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龙腾-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怎么?”燕微雨见他忽然皱眉,不禁紧张了一下,她可不想因为这样的意外让他生气,自己等了七年,可不能被一次意外破坏了。
“不过……现在你得奉上香wěn一个。”萧宸坏笑着道。
燕微雨娇羞起来,但看着萧宸带着鼓励和挑逗地笑容,她轻轻一咬下chún,闭上眼睛,将huā瓣一样的两片朱chún奉上……——
次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华夏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在华夏政fǔ代表签署华夏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jiāo华夏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华夏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同日,吴城市委市政fǔ召开“入世后吴城人才战略专题研究会”。市委书记萧宸、市长赵介民等市委、市政fǔ主要领导全体出席会议,市委书记萧宸主持了本次会议。
上世纪末在全球范围迅速兴起的知识经济革命,使得人才资源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移民和投资政策,大肆抢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伴随着人才的流入和集聚,纳斯达克高科技股比同期道琼斯工业股成长快数倍,由人才支撑和推动着的新经济使财富产生了倍增效应。
在国内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高度重视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战”的同时,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在着手制定配合经济发展的区域xìng人才发展战略,部分发达省市更是高招迭出,力求抢占人才制高点,率先取得国内城市间竞争的主动权。1992年岭南南珠率先对知识分子实施重奖。1994年东方市提出对人才不设防,开始构筑以人才分布的高密度、人才素质的高水准、人才流动的高活力、人才产出的高效益、人才结构的高对应为主要特征的“人才资源高地”拉开了全国人才争夺大战的帷幕;随后穗仙、宁bō等各地出台了对人才实施不限地域、不限用人单位、不择手段、敞开mén户广纳贤才的“三不政策”,全面实施科技、教育、人才“一号工程”的区域xìng人才竞争战略,上演了一场比一场更jīng彩的人才争夺战。
面对人才争夺jī烈的局面,吴城按照市委、市政fǔ提出的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人间新“天堂”的目标。提出了不但要成为经济大市、科技大市、文化大市,更要早日成为人才大市、人才强市的人才战略目标,决心以人才的优势去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吴城历史上曾是人才荟萃之地,mén类齐全、数量众多。由于气候宜人,土地féi沃,因此黄道婆式的农业人才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大显身手,造就了名闻遐尔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京杭运河开通后,吴城逐步成为江南地区商品集散中心和丝绸织造中心,商贾云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吴城始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工商大都会。据记载,当时城市人口逾百万,向中央政fǔ缴纳的粮税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姑苏繁华图”即是当初繁荣的生动写照。在此鼎盛时期,吴城遍布商贸、金融、文化、科技人才,各类人才流入多、影响大,这一点从史料和现有遗存即可窥一斑。吴城历史上不仅出现过象范仲淹、伍子胥、孙武、况钟、顾炎武、范成大、唐寅、叶天士等一批政治、军事、教育、文化、医学奇才,而且造就了诸如干将、蒯祥、薄珏、孙云球、徐正明等大批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众多的人才有力推动着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吴城经济社会的繁荣。吴城在历史上的人才地位还可以在科举上得到反映,仅清代的114名状元,江东得第一名状元大多为吴城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海运的兴起及东方的开埠,河运作用大大减弱,企业、资金及人才大量外流,吴城的经济地位很快被取代,并逐渐演变沦落为苏南消费型xiǎo城。
改革开放以来,吴城紧紧抓住两次难得的机遇,努力发展经济,促进了人才的回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第一次是乡镇企业发展机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极大地jī发了广大群众的积极xìng和创造力,他们依靠有限的农业积累千方百计地与东方、金宁等地开展横向联合,办企业。横向联合的实质就是借用别人的技术和智力,当时仅从东方引进的“星期日工程师”就有成千上万。人才的出现不但解决了技术、产品、管理问题,为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打下基础,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为部分农民跳出“一亩三分地”创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引进人才求发展,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被南巡同志形象地称为“异军突起”。第二次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吴城制订并实施了外向带动战略,先后兴办了吴城工业园区、吴城新区、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大规模引进国际资本进入。外资的大量进入,在更大范围吸引了更多的层次更高的各类人才,从根本上扭转了人才资源长期净流出的局面,是经济快速、良xìng发展的根本保证。
据统计,1978年以来吴城人才总量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其中“九五”以来年均增加2。48万人,年均增幅达6。4%,明显地进入人才流入高峰期。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吴城人才总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与同等城市相比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萧宸在会议上做出总结,认为目前吴城人才资源的优势xìng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同口径的统计可以看出,吴城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已从1998年的4。3万元/人,提高到2001年的大约7。5万元/人(没到年底,统计数据没出来,这是估计值,以下同此),年均增加21%,比金宁、梁溪高出1万元/人。持续的人才增量优势提高了劳动力整体质量,增大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强有力地拉动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第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大量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进入吴城,为新兴产业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带入了为数众多的境外管理和技术高层次人才。据了解,1998年以来在吴境外人员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1年其总量达1。2万人,办理就业证的就有5417人,占全省的60%。如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都占工业经济的两成以上,新兴主导产业比重较90年代初上升了50个百分点。到2001年,吴城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5。2:56。8:38。0,较“八五”未农业下降3。7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升7。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第三,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聚集保证了产业发展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创造出更多的财富。2001年吴城gdp预计可达1760亿元,财政收入预计为209亿元,进出口总额236。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18。5%、19。6%、46。1%,在省内占比分别比“八五”未提高1%、3。8%、10。7%。目前吴城经济仍是省内的“领头羊”,在全国也是“居六观五”,保持着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高素质外来人才的流入,不仅满足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文化,推动着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以工业园区为例,人才和外智的优势创造了“亲商”服务新理念,开拓了社区管理新境界,建立了“公积金”综合保障新办法,几乎每一个举措都是对传统思维和原有管理方式的革命,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有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当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吴城人才状况也明显存在着不容乐观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不匹配。一二三次产业人才比为2。2:38。4:59。4,三产人才数量众多,且上升速度较二产快一倍,与吴城二产突出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gdp占比极不协调。一方面产业与经济发展急需的电子信息、生物医yào、新材料、环保等制造业专mén人才匮乏,部分专业高层次人才紧缺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文教卫等服务人才占比过大,创造价值和为主导产业服务能力低。2001年,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1。6%,而农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仅分别占1。8%、0。6%和19。6%。二是分布不合理。首先是地区分布失衡,人才实际分布与产业规划与布局不一致。例如受工作生活等条件、环境影响,“四沿”等区域重点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市(县)间人才总量与结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其次是企业分布失衡,不同所有制企业人才相向发展。外资企业以其相对优越的条件吸引聚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负担重,缺乏资本和技术优势,人才凝聚力较弱。据统计,近10年来全市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约4。1万人。再次是结构分布失衡,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吴城市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仅为523人,低于省内的金宁、梁溪,其中高层次人才不足0。3%。三是流动不均衡。二产人才流动频繁,一、三产人才相对稳定;25岁左右的青年人才流动频繁,中年以上人才相对稳定;港台、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欧美日企业人才相对稳定;热mén人才流动频繁,一般xìng人才相对稳定。产生如此不均衡结果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收入的多寡,其二是对企业和自己发展预期不同,其三是企业人文关怀的差异。近年吴城人才jiāo流洽谈会年均增加五成的场次,参加单位几乎是成倍的增加,成功流动的人才不但呈翻番之势,而且行业、专业规律xìng明显,反差大,极不均衡。据统计,近年来流出吴城的高层次人才有上升的趋势,主要集中在电子、机械、电气、化工、土建等专业,且流动方向单一,有一半是流向东方。
在会议上,萧宸表示:入世将使我国在更高层面上对外全面开放,更广泛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在此前提下,国外资本、产品、服务逐步进入,国内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生产渐行萎缩甚至破产倒闭,失业增加,一些地区政fǔ收入明显下降,对经济和社会的管理控制能力减弱。同时,给一批基础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带来机遇,抓住时机积极调整人才政策,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将率先确立在新一轮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获得长足、跨越式发展。因为人才是要素资源中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随着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才会紧紧跟着资金、技术及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当前,跨国投资的扩张更加淡化了人才的国家概念和地区概念,文化的jiāo融和观念的改变将催生越来越多的“国际人”。
对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入世最大的威胁在面上的表现是市场的丢失,而深层次的反映是人才的流失,这在欠发达或产业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