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草原帝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容氏王国的全部领土,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都落入了苻坚之手。在占领了陕西之后,他自然成了整个华北的主人。公元376年,他吞并了另外一个蛮族小国甘肃的凉国。公元382年,他派自己的副将吕光去征服塔里木盆地,吕光接受了鄯善王(罗布诺尔)、吐鲁番王(前车师国王)及喀喇沙尔王(焉耆)的归降。库车王(汉文译音”博纯”)企图抗拒,被击溃后逃走了(公元383年),于是吕光占领了库车。正如我们在上文所看到的,他回国时带回了著名的佛教徒鸠摩罗什。作为梵文经典的汉文翻译者,鸠摩罗什功不可没。就像800年之后的一位企图征服蒙古的大将军忽必烈一样,苻坚在征服了华北所有蛮族国家之后,企图征服东晋,从而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公元383年,他在淮河沿线进攻东晋,但是在上游便遭到了惨败。当时鲜卑族慕容氏的一个叫慕容垂的后代(原来是他的部下),背叛了苻坚,在河北和山东建立了一个称为后燕的王国(公元384~407年),国都定在河北保定南部的中山,即今天的定州。在同一时期,慕容氏的另一个亲戚在山西建立了西燕国(公元384年),但在公元394年这个新王国被慕容垂的后燕吞并。此外,还有一个苻坚的旧部姚苌(藏族人),夺取苻坚的领土——陕西与河南的一部分,建立了后秦(公元384~417年),定都长安。后来突厥-蒙古族的其他将领以甘肃兰州(苑川)为首都建立了西秦(公元385~400年),并于公元386年建立了后凉。
草原上的古代史
欧洲的匈奴人 (1)
拓跋氏王国与柔然人的蒙古汗国
所有这些游牧部落建立的王国一个接着一个地倾覆,而拓跋王朝却逐渐成长起来,它保存并集中了所有这些部落的力量,在华北建立了一个巩固的统治。如同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伦巴第人之后残存的法兰克人,在这些部族的废墟上建立了加罗林帝国,把当时的日耳曼和过去的罗马联系起来。拓跋族完成了与此相同的事业,因为在它统一了华北的其他突厥-蒙古国家后,自己也被汉化了,以至于把自己的居民和王朝融合在汉族人当中。拓跋人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像我们的墨洛温与加罗林对待基督教一样。如同法兰克人以捍卫罗马文明为由反抗日耳曼人一样,拓跋人在黄河岸边建立起了他们的“莱茵防线”,以抵御从草原深处闯来的那些野蛮的蒙古游牧部落。
我们看到,突厥-拓跋部落于公元3世纪末就在山西最北部的大同地区定居下来。一个果断勇敢的首领拓跋(即魏道武帝,公元386~409年在位),为了自己部落的利益,从后燕慕容氏那里先后夺取晋阳于公元396年,即今太原;中山于公元397年,即今保定南面的定州;邺于公元398年,即今彰德。于是,他为自己的王室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魏”;为自己的部落指定了一个首都平城。拓跋氏魏国就这样建立起来,领土从山西直至黄河北岸。
这时,突厥-拓跋人建立的统治再次受到野蛮部落的威胁,这个部落就是柔然。汉人为了表示对该民族的轻蔑,将其名称译成了带有渺视色彩的文字“蠕蠕”。根据语言学家们的意见,柔然族与古代的鲜卑族一样,是一个真正的蒙古游牧部落(当然,也有人把它归于鲜卑族)。柔然族的一个名叫社仑的首领,为了扩张领土,于公元402年征服了科布多与乌伦古河之间的高车(这个部落就是铁勒部与回纥突厥人的祖先)。当时,柔然人控制着整个戈壁北部,从东面的高丽边境,直至西面的额尔齐斯河与喀喇沙尔附近。从柔然王国那里我们第一次看到“汗”和“可汗”的名号,这无疑是蒙古名号,它代替了匈奴人所惯用的“单于”。
在这个新兴的游牧帝国威胁之下,华北的拓跋王子们在广阔的戈壁滩上预先实行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措施,并伺机进行反抗。在拓跋 的带领下,仅打了一次战役便把柔然族可汗社仑赶到了河套以外(公元402年)。拓跋嗣(即魏明元帝,公元409~423年在位)继续捍卫北方长城,以防止柔然的再次入侵。他在南方扩大领土,于公元423年夺取了中国南朝大城市洛阳及其隶属的河南大部分领土。拓跋焘(即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在位)继承其父亲拓跋嗣的王位,在受到柔然人威胁的时候立刻出兵将他们击退(公元424年)。公元425年,拓跋焘指挥反侵略战争,用骑兵由南向北深入戈壁滩(柔然族可汗的营帐无疑是在鄂尔浑河沿岸)。此后,他又攻击另一个蛮族王国夏国(由赫连氏匈奴族在陕西建立),将其国都(陕西北部保安附近)占领(公元427年)。与此同时,他的副将向长安逼近(公元426年)。公元431年,赫连族被消灭,拓跋王国吞并了陕西。公元436年,拓跋焘的军队侵入慕容氏的最后巢穴北燕(现代的热河),将其吞并。公元439年,拓跋焘征服了甘肃的北凉(甘州)。匈奴族的北凉始建于公元397年,属于沮渠氏族,后逃至吐鲁番。公元442~460年,该城就由拓跋焘占领。
北凉被吞并,使拓跋族完成了对华北其他突厥-蒙古王国的征服。由此,不再有人对这个以中国方式建立的突厥-拓跋王国形成威胁。至于那个南京的中华帝国,会使我们想起拜占廷,因为公元8世纪时罗马被法兰克人和拜占廷帝国瓜分了,它们分别成为了东西方的霸主。
拓跋人的征服对中亚诸民族的影响很大,以致华北从此被他们称作拓跋国,而拜占廷人又仿效他们称拓跋。突厥语、阿拉伯语,以及中世纪的希腊语都分别有相似的音译。
429年,统一了华北之后,拓跋焘在戈壁滩向柔然人进行了一次大讨伐。443年,他再战再胜,445年,以鄯善国截断通往西方的大路为由,拓跋氏对鄯善国(罗布诺尔)进行讨伐。448年,拓跋国将领万度迫使喀喇沙尔与库车称臣纳贡。449年,拓跋焘在戈壁进行第三次远征,将柔然人赶走。
统治着华北地区的拓跋-蒙古游牧部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既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强悍,又不失汉人的多谋。公元429年,拓跋焘在东戈壁与柔然人进行战斗时,他的部下认为汉族人可能会乘机对他们进行袭击,而他却不慌不忙地对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汉族人都是步兵,不可能轻易地打败他们,而柔然人与他们一样是游牧民族,只要抓住他们的弱点,在他们忙于繁殖马匹的时候乘虚而入,便可以将他们一举歼灭。满族人和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对付汉族人以及其他游牧民族,正是因为他们集两个民族的优势为一身,巧妙地攻击对手的弱点,才得以克敌致胜。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拓跋族和满族人便也被汉化了。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拓跋焘是突厥王室中最重要的人物,他曾勇敢地捍卫中国古代文明而反对仍处于游牧状态的其他民族。他那非凡的勇敢曾给柔然人以最大的震慑,那么面对衰弱的中国皇朝,他是不会按兵不动的。然而,一旦汉族人对他们进行抵抗,柔然人就会乘机进攻他们,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未再大举入侵,正如克洛维为了高卢的利益,在托尔比阿克所做的一样。不过他并没有离开大同附近的平城,对于被他征服了的古老中国他还不十分熟悉。他仍然保留着突厥-蒙古人一种深谋远虑的习俗,在新的拓跋国王登基之前,总要将新王的母亲处死,以除后患。他的这种心理无疑会导致对佛教的反感,这种野蛮的行为正好与佛教的教义相违背,从而引起佛教徒们激烈的反抗。于是,公元438年,他命令佛教的和尚还俗;公元446年,他还颁布了一道取缔佛寺的谕旨。
在一次宫廷政变之后,拓跋睿继承他的祖父作了皇帝,即文成帝(公元452~465年在位),他们对佛教的攻击才就此停止。公元414~529年,在大同附近修建了著名的云岗石窟,那里的雕像给魏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拓跋睿也因此而成为重视艺术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从犍陀罗经塔里木盆地传入了这种近乎罗曼蒂克式的雕塑,它们做工的精细以及内容的深邃都令人叹为观止。就连真正的汉族人恐怕都无法做到如此的精准,也无法对佛教的教义理解得如此的深刻,在南京发现的与这种雕刻同一时期的梁朝的作品,都无法它相媲美。这种石雕先后在云岗和龙门被发现,与兰斯的石窟一样,这是拓跋人征服了文明社会之后的产物,是草原文化与中国古文化的结晶。后来,这些蛮族又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这是他们大举入侵欧洲的结果。公元4世纪时,他们对亚洲的侵略也产生了类似的效果,这正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就接受了佛教,从而产生了云岗和龙门石窟的原因。
在此后的一段时期里,拓跋人并没有受汉化与佛教的影响而丧失强悍。在拓跋睿(即魏文成帝,公元452~465年在位)统治时期,拓跋人于公元456年占领了哈密。公元458年,他们在戈壁地区对柔然人进行了一次反击。当时,柔然人占据了吐鲁番,推翻了该地的沮渠王朝,建立了一个臣属王朝(公元460年)。在拓跋弘(即魏献文帝,公元466~470年在位)统治时期,放弃了对华南的进攻,转而攻打其他地方。公元466年,他们占领彭城(现在的江苏徐州);公元467年,占领淮河盆地;公元469年,占领山东。公元470年,拓跋族又进攻青海的鲜卑族,即蒙族吐谷浑游牧部落,结果也取得了成功。
拓跋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公元471年,他竟然把王位让给了儿子,自己却出家去当和尚。他的儿子名叫拓跋宏(即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成年之后也对佛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佛教的影响下改良了法制。他完成了拓跋族的汉化,于公元494年从平城迁都至洛阳。在这个时候,他命令将洛阳以南著名的龙门石窟进行整修,其中的雕像是在公元494~759年建造完成的。但就在拓跋族全部采用了中国文化与佛教的时候,他们丧失了突厥祖先们遗留下的军事方面的优势。为此,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他们企图征服华南从而统一中国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国王拓跋恪(即魏宣武帝,公元499~515年在位)作了最后的努力,但他的将领们还是没有能够突破淮河防线,这条防线背后的重镇钟离(现在的安徽凤阳)阻挡了他们的去路(公元507年)。
拓跋恪死后,他的妻子胡后在公元515~528年时掌握政权。她是古老的拓跋王室的最后一个继承人,虽然是一位女性,但她仍然能够显示出突厥人的力量。她具有特殊的毅力,在必要时不惜采取杀戮的手段,对政权抱有野心,但却能优待佛教。她使龙门圣地添色不少。并于公元518~521年派遣了一个朝圣者宋云出使到印度西北部。宋云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这个时代中亚细亚国家的有趣传说。他经过鄯善(罗布泊)、于阗、帕米尔,并且在巴达克山见到了匈奴厌哒的可汗。随后,他进入到犍陀罗(喀布尔河下游),从那里弄到了女皇帝喜爱的佛教经典。当时的拓跋人已经完全地汉化了,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宫廷革命、王室分裂以及内战。公元534年,拓跋人分为两派,东魏占据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以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