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山河英雄志-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猛浪了,站在徐汝愚身后,也不知说什么好。
    过了片晌,徐汝愚稍整心绪,转过身来,说道:“楼庆之若能得到范阳回信,也能知道我的身份,只是我心有所锢,有所拖延,久未能决,你且放手施来,不要太多顾忌。”
    赵景云应了一声,又说道:“江宁急信,南平水师在蕲春集结,在蕲春停有大翼舰以上舰种共三百余艘,水军近两万人。”
    “哦。”徐汝愚折下一枝枯枝,蹲下在雪上曲折横向画了一道长线,又从中间向左上曲折引出一条线来。
    赵景云熟识地理,自然看出所画的两条线代表江水与汉水。徐汝愚在江水与汉水交汇点处,用枯枝点了一笔,代表荆襄重镇汉口;又在汉水中游点了一笔,是为襄阳,乃霍家根基所在。从汉口沿江水向下,点出蕲春所在,那里距汉口不过三百里水路;向上,徐汝愚连点数笔,那里便是夷陵、荆州、江陵一带,容雁门在豫章灭霍家七万大军趁霍家收缩防线之际,夺下荆州一带,成为南平水师在江水水道上的重镇。
    赵景云心想:大人担忧蕲春集结的南平水师会与荆州兵合击汉口?
    却见徐汝愚在蕲春下游向上直引出一条线来,那应是津水了。徐汝愚标出江津与江宁的所在,又在江宁的北面,标出白石来。
    赵景云心里一惊,诧然问道:“大人以为容雁门志在白石?”
    徐汝愚挥了挥衣袖,轻起微风,将雪上画痕吹平,站起身来,说道:“容雁门欲沿江水上溯谋成渝,尚几处没有布置周全,在蕲春集结水军也是他的一处谋略吧。”
    赵景云想了片刻,若有所思的说道:“大人不在江宁,只怕江宁众人会为此事起争执?”
    徐汝愚望了赵景云一眼,说道:“我欲与容雁门战之,其胜负若何?”
    赵景云迟缓片刻,说道:“大人居六成。”
    “为何?”
    “若仅以战论,景云以为五五之数。然而容雁门为南平五督之首,但终非南平之主,调兵遣将终不及大人得心应手。”
    徐汝愚点了点头,说道:“元氏虽为南平之主,却远不及容家根深蒂固;容雁门复辟之兴是为元氏,仰或为容氏,尚且两说,但是现在容雁门行事,却有制肘的地方。若是初战,我以为能有七成机会。”又问道:“再战,其胜负如何?”
    “初战若胜,我军士气如虹,当能继续克之。”
    徐汝愚又问:“再战之,其胜负如何?”
    赵景云犹豫起来:“容雁门两战受挫,当会避我锋芒,坚壁守之。”
    “容雁门退避坚壁,我攻之不得,退兵则士气尽泄,将士弱勇,两战所得也尽湮灭。既使我与容雁门相争,百战百胜,然而不能捣其根本,终逃不过一败……”
    “所以不战……”
    徐汝愚点点头,说道:“争勇易战,逐利趋和,我则以为无利不战。”
    赵景云若有所思,喃喃似乎自言自语:“若让容雁门从容布局,又将奈何之?”
    “他的棋盘之中,未必没有我的机会,却要有这分耐心才行。景云善谋,须知害敌利己,以利己为要,无利则不战,谋则图利,战争却是最讲究功利的。”
    赵景云恍然有悟,暗忖:大人初起之际,屡经大战,江宁现在又是百废初兴,维持战争的潜力甚弱,且有普济、祝、樊三家制肘,即使百战百胜,但是将江宁潜力耗尽之时却难逃最终的一败,大人此行亦有避战之意。大人重归之日,就是将越郡收入囊中之时,那却要等南平无暇东顾之时才行,这便是“他的棋盘之中亦有我的机会”。却对徐汝愚赞他“善谋”诚惶诚恐,又觉没有别人在旁听见颇为遗憾。
    徐汝愚说道:“此信不议,由江宁众人决之。”
    徐汝愚不在江宁,江幼黎、邵海堂、梅铁蕊、宜观远、张仲道等人在决策时必将变得内敛,南平在蕲春集结水营的用意若真在白石,江宁众人也会选择守势,避开南平的锋芒。
    如果徐汝愚在江宁,以徐汝愚善战之威名,像叔孙方吾这样保守的人也大都会选择攻势,即使徐汝愚强抑众人意愿,却难保江宁军民士气不受损。江宁乃是新辟之地,徐汝愚人在江宁,实没有避战的理由。
    赵景云心有所感,万千人尚看不透某件事情的变化,徐汝愚等人却以天下为局弈战。
    赵景去又说了几件事,才沿原路退回。
第四章 瑶光积雪
           天时向晚,徐汝愚又潜回城下,见城门紧闭如故,流民拥在城外的驰道两旁,汾水、晋水两岸也尽是流民用原木蓬草搭建的简易居留之所,晋水近城一段因为人多物杂变得浑浊不堪。
    明日就是年关,流民却没有过年关的景象。
    蓬户杂乱污秽,还有不少人在蓬屋间寻一处空隙,铺些干草,三五人挤在一起御寒。大雪飘飞,头顶没有遮挡,雪积在身上,微弱的体温,化成水,渗进身下的草里、地里,仅有的暖意也渐渐的消失尽了。
    一些绝望的麻木的人就卧在雪地里,气息微弱,只余残命吊在那里,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灭。
    年幼的小儿耐不住饥饿与寒冷,嘶嚎哭声隐隐透过北风的咆哮刺入心中。空洞的没有一丝生机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自己,又似乎望着莫名的空处,他们在看什么?徐汝愚一边走一边问自己,心里又藏不住疑问:春夏之时,忻州、襄州灾情最重,汾水近乎断流,十户九奔,为何现在的北唐城外还有如此多的流民?
    突有一股难抑的悲愤充塞胸臆。
    千百年,人雄并出,曾有几人将民众的悲苦看在眼底?
    “民为水,载天下政。”
    百民柔弱如水掀起或滔天或涟漪的波澜,以变化天下的政事。
    然而天下自诩英雄者都视政事为权术,他们或视民众如草芥,或都利用这茫然的无意志的洪流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徐汝愚望着冰隙里汩汩流淌的水,想起父亲的话:这天下政应当以民为主导。徐汝愚幽幽一叹,暗忖:这汹涌的气势骇人的洪流,何时能够按照着自己的意志去奔腾、去冲刷世间的污秽?
    徐汝愚沿着汾水向下,一到无人踪的野地,踏着步云术奔行起来。
    在莽莽冰雕玉砌的世界里,一道淡淡的青影就像虹迹一样横在襄州的千山之上。
    心郁稍解,徐汝愚缓下来,寻着一处泉水,坐在泉边的山岩上。
    冰天雪地之中,泉水之上升着氤氲之气,山泉近处也无积雪。
    徐汝愚脱去鞋袜,将足探进水里。
    杳有歌声,徐汝愚侧耳辨听,却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徐汝愚也不疑其他,只当山间的隐逸之士,心中却为歌意所动:升平之年,振缨而仕,为国谋力;乱世之时,不如在这沧浪水中濯足而乐,远避人间。
    若是当年不离开幼黎花舫,也能天天在沧浪之水中濯足。徐汝愚又撇嘴一笑:异族入侵,天下零落,万民交困,想来这隐逸怡然之情却是没有的。
    一时又为北唐城外的流民忧心如焚,心想:荀达将流民驱之城外,一畏流民扰城,而畏流民之中的细作。换我来主北唐事,可以在周围的险隘陉口处,修筑坞堡砦寨,既可以安置流民,又可以加强北唐外围防御,来年春上,可役流民耕种,远甚过放纵任流。
    若是任流民卧于饥寒之中,死伤甚众,对北唐更有百害。
    勇力好武的流民结寨为匪,踞极难征伐的险峰峻岭之中,威胁北唐的关衢要道,城西庙前山与西山之间有几条河流通过的一处巨大陉口,那里是出入汾水河谷的重要通道之一,庙前山险处就有一处山寨,直接威胁到那处陉口的进出安全。此寨居高而望北唐城,规模虽小,不过千人。北唐驻有重兵,虽然不畏。但是北唐城中的兵力调走,却不能不考虑到这处的威胁。
    对于北唐城外的如此数量的流民,以及一时间大量出现在周围山地的匪寨,徐汝愚亦知是其中有人操纵的缘故。暗忖:再拖延一些时日,那时民愤汹汹,无需暗藏流民之中的细作出来鼓动,就会掀起民乱。此处聚集如此多的流民,难道真是为了拖延荀家驻在北唐城中的数万精兵?
    却不知通过谁说服荀达去安置无依无凭的流民。
    又有歌声传来。
    “飘樽空挂壁,九日若为欢,白发逃无计,黄花半已开,酒悭惭对客,风起任飘冠。赖有陶翁伴,贫居自得宽,解衣换村酒,酒薄不须嫌。节到勿空过,杯行且强拈……”
    歌声显然出自同一人之口,然而一字一顿间,那人似乎跨出十数丈之遥。
    风起尘芥,歌声收时,那人已停在山泉对面。
    徐汝愚撩起眼帘,望了一眼。
    披垂的白发,淡青绸衫。一对瞳子晶亮明澈如同童子,看不出心机,就像这碧绿的山泉,望只望得见他想要映出的外物。
    丹息妙处,五识敏达,五识至,而内识自明。以目而张内识,为真视。以耳而张内识,为真听。
    正如徐汝愚用止水心经掩去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人却用与缚缕尘的奇术玄机瞳同源同宗的真视之术掩去徐汝愚眼中的自己。
    徐汝愚心知便是玄机瞳也看不透他的深浅,他是与干爹陈昂同一级数的绝世高手。
    徐汝愚垂下头来,将目光停在缓缓流动的泉水之上。
    那人哂然一笑,在水边坐下,学徐汝愚那样,脱下鞋,脱下雪白的袜子,将足探进水中。大足晶莹如玉,一浸水中,顿染一层碧晕。
    “闻讯即赶过来,赶过来却只能与你濯足而谈,也足愿了。”淡淡的语气,转折处却多,闻其意,却是赶过来要留下徐汝愚,见到徐汝愚一面,却发现无法竞功;濯足相谈,却是他由来已久的心愿。
    “哦。”徐汝愚漫不经心的抬起头来,说道:“只怕你不屑与他人携手留下我吧。”
    “虚名能值几何?”
    “瑶光殿品人不品己,李先生既能看透虚名,又在世外,奈何助异族侵我中原?”
    来人却是瑶光殿之主李思训,既使祁义山将消息透出去,李思训还要过些日子才能想到是自己,除非他别有消息来源?
    徐汝愚平复掀起微澜的心绪,自己借道东海,在灞阳与褚师泽偶遇,一路北行,并无让人发觉行踪的机会。之后与萧远、祁义山等人在马邑城相遇,祁义山既使有所怀疑,在没有确认之前,李思训实在没有亲自出马的理由?
    李思训不为徐汝愚的话所动,淡淡说道:“呼兰在你眼中为异族,在我眼中却是却非如此。”
    徐汝愚心里一惊,睁目欲从李思训的面庞上看出呼兰人的影迹。
    李思训摇头说道:“我非呼兰人,亦非汉庭人,我的家国早在六百年湮灭在尘土中了。青凤将军学识广博,当知道林胡、楼烦、代三古国。我的先祖是楼烦人。”
    太久远了,这三个古国现在不过是忻州邑名。
    徐汝愚心有所动,说道:“韩家是否自以为是代国后裔?”
    “凡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青凤将军可是看穿过其中的一切?”
    “北唐东侧的谷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通道将有大军进过。”徐汝愚紧盯着李思训的脸,沉静如水的淡定终让这句话激出一点微澜。
    徐汝愚却未因证实疑问而有喜色,心却愈发沉重。呼兰通过雁门关不转向东经居庸关侵入幽冀,而是通过北唐东侧的谷梁山与太行山之间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