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眼人生-第8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思静和被告方的律师李彼得。
作为律师讲话自然是很有分寸。均以法庭还没有判决为由不能
进行评论,拒绝回答任何的问题。即便是这样。所有的记者们也都
清楚了一个事实,飞达地产将会输掉这场官司。而且还会输的很惨。
下午的辩论继续进行,陈彼得又提出了双方庭外和解的要求,但是,却被李思静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在陈述中说道:“鉴于被
告在这个案子当中采取的种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的当事人已经明
确的表示,不同意与被告进行庭外和解!我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现在距加更章节还差力朵鲜花啦,书友们要雅起啊!!!
一千三百四十章一个题目两个内容
延期审理的申请被法庭驳回,庭外和解的要求,又被原告拒绝,李彼得依然不死心,又提出了在五月花广场工程建设当中,是由于一些官员随意转包工程,吃回扣致使建筑单位无利可图,偷工减料这才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开的房产销售不出去,造成他当事人的巨大损失,无法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的事实。
李彼得本来以为经过宋维达的活动之后,这些法官们是能够采纳他提出的这个事实,这样以来,飞达地产继续拖延的目的就又一次达到了。
牵扯到官员**的问题,这就不是法院所能够管辖的了得的。必须要有纪检和检察部门介入调查。法院要是想弄清楚这个事实,就必须再次休庭,让被告补充证据。只要是再休一次庭,飞达地产所有的准备工作也就完成了,到时候即便是官司输了也无所谓了。
李彼得的算盘打的倒是挺精明的,但是,法官以与本案无关为由否决了飞达地产提出来的主张,这倒让李彼得大惑不解。在来安江之前,宋维达曾经讲过,他已经做通了顺海省高院的工作,那里的法官是会为他们提供方便的,但是,狡猾的宋维达并没有告诉李彼得他做通了的是哪一个法官的工作。
看了看一脸严肃的法官,李彼得到此时感到没有办法了,看来这次要继续拖延下去的目的,是绝对做不到了。
在接这个案子之前,李彼得经过慎重的研究,也认为飞达地产在这个案子当中胜诉的希望是非常的渺茫,如果不是贪图飞达地产丰厚的律师费,李彼得才不想给他们代理这个案子呢。不管怎么说,输了官司都会对他这个常胜大律师的名望造成一些不好影响的。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案子,法庭也是很慎重的,不可能当庭就作出宣判,于是,在案件审理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华夏日报社吴记者的采访,在市委宣传部的全力配合下进行的很顺利。十几天后,吴记者拿出了初稿,一天的下午,吴记者单独一个人来到了于富春的办公室。
简单的握手寒暄后,吴记者从包里拿出了稿件:“于部长,采访工作现在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这是我们写出的初稿,请宣传部看一下。如果与事实没有出入的话,我们就要准备提请报社总编刊出了。”
这是一个题目,内容相左的两份稿件,第一份实事求是的总结了安江市委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中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洋洋洒洒足有几万字。如果这份稿件要是能够表,无疑会对安江市委起到一个正面的宣传作用,对中央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以起到一个很有利的推动。
而第二份稿件则不同了,除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之外,还对一些事实的认定采取了一种极为模糊的态度。比如说安江市委宣传部一开始就对吴记者讲过,安江市委只完成了市直机关的工作,而下面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希望记者在采访中能把目光投向已经完成了这方面工作的市直机关。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份稿件却把重点放在了下面的区县方面。虽然讲的也是事实,但是,这份稿件要是表出去,无论怎么看也都会给人一种没有完成任务,欺骗中央的感觉。也会误导一些人对中央的政策产生怀疑。
吴记者用他那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眼神看着于富春,偶尔露出来的贪婪目光,代表着吴记者这次来是想要达到某个目的。
于富春看完了这两份稿件,也有些明白了吴记者的目的,看来是到了讨价还价的时候了。
“吴记者的大作我已经拜读了,我不明白的是,怎么同一个题目会出现了两份不同的内容呢?”
吴记者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了一眼于富春,神情有些古怪的说道:“于部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稿子内容就会有区别的!”
“吴记者,我记得在你们刚来到安江市的时候,我们宣传部已经和你们做过一次沟通,也和你们讲明白了,我们的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并没有完成。穆书记也多次提到过这个问题,希望你们的采访主要面对市直机关。这两份稿子我认为前一份是实事求是的,对后一份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吴记者没有就这个话题讲下去,而是大谈特谈起他这次下去采访是多么的辛苦,为了写好这份稿子,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言外之意,就是这份稿子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安江市要作出一些补偿。
于富春也绝对不是个傻瓜,他也知道吴记者和他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想要一笔润笔费。这也不能怪吴记者的贪婪,而是眼下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虽然中央明令禁止不准刊登有偿新闻,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呢?
一些地方官员想出名都想疯了,只要是报社肯给他们报道,花多少钱也都愿意。一个想要出名,一个想要钱,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潜规则,不论这个记者是不是带着任务下来的,也不论他的报道是不是属实,只要是能在表的文章中把采访对象夸成了一朵花,就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润笔。
“呵呵,吴记者为了这次采访报道确实是很辛苦,适当的营养费我们还是应该补贴的!”
吴记者听到于富春的话,半闭着的眼睛全部睁开了,对于富春大倒起苦水来,说他的工资是如何的低,唯一的女儿要结婚了,想要在报社附近买套两居室的房子,自己这个当父亲的都没有钱给他买!
于富春吃了一惊,他作为一个宣传部的部长,自然对各地的新闻掌握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也知道,现在京城华夏日报社所在区域的房产价格,已经达到每平米一万多了,两居室的房子最少也得七八十个平米,这就是说,如果要想让吴记者把第一份稿件出去,安江市就必须要付出接近一百万,。
于富春在来安江担任宣传部部长后,也和其他地市的一些宣传部长做过一些沟通,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宣传报道当中的一些猫腻,对于各个报社表文章的价格也有过比较。于富春也知道,按照目前的价格吴记者要的这个价格并不算高,还算是公平合理。
价格公平合理是一回事,但是这笔钱能不能给他,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于富春也非常清楚,穆国兴这个市委书记的行事方式和脾气性格。他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他要是不同意做这件事情,其他人就是说破大天也没有用。
于富春想了想:“吴记者,女儿结婚我们当父亲的当然要为她做点事情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嘛。你为我们安江市委的宣传报道呕心沥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我们安江市委也应该有所表示。这样吧,这两份稿件你先放到我这里,我拿去请穆书记审核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这就是于富春讲话的高明之处了,把这两件事情捆在一起说,让谁也说不出这句话有什么问题来,你要说是于富春要听听穆国兴会不会拿出这笔钱的意见呢,也可以。要是说让穆国兴对这份稿件提提意见也合适,这就是官场中所谓的暗示。虽然讲话的双方都很清楚,可是,你要把原话搬出去,还真的找不出半点毛病来。
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笔杆子杀人
在一般的情况下,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吴记者就应该主动告辞了,回到酒店休息,静等于富春给他回话了。
吴记者也很清楚,只要是这两份稿件同时拿到穆书记那儿,穆国兴一看就会明白的,很有可能会答应他提出的条件,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的,难道安江还会列外不成。
事实就明摆在那里嘛,这两份稿件所反映的问题都是真实的,并没有弄虚作假。假如安江市要是给了吴记者这笔钱,答应了他的条件,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一份稿件交上去表。这样以来双方就皆大欢喜了。
假如安江市委不同意出这笔钱,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二份稿件交上去。在报刊上不表那是总编和宣传部的事情。但是这份稿件作为内参摆在中央长的案头上却是肯定的。
即便是中央感到有什么问题,派人下来调查,也调查不出任何问题来。稿子里反映的问题都是事实。既然在采访中是实事求是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也就是吴记者敢有恃无恐这样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件事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为什么各地对记者这个行当是既爱又怕,有的地方甚至还提出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口号!就是担心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记者们笔下胡写乱写的。
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也不缺少一些能够严格自律一身正气的记者。有些地方官员怕记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怕记者给他们爆了光,影响到了他们的前程。但是,像安江市委这种情况,吴记者又是奉了中宣部的指示,来进行正面报道的,如果要是胡写乱写的,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有人常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杀人的方式,一种是枪杆子杀人,还有一种就是笔杆子要人命!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实,是否有道理与合理则没有人去细究。枪杆子虽然可以杀掉无数人,但是最后国人现还是笔杆子厉害,一来它杀的都是厉害人,二来它杀人不见血。
就拿吴记者写的这两篇稿子来说吧,虽然标题是一样的,却是内容却大相径庭,同一个事情却可以写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内容,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吴记者笔下的功夫了得,真是能把黑的说成了白的。
这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份稿子是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从安江市已完成市直机关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所作出的成绩来正面宣传安江市委的,这是符合中宣部领导指示精神的。
而第二份稿子就不同了,他是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写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是处在一个过程当中,当然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把出现的这些问题当做一个结果,写出来的稿子就很难代表事情的全部了。但是他造成的影响却一点也不比前一份稿子小,甚至还更大。
吴记者没有主动离开,于富春也不可能赶他走,一方面是个礼貌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于富春感到吴记者还有话要讲。
“于部长,这次到宁海区政府采访,恰巧碰到我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于富春不动声色的注视着吴记者,他已经明白了,吴记者这次来不仅是要钱还要替人要官。
吴记者讲得也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