好休息,然后起身告辞。
等出了房门,只见解缙一个人孤单地站在院子里,朱植走到他身边道:“解大人,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去睡?”
解缙见朱植出来,连忙见了礼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叫下官如何能睡得着。”
朱植故作生气道:“哼,在这个节骨眼上,怎么能出一点差错,如果在事情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十二哥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这会让朝廷承担怎样的骂名?”
解缙道:“是是,殿下教训得是,只是下官奇怪,怎么早不走水晚不走水,偏偏在今日代天问话完了之后走水。这不是……”
朱植眼睛一瞪:“解大人,你这话什么意思?”
解缙连忙使了个眼色,指指外面,朱植会意,两人一起走出院子,解缙才道:“殿下,今日问话之时,下官就觉得湘王殿下神情有异,难道不成是问的几件事触动了湘王的痛处,所以他才……”
朱植故作发怒:“解大人,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十二哥他畏罪自杀是吗?简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十二哥信奉黄老之术,姑且不说他有没有不轨之心,单单这点,十二哥就不可能轻生。一旦自寻短见,岂不是将不轨之罪坐实了,十二哥怎会做如此授人以柄之事?
我十二哥都伤成这样子了,你还要怀疑他,好啊,明日你派人将他抓起来,押到京城去吧,省得他再寻短见。”
解缙见朱植有气,连忙道:“殿下息怒,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朱植不待他辩解,又道:“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我老实告诉你,一路以来,我对此都不闻不问,为什么?手足相残四个字实不敢忘。所以之后的事,我还真不管了,你这个钦差副使一力承担吧。”说着作势就走。
解缙一脸为难,连忙拉着朱植道:“殿下高义下官领教了,只是这个事该如何向朝廷报告呢?”
朱值见解缙有些服软,也装着平息一下心中的气愤,道:“该怎么报,就怎么报,湘王好歹是个藩王,王府失火非同小可,现在王府失火原因还没搞明白。”
解缙连忙道:“殿下所言极是……”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四章 龙出生天(2)
湖广布政使林正,湖广都指挥使马升在湘王府一夜之间烧成了白地之后,被解缙招到钦差官邸一通臭骂,林正知道此事有蹊跷,但在自己辖地之内,藩王王府起火,藩王夫妇差点被烧死,这可是足以丢官的大事。在解缙的安排下,林正立刻展开了对王府失火事件的调查,朱植也暂时不敢离开荆州,生怕一走朱柏还会出意外。
就这么耗了十日的样子,林正终于整出了一个调查结果的条陈,由于一把火烧毁了整个王府,同时知情的人少之又少,调查的官差最后把所有罪名栽到了王府总管太监张先的头上,说他因为遭受湘王责罚,怀恨在心,纵火焚府,欲求与湘王同归于尽。最终张先葬身火海,罪有应得。
看着这样一个漏洞百出,胡编乱造的调查结果,朱植不禁想笑,看来欺上瞒下,掩盖事实真相的本事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比一个玩得漂亮。但面上他点点头,同意了这样的结果。不过朱植又提出,既然湘王府被焚,朱植又提到自家兄弟的府第问题。林正为了早日将这个难伺候的王爷送走,只能满口答应从布政司府库中拨出银子重建。如此这般朱植才总算点了头,到了这时,林正和马升才总算松了口气。
朱植见荆州的事忙活一段落了,才和解缙踏上了归途,临走前一再叮嘱朱柏不能再次轻生,至于京城的事由他一手斡旋。朱柏是死过一次地人了。自然不敢再轻言牺牲了。
坐着来时的船队,离开京城两个月后朱植终于又看到了燕子矶的城墙。下关码头上早有人结队迎接,离远望去,怎么依稀是黄色箩盖。朱植和解缙对望一眼。天啊,皇帝亲临!
没错,皇帝亲临下关码头迎接。刚从转接的小艇上下来,朱植三步两步抢上前去。跪在大侄子跟前,行了三跪九叩地大礼。
朱允乐呵呵地将朱植扶起,嘴里唠叨着:“皇叔辛苦啦。”说着一手拉着朱植边走边聊。朱植万万没有想到,朱允居然亲自来接,自己怎么突然那么大面子。他一撇眼,陪同迎接的人中自然少不了黄子澄,他那双眯眯的眼睛总是让人看不透,不知道他内心又在琢磨什么玩意。
朱允特地将朱植拉到自己车上坐,朱植可不傻,打死了也不能坐上去。wap;z…z…z…c…n.c…o…m更新最快。朱植三番四次推辞。朱允才不再继续勉强。朱植走到后面的车驾,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了皇宫。看这个样子,皇帝大侄子是想立刻商量湘王地事情。
果然。进得宫来,朱允立马召见了朱植和解缙。那个黄子澄自然也作陪。怎么就和皇帝的跟屁虫似的,朱植厌恶地盯着他的背影。
朱植把锦衣卫的报告,以及对朱柏的问话交了上去。朱允默不作声看着这些报告。朱植在一旁观察着他的神色,只见朱允气定神闲草草将每个奏本浏览了一遍,并没有任何诧异的神色。朱植心里明白了,这些东西早有人禀报入宫,朱允应该早就了解了。
过了一会,朱允将奏本放下,道:“二位辛苦了,想不到这一趟差事竟然还遭遇这么大的变故。却不知道十二皇叔现在情况如何?”
朱植欠欠身答道:“托皇上的福,湘王身体已无大碍,只是王嫂受了炙烤,又受了惊吓,身子不见好。”
朱允神色严肃,叹了口气道:“唉,听说那边出事,朕心中十分不安。原来只是想既然有人参劾,朝廷必须做出点姿态,才派了十五皇叔和解卿过去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因为这样一场大火把十二皇叔烧死了,那朝廷可真是百口难辩啊。”
解缙道:“皇上爱怜臣下,湘王殿下知道地话也会感激万分。”
朱允点点头道:“看来要拟旨宣慰一下。”
黄子澄道:“皇上,如果拟旨宣慰,是否意味着不再追究对湘王参劾?”朱植看了他一眼,这个黄大人啊,心里跟明镜似的。
朱允被他这么一问,反而难住了,是啊,下旨宣慰不就意味着宽恕了湘王吗?他想了想,抬头问众人:“众位爱卿,大家对此怎么看,湘王之事该如何解决?”
在座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有人愿意说话,朱允道:“皇叔,你是钦差正使,对此事有何见解?”
朱植见问到他,机会来了,不慌不忙道:“皇上想削藩之心,臣自然明白,但削也不能削湘王这样的老实人。”朱植这话一出,让在场几个人都轻轻地吓了一跳,朱植地眼神在众人中扫视了一下,继续道。
“皇上圣明,对于湘王形状想必通过这些奏本也有所了解了。皇上通过这些回奏,真的觉得湘王有图谋不轨地企图吗?皇上,臣只说一点,湘王无后,历来无后者不反,就算他反成了,这江山没人继承,又有何用?
所以如果削了湘王,不但对皇上的大战略没有任何帮助,还会给一些真正有野心的人口实。而且天下舆论对朝廷也会不利。皇上,未若趁此机会发诏宽慰,以解天下疑惑。”说完话朱植偷偷打量着龙案后地朱允,只见他不停点头,显然有些动心。
只是黄子澄突然道:“辽王此言差矣。湘王暗藏兵器,聚集异能之士,还暗放口发悖逆之言的道士,这些行为那样不是图谋不轨的证据?如果这样的藩王都不问罪,日后定酿成大祸。”
朱植道:“黄大人,我知道你一心为了朝廷社稷,也不怀疑你有私心。可是这些所谓证据没有一样是立得住脚的,所谓兵器,是湘王拿来给书生们学习六艺之用;聚集那些异能人士在我看来也没什么异能,最大的异能是炼出一些丹药,说实话,这些丹药对十二哥一点用没有,还会损害他的身体,我已经劝过十二哥了,让他不要再服用丹药;至于暗放那个牛鼻子老道,嘿嘿,据臣所知,此人不但在十二哥这里放过厥辞,还曾跑到楚王、蜀王那里胡乱说话,难道连楚王、蜀王也心怀不轨了?”
黄子澄被朱植这么一驳,气得道:“你!辽王殿下,你这样着急为湘王解脱,难道和他也是同谋不成。”
朱植霍地站了起来道:“黄大人,你一向看我们兄弟不顺眼,对我已经是百般刁难,好我当你一心维护社稷,心在公事,也不计较。现在你这样血口喷人,我可承受不起。
皇上,臣是不是同谋,是不是悖逆,请皇上给臣一个清白。”说着扑通倒在地上。
朱允见朱植动了真气,连忙道:“皇叔快起,皇叔快起,黄爱卿没有这个意思,朕也从来不会怀疑皇叔啊。”朱植愤愤不平地站了起来道:“皇上励精图治,是千古少有的明君。臣相信在皇上的统领下,我大明必然是洪武建文之盛世。现在皇上即位不久,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许多事可以缓缓图之,而像黄大人这样着急岂是老城持国之为?
皇上年轻,皇叔们哪个不比皇上大上许多,说句不好听的,皇上的时间多得是,只要耗着,到时候皇叔们陆续崩黜,藩镇之乱自然不了了之。这样处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