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倒是自信:“我大唐千秋万代,永昌不衰,自然能够震慑那些小国!”
李承乾心里大大地翻了一个白眼。这天底下何尝有过千秋万代地王朝!不过嘴里却说道:“父皇说的是!但是,我大唐即使征服了西域。又有什么实际意义上地利益呢?”
“丝绸之路!”李世民对这个倒是敏感,“只要稳定了西域,丝绸之路便在大唐的掌握之下!”
是啊,丝绸之路!李承乾心中叹息,不过,西域那边风沙日益严重,丝绸之路还不知道能够延续多久呢!看来还是要大力发展海船才行。早些通过海路沟通各国,才是长久之计!不过,这话暂时还不能跟李世民说,这海上风险太大,制造海船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财力上都是需要商量的,他可未必同意。想想倭国凭着几条破破烂烂的渔船,也跑到了大唐境内。真是让人不服气啊!李承乾思索片刻,说道:“父皇说的是,但是,西域小国不通教化,若有什么不敬之举,我大唐一时间也搞不清楚!如果真的设置都护府的话!”
李承乾似乎有些漫不经心地低头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翡翠扳指,然后说道:“那些都护势必是熟悉西域事务之人。或者,就是投降了我大唐的外族!他们骨子里的狼性还在,崇拜强者。又有无法浇灭的野心!西域那边有着巨大的财富,丰富的资源,最重要地是,西域一向出产精铁、良马!都护有募兵之权,父皇真的能够放心吗?李世民也沉默了,他一直明白草原上的习俗,弱肉强食,强者为尊,若是大唐一直强盛。那确实不必担心!可是。别看他嘴上说的好,但他心里还是明白的。没有永世不衰的王朝,一旦大唐式微,第一个出头造反的就是那些曾经恭顺地跪在他地脚下亲吻他的皮靴的胡人!
李世民眼中闪烁着有些阴狠地光芒,杀气已经透体而出,他倒是恨不得把草原上的胡人都给杀干净了,可是这明显不可能,一旦这么做,他就不是什么天可汗了,投降了大唐的胡人势必会奋起反抗,大唐就要因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他看着已经显出了从容气度的长子,心中叹息,自己是不是有些老了!不过,他毕竟是一代明君,很快收拾好了心情,问道:“那承乾以为如何?”
李承乾并不直言,反而问道:“父皇还记得裴矩吗?”
裴矩乃是炀帝的重臣,一生中做出的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为隋炀帝经营突厥西域,撰写了三卷《西域图记》,用外交手段游走于西域各国之间,使得隋时有近三十国向隋朝称臣纳贡,立下大功。虽说此人被隋朝老臣称为奸佞、贰臣,但却是个极其聪明的人物,无论是哪个当政,都念着他地好,也算是厚黑学地典范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当年裴尚书之事,的确大有可为啊!”
裴矩能够平定西域,自然手腕是极其圆滑地,当时西域各国被他玩弄在鼓掌之间,就没有过安稳的时候,要不是杨广三征高丽,消耗了太多的国力,隋时就可以将西域控制在手了。
李承乾微微一笑:“父皇英明!”
“你这孩子!”李世民哈哈一笑,然后抬头说道,“的确,大唐不需要一个铁板一块的西域!西域越混乱,我大唐的作用就越大啊!”
如今高昌被灭国,大唐以武力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却不能让西域诸国对大唐生出警惕之心,若是他们抱成一团,那可就难办了!李承乾眯起了眼睛,心里思索着。
见得大军已经快到了,李承乾收拾好了心情,整理了一下衣冠,准备迎接。毕竟是灭国的功劳,就算是李世民不出现,也要对此表示一下重视,显示皇恩浩荡的,能做的自然是太子,率领百官郊迎十里,以示恩遇。
侯君集之所以不讨人喜欢,就是太嚣张了!李承乾客气了两句,他就真的没下马,大摇大摆的带着亲兵进城了!这简直就是对储君威严的挑衅,脸上依旧带着笑容,李承乾心里已经是心火上窜了!
“这潞国公,怎么可以如此!”长孙冲脸色有些难看,“殿下是储君,代表的是陛下,他居然这般目中无人!他还是大唐的臣子吗?”
杜荷脸色也有些肃穆,冷笑了一声:“他这是觉得自己功劳盖世了,自然不用讲太子放在眼里!”他很是阴险地说道:“没准他心里还在不满,怎么陛下没有亲自出迎呢!”
柴令武一张微黑的俊朗脸蛋此刻几乎全黑了,柴绍封了国公,很多人都在背地里说他是占了当年娶了公主的光,而不是因为战功。柴令武之所以一直想在军中发展,也是因为如此,他要让别人知道,柴家还是能够出名将的!而侯君集一向对柴家不屑一顾,刚刚,他看过来的目光,分明就是不屑,这让自尊心极强的柴令武恨不得不顾一切地拔出宝剑,一剑砍下那家伙的脑袋!他咬牙切齿的低声道:“不过是灭了一个高昌小国,哪位国公出马不是手到擒来!就他这般嚣张跋扈!”
李承乾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低声喝骂道:“你们傻了吗?潞国公如今立下大功,你们却在背后胡说八道,要是被御史听到,我也护不住你们!别人听了,还以为是本宫指使,对潞国公不满呢!”
李承乾在他们耳边教训起来,声音有些阴沉:“潞国公如此跋扈,不满的人多了!但是咱们一定不能是第一个开口说的,明白吗?要记住,你们身后,还有你们的家族呢!若是没有把握一次扳倒他,那就要忍着!他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我们不能被他惦记上!”
几个人憋了一肚子气,恶狠狠的盯着侯君集的背影一会儿,然后,脸上又带出了温文尔雅的微笑,一举一动,自有世家公子的风范,很是让街头的大胆少女们尖叫了一番。
李承乾的手收在袖中,他淡淡的笑着,想起几天前看到的情报,心里悠然:侯君集,你就继续嚣张吧!父皇确实一直念着你的功劳和情谊,但是,不说你在高昌做下的强盗行径,但说你在外勾结了青雀,又掌着兵权,父皇的心思,可就不好说了!
第一百零七章 处置
侯君集风风光光的回来了,那叫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不过,他高兴了,不高兴的人也多了。
本来就没有捞到出战机会的几个老国公被他刺激的恨不得拎起兵器跑到他府上狠揍他一顿,他居然还整日里招摇过市,几个亲兵在长安肆意横行,不知惹了多少麻烦。有几个人家的子弟受了委屈,找上门去,却让一向护短的侯君集又教训了一通,不满与怨愤就这样开始堆积起来,终有一天会全面爆发。
爆发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侯君集从来不是持身严谨的君子,可以说,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贪财好色,跋扈无度,最重要的是,手脚还收拾得不干净,让人轻而易举的抓住了把柄。
这家伙在高昌做下的事情,已经不比谋逆好到哪里去了。他在高昌没有先奏禀朝廷,就自己委任了官员,这点就已经很让李世民这个具有很强的权利欲的皇帝不爽了,然后,又发现,原本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居然大半落在了侯君集手里。侯君集他居然敢私自掠夺了高昌国内的珍宝乃至美女,他手下的将士争相效仿,一个富庶的高昌居然就让他们给瓜分得差不多了!这让李世民的心火也在上升,好吧,他是功臣,人吗,谁能不贪财呢!就在李世民想着侯君集从前的功劳,在心里给自己寻找原谅这个一直跟随着他的臣子的理由时,另一个消息让他几乎捏碎了拳头。
李泰!这个他曾经喜爱的儿子,居然至今还是没有死心!李世民几乎是有些痛恨了!一个被剥夺了亲王身份、沦为庶人地皇子,在西北那种地方居然还拥有了可以左右西域地实力。密报上说。侯君集在征讨西域的时候,多次与李泰见面,甚至,有一部分财物就落到了李泰手里,这怎么能不让李世民心生忌惮。
侯君集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几天前,李世民为了犒赏侯君集的大捷。才在朝中大摆了三日的宴席,赏赐了不知多少财物。结果,早朝上,那些御史都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指责侯君集不守为臣之道,擅自任命官员,还纵容手下劫掠财物妇女,自己也贪污了大批财富。其中一个御史还毫不犹豫地说侯君集纳了高昌王女为妾,那小妾甚至已经为侯君集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下问题又大发了!高昌国灭,原本的王室都是要被铲除的,结果,侯君集不但纳下了一个王女做小妾,还生下了儿子!这到底是算原本的王室成员,还是潞国公的儿子呢?仅凭这一点,侯君集就有通敌卖国的嫌疑!
侯君集自然是死活也不肯认的,不认没关系。下了狱,就算是块石头,也能挤出水来!哪有不招的道理。
不过,李世民哪怕心里不爽。也要考虑到功臣地心理啊!人家侯君集哪怕再不得人心,他是开国的功臣,尤其是发动玄武门事变的直接推动者与参与者,这从龙拥立之功,那才是根本!一旦处置了他,即使现在没有人说,但总会有人生出兔死狐悲的意思,觉得李世民是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了。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对付功臣,实在是难啊!除非是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你就没办法!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汉高祖刘邦要干掉几个太能干的功臣,还要先逼他们谋反呢!即使如此,干掉韩信还是费了不少心思。是他那个能干的老婆,足以与武则天并立的女权主义的代言人吕雉使计将韩信骗进了未央宫,用竹刀干掉了他才算完!李世民如今面临地也是这个情况。没错,侯君集干的事情放到一般人那里,就算是夷三族也不是不可以,偏偏侯君集是功臣,是个国公!你能怎么办呢?杀,肯定是杀不得的!不杀,那又怎么惩处呢?就算是下狱也不行啊!让一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忍受所谓地刀笔吏的侮辱,这会让人寒心的!李世民总不能直接说,侯君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居然勾结他那个已经流放的儿子,有了谋反之心吧!证据呢?李世民将侯君集已经相干人等一起下了大理寺,也不叫人审问,就这样关着,一直犹豫不定,不知道如何处理才能两全。
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总有几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臣子会给为难的皇帝解决问题的。
于是,因为李泰的事情,已经沉默了很多年地岑文本冒了出来。小说整理发布于
岑文本一向是最会揣测上意地,要不然也不会跟着李泰混了那么久,硬生生没人能抓住他的把柄。他也是出身寒门,想要出人头地,就要抱紧一棵大树。当初,他选择了在读书人中名声很好地李泰,这就得罪了已经是太子的李承乾,因此,哪怕他没有因为李泰的事情获罪,至今也没能得到升迁。因此,如今他要想出头,只能靠李世民了!
于是,一直担任中书侍郎的岑文本直接上疏给侯君集求情了,毕竟功臣不可轻侮。他的奏疏倒是写得洋洋洒洒,有理有据。
“君集等或位居辅佐,或职惟爪牙,并蒙拔擢,受将帅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报陛下之恩。举措肆情,罪负盈积,实宜绳之刑典,以肃朝伦。但高昌昏迷,人神共弃,在朝议者,以其地在遐荒,咸欲置之度外。唯陛下运独见之明,授决胜之略,君集等奉行圣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论事实,并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劳,未足称其勋力。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于将帅。露布初至,便降大恩,从征之人,皆沾涤荡。及其凯旋,特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