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权握天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永宁王妃与倩仪都依礼参拜,紫苏笑着让她们免礼起身。
    “倩仪表姐,大喜之事也不通知一声,嫂子都在本宫面前抱怨不知多少了!”一落座,紫苏便先指责了一句。
    倩仪明白她在开玩笑,便摆出诚惶诚恐的样子,道:“娘娘,请您明鉴!《女德》有言,‘事父母以孝,事夫君以敬,唯顺而已!’深闺之中,父母之前,简礼已决,臣妾岂敢出忤逆之语?况且您尊贵无比,岂能随意惊扰?”
    紫苏笑出声:“倩仪表姐,几年不见,你连《女德》都背得出来,看来舅母果然是调教有方!嫂子,改日一定要好好请教一番!”
    永宁王妃笑道:“据臣妾所知,将《女德》抄了百遍之后,尚无不记得内容的人!”
    “真的吗?”紫苏问倩仪。
    倩仪点头:“你们又不是没见过她!”眉目间有些淡淡的怨。
    紫苏与王妃都是聪慧之人,也都明白其中的渊缘,相视一下,两人都有几分内疚。——倩仪并非正室所出,只是其父与一青楼女子一夜风流的结果,只是,那女子生下她即病逝,托人将其交给其父,幸好,倩仪与其父极为貌似,再加上当时其父身边的爱妾也很喜欢她,才以那名妾室之女的身份留在杜家,紫苏口中的“舅母”自然是杜家的正室夫人,为人严谨、那夫人只有一个儿子,听说此事后,说倩仪出身不佳,应严格管教,以免辱没家风,摆出家训,要教养倩仪,不过,当时倩仪的养母正得宠,也就不了了之,后来那个妾室病故,其父便将其送回汜州交给正室。
    “皇后娘娘,”永宁王妃岔开话题,“王爷想在京中多留些日子,只是兵部催得紧,您能不能向陛下陈情,说明一下?”
    紫苏倒没回答,说了另一件事:“大哥的那房小妾怎么样?”
    “是个娇生惯养的女孩,性格还算柔顺!”永宁王妃说得比较中肯。
    “也够有心计的!”倩仪加了一句,也是实话!——夏承正为人厚道,再如何也不会私自纳妾,让妻子难堪,其中必在内情。
    “大哥有说什么吗?”紫苏没有说什么,只是再问了一句。
    永宁王妃低头,道:“他只关心小郡主!”
    紫苏轻笑:“那嫂子就赶快为大哥生个孩子吧!大哥不知会多高兴呢!”
    “娘娘的意思是……?”王妃不解。
    “大哥还是避嫌吧!上道陈情的奏章,就说为母亲守制!”紫苏说得十分明白,王妃虽有疑惑,但也只得答应。
    “嫂子,永宁王府只需要一位女主人!你明白本宫的意思吗?”紫苏淡淡地说明,却也是郑重地要求。
    王妃愣了一下,苦笑:“皇后娘娘,臣妾明白。”
    紫苏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夫妻之间的事,旁人如何插手?
    王妃也不多说什么,笑着起身告退,倩仪却未动,似乎还有事情,紫苏便笑道:“嫂子,去看看太子吧!再待一会儿!”
    “娘娘,臣妾有一事不明!”只有二人时,倩仪直言以对,道出自己的的问题,她抬手在空气中划了一个“云”字。
    紫苏明白她的意思,微微叹气:“本宫答应陛下了!”
    倩仪点头,不再说了,只是凑近了些,低语:“陛下可还召妃嫔侍寝?”
    紫苏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不语。
    倩仪笑了笑,道:“陛下还应保重身体,娘娘要劝劝了!”
    紫苏也笑了:“倩仪表姐,你可是越来越贤惠了!”
    倩仪只是一笑,说:“陛下将三位皇子分别封于吕州、涿州、汜州,骨肉分离,更伤身啊!听说,陛下还派人去了汜州,要祖父照顾三皇子呢!”
    紫苏神色间有些不解,跟不上倩仪的思路,有些许的领悟,但又不敢肯定。
    倩仪也不说清楚,和紫苏扯了好一会儿,见王妃回来,便一起起身告辞。
    等待,有时能真正清楚事情的真相!
    紫苏没有去追问倩仪,只是安然等着某个消息,因为有此准备,接到消息时,紫苏并未慌乱,只是命人准备,她要去太政宫。
    ——隆徽十七年八月十一,三皇子于前往封地途中,染疠而亡。
    PS:看到yuhoo的留言,我特地补充两句:本人不喜欢滥情的人,男主角暂时无,不过有一群出色的男人会出场,不过,不会都与女主角有情感纠葛,如果以是否与女主角有爱情为标准确认男主角,那么,只有一个。
第十三章 火中龙吟(下)
    《元宁史记…诸王世家》
    瑞悼王玄煜,仁宗第三子,端宗太宁元年生于东宫,母良媛安氏,太宁四年,仁宗登基,分封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为王,王号为瑞,王母有宠,仁宗偏爱于王,有立储之心,王亦聪慧,朝中颇孚人望,然生母低贱,亦闻微词,仁宗未明言于臣,仁宗隆徽十六年,王母贵妃安氏行咒术于帝,废,帝未加罪于王,同年,帝以嫡皇子为储,大赦,隆徽十七年,帝遣获封诸王至封地,未至,王身染疫疠,八月十一,薨,谥“悼”。
    因隆徽皇帝身体一直不好,朝臣担心三皇子的病逝会对皇帝产生巨大的打击,便先向皇后禀告。
    “欺君之罪,你们谁担?”紫苏冷言,不过,也未太为难他们,“本宫去!你们先退下。”
    明知其中有问题,紫苏还是应了下来,倒不是有恃无恐,而是,此事的确与她有关,与其让皇帝迁怒于他人,倒不如自己担下,而且,她也很想知道,皇帝是否真的那么珍惜云贵妃所出的三皇子。
    紫苏静静地站在昭信殿外,等候皇帝的宣召,双手交叠于宽大的衣袖内,凝淡的目光投向正前方,却没有看着哪一点,尽管紫苏一向淡漠,可是,所有人仍感觉到此刻不同寻常的肃穆。
    孟涛是知道实情的人,也是他建言朝臣暂时不要向皇帝禀告的。
    “皇后娘娘,陛下请您进去。”他垂首对紫苏说。
    紫苏淡淡地扫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阴冷——来之前,赵全已经查出事情的原委——不过,她什么都没说,走进宫殿。
    “你还来做什么!”
    隆徽皇帝一见到紫苏,便冷冷地斥喝,同时抓起手边的药盅砸了过去。
    不知是紫苏大意,还是她根本没想到,药盅正好砸碎到她的身上,黑褐色的药汁沾染上她的衣裙,她没有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一言不发,也未行礼。
    隆徽皇帝却还不解恨,将手边所有能抓到的东西全部向紫苏砸去,紫苏略略退了一步,直到他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出手,颓然地倒在床上,才走近他。
    “你来做什么?”隆徽皇帝闭上眼睛低语,似乎只是在自言自语。
    “臣妾来告诉您,三皇子已染疠身亡,请您节哀!”紫苏低声回答,“不过,看来,您已经知道了!”紫苏的心里不由冷笑,面上却未动声色。
    “你答应过朕的!”隆徽皇帝闭上眼睛,轻声地说。
    紫苏看着他,平静地开口:“是的!臣妾信守诺言。”
    “是吗?”隆徽皇帝反问,大笑着坐起,眼中满是犀利的冷漠。
    “你真的有一帮忠臣良将!根本不用你开口,他们就已经将一切处理得完美之极!”他冷冷地开口。
    紫苏却未说任何话,任由他对自己发泄。
    丧子之痛,有几人能忍受?
    但是,现在的她又岂能将一切掌握于手中?
    或许该说,有意无意间,她放任了那可能的万一!
    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他可以对自己下手,自己为什么不能对三皇子出手?更何况,自己根本没出手!
    隆徽皇帝冷冷地看着她,心中有万丈怒火,却又无从发泄!
    准确地说,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恼火什么?为了云贵妃吗?从一开始,宠她便只是一种习惯,而非真心,扪心自问,他根本不在乎她,放纵她的所为何尝不是因为她的作为根本就无用呢?为了三皇子吗?也许……毕竟自己一直疼爱着那个孩子,可是,真正让自己有怜惜之情的,似乎还是紫苏生的玄颢,因为,真的很愧疚……
    看到紫苏目光中冷淡的嘲讽,他忽然觉得很无力,自己有什么资格指责她?当初,他不是连自己的骨肉都不顾了吗?
    ——“你退下吧!”最终,他淡淡地对紫苏如此吩咐。
    紫苏默默地向他行礼,退出昭信殿。
    孟涛送走皇后,便立刻走进昭信殿,看到满地的狼籍,并没有惊讶,只是吩咐外面的宫人进来打扫,自己则将一些凌乱的物件放回原处。
    “孟涛,准备一下,朕要去天华寺。”隆徽皇帝忽然下令,并立刻起身,孟涛一惊,手中的东西又掉了一地,不过,他很迅速地回答:
    “是!”随即服侍隆徽皇帝更衣,让宫人准备御驾。
    “陛下,您的心绪甚乱,佛祖也无法平息您的心境吗?”了明大师双手合十,立在隆徽皇帝身后,满殿的华严圣众,亦无法让隆徽皇帝感到如平常一般的安详。
    “朕的执念终是无法消除。”隆徽皇帝从佛像前起身,自嘲地对了明说。
    了明对世事早已是洞若观火,对此,也只能宽慰他,道:“陛下乃是一国之主,心中自然有无数的执念,若是全然消除,元宁也就国将不国了!”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隆徽皇帝苦笑,“朕还是出不了这无边的苦海。”
    了明宣了一声佛号,道:“陛下当为先去者幸,您如此牵念,只会为其再造孽债,别无他用的!”
    隆徽皇帝摇头:“丧子之痛,并非如此即能平息的,何况……”
    了明无法回应他的话,只能重复地吟诵大悲咒。
    “让朕一个人待会儿吧!”
    静静地坐在佛像前,隆徽皇帝面对庄严的佛像,轻声低语:“朕必须找回失去的平衡,才能真正看清迷雾中的道路。”
    “朕首先是元宁的皇帝,朕必须为元宁找到一条真正的前进道路!”
    他必须平静下来!他必须看清一切!
    身心俱疲啊!这个皇帝的位子,自己还能坐多久呢?嗓子里涌上一股甜腥的热流,捂住嘴,硬是压下那股欲呕的感觉,可是洁白的丝帕上还是留下了星星点点的血渍。
    看着丝帕上的血渍,隆徽皇帝淡淡地笑了,将手帕收入袖中,他的手指碰到了一只温润的瓷瓶,他心中一颤,将瓷瓶取出,瓶身素净无瑕,没有任何的标记,上面犹有自己的体温。
    佛像前的供案上,那瓶子安稳地摆着,隆徽皇帝目不转睛地看着瓶子,整整一夜,当孟涛进来伺候他回宫时,他又收起了那只小巧的瓷瓶,心中一片平静。
    在回宫途中,隆徽皇帝便昏迷了,御驾一入宫,太医们就开始施救,可是,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比如生死,比如荣衰。
    “陛下有旨,召皇太子殿下晋见!”
    等候已久的众人终于听到旨意,孟涛引领着年幼的储君走进朗清殿。
    “儿臣参见父皇。”四岁的阳玄颢一丝不苟地行礼。
    “玄颢,知道你将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吗?”隆徽皇帝躺在床上,轻声询问。
    “儿臣将是一国之君,要对元宁百姓的生活负责,要让他们过得好。”阳玄颢回答,稚嫩的声音却也十分坚定。
    隆徽皇帝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交代:“玄颢一定要做个明君,要孝敬母后,听取顾命大臣的意见,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去问母后,明白吗?”
    “是!”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