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洪荒之祖龙-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叫做“石年”的孩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他最初的名字就叫石年,“神农氏”是后来人们帮他取的。
  玄都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小石年回青羊宫去了,待玄都带着小石年走了很久,少典才清醒过来,又跳又叫对安登道:“我的好安登,你可是给我生了一个好儿子啊,世间有谁的儿子能够在一出世就拜人圣人门下呢。”
  安登却没有理他,眼睛定定地看着天空,那是玄都离开的方向,她眼里充满了忧郁,儿行千里父母忧啊,何况他还是一个才出世的孩子呢。
  此时三十三天外的老子正含笑地抱着一个头长双角的孩子气,对他道:“孩子,我一定人把你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皇。”
  盘天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由长叹道:“老子这个家伙手脚还真快啊。”元始和通天却有些郁闷。
  却说石年这个孩子虽然在转世的时候被天道封了记忆,但是却保留了前世的聪明伶俐,不到一岁就可以活蹦乱跳了。
  老子就抓紧时间让他每天都修炼和教导他帝皇之术,老子也不吝啬,把自己的一身所学尽数传给他,不但炼丹之术,就连他对天道的感悟也一股脑儿地塞给他。
  不过老子无为,一个劲地传,也不管小石年能够懂多少,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幸好小石年也不差,把老子教给他的东西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所差的只是实践而已。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襁褓中的小娃娃已经长成了一个强壮的青年,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型的青年。
  有他及冠那年,老子把石年叫到跟前道:“石年啊,你在我门下已有二十年了,我的一身本事已经全部传给你了,我也没有什么可教了,一切只有靠你自己实践了,你收拾东西下山吧。”
  石年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跪了九个头,辞别了他,由师父玄都护着出了兜率宫,回到了部落。
  此时少典和安登都年纪大了,早已白发苍苍,看到这个高大的青年说他是自己的儿子,都不敢相信,最后安登摸着石年头上的两只角,失声痛哭起来:“儿啊,你真是我的年儿啊,你终于回来了。”
  一家三口不由抱在一起大哭起来,这对年老的夫妇不知多少个日夜盼他回来,现在终于见到他了。
  石年看到父母已老,不忍他们再为族时劳累了,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就接过了族里的事务。
  少典看到他把族里的事办得整整有条,族民皆和乐,比他做得还要好,就放心地把族长之位传给了石年,自己带着妻子享福去了。
  石年当了族长之后,更加兢兢业业,他与族人们一起劳动,同出同入,为人和蔼可亲,深得族们的尊敬。
  有一天,他正在河里捕鱼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的哭声,只见一对夫妇抱着一个孩子气抛入水中。
  石年惊问其故,那对夫妇一边哭一边道:“这是我们的孩子,他不久前病死了,我们只好根据族里的规定把他水葬了。惊扰了族长,请族长莫怪。”
  石年不由得眉头紧皱道:“怎么会病死的呢,他得了什么病?”
  那对夫妇摇着头道:“不知道。”
  石年道:“那族里的长老们是怎么说的?”
  夫妇又道:“长老们也不知道。”
  石年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道:“难道族里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吗?”
  夫妇继续摇头道:“没有人,我们人族没有谁会看病的。”
  石年惊道:“那要是得了病怎么办?”
  那对夫妇道:“还能怎么办,等死啊,我们普通人那能有像您那样的神仙机缘,得了病也没有人会治,只能等死了。”
  石年看着那对夫妇的背影,久久不能安静下来,是啊,普通人不会修道,对疾病的侵袭是没有抵抗力的,有了病只能慢慢地等它好,好不了就只有等死了。
  于是他想道:“我从师祖那里学来不少药方,何不用之于救人呢。”
  然而老子所传的药方都是仙人用的,所用的药材都很难得到,而且制出来的药凡人的身体也承受不起。
  于是他发下宏愿,要为百姓尝遍天下之草木,找出其中能够作为药物的各种草药,用来给百姓们治病。
第九章 种五谷泽遗万代
       (求收藏、求票票,大家总是说主角不知哪里去了,其实主角是隐在幕后了,主角是圣人,不用事事都亲力亲为吧,何况主角也不是完全消失了,这一卷之所以这样写主要是把龙与人两族的气运连在一起,大家多多收藏啊,收藏不足无法签约啊,我是新人,大家拉我一把吧,谢谢)
  是时,天下的百姓越来越多,人们都是靠渔猎为生的,这种生活模式却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发展了。
  野兽的生长周期经不起人类的大量捕猎,而那个时候饲养的家畜很少,人们的食物越来越缺少,很多人不得温饱。
  石年为此深感苦烦,他想为人族寻长新的食物来源,可是那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百药和百毒共生一处,谁也分不清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
  石年于是就发挥自己以生俱来的“水晶肚”,他准备了两个袋子挂在身上,左边一个装的东西是可以吃的,右边的装的是不可以吃的。
  他尝遍部落附近的各种植物,分出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然后告诉人们,于是人们就可以不再只吃肉了,还采集植物的叶子、花、果、茎等来吃,这样一来,饿死的人也就少了。
  石年由于经常尝试各种植物,时常中毒,有一次他吃了一片不知名的叶子,竟然引动了长久以来体内於积的七十二种毒素。
  他一下子倒在地上,口中也说不出话来,随从们看了大为着急,以为他就此死去。
  然而石年虽然不能说话,但手指还可以勉强使得动,他指了指旁边的一棵植物,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随从们马上会意。
  他们摘下那棵植物的叶子塞进石年的口中,那植物的叶子进入石年的口中之后,化为一股清流。
  透过石年透明的肚子,众人可以看到那股好像在检查什么似的,在石年的体内不断地流转,把他体内的毒素清理得一干二净,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植物称为“查”,后人叫着叫着就成了“茶”,茶是神农氏发现的。
  石年的部落不断壮大,附近的部落的人不断来投,石年来者不拒,一律收入部落中。
  有一天,石年正在一个山谷中品尝百草的时候,忽然从谷中飞出一只鸟儿来,这个鸟儿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它抓着一串金色的种子,在石年旁边不远的树枝上停了下来,不断地啄着那串金色的种子。
  石年心中一动,跑向那鸟儿,鸟儿好像受惊一样,“呼啦”一声飞走了,而那串金色的种子却掉在地上,石年激动地捡起来,捧在手中,好像看到一串钻石一样。
  此时他的却没有发现半空中有一个身穿黄色道袍的中年人正在含笑地看着他,此人正是盘天的六弟子――凤天。
  他捧盘天之命前来点化石年,盘天怕石年找不到五谷,所以派凤天来指点他,一来凤天也可是得一些功德,二来也算是拉石年一把。
  凤天看着地下的石年把那串谷子捧在手中,聚精会神的样子,知道自己已经无事了,于是回瀛洲仙岛复命去了。
  而石年却拿着这串谷子眼冒精光,好像一个色狼看到一个绝色美女一样。
  他心中飞快地想着:“既然鸟儿可以吃这个东西,那么人也应该可以吃吧,这样一来,我们不是有一种新的食物了吗?”
  他顺着鸟儿飞出的方向直很里寻,发现谷中竟然有一大片谷子,他试了一下,发现这些谷子果然没有毒,于是他就让随从采了不少种子带回竟然里试种。
  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他发现谷子在没有其他杂草的环境下比长在杂草中的要旺盛得多。
  第二,谷子的种子各有不同,有的结的穗多,有的结的穗少,他从中挑选出穗多的来种植。
  第三,他无意中发现生长在动物粪便中的谷子比没有长在粪便上的要旺盛。
  这些都是他在种植谷子的过程中发现的,他种植了无数次,终于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于是他就把这些经验教给了人们。
  人们根据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种植之前,先用石刀、石镰等东西把杂草清除干净,再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种上庄稼,然后撒上人畜的粪便。
  这个方法果然好,比原来种的庄稼不但长得快,而且收成也比原来多得多,人们对他更加尊敬了,称他为“神农”,这就是“神农氏”的来历,从此之后我们就把石年称为神农吧。
  有一次部落里有一个孩子无意中把清理出来的杂草点燃了,他家的大人把他打得死去活来,神农走来劝阻。
  家长看到族长都来劝阻了,加上又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再追究了,神农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然而几个月后,神农发现种在那个被火烧过的地方的庄稼比其他地方的要旺盛得多,这样一来他又教导人们把清除出来的杂草烧在地里。
  这样不但可以使庄稼获得更多的肥料,还可以驱赶野兽,因为上古之时不但有不用猛兽经常袭人,也有些遗留在洪荒中的妖族不时来人族打秋风。
  当人们燃起野草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浓烟滚滚,烈火阵阵,野兽们都不敢走近,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安心地在地里耕种了,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为了感谢神农氏出的这个好主意,人们又把神农氏称为“烈山氏”,就是“烈火烧山”的意思,而神农氏耕种的山称之为“烈山”。
  神农成圣之后,人们根据他烧山种植的功德,称他身有“火德”,又称他为“炎帝”。
  而后人又把神农时代的这种耕种方式称之为“刀耕火种”,因为那时候的人把树木和杂草用石刀等东西砍掉,烧在地里作肥料,近代还有一些原始落后的部落沿袭这种耕种方式。
  神农不但教导人们种植谷子,还有黍、稷、麦、菽,这五种植物被后人称为“五谷”,是故神农又被称为“五谷爷”或者“农皇爷”。
  神农不但教会人们种植五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还教会人们如何使用农具,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他制造了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让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种植粮食。
  神农烧山的时候,发现地里的土有的地方被烧成一种奇怪的“硬块”,这种“硬块”不同于一般的土,根据这个原理,他又发明了陶瓷,最早的陶瓷就是这样得来的。
  神农在为人们尝百草、种五谷的时候,修为也没有落下,时有功德之光照耀着他,他的修为也像伏羲当初那样突飞猛进,很快就到了太乙散仙的境界。
  有一年天发大旱,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眼看就要喝死了,人们也是一样,神农非常着急,于是举得了一个祭祀,请求上天降下雨来。
  然而当时天庭与西方打得正热闹哪里顾得上人间的事呢,神农求了七天七夜依然没有一点雨点降下来,神农昏在“祭天台”上。
  盘天不忍,入梦中告诉他只要打穿地底就可以得到水源了,神农醒来之后马上发动人们去穿地凿井,果然获得了水源。
  这下地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