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山河英雄志-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看陈昂的神情,似乎忧虑其他的事情,并不担心江宁与东海会发生战争。
    陈昂遁世已久,终究曾为陈氏宗长、东海之主,在这样的敏感时刻前往江宁,对东海军民的信心打击自不待言。陈昂本来按下前往江宁的念头,奈何肖玉如却念着干儿徐汝愚,又想看望幼黎与新生子,陈昂遂在观礼之日临近之时才携肖玉如悄然离开宛陵。
    陈昂放下尘世俗务,然而鬼使神差之下,仍然借道广陵。见璇玑在广陵相候,才知璇玑在此事上看得比自己还透彻。虽然说放下尘世俗务,陈昂内心深处仍无法看淡宛陵与江宁之间的事。江宁与宛陵之间的战争若无法避免,陈昂所忍受的痛苦将是他人无法比拟的。
    在梅立亭的安排下,陈昂夫妇来到广陵的消息掩饰得极好。陈昂夫妇与璇玑在广陵城停了一夜,次日便乘马车前往江宁。陈昂眉头终日郁结不展,看得出来,即便是熟知徐汝愚心性的陈昂此时也无信心猜测徐汝愚的意图。
    梅立亭将陈昂夫妇来到江宁的消息早传到江宁,马车刚至江堤,便看见平民衣装的叔孙方吾夫妇立在渡口前相候。弃车登舟,过江水,进入桑泊湖,转入龙藏浦,过江宁水关入城,再转入一条狭窄的水道,下舟时已至青凤府西园宅门。徐汝愚、幼黎、珏儿、张仲道、方肃等人早在西园相候。
    自从上次在宛陵后山草堂相见之后,世事纷杂,谁也不曾料到东海与江宁的关系会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故,一时间感慨万千,皆对望不能言。
    璇玑从历阳返回江宁,就在江宁住了两日,离开十数日再次返回江宁,江宁城里又热闹了几分。
    三日之后就是徐汝愚新生儿寄名之日。世家之子尤重寄名之礼,寄名,凡夫俗子常将子嗣寄于神祗名下,以求平安,然而时人崇武,世家子弟寄名则求名望的武者,实有为子择师之意。
    徐汝愚身为江宁之主,其子自是贵不可言,当世能为其师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江宁与宛陵关系未恶化之前,世人猜测徐汝愚多半会在陈昂门下择一人为其子之师,然而江宁与宛陵关系恶化到这种地步,这种可能已经极微。东陵道傅缕尘现身宣城的传言,又惹出诸多猜测。
    各家均遣重要人物前往江宁观礼,徐汝愚新生子当无如此面子,只是江宁强势崛起,各家莫不希望借此机会探一探江宁的虚实。
卷二十 第七章 为子择名
           徐汝愚与幼黎成婚数年,始得一子,差乎让江宁诸公望穿秋水。徐汝愚不以为意,江宁诸公却坚持为新生儿举行隆盛的毓麟之礼。毓麟之礼含弥月、洗尘、寄名诸种,时人尤重寄名,陈昂夫妇亦在新生儿寄名之礼的前三天秘密抵达江宁观礼。
    江宁与宛陵关系交恶,徐汝愚只当陈昂不能成行,此时相见自是喜出望外,那多日来隐而不发的不耐也荡之一空。
    幼黎将婴儿抱在怀里,粉红的脸皮尚未长得饱满,眉头看似含愁紧皱着,微张的眼睛就像映在清泉里的星子。徐汝愚含笑望了一阵,便与陈昂出了西苑,走上西苑与暖云阁之间的夹道,说道:“人生来宁有贵贱乎?”
    陈昂恍然有思,定睛望着徐汝愚,却不言语。
    徐汝愚自笑道:“开宗立族,传承一脉之血裔者,世家也。世家之子与寒门之子相较,生来却有贵贱之殊,让人感慨万千。”
    陈昂恍然悟得徐汝愚因何事而生出这番感慨来,哈哈大笑,说道:“他人皆求子嗣且富且贵,汝愚却心有惶恐?”
    “诸事皆瞒不过干爹,汝愚心里常想,人可择死,品格遂有高下之别,无法择生,亦能生来分出贵贱乎?贤与不肖,概莫能知,江宁诸公皆寄重于此子,未免太轻率了。”
    陈昂叹道:“于他,却也太沉重了。”
    徐汝愚微微一怔,心知干爹这话说的是自己生为世家宗子的无奈。
    初得子时,徐汝愚与别的初人父者一般无二,心中充溢着极致的喜悦之情,然而见到众人视之为江宁之珍宝,恨不得将东南的恩宠都集到新生儿的身上,徐汝愚心里却隐隐生出厌恶的情绪,愈是看到城中为新生儿的毓麟之礼繁忙,心里愈是不耐烦。徐汝愚回江宁后,对新生儿却无初为人父者的热忱,反生出一些疏离来。
    徐汝愚自言自语的说道:“人心辟易,百年维艰,此时的争斗,看上去却是相当的了不得。”语气间却有不屑眼下所为的自嘲。
    陈昂看着徐汝愚,心里暗道:汝愚心里虽有诸多不满,在江宁却无法说给别人听。徐汝愚年庚才过二十五,没有少年得志的踌躇,心里所充塞的却是身居高位者的无限寂寥的感触与凄惶,旁人终是无法明白。
    陈昂说道:“人心辟易,百年维艰,你终是选择子行生前所漫漫求索的那条充满荆棘的路。”
    徐汝愚微微一笑,说道:“去年别后,江宁终成了些气候,汝愚心里遂生出一些奢望来。汝愚亦知势之所趋,非人力所能更改也,只求能够因势利导成就了一些事。”
    曾几何时,祝、樊两族是横亘在清江、雍扬之间巍峨不可摧的高山,此时的祝、樊两氏却只望能在江宁谋求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江宁坚持要求祝、樊两族放弃兵权,不然江宁则出兵荡平祝、樊两族不足十万残余兵力。
    祝、樊两族共有十万兵马,却分为无法通力合作的三股势力,然而江宁在越郡就能征调超过十万以上的强大兵力,更拥有在东南战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精锐水营,这场战争不用打就已知结局;除非天下的局势一夕之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州大地,除了西南渝州、东北范阳的战事不断之外,其余各地的战事在进入九月之后都暂时的停歇下来,予人风平浪静的表象。然而世人皆知此时的平静酝酿着更大的危机。
    席卷北方五郡的风暴要吹到东南的上空,尚需一些时间;南平复辟的势力曾经是东南的最大威胁,然而自从容雁门率部西征成渝之后,数十万南平精锐便陷入崇山峻岭之外的遥遥不知终期的战事之中,留在南平境内的军队要应付南宁、江宁、荆襄三家的军事压力尚且捉襟见肘,自是没有能力再来干涉越郡的事。
    南闽会战结束之后,江宁与宛陵的关系时有交恶,然而世人皆知在两家的关系之中,江宁始终占据主动。即使在越郡尚未完全纳入江宁治内,徐汝愚依旧在两家的边境上采取咄咄逼人的强势姿态。
    徐汝愚再非世人熟知的静雅,突兀的变得盛气凌人,让人无从琢磨。
    陈昂定睛望着徐汝愚,目光灼灼,缓缓说道:“你能这么想,已是比他人高许多。今日若需有所舍弃,我亦能明白。”
    徐汝愚见陈昂不质问江宁与宛陵关系交恶之事,却说出这番慰人心腑的言语,心里生出洋洋暖意。
    “谷石达攻破西京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余日,谷石达给秦州带来的破坏看似仅局限在秦州郡的西南一隅,但是其中酝酿的危机,汝愚深夜思来常不寒而栗。”
    陈昂说道:“荀烛武率流民军西略,洗掠河东府,然而适时而止,在河东府夏邑等地重整军力,为时将近一年。虽说荀烛武野念不消,但是正因为他暂时压制住对秦州的野念,将兵马集结在与汾郡相邻的夏邑,终使得汾郡没有因为灾荒、流民发生全境范围的大混乱。荀氏与清河李氏、青州伊氏始能联合关应弓所率领的流民大营,在汴州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抵抗呼兰人的军事力量。”
    荀烛武的流民军只能向秦州寻求出路,否则将无根基可言,荀烛武将兵马集结在与汾郡相邻的夏邑,没有继续向秦州纵深侵略,自然也无可能威胁到东面的坚城洛川。虽说荀氏也不敢掉以轻心,但是由于荀烛武采取的吸纳流民的政策,汾郡西部没有因为流民问题而发生大乱。相比北唐、襄州、汴州等地的无序与混乱,汾郡西部算得上太平无事。
    徐汝愚说道:“秦州、汾郡等地今年的旱情相较昨年,并无太大的缓解,却积久的混乱,产生的问题更严重,荀烛武在秦州河东、北地等地大量吸纳流民,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担心荀烛武在等待时机,只要时机来到,荀烛武将率领麾下的流民军与谷石达在秦州大地一决生死,那时将无法顾及流民,汾郡西部也就陷入混乱之中,荀氏对此只怕准备不足啊。”
    陈昂始能明白:呼兰人才是压在徐汝愚内心最深处的焦躁与忧虑。
    虽然蔡逸率领残族坚守范阳数月不倒,但是数十万呼兰精兵涌入幽冀,绝无可能让区区一座孤城牵制住。令江宁众人颇为疑惑不解:呼兰王帐仍立在阴山南麓,呼兰人在幽冀的军务仍由贺兰容若与褚师密诸子主持。呼兰人究竟在等待怎样的时机?
    徐汝愚与陈昂边走边说,不觉已出了西苑。
    东城圣游山脚下的上百进院落多为祝氏在江宁的私宅,徐汝愚入主江宁之后,将其辟为青凤府与诸衙署,守备森严,平民禁足,夹道两侧高墙峙立,从高墙中间望出去,可见圣游山巅的葱郁山林。
    青凤府后园占地甚广,后园东北差乎占据圣游山东北麓的一座矮峰。徐汝愚喜欢这里的景致,却担忧内府耗费奢糜,将丘陵周围的区域从青凤府的范围内划了出去。
    出于邵海棠的授意,演武堂从中辟出一块场地,以为将领修行武道所用,校场与青凤府后园相邻,自然是方便徐汝愚出入其间。演武堂中能进此处来习武的将领,均是挑选出来予以栽培之人,与入选青凤府司习录事一样,能得到徐汝愚的亲自指点。
    徐汝愚与陈昂往那处走去,那里有几名英气少年持枪比斗,见徐汝愚走来,停下来行礼。徐汝愚与陈昂径往矮峰行去,几名少年又比斗起来。圣游山的山岩多为褚红色,如晚天里浓郁得化不开的流霞,山中树木叶小如卵,秋时也不枯黄,经不过风摧雨残,径直飘落,积了一地。
    出西园时,说的话题颇有些沉重,看到眼前秋意萧索的情致,心绪愈加悒郁了。陈昂感觉远处微有人息,觉得意外,这处应当还是禁区,莫非是演武堂的哪名惫懒少年在前面秋睡?
    转过山壁,却见山壁后一方绛色巨岩突兀而出,一名少年箕坐在巨岩上,细鳞精工甲敞开的两襟掖在腋下,露出里面的青衣,颈间系着红巾,一柄银枪随意插在巨岩前的泥地里。
    少年怔然望着北方天空的流转不息的浮云,丝毫不觉徐汝愚与陈昂站到他的身侧。
    徐汝愚想到蔡逸率领族人坚守着一座毫无希望的独立无援的城池,心里酸楚,不忍去看少年寂寥的背影。
    陈昂看着少年冷峻如山岩的侧脸,想起少年时的蔡逸来。
    陈昂微微叹了一声,少年惊惧顾首,见徐汝愚与一名清矍老者立在自己身后,急忙起身施礼。
    徐汝愚脸色微沉,说道:“今日校场可曾打扫?”
    少年垂头取起银枪,便要告退,徐汝愚挡下他来,说道:“你打扫校场之后,去寻水如影,另有策文需要你抄写。”待他走后,与陈昂说道,“景略是舅父幼子,到江宁之后,沉默少言,与江宁子弟也多不合,令人堪忧。”
    陈昂说道:“新朝初创之时,高祖虽积病,然而威严尚存,能镇河东世家,中原且安定,河东世家子弟交游甚密,我于那时与蔡逸相识。乍见景略,恍然若回到四十余年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