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葬宋-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步卒可以利用。
但是于北方的战事频发,骑兵也留下的不是太多了,因为朝中诸位大臣觉得在江南水路和山路并重,骑兵反而会受到限制。还要善加利用江南本地驻军为是,所以骑兵留在江南的并不是太多,南剑州也只有大约三千左右的骑兵。
不过总算有三千的骑兵,韶关的亦黑迷失却是连一千骑兵也没有,在马上得到天下的大元帝国,却只能让亦黑迷失统领三万的步卒驻守韶关,也不能不说有些尴尬,不过亦黑迷失的骑兵都是备李恒、唆都和在云南行省的梁王借调出去剿匪而没有的,倒是也不怨忽必烈的小气。
亦黑迷失当下也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在三月十二,就下令关闭韶关,不允许任何人出入,就算是斥候,也要手执自己的手令才能放其进入。但却不知道已经晚了。这个时候,距离文天祥发起进攻已经过了八天,这八天的时间内,邹捷带着文天祥的亲卫营的八百余人,已经暗暗的进入了韶关之内,在事先安排好的百姓家居住。等待着大军到来时发出的信号。
是完者都首先接到敌情的消息,这个还要得益于唆都此时在南剑州北侧的顺昌县附近驻扎,因为在南剑州唆都麾下扰民,致南剑等路往往杀长吏造反。完者都虽然也是行事狠辣,但是长久驻扎恐唆都重劳民。想尽了办法让唆都去南剑州顺昌县驻扎休整。
不料正巧福建行朝联络在政和的黄华、其弟黄福和陆广、马胜等人举事,黄华本是好大喜功之人,闻听起兵反元,遂打出反元扶宋的旗号,号称十万。以政和为根据地,攻下浦城、崇安等县,围困建宁府,威震到江西的铅山和浙江的江山等地,浩大的声势之下,唆都就是想不知道也不行了,只得带领其麾下四万余众,去解建宁府之围。
临去之时,派人支会完者都一声,这时,南剑州之内元朝官员们才知道事端又要再起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断流(二)
者都觉得此次黄华的头陀军起兵作乱,绝对不是偶然事情,早在至元十五年十一月的时候,黄华就曾经集聚盐夫,联络建宁、括苍,以及民许夫人的军队,发动反元起义。进扰建宁。那时还是完者都率大军压境,不想过于征伐,遂许以副都元帅之职。这个黄华就已经投降了,还一度领着完者都和唆都进攻漳州等处,以功任建宁招讨使。
后来因为受不得元将的气,又怨恨元军不能实现许诺其的副都元帅之职。又弃官而去,完者都也没有在乎过这么一个降将,不过现在这样的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叛乱。肯定是福州那边有所动作才是,要不这个人不会冒险的。
思虑再三,完者都遂不去理会建宁府发生的事情,反正唆都在那里,而建宁府又临近江浙行省和江西行省,是处于三不管的地带。他不去也没有什么大错,不过要是失了南剑州,那可是会有杀身之祸。
因为南剑州当初在文天祥的控制之下,要不是有王积翁这个宋人做内应,恐怕要破真的很难。好不容易得到的福建屏障要是失去,不知道大元还要费多大的功夫才能收复。更何况现在不比前几年了,北方皇上尚且不能自顾,怎么可能还来援救江南呢?
想到这里,完者都竟然和亦黑迷失一样的想法,命令紧闭城门,不允许闲杂人等出入,然后加派斥候人数,每五十人为一队,遇敌即回,不要逗留。能跑回来一个是一个,也好让自己知道在南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这一切怎能逃得过王阿强所统领的雇佣军团呢?在雇佣军团之中,所用的装备在姜明刻意的维护下比赤红军还要精良。每人单手连弩一副,每一伍就有一个望远镜。元军斥候还离得很远就被发现了。
还很从容的布置好包围,先是手雷后是连弩,然后冲上去乱砍一通,往往是元军斥候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已经全部见了他们的偶像铁木真了。
就算偶然有网之鱼,也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回到了南剑州对着完者都只能说是暴民作乱,没有发现大军的踪迹。不过这些暴民用的火器和弓弩非常的厉害。完者都听到这样的汇报只能是倍感郁闷。
就这样,慢慢的等待大近韶关、南剑州和赣州之后。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的注意力几乎都被吸引到这些地方。
而这时候驾亲征的船队已经到了崇明州(就是现在的崇明岛),然后由奔宵军军长赵若率本部保护御驾。其余赤红七军沿江而上,分别寻找早就订好的位置。在姜明的严令之下,不许攻打北岸元军,只是对于南岸城市进行迫降是有反抗者再行攻城。势必攻者必破。
其中。崇明到福山港一段归奔宵军巡游监视。福山港至江阴州由绝地军何林负责监视。并且威胁江阴州驻扎元军。
超影军曾胡军、逾辉军陈山两军负责江阴州至镇江沿线地观察。主要精力放在镇江府地方向。翻羽军赵良、腾雾军柳如夜两军负责镇江府至江宁沿线地观察。主要精力放在江宁府地方向。而江宁往西到当涂。由扶翼军陈友刚负责监控。其中主要精力放在当涂。
当涂到繁昌一段只能交给最后地超光军陆锡明负责主要进攻方向在芜湖。由于兵力所限。只能控制到这一段地距离了。其中主要地进攻目标就是江宁(南京)、镇江、江阴、当涂和芜湖这些临近长江地州府。几乎每军所负责地只有百里地水路只要不靠岸。以元军地远程攻击能力对于赤红军来说。一点威胁也没有。
而赤红军战船上装置地钢炮经过张鹤地改良。有效地射程却能达到四里路左右地。几乎靠近江边地城市都在其地炮火笼罩之下。
当初商议地时候。包括侯强在内。都觉得有些冒险了。每军不过一万五千人左右。就要强攻州府所在。而且这些地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其分散攻击。还不如各个击破。赤红八军以其沿江而上。一路之上遇城破城。遇州破州。然后每占一地。就分别派遣军队驻守。那么也可以达到姜明所说地效果。而且成功率更高。
但是对于形势。他们那里有姜明知道地清楚呢?就算是姜明给他们解释地再清楚。在蒙古人地积威之下。大多数人也不相信蒙古人地北方会乱成什么样子。因为一直以来。蒙古都对大宋保持高压状态。一直到蒙哥战死在钓鱼城下。忽必烈回转上都夺取汗位。一旦有些稳固。那么立即就是挥
掠一番。从来没有消退过。
而且,在宋室老臣的眼里,要是蒙古人真的乱的像是姜明说的那样,还不早点就议和了,这些野蛮人的脾性一向如此。能打的绝对不会放过,一旦有了挫折就会议和,休养生息之后马上又撕毁承诺。堪称是出尔反尔的典范了。
但是姜明却是凭借后世海都、乃颜等人对于元朝根基的破坏,还有元朝为此征战的时间来判定的,由于自己的出现,导致了忽必烈在江南之事尚未平稳之前就遭此重创,对于元朝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且在整个江南,大宋实际的控制区域几乎占了五分之一,整个福建路和广南东路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而且张僖的十万大军、文天祥的近三十万大军和陈吊眼的近十万大军。再加上自己的赤红军和勇军编制,抛开基本上属于自己私人武装的雇佣军团暂时不说。
近七十万的大军啊,总是呆在现有的几个地方,再等几年,恐怕不用蒙古人过来打,自己也就垮掉了,是被拖垮的。想想在后世,十几亿的人口,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才养活了多少军队呢?那可是在农业和工业都是相对比较发达的时期啊。
而现在的沿海:区,虽然已经慢慢的恢复了生产,但是土地荒芜了很久,还要有一个肥沃的过程才能达到一个产量,现在要不是自己占据一个台湾,还有经常在吕宋等岛上横征暴敛,拼命的挤榨那些部落的余粮,恐怕早就闹起了粮荒了,就这样,陈宜中也经常抱怨着没有余粮。
怎么会有余粮呢?七十万大军在那里嗷嗷待。其中还不包括在基隆和台中盆地附近的军工基地,那里也有好几万人吧。
所以姜明必要增加大宋的活动范围,这个也是所有朝臣的共识了。如何扩大和逐步恢复以前的领土,在每个人说来都有不一样的结果,不过幸亏的是,主张投降的朝臣基本上或者死了,或者是在元朝大都享受着荣华富贵,最不济的也在开封的顺昌王朝得了一官半职。能留在福州行朝的,基本上都是死硬的反抗分子。
所以无论结果怎么样,是朝着一个目的,就是如何反攻,恢复故土为目标。不过可能是几年的在海上颠沛流离,大家都对于水军没有了十足的信心,特别是文天祥,现在坐船竟然有了晕船的现象,每坐到船上,都是显得痛苦万分。
而且了姜明的赤红军是以水军发展的之外,还有张僖所部的水军也算擅长水战,但是姜明在没有充足的考验之前,始终不愿意其用操作本来的行当,而且对于范文虎所留下的那几百艘战船,他还是有大用场的。反正凡是高丽人造的船只,姜明就不会用的。
因为他以曾经听说过,高丽人所造的船只质量极差,根本经不起风浪的打击。忽必烈的第二次征日战争就是败在战船的质量上的。布置好这一切的目的,姜明是希望一战能够收复忽必烈所划分的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的大部分土地,然后据长江而守,争取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和一个比较靠北的前沿,那么对于以后的收复中原也算是一个帮助了。
看着其他的赤红七军都渐的离开崇明岛。沿江而上。姜明默默的陪着小皇帝走进了船舱之中。过一会还要见吕文焕派来的密使。商量如何收复江浙行省的事宜。因为吕文焕现在是江浙行省的左丞相。
由于之前阿合马的乱来,让整个江浙行省陷入了慌乱之中,首先让自己的儿子抹速忽充当达鲁花赤,掌握虎符,负责这里的军政事宜,但是随即被中书左丞崔斌参奏一本,扳倒了事。随即崔斌迁授江浙行省左丞,但是没有多久就被阿合马找了一个由头,将崔斌入狱处死。然后江浙行省的管理系统就陷入了混乱,没有办法,才让吕文焕暂摄行省左丞之职,但是没有想到,由于吕师夔的关系。
吕文焕早就准备降宋来表示自己的忠诚,只是被姜明劝住,让其在临安为内应,随时注意元军的动向,其中姜明许多判断的依据都来自于他。
天黑了,吕文焕的密使还没有感到,姜明看见小皇帝赵似乎有些瞌睡了,忙走过去问是否要去休息一会,但是赵却是坚强的摇摇头,示意不用。
看着赵那早熟了的神情,姜明的心里一阵的不好受,其实这次之所以北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皇帝长大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断流(三)
皇帝长大了,就自然不容易被自己控制了,姜明的心的想法,这个想法恐怕是谁也不会想到的。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逆反心里比较严重的时候,姜明已经感觉到赵对于教授他学问的邓光荐已经显出了敌对之意,只是迫于杨太后的说教,才没有表现出来,不但如此,对于杨太后和陆秀夫也有了不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