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智愚配-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饿得咕咕叫。见路旁一户人家明灯蜡烛照得耀眼明,知是个富户。也是肚子逼出了点子,心想:“他一个大户,多一点儿不显多,少一点儿不显少,我去偷他的供,先填饱肚子,再给母亲和儿子端盖帘儿饺子走,这个年也就算过去了。”心里这么想着,就潜进门去了。
    那时,凡大户人家,都有打更守夜的。年关看守得更紧。飞毛腿潜到院内背影处一看,见院儿里有守夜的来回溜达,一时不得手,就钻到堂屋家堂下面的供桌底下去,想伺机行事。谁知,这户人家极有家教,老的少的都不入睡,聚在堂屋家堂前面,由老者给儿孙们讲述历代祖宗的功绩,训导儿孙们继祖创业。飞毛腿躲在供桌下面,和他们就隔着一层布帘儿,别说动手,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等老者讲训完了,也到了交子之时,一家人又开始煮饺子上供,燃放爆竹。一个小孩在往外抱爆竹时,不小心在堂屋里摔了个跟头,爆竹撒了一地。有一个爆竹轱辘到供桌底下去了,那小孩儿就去捡。一撩布帘,发现有人,就喊:“有贼!”家里人们一听,全围了过来。飞毛腿见露了馅儿,就出来了。那老者一见,对家里人说:“没外人,是你叔,你们忙你们的去吧!”又对飞毛腿说:“他叔,屋里来吧!”随即叫人预备酒菜,非要飞毛腿喝酒不可。酒席间,老者问起原委,飞毛腿把家里的景况、求借无门及个人的想法,如实地讲了出来。老者深表同情。喝完酒,又让他吃饺子,又让家里人给他预备出一些米、面、肉、点心,对他说:“天已过半夜,等明了以后,叫干活的送你回去。”
    飞毛腿说:“不用了,我一个人能走。”
    老者说:“东西你拿不了。”
    “承蒙老先生错爱,”飞毛腿说:“这东西我不要,但求老先生给我两碗刚出锅的热饺子,赶回去让老娘五更里吃。”
    “从这里到你家,大几百里地哩,你赶得回去?”
    “赶得回去!”
    老者见他说地真切。就让家里人给他新煮了两盖帘儿饺子。盛在竹篮里。对他说:“这饺子你先带回去孝敬母亲。等天明了。我再让干活地使车把东西给你送过去。”
    飞毛腿接过竹篮。谢了老者。蹽腿上了路。及至到家。村里刚有起五更地。端出竹篮里地饺子。凉热正可口。老母亲问明了情况。含着泪说:“孩子。你去偷人家。人家不但不怪你。还管吃管喝管带。这可是个大恩人啊。常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后你有了。可一定要回报人家呀。”飞毛腿点点头。记在了心里。
    再说沧州那个老者。一来见飞毛腿言语直爽。面色厚道。似可交之人;二来见他行动怪异。黑里来黑里走。怀疑他非狐即仙;三来又恐怕他是匪类地探子。日后加害于自己。出于这种种复杂地心理。到了天明。还真地让抗长活地套车把东西给送到飞毛腿家来了。赶车地回去一学舌。与飞毛腿说地一模一样。老者这才放下心来。日后又接济了两次。
    飞毛腿家有了老者地接济。平安地度过了灾荒年。老母亲对飞毛腿说:“孩子。像这样地大恩大德。咱一个穷人家。用东西回报是报答不了地。往后。咱母子多行善事。我在家多烧香拜佛。祈求老天保佑他家富贵长久;你在外访着点儿。他家如有用得着你地地方。无论多险多难。也要尽力去帮忙。”飞毛腿点点头。又记在了心里。
    年关过后。为了糊口。飞毛腿就从渤海贩鱼到北京城去卖。他手提两只大鱼篓黑里来黑里去。既省了来往运费。又省了住店钱。再加上他地鱼鲜好出手。买卖还算不错。挣地钱除了填饱他地肚子和养活老母亲儿子外。剩下地全接济了穷人。每年地除夕夜。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他都往沧州老者地大门上挂两只鸡和两条鱼。招呼也不打就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起五更时。家里人见了。就向老者报告说:“大门上有鸡有鱼。”老者说声:“收进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年年如此。老者心照不宣。家里人也不追问。
    有一年地除夕夜。飞毛腿又去给那老者挂鸡挂鱼。见老者地门口躺着一个“飞尸”。
    那时,穷人的生活无保障,十冬腊月里,冻死饿死在路上的人时有发生。为了处理这些死尸,也就在民间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死尸躺在谁家的地头上,谁家必须报案,经查实确系冻饿或自然死亡,而又无人认领,谁家就赔口薄棺负责掩埋;如果死尸躺在了门口,惊官动府不说,没事也得厚棺盛殓。那麻烦可就大了。死人本身就是“丧门”;更何况一个素不相干的外人?因此,人们把死尸看成极不吉利的象征,避之如避瘟疫。如果发现的早,就趁人们还都不知晓的时候,或远远的移到别处,或移到和自己不对劲的人家的地头或门口。因此,人们又管死尸叫“飞尸”
    飞毛腿见有死尸“飞”到了恩人的门口,知还未被发觉,就把鸡、鱼挂在大门上,扛起“飞尸”,撩开长腿,打了个旋转,就走出百十里地,扔在一个沙土岗子上。
    谁知,此事却引起一场官司,老者的儿子为此差点送了命。
    原来,这“飞尸”不是别处的,是老者街上的一个媳妇。这媳妇作风不大正派,和老者的儿子有染。在和邻居口角时,被邻居当众揭了短儿。媳妇觉得再没脸见人,就在年三十晚上吊死在该邻居的大门上。邻居发现后,觉得人命关天,无论把她扔到她家或是停在这里,打起官司来自己都难脱干系。想起这媳妇与老者儿子有染,就把死尸移到老者门口,怕被人看见,也没敢往门上挂。
    媳妇的男人不见了女人,就告到县衙。县官根据原告提供的线索,传来了邻居。邻居谎说在年三十的傍黑儿,见这媳妇进了老者的家门。于是,又传来了老者的儿子。老者的儿子不知就里,自然说不清楚。有邻居在那里作“铁证”,就动了大刑。重刑之下,老者的儿子招架不住,屈认了个“逼奸不从,乱棍打死。”当押着他找尸体时,他一会儿说藏在了这里,一会儿又说埋在了那边,指来指去也没指出埋尸的地方,最后定了个“奸杀毁尸”罪,打入死牢,麦后问斩。
    飞毛腿神不知鬼不觉地替老者背走“飞尸”,也没把这事记在心上。蹽腿回家过年去了。过完年,又回北京做买卖时,听说了此事。心想,我本想替恩人解危,不想反害了他儿子吃官司。我是当事人,得去说清楚。于是,赶到沧州报了案。把发现“飞尸”的经过和“飞尸”的去向,一五一十全说了出来。县官一听案情有了新线索,忙带仵作随飞毛腿到百里外的沙土岗子上去勘验。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大年初一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雪,死尸被封在雪下面。待飞毛腿领着县官一行赶到后,扒开积雪,尸身还完好无损。死者穿戴整齐,除了脖子里的一条麻绳和一道绳索印外,全身再无一点伤痕。这就排除了“逼奸不从,乱棍打死”的招供。飞毛腿根据自己的判断,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这个女人是死在被告家里,他们决不会把死尸仍自己家的大门口。这个女人是用麻绳吊死的,老爷可以勘查各户的大门,谁家的门眉上有挂落的麻绳丝儿,这女人就是在谁家的门上吊死的。”
    县官见飞毛腿说的在理,又系命案,真得亲自带着衙役去查看起来。结果,在那邻居的门眉上发现了遗落的麻绳丝儿。在铁证面前,邻居只得招认,交待了事情的全过程。至此案情大白,老者的儿子无罪释放。飞毛腿知恩报恩夜移“飞尸”的故事也不翼而飞,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说故儿的资料。
    这飞毛腿不仅腿跑得快,耳朵还特尖。方圆十几里内的响动他都能听得见。只要他扑捉到有违常规或有喊救命的声音,一个旋转便赶了过去,经他救助的人海了,可被救助的人知道他名字的却很少——他从来不告诉人家姓名。
    甄艳茹在树林了哭诉时,声音虽然很小,还是被二十里外的飞毛腿扑捉到了,他撂下撒网,一个旋转便来到树林里,解救了已经把勃颈套入绳套的甄艳茹。这才有了三女聚会结拜金兰的故事。
第二十章 观蝶讲梁祝
    李二艄公夫妇俩住的是一个只有三间北屋的农家小院。
    这天夜里,三个落难女孩儿住在北屋的西里间。
    经过一天的折腾,甄艳茹和王灿菊早已疲惫不堪,头一挨枕头就进入了梦乡。
    梅兰花却无一点睡意,望着窗外的明月,躺在被窝里想心事。看来,娃娃亲这条线索是彻底的断了。以后又上哪里去找呢?听飞毛腿叔叔的口气,明天家里肯定有人来接。一进了那个深深的庭院,自己所能做的,只有在上门求亲的人员中寻找。然而,所有上门求亲的人,都是家庭富有,身心健全的人。有智障的人恐怕连兴心都不可能。这就大大的缩小了范围。如何才能到大庭广众里面去寻,去找呢?她在心里回忆着前世人多的地方:一个是集市,一个是庆典活动。在这个朝代里,集市是有的,而庆典活动还不曾听说过。记得有关于庙会的记摘和描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就是平常时候,善男信女们也时常进庙烧香拜佛。如果让干娘领着我们三个去逛庙……
    她很为自己的这个想法高兴。这样一来,既扩大了寻找范围,又能和甄艳茹和王灿菊多待几天。她始终认为,退娃娃亲不是她的过错,经过了一场生死考验,她们应该成为好朋友才对。
    第二天早起,梅兰花就把自己想到寺庙烧香拜佛散散心的想法对甄艳茹和王灿菊说了。
    两个女孩一个十七一个十六,正是贪玩爱凑热闹的年龄。更何况家里还有无法摆脱的烦恼,能躲避一天就躲避一天。便欣然同意!
    李二嫂听说后一百个支持。高兴得说:“后天就是果村玉皇庙会,我们到那里赶会去!”心里却在想:干亲虽然认了,如果第二天姑娘们就各奔东西,再见面还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感情可言!能留她们多待几天,再陪她们到处逛逛,彼此多了解一些,多增加一些感情,日后走动起来也就随便了。
    吃过早饭不久,三个女孩的家人都赶着车陆续来到了。三家都是殷实家庭,都带了不菲的谢礼来。
    李二嫂高兴得合不拢嘴。谦让一番后,把女孩遇救的情况、相互关系及认干亲和结拜金兰一一对各自的家人学说了。并说要亲自带三个姑娘去赶庙会,让三个姑娘散散心。等姑娘们情绪好了,一定通知家人来接。
    梅家是由屈凤来套着马车拉着吴奶奶来的,这一关自然好过;甄家和王家同是派了正常的儿子来接的,也只有回去复命了。书中交代:甄王两家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儿和未来的儿媳妇在一起,觉得这样可以增进姑嫂之间的感情,说不定对促成换亲有利,也就听之任之,任其所为了。
    在交通工具上。梅兰花想让屈凤来赶着梅家地马车来回接送。李二嫂坚决不同意。说不要这样兴师动众地了。家里有小毛驴和小双轮木轱辘车。她自己赶着就行。路也不是太远。一天满能打个来回。反正是出去散心。一边走一边玩儿岂不更好!
    梅兰花没想到干娘还有驾驭牲畜地能耐。不自觉地往其脚下一瞅——原来是一双天足!也难怪。已经是满脸灾难。再要在脚下施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