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握天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整一个上午,梁应都没敢再进殿,直到午膳时,他才再次入殿,提醒皇帝用膳。见阳玄颢坐在书桌前,握笔挥洒,他才放松了一些,走近主子之后,他沉声禀告:“皇上,该用午膳了。”
阳玄颢却置若罔闻,认真地抄写功课,这也是他的老习惯了,梁应等了一会儿,便打算先退下,却听到阳玄颢漫不经心的声音:“梁应,你觉得尹相如何?”
梁应一僵,半晌才干笑着应声:“皇上,奴才是内官,哪里知道朝臣如何啊?”
“不知道?”阳玄颢嗤笑,搁下笔,抬头看着自小服侍自己的内官,“少跟朕来这一套!你与齐太傅走得近,当朕不知道吗?”
梁应连忙跪下,分辩道:“皇上,齐相大人一向随和,对奴才们才体恤得很,服侍您的内官十之八九都与他处得不错,这也是人之常情。”
“尹相呢?他也是太傅,你们这些奴才认为他如何?”阳玄颢笑着问道。
梁应笑了笑,回答:“尹相年长些,自然有些架子,不大与人说话,老成严肃,不过,却是位好人。”
“是吗?”阳玄颢点头,却没有下文。
“摆膳吧!”
“啊?……是!”梁应先没反应过来,随后才立刻应声,转身走到殿外,让宫人摆膳。
用过午膳,阳玄颢便小憩片刻,所有的宫人自然是退到殿外守候,也就不知道刚躺下的阳玄颢在所有人退下之后便悄然起身,转动佛龛边上的一个木雕饰物,随即就见他佛龛内的玉佛悄然移开,阳玄颢伸手入内取出一份薄如蝉翼的纱绢,绢纱折成一小块,只有阳玄颢的掌心那么大,可是,当阳玄颢床上打开时,绢纱却摊成了二尺见方的大小,上面的字迹轻淡,却没有褪色的迹象,内容便是湘王曾经给紫苏看过的那份先帝密诏,绢纱的左下角赫然是隆徽皇帝的私印与元宁的国玺。
静静地注视着密诏,阳玄颢却露出了一抹苦笑,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父皇临终时的交代:“颢儿,父皇给你留了一样东西,转动佛龛右边的第三个木雕,你就能看到,记住,不要告诉人这件事,包括你的母后。也不要急着去看,若是哪一天,湘王出事了,你再去看,那是父皇给你的最后一道保护符,也是给阳氏家族的保护符。”
父皇的模样,阳玄颢已经记不清了,可是,在湘王谋反的当晚,看着佛前的红烛,他忽然记起了父皇的这番话,那记忆中颤抖的声音让他打开了秘格,看到诏书时,他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想到,父皇在将摄政大权交给母后的同时,也留下一份足以让母后万劫不复的密诏,年幼的他隐隐猜到湘王手中也有一份相同,至少是相似的诏书。
那是年幼的阳玄颢第一次见识到皇室中人的冷漠。
“是因为这份密诏吗?难道母后已经知道有这样一份密诏了?”阳玄颢一边收起诏书,一边思索,“所以,母后急着为我选妃,课业也增加了许多,她是想早日归政于我?”
将一切还原,阳玄颢懊恼地躺在床上发呆,对自己的母后,阳玄颢的心中始终充满着依赖亲昵之情,可是,一直以来,太傅与母后的教导让他无法交出这份密诏——这是他身为元宁皇帝的责任。
因此,他只能沉默。
权力真的会让母子反目吗?
阳玄颢直觉地排斥这个想法,那样温和的母亲一直在教导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怎么可能会伤害他呢?
他不应该怀疑的!
同样用过午膳休息的还有紫苏,因为下午不打算再见朝臣,紫苏干脆换了随性的宽大袍服,也取下了凤钗,解开了发髻,由着尚宫为她打理长发,随后便躺到榻上。
“太后娘娘,赵公公来了。”叶原秋打起珠帘,将赵全引入内殿。
“太后娘娘万安。”赵全走到榻边,恭敬地行礼。
几名宫人小心地调整靠垫,以便太后可以舒服地半躺半靠着。
“外面现在怎么样?”紫苏一边问,一边摆手示意他起身。
赵全站起身,垂手回答:“回禀太后娘娘,皇城外一切如常,并无什么流言。”
紫苏微微颌首,却没有开口,赵全便继续回禀:“因为慧婕妤娘娘即将入宫,今天不少朝廷官员都送了贺礼去尹府,正二品以上的官员全都亲自去道贺过了,齐相大人与谢相大人也都去了。宜婕妤家门贫寒,但是,前几日,谢相为她家置了一处小宅院,这几日,前去道贺的人也不少,不过,品阶大多较低,齐相的夫人也去道贺过,还赠送了一付首饰。”
“很好!”紫苏淡淡地评价,“你让人去宗人府传道口谕,湘王妃上表说湘王年事渐高,请求入内照顾,已经驳回了,不过,前些日子,湘王染了风寒,身边是该有人照顾,就让他的小妾郑云颜进去伺候吧!”
“是!”赵全答应。
“还有,安排一下,十六那天,宜婕妤先入宫,不要着了痕迹!”紫苏淡淡地吩咐,“你先办这两件事!”
“是!”赵全应声退下。
紫苏坐起身,让宫人撤去靠垫,躺下休息,叶原秋打手势让宫人退下,听到紫苏的呼吸渐渐平稳,她悄悄退出内殿。
刚出中和殿,就遇上返回的赵全,叶原秋低头行礼,赵全却笑道:“在下可不敢当,叶尚宫!”
“赵公公……”叶原秋皱眉,却不敢分辩。
赵全见她不知所措的样子,不由叹了口气,道:“算了,原就不干你的事,我也是拿你出气罢了!”
叶原秋这才松了口气,打从她升了尚宫,赵全便一直爱理不理的,时不时地刺上两句,她也有些心虚,只能低头。
“赵公公是将我当自己人,才会这样的。”叶原秋低头微笑。
赵全摇头,笑道:“和你姐姐一样,没心机!”
“谁说我没心机?”叶原秋不满地回他。
赵全失笑,将她拉到一旁,低声道:“原秋,我是将你当自己人,所以,才跟你说这些——太后娘娘的掌印尚宫是那么好当的?你推都不推一下,就应了!这宫里多少人惦着那个位置,你资历才多少?嗯?”
“太后娘娘的旨意,谁敢违背?”叶原秋不在意地反问。
“所以说你没心机!”赵全的眼神简直是恨铁不成钢,“当初,我就不该答应你!总而言之,现在,我也护不住你了,你好自为之!对谁都要留三分心眼,不然,小心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你真以为太后娘娘很信任你吗?”赵全轻叹。
叶原秋不解,赵全也无意再多说了,他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对得起她了,剩下的,只能靠她自己去体悟了。
“赵全在外面吗?”紫苏忽然扬声询问,让叶原秋与赵全同时一惊,赵全连忙答应:“奴才在,太后娘娘有何吩咐?”
“进来。”紫苏的声音听不出太大的波动,赵全也连忙入内,进了内殿,他便看见紫苏并未起身,只是坐在床上一脸沉思的样子。
“太后娘娘?”赵全轻声试探,紫苏却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招手让他靠近。
“娘娘有什么吩咐?”赵全倾身向前,低声询问。
“你,去一趟都察司,不,三司的官衙都查一趟,哀家要知道,三司的长官都在做什么,商议什么,还有把尹家的礼单和前去恭贺的官员名单都找来。”紫苏沉吟着下令,说完之后,才看向赵全,沉声道:“明白了吗?”
赵全点头:“奴才明白,立刻就去办,请娘娘放心。”他知道紫苏的意思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他有这些行动。
“速去速回。”紫苏又叮嘱了一句,可见这件事很急。
赵全立刻就去办,其实,这些事也不需要他亲自去做,他早已有了一班手下,不是什么正经人物,却都很好用,不过两个时辰,他便将紫苏要查的东西全都查清了,于是,立刻赶到中和殿,这时,紫苏已经在看奏章了,也换去了袍服,穿着一套淡青的衣裙,头发也用玉钗挽起,见他进来,挥手让宫人退下。
“叶尚宫,你也退下吧!”紫苏对一旁的叶原秋道,叶原秋心中一惊,却还是行礼退下。
赵全呈上一札便笺,紫苏一边翻看,一边示意他回话。
“三司的长官这三日频频出入尹相的府邸,今明两天还会对腾河一事继续上疏,目的是想将齐相与谢相,至少是其中一人谪出京都。”赵全知道时也吓了一跳,连他都没看出来,尹朔不动则已,一动便惊人啊!
翻着那份礼单与名单,紫苏似乎没有太在意这个惊人的消息,待他说完,脸上反而露出了一抹轻笑,淡淡地道:“请齐相与谢相立刻来见哀家。”
第十五章 巨浪涛天(下)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五年三月十七,册杜氏为婉婕妤,陈氏为和婕妤,王氏为华美人,李氏为德淑媛。
崇明五年三月二十,颁诏全国行恩科大考,以右议政大臣谢清为钦差,巡行江南各州之试,二十一,以北疆新土未宁,命左议政大臣齐朗为钦差,全权处理北疆事务。
接到太后的宣召,齐朗与谢清都是立刻动身赶到了皇宫,两人刚进中和殿,就被紫苏的质问一惊。
“三司什么时候倒向尹相的?”紫苏问得从容,内容却是严肃无比。
齐朗与谢清相互看了一眼,接着低头不语。
紫苏轻叹:“若是我不问,你们是不是就不说了?”
“事情并没有到那么糟糕的地步。”齐朗抬起头,平静地回答,“目前只是三司的正堂大人倾向于尹相,那些人多是朝中的元老大臣,对我们很有些不满。”
紫苏转开头,轻轻冷笑,随后才点头道:“我知道了。对策呢?还是你们很去地方上转一趟?”尹朔若不是想将他们逼离中枢是不会轻易动这一招的,紫苏也是方才才想到这一点,若不是有恃无恐,他又怎么会坐视赵全撤回对他的支持。
也是她忽略了,朝中对这两位年轻的议政大臣不满的人,不可谓少——尤其是那些自恃资历的老人,偏偏齐朗与谢清的任命都是找不出刺来的,那么,与尹朔联手自然是最佳选择了。
谢清失笑,不在意地反问:“你们?”
紫苏微笑,听着谢清继续说道:“应该只有我吧?怎么说,景瀚也是先帝的顾命大臣,那些人还不敢明目张胆地针对他,所以,真正有危险的是我吧?”
“不!”齐朗摇头否定,“随阳不能动。”谢清的身份比起他来更能得到世族的信任。
“不错,让随阳离开成越,那些世族就会疑心朝廷是否想打压世族了。”紫苏叹息,“而景瀚你,也不离开成越,因为你是顾命大臣,上次出使古曼已经是迫不得已之举,这次若是动了你,别人会认为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
“您是说,一定要保持和睦的表象是吗?可是,三司的舆论一起,谁都看得出来啊?”齐朗无可奈何地提醒她,这件事很难两全。
“那我就换三司的正堂!”紫苏冷言。
“绝对不行!”齐朗与谢清同时反对。
“为什么?”紫苏皱眉,她倒认为这可以一劳永逸。
“太后娘娘,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样做,会使朝廷中更多的人倒向尹相。”齐朗皱紧眉头,缓缓道出缘由,“上一次,您未经内阁商议,直接撤换六部尚书,朝中已经颇有微词,只是那一次事涉谋逆,无人想自找麻烦,才没有引来谏言,这一次,您又以什么理由撤换三司的正堂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