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异能小地主-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沉深的声音响了起来,带着几分调皮讲故事:“从前,也不知道多久之前,有一只熊猫,长的很胖,有多胖呢?如果把它放到地上,然后踢上一脚,它就会滚来滚去,不按着它都停不下来。”
人群中发出哄堂的笑声。
皮影戏很快就开始上演了,屏幕上果然出现了一只胖胖的熊猫,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肚子,圆圆的胳膊和萝卜似的腿。
随着皮影戏剧情的推进,人们渐渐地被这只只会搞怪搞笑的熊猫所吸引了,然后就是猴子、虎妞、螳螂、蛇、仙鹤五侠的出场,当然还有他们的老鼠老师和乌龟大师。
皮影戏上映了整整十天的时间才算演完,而这个时候人们已经被《功夫熊猫》的剧情所深深地吸引了,街头巷尾一时间讨论的话题都是这部《功夫熊猫》的内容。
熊猫这种东西在古代数量曾经很多,《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不过现在因为它长的又像熊又像猫,所以皮影戏里就叫熊猫了。
十天过去,熊猫大侠也终于功成名就,皮影师傅带着徒弟也收摊子回家了。这十天来,他的皮影戏得到了十里八乡无数人的捧场,叫好又叫座,名头一时无两。
谁也不知道,叶红杏和她的小伙伴们趁着这十天皮影戏的上映,脖子上挎着背包,卖光了多少斤的瓜子糖果!
皮影戏演完了,百姓们心头的熊猫形象可还没有倒塌,于是叶红杏花钱雇的宣传员隆重登场了。因为之前红杏玩具就做过宣传,在初一那天将会有两百件玩具问世,其中就有熊猫和五侠、师父和大师之类的形象。
于是,趁着皮影戏的热潮还没退去,小孩子们都跑去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熊猫卖的最好,人们对于这种黑白两色又毛绒绒胖胖可爱的玩具简直爱不释手,半天不到的时间就销售一空。剩下的五侠等形象也颇受欢迎,因为五侠是一起的师兄弟,所以人们买起来也往往五个一起成组地买。
半天的时间!仅仅半天,红杏作坊整整积攒了一整个月的玩具就销售一空!
来不及高兴,另一个头疼的问题随即又被抛了出来:有些人没买到玩具,在作坊里大吵大闹。还有人一气之下预订了下个月的玩具!但更多的人则是将买到的这些玩具进行二次加价销售,从中攫取利润。
同一时间,周围那些以模仿为生的作坊们都傻了眼了。
红杏的作坊里制作出来的这些玩具无一不是用各种各样颜色的丝线制作而成,外表精美,手感华丽。外人就算是想要模仿,一天两天的时间也是模仿不出来的,更何况就算是照着样子做出来了,识货的人拿在手里却也能一下子分辨出真假来。
假作坊们做出来的玩具没人买,就在家里堆着,没多久自然就不会有人再造假,而是一齐涌向了红杏作坊,他们低价买玩具,然后再高价卖出去,做起了令人深恶痛绝的黄牛党。
红杏作坊的玩具依旧是坚持着低价政策,依旧是十钱一个小玩具,一钱银子一只大玩具。一些热销的玩具也不会提价,只是尽量的多制作而已。
即使是热销,红杏作坊的人数依旧还是那些,只是签在作坊里的所谓“推销员”的人数骤然多了起来。
☆、第六十章 麦收时期,集体放假(上)
推销员的增多,对于产的推广销售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为毕竟看过皮影戏的人数还是有限,周围老百姓们今年没有饿肚子,但并不代表他们拥有足够的购买力。
家里有孩子的,一般就会买一个玩具意思意思,大人看着几个孩子就在家里争来夺去,也不管。反正又不能当饭吃,有一个就行了。大人们自然不会再去花钱给孩子们买很多很多的玩具。
没有孩子的,可以借玩具来玩,大人嘛,对玩具的兴趣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没了兴致。
玩具的热销潮很快就过去了,而人们对于玩具的购买狂热也很快地消退了,除了偶尔会谈谈当时皮影戏所带来的轰动以及戏里的内容情节之外,人们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轨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玩具中的黄牛党们都歇菜了,玩具没人买了,他们除了先前赚到的一笔钱之外,剩下的都没有赚到,家里还堆了好几个玩具没卖出去,人家又不给退,于是叶红杏凭白无故的被人从背后咒骂了无数遍啊无数遍。
该!谁叫你们倒卖呢!叶红杏虽然被骂了,心里却一点都没不高兴。
她得意,因为她策划了一次成功的营销,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打开了牌和口碑,赢得了信誉,顺便还把一些想要模仿她作坊产的黑作坊给扳倒了。
这次产虽然做工要求精细了一些,产材料的价格也高了一些,但贵在销量大,几名工人都得到了一两银子的工钱,所有人的干劲更足了!
但是,在过了端午节之后,麻烦又来了。
“杏儿,婶找你有事商量。”二妮的娘在叶红杏还吃着午饭的时候就匆匆地赶了过来。
“婶儿你坐这。什么事呀?”
“这不麦子快熟了吗?咱们虽然有作坊,可家里也还种着地,收麦子是大事,你看咱们作坊是不是放几天假?”
叶红杏一想,收麦子是大事,大家伙一年的口粮都指着地里这点麦子呢,这个假得放。“放,十五天够了吗?”
“差不多。”二妮的娘扭着屁股走了,最近她家里收入增多,伙食也上了好几个档次,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敢吃的肉,现在隔三差五的就能吃上,人当然会胖了。
麦收来了,天气已经热得很了。一起风,吹来的都是热腾腾的麦子味儿。桂芬和招娣都被叶根驾了辆驴车接回了家,桂芬早就出了月子,能帮着做饭和干些简单的家务活了,叶根自然就把她接了回去。
对此,姥姥和姥爷的意见分歧很大。姥姥觉得现在自己家里有了钱,桂芬就不应该再去叶根家里受人白眼,吃那份苦。何必呢!
可姥爷却觉得桂芬跟叶根始终是两口子,也始终有感情。即使人家是两口子,叶根要接桂芬走,那就让他们走好了。自己手里是有钱,可有钱也不能拦着人家两口子过日子不是?孩子们有孩子们的选择。
叶红杏也是赞同桂芬带着招娣回家的,那里毕竟是她们的家,那里有丈夫,有父亲,也有家里的种种烦恼事,不像自己,从一出生就被扔了出来,只能跟着姥姥和姥爷,这个世界上也唯有这两位老人才是她最亲的人。
只要一想到自己身世的凄凉,叶红杏就会满心的不高兴,而当她不高兴的时候,她就会跑到附近的小山坡上去独自坐着。
说是小山坡,其实也就是个小土坡,坡上全是稀软的土面儿,旁边还长着些低矮的树,毫不顾忌的将自己虬缠盘结的根须大大咧咧地露在外边。
叶红杏曾跟大强他们来这里挖过土。因为土很软,随便用点破瓷片或是树棍都能在树底下挖个洞出来,所以很受力气不大的孩子们欢迎。
他们在这里挖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那么大的空间,“地面”被修的很平整,铺着些柴禾。叶红杏记得几个孩子还曾在这里躺着睡过午觉。
是的,躺在柴禾上,听着山上野鸟们的叽叽喳喳,感受着外边太阳光的温柔抚摸,很有几分“悠然见南山”的山野村味。
叶红杏在这里坐了一会,回忆了一会以前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乐游戏的情形,心里渐渐好受了些。
她又回到了家里。
姥姥出去串门子去了,姥爷正坐在院子里磨着镰刀,为接下来的麦收做准备。
麦收在古代可是一件大事,直接关系着万千老百姓温饱问题,谁都不敢疏忽。朝廷方面甚至还颁布了一些关于开镰的日子以及收麦子时的注意事项,用以体现朝廷对百姓们的关爱。地主……吴家山村子周围的土地都是吴老财家的,所以吴老财也就理所当然的要在麦收的时候露一下面了。
吴老财宣布了今年麦收之后要缴纳的粮食量,然后又像往常一样,倒背着手,慢悠悠的走到村南小河边看人钓鱼去了。
麦收在即,家家户户虽然激动,却也免不了要叹口气。今年粮食收成应该不错,但吴老财要收的粮食也不是小数目,缴完该供给吴老财家的麦子后剩下的口粮估计也就刚够一家人接下来四五个月糊口用的。
因为麦收,所以找叶红杏看狗驯狗的人都没有了,姥爷也乐得清闲,只是自顾自的磨着镰刀,准备着装麦子用的口袋。
叶红杏的作坊也已经放了假,十五天,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将地里的麦子收到家里来了。
放了假的婶子们在家里也闲不住,就带着孩子们四处串亲戚,趁着麦收之前这段时间把以前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情一股脑的做完。
她们炫耀自己赚到的钱,炫耀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好,几乎隔三差五就能吃到蛋,吃到肉。在别人羡慕的眼光和不住的询问中,她们又会唉声叹气的说自己现在有多么多么的累,做玩具是多么多么的耗费心血。
美得冒泡的矛盾啊!
☆、第六十一章 麦收时期,集体放假(下)
终于,在吴老财的一声令下,吴家山的麦收第一镰挥了下去,割起了第一把麦子。
然后,各家各户都开始了小麦的抢收。
麦子最好是在这晴朗的几天里全部收割完毕,因为按照每年的老黄历来看,在麦收之后的几天里必定会下一场雨,若是耽搁了麦收而又被雨淋了的话,你就只好等着来年饿死好了。
每家每户都忙得团团转,姥爷和姥姥却似乎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
姥爷也是有几个兄弟的,往常年在麦收的时候都会联合到一起,用碌碡在某一家的地里先碾出一大片空地来。这片空地要做得极为平整,要干燥。为了做到这些,大人们首先会把这一片的麦子全部割掉,麦根也都挖出来烧掉,再用犁和耒耜之类的东西把翻出来的泥土夯平夯实,最后才用碌碡碾来碾去的,要是地面太干的话还要洒上些水。
总而言之,当地面变的又光滑又平整,就跟现在家里的地板砖差不多的时候,姥爷的大家族里的年轻力壮的小青年大青年们开始了繁忙的麦收工作。
叶红杏从来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舅舅舅妈,男人们都挥舞着镰刀,将小麦成片成片地割下来,堆成堆。女人们就用小麦的秸秆将这些割下来的麦子们捆成捆。再由专人牵着驴车马车将这些成捆的小麦装上,运到之前打好的麦场里来。
姥爷和姥姥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就负责呆在家里做饭……这也是姥爷家族商量的结果,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姥爷着实赚了不少银子。
对此,姥爷极为无奈,经常会黑着脸跳脚骂:“娘的,赚多银子都有错?有我们杏儿的本事你们也赚这么多银子去!”虽然骂,可姥爷还是让姥姥做出了许许多多好吃的来供族人享用。毕竟人家出的是力气活,吃好点也是应该的。
收麦子是绝对的力气活,未成年的豆芽仔是绝对没有力气扛起一大捆捆好的麦子的。俗话说:男的怕过麦,女的怕生孩。说的就是收麦子的累人。
老人和孩子是不必参与收麦子这种重体力劳动的,但他们却还有别的活要干,那就是拾麦穗。
镰刀虽然锋利,但总也有漏网之鱼。这个时候老人和孩子这些力气不大的人群就派上了用场。前面,是身强力壮的男人和女人们在抢割小麦,身后,是花甲甚至是古稀老人以及垂髫幼童在弯腰拾穗,配以青黛色远山和白烟袅袅的农舍……好一幅麦收美图!
白天姥姥姥爷就领着叶红杏拾麦穗,拾了一会,姥姥就赶紧回家准备饭菜,而姥爷有时候会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