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万里醉清风-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禅让大典在陪都郊外的一处山顶举行,轩辕诚原想去五岳之首封禅,但实在是路途遥远、劳命伤财,因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了陪都外的一座勉强能称为高山的地方。早在禅让大典开始一个多月前,这座铜鼎山就被皇家列为禁地,只允许人们在山脚下的外围驻足观看,即便如此,也挡不住人潮拥往铜鼎山的热情。
就在禅让大典举行的当天,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铜鼎山茂密的树林中,粗壮的树杈上面,躲过了所有人的视线,有两个人就埋伏在距离禅让大典很近的山坡上。
“习清,你不该跟来。”沈醉抚摸着怀中的长剑,“你可以一个人在谭家集过的很好。”
“是啊,以前是可以,”习清平静的笑了笑,“但现在不能了。”
“我知道你不能了,我也不能阻止你。”沈醉的声音有些嘶哑和哽咽。
“你是不能。”习清的声音愈发的柔和。
放下怀里的长剑,沈醉握住习清的手,两人十指交缠、默默凝视着对方,谁都没有说话。
不远处,金钟大鼓开鸣,禅让大典开始了。沈醉和习清转过头去,望着山道上华盖接踵而过,宫女内侍们彩衣飘飘,鲜花铺满地面,两人相视一笑,正想接近山道,好看个清楚,并趁机行刺轩辕诚。
一声遒劲有力的响箭打断了二人的行动,也引起了山道上人们的惊慌。
只见不知从何处飞出一支利箭,箭头上带着好几个铃铛,在空中发出慑人的脆响,一路呼啸而来,直直的射在轩辕诚乘坐的八骖车辇上,车辇周围的卫士立刻紧张的将车辇团团围住,有人飞身跃上车辇顶端,拔下那枚响箭,轩辕诚从车辇里探出头来怒喝,“怎么回事!”
拿到响箭的卫士立刻跪到轩辕诚面前,“启禀王爷,响箭上有张纸。”
“什么纸?”轩辕诚皱眉。
“是……是……一张写着战书二字的纸。”
“写着战书二字?”轩辕诚愣住了,“就写着战书二字,没别的了?”
“还有一个落款,”卫士吞了吞口水,“落款写的是……司徒风。”“你说什么?!”
轩辕诚惊了,树林中的沈醉和习清也惊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战书二字,落款司徒风!是司徒风来下的战书,但司徒风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者说,即使他没死,可川东军早已全军覆没,司徒风还有什么资格来下这封战书?
尾声
茶馆里的听客们齐齐喧闹起来,“是啊,司徒风都兵败如山倒了,还有什么资格向轩辕诚下战书,还有他到底死了没有,快说快说!”
说书先生喝了口茶水,“容我歇歇再继续。”
“别卖关子了,快点儿。”“快点儿!”“再这么磨叽可别怪我们下次不来捧场。”“你倒是说啊。”
说书先生匆匆吞下茶水,又拿扇子给自己扇了扇凉风,而后袍子一撩,重新站起来,走到台子后面,惊堂木一拍。
“上一回说到啊,轩辕朝禅让大典,盛况空前,但隔空忽然传来一枚响箭,上书战书两个大字,那字写的是龙飞凤舞、刚劲有力,话说这是何人向轩辕诚下的战书呢?正是那兵败如山倒的代王司徒风。司徒风这一下战书不要紧,轩辕诚那个气啊,好端端的禅让大典,给这封战书搅得不得安宁。战书上也没写时间,也没写地点,就战书两个大字。这一来,陪都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司徒风何时会出击,到哪里向轩辕诚挑战,轩辕诚自然是严加防备、不敢懈怠。再说这代王司徒风,也端的是个人物,就在封禅大典两个月之后,他用三千人的鲜血证明了战书二字的真义!就在一个大雪纷飞、寒气入骨的清晨,就在陪都郊外的铜鼎山上,忽然冲下三千勇士,带头的正是那代王司徒风,只见他身披铠甲、手持长剑,一声令下,三千人就向着陪都城内发起了冲击!”
“霍!”“哇!”虽然有些人已经听过好几次这著名的铜鼎山三千人战。但再次听到此处时,众人还是忍不住发出赞叹声。
“再说那陪都是何等所在,轩辕朝新立的皇都,把守地兵将如云,三千人又如何能撼得动一分一毫?最后这三千勇士全都血洒疆场。司徒风也力竭而死。但这还不算奇的。更奇的是,三千人战那一仗打的是昏天黑地、山河为之动摇、草木为之动容。居然还有两位中途加入三千人的义士。”
底下地听客纷纷点头,“正是。正是。”
“那三千人都身穿孝服,自知有去无回,另外两位中途加入地义士,却一个穿青衣,一个穿红氅。只不知是何方英雄,想必也对那轩辕朝恨之入骨。三千人战之后,铜鼎山的南山坡改名血祭坡,每年都有行人前往祭奠,乱石岗中,多少英魂如昨。”
说书先生还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一个茶客命小二封了一小封银两送到说书先生手中,说书先生打开一开,居然有二两之多。连忙朝着那茶客地方向作揖道谢。茶客是个看上去三十左右的男子,男子只微微对说书先生点了点头。随即离开茶楼。
小二从后面茶客后面追了上来,“祈公子,你地伞。”
“多谢。”男子接过伞来,望了望外面的天空。
此时,距离三千人战已过去了七年,就在五年前,登基大宝、风光无限的轩辕诚一日忽然猝死在朝堂上,据说是长年过度亢奋、也是力竭而死,世事难料,原本就对轩辕朝卷土重来极为不满的各地起义军一下子有星火燎原之势。而更为添乱的是,轩辕诚没有子嗣,轩辕昙又在禅让大典之后就病死了,轩辕氏已没有什么能继承大统地后人。朝臣们扶植了一个年幼的只有七岁的轩辕氏后代,但一直得不到天下的承认,而轩辕朝的地盘也在不断的征战中越来越小。
于是,华夏大地重新陷入了你争我夺、互相讨伐的割据状态,所不同的只是这次割据的诸侯换了一批人而已。
男子缓缓离开茶楼,走在青石板铺就地街市上,这里是凤城,司徒氏地老家,而走在这街上的男子正是前朝轩辕朝地内廷将军祈承晚,祈承晚于七年前辞职归隐,于乱世中到处漂泊游走,七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从信守关、紫云峡,到老皇都、柳城一直到凤城,祈承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找寻些什么。
乱世的变化总是很快,仅仅七年,弱小的轩辕朝似乎已经被人们所遗忘,新的霸主从民间崛起,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前尘往事如今更多的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用于消遣的谈资,就像在司徒朝的老家凤城,三千人战是说书先生的必备段子。
凤城外的河面上烟雾蒙蒙,祈承晚叫来一个船家渡河,上船之后,祈承晚倚坐在船头,回想起自己这一生的戎马生涯、跌宕起伏,如今只剩嘴角一个淡淡的微笑。
“客官,您渡河后要去哪儿啊?”
“我要去江南谭家集。”
“哦,那地方我知道。”船家显得很兴奋,“那儿有个有名的神医郝郎中,对了,他那个药堂叫什么来着……”
“清醉堂。”祈承晚接话道。
“对对对,是叫清醉堂,客官你说一个药堂咋叫这种名字呢?”
“呵呵,我也不知道。”祈承晚心中升起一股隐隐作痛的感觉,“应该,有它的原因吧。”正是听到清醉堂的名号之后,祈承晚两年前曾经去过一次,他以为自己会见到习清和沈醉,清醉堂,这名字太明显了,但他失望了,他见到的郝郎中真的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好郎中,医术似乎很高超,但也仅限于此。人是热心人,只是……他不是习清那样的人。
不知为何,三千人战之后,祈承晚在心底一直有个隐秘的期望,他期望习清、沈醉甚至是司徒风都没有死,他们还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带着当年奔腾热血的余温、带着和祈承晚一样的属于前朝的记忆,哪怕是此生再不见面,至少,他们可以一起怀念。
山河是一样的山河,但人已不再是那些人,最近祈承晚觉得自己老了,老的如此迅速,以至于他迫切的在各地寻觅当年旧人的影踪。
河面上传来一阵悠扬的琴曲,祈承晚侧耳倾听,命令船家向着琴曲所在的方向靠过去,一艘画舫远远的在河面上行过,祈承晚霍的站了起来,就在那画舫的窗棱间,他似乎看到三个人!一个身穿白衣,一个青衣,一个披着狼皮大氅,祈承晚想呼喊,但声音哽在喉间,因为就在下一瞬,他明明白白的看到,窗棱间只有一个女子的身影,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女子正在弹琴,琴声是从那女子指尖流溢出来的。
“我糊涂了。”祈承晚颓然坐下,“怎么可能是他们,唉…………”
下船后,天际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祈承晚打着伞继续前行,慢慢走出了凤城,此时,从他身后响起一个嘹亮的声音,“卖酒喂…………!上好的儿女………
祈承晚猛然转身,就见一个小伙计挑着酒坛,正朝这个方向走来,祈承晚急切的走上前去,“伙计,你这酒是儿女?”
“当然,如假换包的儿女,前朝的宫廷御酒哦,代王亲手酿制的,公子要不要来点儿尝尝?”
“我来一碗吧。”祈承晚看着伙计从旁边的竹篓里拿出一个小碗,擦干净了递给祈承晚,又帮祈承晚斟满了,“公子,我这儿有空的酒葫芦,要不,您买上一葫芦回去吧,反正也不贵,才十五文。”
祈承晚接过小碗,一饮而尽,入口甘甜、香气四溢,但这不是儿女,根本不是,和祈承晚当年在山洞里喝的、司徒风亲手递出的儿女不可同日而语。祈承晚失笑,自己这是怎么了,明知不会是真的,但还抱着一线希望。尽管酒不是真的儿女,祈承晚最终还是买了一葫芦酒,别在腰间。
抬头望着茫茫前路,祈承晚也明白了一件事,逝去的不会再回来,恩怨也好、纠葛也罢,属于他的一切往事真的已随风而去。
儿女已经是一个传说,司徒风也成了一个传说,传说里知名的、不知名的、平庸的、超凡的人,也都已走远。
唯留像祈承晚这样的人,还会在每个路口、每次转身时默默的怀念。
新生的霸主们比前朝的轩辕诚、司徒风们更加的心狠手辣,争夺也更激烈,或许今后,他们也会成为传说。
但是,像习清、沈醉、司徒风那样的人,或许,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了。
祈承晚确实想念他们,如同一个独自踯躅着的旅人想念当初路过荒漠时的美景。路过荒漠时的险恶已经忘怀,心中只有美景永存。
江山万里春犹在,琴声一曲醉清风。
'全文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