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朗哭笑不得,同时也啼笑皆非。心中也没有当真,既然想遁入空门,为什么脸上还抹着脂粉,身上还洒着香脂,甚至衣服还蕉过香。
“为什么来延州出家。”
“当时奴居然有眼无珠,所以想到延州,用边境的苦难洗净奴的尘浮,又有郑知府在延州,从起点了断尘愿。”
郑朗没有许声。
娄烟又说道:“郑知府,你是做大事的人,宋朝文臣武将不知凡几,你在西北有些不值,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苦将自己置于险境?”
“我来西北只是看一看,主要是查三川口战役真相,朝廷安排人手后,我还会回杭州。不过将来,我去何处,要听从皇上安排,有什么险境可言。食君俸禄,忠君之事。”
“那……—……”娄烟嘴张了张,施身告辞。
郑朗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好笑。与高衙内闹翻了,居然找到本官这里。难道想傍自己这棵“大树”?
没有管她,随后延州城墙临时修葺好了,是临时,想要牢固,不但延州城,诸寨砦还要陆续的修葺,到夏天才能结束。这是暂时将防线铺开。
朝廷的钦差也就到了延州。
王滋下旨,先是授郑朗太子少师龙图阁直学士。
太子少师与太子宾客等都是兼职,荣职,下面还有一系列东宫官职,比如富弼的太子中允。但其荣还不及太子太师太尉太保,更不及太师太尉太保。龙图阁学士上面还有许多更尊贵的学士,更不要说直学士。
郑朗终于是年轻,他说道:“臣不受。”
李滋说:“陛下早知道你会不受,让臣带一句话给你,你有功不受,让其他有功将士大臣如何作想?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卿当闻之!”
“那臣就受直学士一职,少师之职,臣还是不敢受之。”
李滋不管,他只负责带圣旨与钱帛过来,十万贯还是少了,但有比没有强。
郑朗谢过赵祯后,李滋说道:“我还带了口旨过来口……”
“臣接旨。”
“陛下说,郑卿,自澶渊以来,国家承平已久,从未打过大型战争。无论朕,或者满朝大臣,都没有打过仗,自无昊反相已明,三川口失利,朝堂争吵不休,连一个有用的良策也没有人拿出,朕如何办?”李滋宣完这道口旨后,忽然伏在地上大哭起来:“陛下,陛下。”
天知道他是真哭还是假哭。
但郑朗眼睛眺望着东方,表面上赵祯这段时间又诏书连连,实际上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赵祯内心十分割怕惶恐。这才是真实的赵祯。
又浮现出赵祯瘦弱的身影,郑朗眼中有些润湿,将李滋扶起来,说道:“你对陛下转述,这段时间我也在想办法。不过有三条我一直没有想好,将从中御!消极防守!议和苟安!这三条没有解决,即便卫青霍去病与孙子李靖齐聚我朝,西夏之危也无法解决。”
再次盯着东方,郑朗心中默默想到,赵祯打西夏其实不难,可你准备好了吗?
就是这三条国策,只要将这三条国策改变,休说西夏,幽云十六州收回来也不是梦想。
第二卷第三百四十一章新时代
这三个问题,郑朗本来不想说的。
赵祯现在肯定不清楚,就是说出来,赵祯未必采纳,即便采纳,大臣未必同意。纵然是皇帝也不行,赵祯仁厚,可与宋神宗相比,缺少了勇气。自己与后来的熙宁变法相比,也没有王安石那种地位。
然而赵祯掏了心窝,郑朗终于忍不住说了。
然后道:“李内侍,这样吧,我写一份奏折,将我的看法禀报给陛下。”
首先便是三条。
第一条是将从中御,不是赵匡胤的本义,但与赵匡胤有关。赵匡胤是天才指挥家,命将出师,会在大将出发前,做一些简要的指示与告诫。
赵匡义自幼学引马,与赵匡胤无关,赵家原来就是小武将世家,包括赵匡胤的儿子也上过战场,屡与贼交锋,贼应弦而倒者众。是一名勇士,但为了替自己正名,刻意处处要显得比哥哥高明,包括科举、祭祀、制度与军事,甚至琴也要改成九弦琴。
于是将哥哥的这一行为发扬光大,不但每次大将出征时,作指示与告诫,而且很繁密,甚至授阵图,让将士在前方布阵图。宋真宗也是如此。
孙子兵法要求为将之道,智信仁勇严,宋真宗也亲自制度七条,修养自身,有所法则;不得越职,侵扰民政;均抚士卒,无所私党;训教士兵,勤习武艺;安抚士卒,甘苦同当;制驭士卒,无使犯禁。
最重要的谋略与勇敢不见了。
将从中御的祖宗法制完全成形!
田锡、王禹偁等重臣,包括后来的岳飞皆表示反对,不得功。
赵祯朝,也有一些大臣,包括郑朗在内先后提出进谏,特别是郑朗少年在宫中与赵祯一番谈话,说澶州之盟的弊端,给赵祯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赵祯并没有过多干涉前方将领的指挥,更没有临行授什么锦囊与阵图。
但将从中御政策依然存在。
这个中不是皇上,而是前线大本营里指挥的文臣,比如范雍。
坐在安全的州城里,对将领说你们怎么怎么做,韩琦也做过类似的事,导致任福大败。
然而战场上变化万千,往往一阵突然到来的狂风,一场暴雪,一场大雪,战斗形势立即改变。故孙子多将说兵无常形,甚至有的名将根本不去看兵法。因为即便看了,不可能照搬全抄。
本来文臣对军事就不善长,再用了将从中御的政策,故宋军将士虽勇敢,很难获得大胜。有,但这几场大捷,全是前线指挥独专大权,包括童贯,连宋徽宗的圣旨也不听,这才取得的。
为什么有了这个古怪的国策?
原因很简单,控制将士有种种奇怪的想法,否则想来想去,会对朝廷不利。
打仗的武将领本来权利很小,再缺少想像力,指挥权上完全是一个傀儡,这个仗还怎么打?比如狄青昆仑关大捷,若不斩杀杨畋,听从余靖的安排,还能不能取得昆仑关大捷?
将从中御政策,使武将危害性无穷的减弱,但别指望打胜仗。
消极防御政策完全是赵匡义造成的,高梁河战役失败,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胜败军事常事,但赵匡义害怕了,开挖塘泊,种植庄稼树城,包括杨延朗三关也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只是御防,而不是进攻。
这一政策后患无穷,象郑朗在延州城北摆了一个巴士,城里城外的兵力最少需要两万多人,这仅是一处,从河北到秦凤路,宋朝边疆有多长,仅是一道巴士,最少得要两百万军队!
而且兵力分散,失去速度的优势,往往让敌人以多打少,张洎说兵聚则功成,兵分则祸集,胜败之道,其理昭然。只要实施这一政策,。已注定了胜败。
郑朗还不算过份的,摆了一个巴士,是无奈之举,但知道将兵力集中到有限的寨砦里,保持每一寨砦兵力皆达到一千人以上,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又因为后方不远处便是延州城与保安军,又有青涧城、金明寨、桥子谷寨三大据点,能做到相互接应,但再看看原来宋朝的寨砦分布,已经分兵,再无穷分,有的寨砦里仅有一两百驻军,守是不能守,攻是不能攻,又不能及时调动军队,不战则矣,一战必败。
可以布寨砦,布置也要巧妙,是布一张看似洞眼很大,但丝麻厚实的天网,而不是布一些看似严密,连小鱼儿也网不住的弱密之网。
另外就是勇气,前线指挥没有开疆拓土的动力。不能开,一开意味着马上被其他人替换,以防功高震主。
当然,比只会搞抗议,哄骗百姓的政府要强,但这种政策,又掣肘着前线胜利的可能性。
议和苟安与赵匡胤依然无关,虽然往大渡河上挥了金斧子,其实有许多原因,往西往南去,多是少数民族,得到好处不大,甚至还需要朝廷不断的支援,又分去了兵力。
南方有南唐,后方有后汉与契丹,主要敌人是强大的契丹,不能将精力放在偏远的南方,故挥了这一斧子。
赵匡义高梁河大败后,倦于兵事,于是说,清静致治之道,修德以怀远,四夷当置之度外,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无论契丹与吐蕃或者党项,祸害不过是边境的百姓,不会灭国。从国内产生动荡,祸害无穷。宋朝重文黜武,偏于内治的政策成形。以致于澶渊城下,杨延郎献策说借势取易幽等诸州,不但乘契丹兵力空虚时夺下幽云十六州,还可以逼迫契丹撤兵,中途伏击,此乃围魏救赵之策。宋真宗不听,一心想要议和,盟约后又装神弄鬼自解,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想打胜仗,赵祯得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先打败他的父亲与爷爷。
郑朗将大部分弊端,与成形的原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一写了出来。最后说了一件事,可以御防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但不得矫枉过正。
这三条制度郑朗一时半会,没有指望赵祯会改革。
又写了下面的东西。
宋朝对军法十分看重,无主将命先离队者斩,贼军离阵远引力不及乱射斩,发箭不尽斩,发箭回顾斩(不让士兵看后,产生逃意),失旗鼓旌节全队斩,奸犯妇女女子入营斩,贼军来降辄杀者斩,忧民者斩,等等。若全部执行,纵然岳家军的军纪也不及之。
但说一套做一套,王全斌破蜀后所做所为,也没有斩,黄德和之死与甘泉大掠无关,至于女子不得入营,早丢到欧洲去了,几乎宋军所有的军队里都有军妓存在。
因此重新制订军法,宁简勿繁,宁易勿难。不能要求太高,军法太多了,太难了,不能执行。重新修改军法,但修改后,全军必须执行这些军法。
当然,宋军比西夏军队军纪要好,这也是之所以数次虽败,不是那种耻辱性大败的原因,也几乎是宋军唯一能抵抗西夏军队的地方。但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对贪夫庸将的宽纵,汉时李文误期处死,宋朝无论怎么败,也不见处罚,所以将领不惧失败,而是想方设法保住自己性命,往往象黄德和那样未败之时,率先逃命,造成大败产生。
私役军士,将手下当成自己的佣人,修造宅第,伐薪烧炭,种植蔬菜庄稼,织造段子坐褥,做木偶戏人,刺绣奏乐,造成严重的财政浪费,损伤了战斗力,军队更是乌烟瘴气,军纪松驰。
刻剥军士钱粮衣服,私放军债,买工。张宗诲说的武器不良多是这一原因造成的。不但军中,京城各制作武器作坊,也因为贪墨等现象,或者因为剥削作坊工人,抢工,所制武器不精,甚至延州城中有的箭矢因为用铁粗滥,大引不能劲穿一层甲胄。
前三条针对国策,这三条针对军中时弊。
想打仗,没有一个主题明确的国策方针,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献再好的方略也不会产生作用。
这才献方略。
前段时间包括陈执中等人也上书言奏,内容空泛,不切实际。只有吴育献了一策,稍稍有用一些,朕吐蕃回鹘,对西夏实施伐交之战,可是回鹘与吐蕃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联系,但不能指望他们会产生多大的作用。此时无昊立国已稳,非是前几年相比,连吐蕃人因为唃厮啰父子的内乱,想打通南丝绸之路不可能了。
增加乡兵,比韩琦更进了一步。
但又不是夏竦所进方略,夏竦已将乡兵当成正规军队,会产生许多顾忌。
这些乡兵常设,闲时务农,农闲训练,战时出征,免其赋役,给予稍许补贴。
那么不会让边臣专权,敌人不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