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握天下-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讷的兄长,自然就更不会做讥诮之类的事情,他只是实话实说地回答她的问题而已。
    紫苏却有些愧疚,苦笑着道:“大哥有些日子没见到康崇了吧?”
    提到儿子,夏承正的神色有些黯淡,显然很想念稚子,不过,这个时间很短,身为独子,从小就被作为世子人选培养的夏承正,向来是公私分明,这次晋见,他是有备而来的,私事哪里比得上公务?
    “太后娘娘,臣希望早日见到家人,不知朝廷是否准备正式为北疆建制?”夏承正试探着问紫苏,既认真又期待。
    “……大哥认为北疆可以建制了?”讶异地看了兄长一会儿,紫苏才开口。
    “收复北疆已经逾两年,治理教化也有两年了,这里本来就是至略旧土,周扬又一直视这里为附庸之地,可以说当地居民中思归至略的倾向很明显,臣以为,这两年的恩威手段已经足够了,现在,应当正式建制,以便加深他们的认同,同时,也便于笼络人心。”
    “有道理,大哥准备条陈了吗?”
    “臣有准备,请娘娘过目。”
    紫苏接过夏承正奉上的条陈,细细看过一遍,才放到一旁,很认真地对兄长说:“大哥,我很想知道一件事!”
    “太后请说,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夏承正也坐正了身子,恭敬地回应。
    “大哥什么时候开始关心政务了?”
    “……”
    “那么,换个问题吧!——这份条陈是谁的大作?”
    “是……是……”
    对于紫苏的问题,夏承正语塞,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说。
    “不是王府的幕僚,对吗?”紫苏叹了口气,为他铺路。
    夏承正点头。
    “那人出身不好?”
    夏承正点头,又摇头。
    “不是至略人?”紫苏瞪大了眼睛。
    夏承正再次点头,却又连忙分辩:“亦同有至略的血统。”
    “天下用间莫过于夏氏”,永宁王府的消息向来是最全面的,但是,想将那些千头万绪的消息整理成一份可供参考的情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办到的了,紫苏擅长于此,因此,她联想到了几个消息,也想到了夏承正说的是谁。
    “纳兰永?”
    “……没错!”
    纳兰永,字亦同,周扬前宰相纳兰封的长子,却是出身卑微的庶子,纳兰家是周扬的后族,族长的争夺不比帝位温和,在最新一轮争夺中,纳兰永首先出局,被逐出家门,流落北疆。
    元宁在《景城和约》签订后,便传告北疆各地,所有居民如果不愿入籍的,可在三月内通过峪城关离开,三月后,元宁将封锁所有边境,严禁居民离境。三个月的时间,足够任何人离开北疆了,可是,纳兰永却没有离开,因为其身份特殊,元宁各方都注意到了他,但是,他向元宁军方所说的理由也很充足——他无家可归,只想在这个住了一年的地方平静度日!
    元宁是收复北疆,自然不会驱逐原居民,纳兰永想留下,谁又有理由拒色呢?反正紫苏是在六方馆的报告上批示:“其若无异动,则不可冒犯,视如寻常之人即可。”
    紫苏很清楚,六方馆近来并无纳兰永的报告,而纳兰永与永宁王结交,肯定算得上“异动”,这就有些蹊跷了。
    紫苏没有掩饰眼中的疑惑,夏承正连忙解释:“是赫连平将纳兰永的策论交给我的,所以没有立刻报到你面前。”
    紫苏这次眉头轻挑:“赫连平?永宁王是不是嫌在北疆待得太舒服?”话说得极冷也极重。
    赫连平是降将,纳兰永身份暧昧,夏承正与这两人有公务之外的交往只会引来御史的弹劾,这一点,夏承正不会不清楚,紫苏因此更为不满。
    夏承正发现自己有越描越黑的嫌疑,不由着急,却又不知该如何解释,脸涨得通红,可是紫苏并没有如之前一般为他解围,反而沉默着等他开口,十分平静。
    “太后!”夏承正好不容易开口,“臣以为他们皆是我元宁的子民!”冠冕堂皇的回答,却也算周全。
    紫苏放松了神色,淡淡一笑:“他们自然是我元宁的子民!纳兰永幼年就有贤才,得此人,是元宁的福份!”
    夏承正一惊,正要开口,就听紫苏吩咐:“既然他愿意出力,大哥就把他收作幕僚吧!名正言顺,省得引来麻烦。”
    “这……”夏承正不敢应承,“纳兰亦同并不想入仕。”
    紫苏扬眉,见兄长一脸为难之色,不由又笑了:“他也无法入仕!纵然要安抚地方,也轮不到周扬后族的子弟担当守土之责!大哥,他若当真一心出世而居,何必写这样的策论?纳兰一族的子弟从来都以出将入相为平生志向,纳兰亦同会例外?”
    其实,夏承正并没有见过纳兰永,因此,对纳兰永的认识远不及紫苏,毕竟,元宁六方馆调查一个人从来是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以利于上位者作判断。
    “遵旨。”闻言便欣喜万分的夏承正自然不会再犹豫。
    “这份条陈很有见地,等内阁商议后再定论吧!”看了看手边的条陈,紫苏给兄长一个准确的答复,跟着便转开话题:
    “大哥也来得巧了,今晚我要办家宴,大哥一起来吧!”
    “家宴?”夏承正一时不绕过来,“臣不敢辞。”
    其实紫苏也是刚想起来,之前并没有办家宴的旨意,不过,她这么说了,殿内侍奉的人自然也不敢反驳,赵全递了个眼色给身边的一个内侍,那名内侍立刻会意,悄悄退出传达谕旨。
    这道谕旨自然是首先传给皇帝,梁应这次没敢耽搁,立刻就进殿禀报,虽然看见阳玄颢一脸不悦,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禀告这件事。
    “家宴?”听完之后,阳玄颢同样不解,“朕知道了。”说着就摆手让他下去,梁应应命退下,也瞥到谢纹低头不语地站在阳玄颢的左首边。
    “家宴?家宴?”阳玄颢皱眉思索,目光转到谢纹那边,顺口就道:“宜婕妤怎么想?”
    谢纹愣了一下,谁让之前阳玄颢还在不冷不热地问她:“卿以为皇后当如何才称贤?”而之前,他又是很亲切地安慰她:“卿应当对自己更有信心才是。”
    皇上今天很不对劲!——谢纹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跟着她才发现,皇帝对自己的称呼变了,阳玄颢对自己的后宫从来都是称封号的,从不曾称“卿”,从惯例来说,“卿”是亲切的正式称呼,一般都是皇帝称呼宠臣时才会用,官员只会亲近的幕僚属官如此称呼,后宫中,这个称呼却有些疏远,当然比起称封号要亲切,但是,皇帝对宠妃多是直接唤名的,所以,这个称呼在后宫很尴尬,不上不下。
    方才梁应进来时,她就思考其中的原因,现在皇帝发问,谢纹就只能收摄心神,思考皇帝的问题,略一思索,她就有答案了:“太后娘娘除了想为永宁王殿下洗尘,应该还有什么事情想先告诉臣妾等。”太后的家宴,皇帝的后宫除非被禁足,都必须参加,另有旨意当然例外。
    很明显——太后想为兄长接风,就不必申明是家宴了。
第二十二章 凤于九天(上)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六年七月二十三,兆闽、周扬使臣签《永睦条约》。
    崇明六年七月二十五,仁宣太后敕命昭仪尹氏降为淑媛。
    崇明六年七月二十七,齐朗上表守制丁忧。
    谢清的奏章是七月二十八才到承清行宫的,因此,与《实录》的记载有所出入,随驾北行的官员在永宁王晋见后得到的第一个大消息是,仁宣太后授命宜婕妤训育后宫。
    这不是正式的敕命,实录并没有记载,但是,元宁的《内起居注》记录了这件事,可以肯定,这是仁宣太后第一次将谢纹的地位抬到诸后宫之上,这一点没有人置疑,但是,这是否表示仁宣太后确定皇后的人选,后世是有争议的,因为,直到八月初三,仁宣太后才将中宫宝印授予谢纹,给予其节制后宫的权力。
    对于其他后宫妃嫔而言,冲击是巨大的,在此前,毫无迹象表明,谢纹得到了太后的宠爱,或者说,谢纹从来都没有表现出任何过人之处,与有“神童才女”之称的尹韫欢相比,更是显得平庸。
    尽管一直以来,由于入宫的次序,谢纹的地位其实是在尹韫欢之上的,但是,在多数人的认识中,尹韫欢更具有后宫之主的气势,再加上谢纹并不完美的出身,可以说,在后宫妃嫔中,谢纹是被孤立的,而在宫人之间,由于紫苏的强势,没有人敢随便表露自己的倾向。
    正是由于在这种环境下,谢纹仍然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所有人,在那些人生经历丰富的的宫人中,不乏对她有期待之人,而这次的事件也印证了他们的期待。
    其实,这件事的起因十分微不足道,在那场家宴中,永宁王是主宾,因此,除了阳玄颢与谢纹,其他后宫都认为,这只是为永宁王举行的宴会,也是对永宁王的恩赏,因此,谁都没有想到,紫苏会忽然开口询问:“你们是皇帝嘉礼前纳入的妃嫔,将会承担后进妃嫔的训育之职,你们可清楚何为内宫典范?”
    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后宫都停下动作,面面相觑,不是这个问题太难,而是太简单?
    “都说说。”紫苏指了坐在最末的德淑媛先开口。
    “回太后娘娘,内宫典范是指内廷之中的律令法则,包括《宫法》、《内制》、《内则》、《后训》、《内诫》等。”德淑媛恭敬地起身回禀,却见紫苏没有任何表示,只能行礼坐下,由身边的华美人起身回答。
    一直到谢纹回答前,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事实上,也不能说她们是错误的,毕竟,所谓内宫典范只是称谓,并非什么典籍,而且,顾名思义,她们所说的也确实是后宫妃嫔必须遵行的规矩典范。
    紫苏没有开口,由着那些女孩一一起身回答,这让阳玄颢很不解,也让永宁王很不解,因为紫苏的沉默中已经酝酿着不悦的情绪,这一点永宁王比阳玄颢更为清楚,因此,他也更为不安,毕竟,后宫不是臣子应该涉足的地方。
    轮到谢纹时,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平静,而是紧皱着眉头,一脸犹豫,没有立刻开口。
    “怎么不说?不会是不知道吧?”紫苏冷下脸,话里带着斥责。
    谢纹低头敛衽,声音很轻,不确定地道:“臣妾不知太后娘娘想要的是哪个答案?”
    “哦?”紫苏淡淡地回了一声,“不知道?你就全说一遍!妄加揣测!”还是一句冷斥。
    谢纹这才抬头,开口回答:“回太后娘娘,内宫典范并无明文,方才各位后宫所说确是一种解释。此外,宣祖钦定《慈恩录》,圣烈大皇贵妃有语:‘内宫之中。唯忠贞端谨为言行典范。’成宗皇帝收章懿皇后印绶时,谕旨明书‘违礼乱制,悖语妄加圣烈大皇贵妃,内宫典范,慈恩钦定。’世祖晋静妃为贵妃的册文也说:‘入宫以来,忠贞端谨,内宫典范矣。’因此,臣妾以为,忠贞端谨即为内宫典范。”
    谢纹说着话的时候,就见紫苏轻轻颌首,心下松了口气,知道自己猜对了。
    也就是这番话让紫苏冷冷将其他后宫训斥了一通,要她们“静心研习内宫规制”,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跟着就命宜婕妤担当训育、督促之责。
    家宴结束后,阳玄颢问谢纹:“你怎么会知道那些细枝末节的记录?”
    谢纹一脸不解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