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道天堂-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听见下面喊着:“斩大臣了,杀头了。”
夏盘听了,心中一惊,难道是有什么变故?当下仔细看了下去,却见得一些甲士排列上前,押着数人上了刑场,却真正是午时三刻来处斩。
“这是礼部侍郎苏昌,还有御史朱云门啊!”有认识的人议论着。“听说是弹劾相爷。说是欺君。反被议大罪而处斩了。”
夏盘听了,心中就是一惊。礼部侍郎是正四品官,御史虽然品级不过五品,但是权力很大,可弹劾群臣,连历任宰相都对其很忌惮。
想不到却被高相,说杀就杀了。
心中度测,正想去亲见,这时,一个校尉走了进来,说着:“谁是李府夏盘?”
夏盘连忙上前,说着:“小人正是。”
“相爷要见你,你立刻随我去罢!”这人面无表情的说着。
“是,小人立即就来。”说着,他摸出一个五两地小元宝,暗中递了过去,这个校尉收了,脸色顿时就变好了许多。
匆忙吩咐了几句,换了衣服,夏盘才出门,一出门,就见得本来晴的天,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了风,天阴阴沉地。
上了马车,跟着那个校尉前行,一行人走了一刻时间,这时,正是中午了,见得宏伟的相府之中,竟有上百辆车轿守在外面的正门,一眼望去,就知道是有品级地官员——百官来朝,几是小朝廷了。
心中如此度量,却走着侧门,如是方信前来,自然从正门而进,但是区区一个管事,能从侧门而进,已经算相当客气了。
从侧门而入,绕过三重门,沿路甲士森严,直到一间**院前停了下来。
“相爷正是招待百官,你且在这里等着,如是召见,自然会通报与你!”这个校尉得了些好处,如此说着。
“是,麻烦大人了,小人在此等候就是。”
虽然中午饭都没有吃,而里面香喷喷酒菜传了过来,他还是不敢丝毫怠慢的说着。
直等了一个时辰,才有一个老仆出来,说着:“相爷让你进去!”
进了院子,来到一处小厅外面,就有几个少女守在门外,这人先去里面,稍等片刻,就有一个声音从里面传出来:“进来!”
夏盘一进入厅里,见得一个老者,虽已六十,却只显五十左右,不敢细看,上前一步,屈膝跪倒:“小人李府执事夏盘,奉我家主上之意,拜见相爷,愿相爷寿比南山!”
高明统才吃完宴,见此,也不说话,稍一抬手:“起来罢,礼单本相也看过,你家主人奉上如此大礼,不知有何求啊?”
夏盘听了,起身,不敢直视,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恭谨递了上去。
自有侍女接过书信转呈给高明统,高明统打开,拿来看了看,里面自然是恭谨之词,但也不泛着一些真意。
为政治者,就要从里面揣摩出意思来,高明统为官数十年,为相十数年,自然是一看就知道有什么意思,当下凝神思考。
夏盘侧眼而观,果见得此人紫气凝聚升腾,心中顿时大定,知道这方玉玺,的确已经转折到了此人手中,已经完成了方信的吩咐。
片刻之后,高明统放下书信,他掌朝廷多年,自然有着气度,就问着:“西南地情况任何?”
“回秉相爷,西南蛮军凶狠,多以骑战,野战难以对抗,但是却不擅长攻城,所以主人就望朝廷许之屯田,又修城墙而防之。”
西南军凶狠,这早已经知道,十数年来,朝廷屡次大败已经证明了这点,因此高明统听得微微点头,说着:“说起来,能守住,就已经是功劳,你家主子之功,本相已经知晓了,至于屯田嘛……”
他细细想了想,从情报上说,屯田也只有十数万人,补满三镇五卫也不足,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说着:“这事尚可议之。”
这句话实是许了,夏盘顿时大喜,这二件事作成,他的功劳就大了,连忙跪下磕头:“谢相爷,谢相爷。”
高明统受了礼,却是挥手,夏盘就恭谨地退了出去。
等他退了出去,就有一人从后面转了出来,说着:“相爷?”
“哼,区区一些金银,就想糊弄本相,不过,这人还算知趣,西南蛮兵凶狠,本相朝中之事正急,先不必去管他,等他屯完了田,朝中也作完了事,再取之不迟。”高明统冷笑的说着:“如是吃趣,还可用之,如是不知……”
那人听了,一想也是,现在最要紧是朝廷,这次借机杀得几个大臣,不过是开端,等朝廷鼎定,这区区几万人也算不得什么,当下躬身说着:“是,主上英明。”
第一百六十章 成蛟龙(下)
永安十二年四月,上许之军屯,但是只意思意思,发了五万石粮和五万两银子
受到圣旨,方信立刻下达命令进行军屯
军屯自然不是一窝蜂的而上,首先就是现有军队自己内部
三镇五卫的军户,全部整编,方信借机,分为精兵、正兵、新兵三等,留在关后的不给予土地,出关军屯者,按照等级不同,得十亩、二十亩、三十亩地,又把一些受伤制残的老兵,安排为屯田的伍长之类
大楚立国,军户也曾经分得田地,但是一百五十年后,人口繁衍,土地早就不堪分配,再加上吞并、贪污、扣克,以及大量罪犯流放边疆为兵,所以军户已经陷入困境,不能糊口,再加上战争,大量流民入关,参军者只靠少量军饷勉强养活家人
这次军屯,反响比预料的好,大部分军户都愿意出关屯田,由于是自家人,因此军人顿时动员起来,与三道子县,上万兵马士气如虹,随时等候着迎击蛮军的侵入。
方信组织起来也很是井井有条,有战斗力的军户,先进行屯田,强壮流民参与劳动而获得粮食,先规划好,建20个棱堡,分布在全县各据点,以后屯田的据点就被分割和控制
就算将屯田分成五批,但是十数万百姓,加上数万军户,里面的关系别提多麻烦了,幕府的人马,全部抽调而出,完成此事,直忙的天昏地暗
趁这个机会,方信也在名正言顺锻炼和充实幕府班子。=幕府只是半官方性质,因此里面的编制可以调整
“主上,现府中长史一人,总揽全局。”
“文薄参事一人,文薄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户籍和文书来往。”
“仓曹参事一人,仓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仓库和钱米来往。”
“建兵曹参事一人,兵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将士档案。以及新营训练。”
“骑兵参事一人,副参漱人,掌幕府二百五十骑!”
“从事以后吏员另录!”
这些人员,都必须方信一一见面和批准,这可非常费心的工作,方信忙的团团转。
好不容易把这事处理完毕,就又听见一人又说着:“主上,这是各堡堡长地名单。还请主上裁决。”
此人就是姜清柏,圣旨许了他为三道子县县令,但是他态度越发恭谨,拱手恭立。
把文件摊开。入眼,里面是二十个名字,方信看了,又看看后面的附录,都是军户中原本老兵充之,但是大部分是伍长火长之类,并非原套的指挥系统,点了点头。说着:“让这二十人前来见我一次。”
“是。主上。”姜清柏原本功名只是秀才,年才二十许。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来作这个县令——虽说县令,但是以后至少三分之一实力在其管辖下。
不过这些日子来,此人调度有方,上应心思,这县令虽然是一个空架子,事事汇报,但是也干的有声有色,极擅长组织和协调。
方信笑着:“清柏请坐,你作的不错。”
“这事事关十万百姓,那敢懈怠?主上对我有提拔之恩,下官只有粉身而报。”他正色的说着。
“你这些日子,对此县有何感想?”
“回主上,三道子县还好,山地和丘陵不算很多,可开发的农田很多,只是县里只有一条梅里雪河,各堡用水和灌溉,问题很大。”
“恩,水的问题,先是井,各堡建造时,就要打井,而附近也要挖掘渠道引水,至于引水之物,还在于水车。”
此时,实际上帝国各个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方信自是知道引进先进科技对位面产生地强大反作用力量,这事难以为之,但是就算不用这个,单是引进一些发达地区的技术,已经足够了,他淡然说着:“这事,我已经遣人去南方,取耕田老农和工匠百许人,上次传信而来,已经快到了,你可用他们来改善屯
“是,大人。“本省多是丘陵山地,现在说还太早,等以后收复了一些郡县,就可用我在当年拦溪筑陂之法,而丘陵也可养牧一些马匹和牲口。***。***”
“是,大人在南云郡任知府,就用此法开垦十万亩田地,活民十数万,下官等人当年,闻之就非常佩服。”姜清柏说着。
“恩,这些话不必多说,你觉得一月建一批,来得及不?”
“回主上,军民动手,如果不涉及开垦田地,补种粮食的话,那一个月足够了,一月一批,先安排军户,不但可安将士之心,也使日后流民分散安插在其中,可有条不紊编户编甲,主上之法,实是良策。”
“今年一年,完成十数万人屯田,完全可以,只是就算有着部分补种,收获也是不大,粮食上不但不能收缴,而且,要有所安抚才是。”
方信听了,苦笑地说着:“今年不收粮,是可以,但是安抚,难,本抚的粮也不多了,军中也要粮啊!”
方信就算有粮,也不会向百姓发粮,最多在青黄不接时,施点薄粥让他们勉强活下去就可,现在整个政策,就是艰难度日——这是一举四得。
首先,就是减少了朝廷地猜忌和注意,本来按照正常情况,是没有多少粮钱,如果方信有大批粮食发向百姓,哪还得了,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现在虽是屯田,却第一年,艰难度日,挣扎在死亡线上,倒是正常。
第二就是通过这种艰难的过程。锻炼了新组织的幕府的人员,使他们迅速成熟和合格,这对以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就是获得百姓的感恩,事实上,按照权谋学,直接施粮并不会带来感恩,组织他们通过艰难地劳动而获得改善,才会获得真正的感恩
第四也是在情况没有成熟前。减少对商业系统地依靠,也减少朝廷对这方面的注意
姜清柏却不知方信的用心,听了。沉默了一下——的确如此,方信手中虽然还有些粮食。但是却是稳定军心所用,等闲不可拿出来。
再说了几句话,他却突地说着:“主上,下官新有一个故友前来,颇有些才干和抱负,愿荐于主上。”
“哦,如此甚好,现在他人在何处?引来我见。”方信听了。有些惊讶地说着,以他的小心谨慎,推荐地人,应该不会差。
“就在门外等候。”
“如此就传他进来。”方信说着。时到今日,方信当然不可能学什么三顾茅庐,这种作法不但有损威仪,也让人觉得有异。
当下就有人出来传令,没有多少时间,一人就进来,进得大厅,就跪下:“小人风适。拜见巡抚大人。”
方信先是望去。就见得他三十岁左右,似是已经洗换过。没有任何风尘之色。
方信细看而上,这时所见不同,只见此人青气笼罩全身,几有半尺,面格之局也不可小看,至少是一府一地之才,心中大是喜欢,面色上却一切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