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20世纪最后的浪漫-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伙儿侃摇滚
  梁和平(39岁,属马,B型血,普遍认为是大陆摇滚界精神领袖,但几乎没写过有关摇滚的东西,曾帮助组织崔健演唱会,至今其弟梁卫平还在为崔健做经纪人工作,本人在中央乐团供职,专业为键盘):〃摇滚乐分为两种,有重精神的,有重形式的。最好的应该是精神与形式相结合的。如果光重形式,披长发,穿摇滚服,心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儿,在我这里是不认的,这根本不是我们要的。摇滚应该重精神,这得从个性讲起:有的人受了很多苦难,但他总是逆来顺受不反叛。有一天他不受苦幸福了,他也还是这个心态;有的人日子过得很好,可就是不满足,看不惯现状。这就是个性。摇滚人需要这种个性。〃
  黄燎原(27岁,88年毕业于华侨大学,毕业后曾在《桥》杂志社任编辑。92年开始做宣传摇滚文章,是圈内人承认的〃功臣〃):〃摇滚乐诞生于美国。它的英文名字是'Rock And Roll'。这个词在1951年因著名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艾伦·弗利德首次使用而开始流行起来。摇和滚的原始意义,是黑人土著的'做爱'。摇滚乐来源于黑人音乐'节奏与蓝调'(Rhythm&Blues),后来与美国白人音乐'乡村与西部'(Country&Western)融合而成形。经过欧美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当代风靡世界的独特的青年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摇滚乐也进入了中国大地,它深受广大青年的喜爱。我国的一些前卫音乐家也开始了这类音乐的创作实践,他们融中国民歌、戏曲、曲艺、摇滚于一身,开创了中国韵味的摇滚世界。我从小喜欢音乐,尤其喜欢摇滚乐,前两年我就写过一些有关摇滚的介绍,但根本没地儿发,摇滚乐一开始就不被提倡。当初写摇滚,没少遭人误解,连很多朋友都说我,领导更是把我当成不务正业的人,后来我干脆从《桥》出来了。下一步我准备要批判摇滚了,为什么批判?比如他们有人吸毒、素质低,搞摇滚的,很多都说不出什么是摇滚,摇滚精神是什么。〃
  金兆钧(35岁,《人民音乐》编辑,活跃的音乐评论家):〃摇滚乐在西方,它是后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可以说是吃饱了撑的,在物质生活丰富以后,年轻人开始重新寻找人的位置,对传统发生质疑,如'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的反清教,60年代的反战、民权运动等。再往后是吸毒,吸毒是不承认这个世界,人为地制造一种现实,用吸毒达到逃避现实,进入一个舒服、自在的世界。在中国,摇滚界把西方与中国的哲学融在一起,如崔健认为摇滚是一种精神,他信奉儒家,忧国忧民,崔健实际上是个比较传统的人。梁和平信奉王阳明,追求人生的绝对真实与内在的东西。王迪则说摇滚什么都是就不是音乐。'唐朝'强调重金属,用大唐帝国来批判现实。'黑豹'是温和摇滚。再往下,就是无所不包的媚俗的大众音乐。但摇滚人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摇滚带有一定的叛逆色彩。摇滚乐与流行音乐有着根本的区别:摇滚乐继承的是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它的音量大,音乐是不谐和的,观众是参与式的;而流行音乐,是创造一个不存在的美好世界,音量小,音乐谐和,观众接受的方式是欣赏性的。另外,玩摇滚的人都很刻苦,创作态度诚实,对自己认真、负责。〃
  黄晓茂(著名歌词作家,时为香港大地唱片制作有限公司音乐制作人):〃我个人比较喜欢摇滚,也希望他们越来越好。摇滚乐的前景应该是不错的,但就看官方对它是否认可。世界上不提倡摇滚的有一个半国家,一个是中国,半个是朝鲜,在中国,不提倡就是不允许。摇滚乐反传统、反限制、适合年青人,有所谓的煽动性吧,其实说白了并没什么,它就是一种音乐形式,就是一种喜好。〃
  华宝龙(40岁,文革中蹲过监狱,至今未婚。时为中国文采声像公司音乐编辑室主任):〃中国绝对需要摇滚!摇滚乐最初在西方也被视为洪水猛兽,政府也禁止,这只能说明它是一种进步的东西。摇滚乐不同于歌呀妹呀那些东西,它是一种力量,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摇滚是个性化很强的东西,崔健为什么受人们喜欢?就因为他对社会的反思,他身上具有很强的个性。我们的社会太缺乏这种东西,为什么建国40年来发生了那么多惨剧,就是因为有个性的人太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绝对需要摇滚。〃
  歇斯(27岁,中国戏曲学院打击乐教师。1990年4月组建〃黄种人〃乐队并任该乐队主唱及主音吉它,喜爱重金属,作品有《孩子》、《泪》等。92年10月,〃黄种人〃曾与日本摇滚乐鼻祖冈林信康在北京、天津、深圳、广州做巡回演出,颇获好评。该乐队现已解散):〃摇滚有很多很多种,真的摇滚是个人对生活的评价。摇滚只是现代人给它扣上的一个名词而已。历史上就有很多摇滚,但那时不叫摇滚。比如杜甫,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种个人对生活的评价,那种精神就是一种摇滚。屈原就是摇滚大师,还有《硕鼠》,大耗子,大耗子,你丫吃我喝我,还他妈说我不好,还天天搜刮我。摇滚表现的东西,有的人也体会到了,可他说不出来,也没有地方说而你说了,他就拥护你,要不怎么会出现学生领袖哇,因为他他妈敢说会说,咱底下不敢说,他一说我就跟了你,反正出事是你的事,我操,不出事时跟着拥护,蹭吃蹭喝。摇滚有思想的、音乐的,中国民间音乐里也有摇滚,你听河南坠子那老头唱得真摇滚,那嗓子,嘿(学唱)──孙二娘,一刀就解决!〃
  王迪(30岁,8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世界知识画报》社做两年美术编辑后辞职从事流行音乐活动。86年5月,在为庆祝〃世界和平年〃举行的〃全国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首唱《一无所有》时的伴奏者之一。时任香港大地唱片制作有限公司音乐制作人):〃摇滚精神简单地用一句概括它的灵魂就是'我操你妈'。但摇滚乐现在已经是一种具有文化性的表现了。它越来越商业化,外表和内在的修饰也越来越多了,因为没有这些东西,摇滚乐难以生存,这是良性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我们常说摇滚圈是个大村,农民心态很重,投机性很大,只要有台湾公司签约,摇滚乐队会疯狂地涌现。中国可能有摇滚乐吗?不可能。中国的摇滚乐没有根基,因为中国的文化中缺少批判精神,因此也就缺少了摇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缺少了摇滚中灵魂的东西。中国目前之所以有摇滚乐存在,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在历史上相对特殊的时期。中国的摇滚乐是纯'拿来'的。〃(摘自93。1,《创世纪》黄燎原文《摇滚歌手的自白──王迪、蔚华采访日记》)
  徐一晖(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职业画家。时居圆明园艺术村):〃北京的摇滚乐队为什么这么多这么火?是因为北京这种特殊的背景。现在人们的压抑来自两方面:思想和性,摇滚乐正是这两方面的东西。西方最早出现摇滚时,也是因为思想的困惑,性的压抑。〃
  候牧人(41岁,老知青,中央歌舞团钢琴家。曾统筹、主唱《红色摇滚》与《候牧人专辑·我爱你中国》,其中《我爱你中国》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月金曲》评为首期10首金曲之一):〃《我爱你中国》不算摇滚,《红色摇滚》那盒磁带用'摇滚'两字,出于商业目的,开始想了很多名字,都不贴切,最后起了这个名字后觉得很好,因为里面有很多革命歌曲。我怎么看北京摇滚现象?是现象吗?不知道(笑)。我觉得很必然。摇滚乐在大陆还不是它本来的面目。有很多变形的地方,挺生硬的,北京摇滚乐队创意性不够,模仿的程度比较多。摇滚乐是对西方生活方式的一种移情,摇滚乐其实是很平民化、形式自由的东西,给你自由让你参与,它应该是从很底层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摇滚乐介入政治、反战、环境保护等,代表最底层老百姓的利益。〃
  徐沛东(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著名青年作曲家。作品有《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我热恋的故乡》等):〃我本人不是很热衷于摇滚乐,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于这种音乐。从严格意义上讲,摇滚乐不是一种完整的音乐,它更多地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应,也因此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共鸣。摇滚乐有一个特点:往往台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歌手还累,还激动。但我听了却激动不起来。我认为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应该强加限制,而应该引导让它健康发展。虽然我对摇滚乐有些吃不消,却很喜欢它的一些特征,比如它的时代冲击力、反叛性以及剽悍强劲的音乐风格,所以我在中央电视台近期将要播放的《古船·女人·网》的主题曲创作中,就吸收了摇滚乐的一些创作手法,我希望构成一种中国农民的摇滚,能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摘自《湖北广播电视报·增刊》刘卫平、田慧:《徐沛东访谈录》)
  第四章 实验戏剧与影视(1)
  当我记录着北京的美术、音乐、舞蹈这些行当的自由艺术家们的生活时,有一块似乎更神秘的领地时不时地传来讯息。我知道我不能忘了它……
  牟森:在戏剧中寻找彼岸
  这个身高一米八二的北方男子现在除了彼岸以外,一无所有,他活象一个人群中的唐·吉诃德。在一个理想主义和终极价值几乎完全被欲望淹没的时代,这个唐·吉诃德企图重新唤起人们对彼岸的记忆,他在做神让他做的事。
  ──于坚
  93年5月5日,我在艺评家栗宪庭家里采访摇滚人何勇,第一次见到牟森。这时我正忙于写京城的摇滚人,总算在老栗家把何勇给堵住了。但也就是在这时,我感到下面要写的一个题目是前卫戏剧,这个牟森肯定是今后要了解的。
  93年6月里的一天,大学同学冯德华(《文艺报》记者)来电话说牟森在电影学院演出《彼岸》(高行健原作,于坚改写,全名为《彼岸和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但是当时我住丰台,距离太远,手头又被摇滚的稿子缠住,心想来日方长,放过了这一机会。
  93年7月,总算全部结束了京城摇滚人的采访写作,这时我开始重读家里有关荒诞派戏剧的书。我先生看我在做采访牟森的准备,说肯定要读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的那本《迈向质朴戏剧》。这本书家里也有。
  93年10月26日,在西三环外普惠北里首次拜访牟森。这时他与蒋樾(独立制片人)合住一套两室一厅。那天,他一直在阐明一个观点:我的戏跟《阳台》('法'让·日奈编剧,93年中央实验话剧院孟京辉导演)跟别的什么小剧场是两码事,对实验戏剧我要展开批判。
  对我的采访要求,他一再谢绝,说现在还不需要这种东西。

霸气书库(WWW。29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后来我看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硕士麻文琦的书《水月镜花──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戏剧》,里面对牟森评价很高,说〃以牟森'蛙剧团'为开端的民间戏剧实验成为一页不可缺失的中国当代戏剧野史。因为有了这一页,中国后现代戏剧的发展才有可能从80年代初期的尝试过渡到90年代的复兴。〃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