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隋帝国风云-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值一提。



那么唯有投降。向帝国皇帝和帝**队投降,但投降对始毕可汗、牙帐和牙帐中的激进主战势力来说,则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也就是说,这场决战的所有代价,全部由北方诸虏承担了,帝国获得了完全的彻底的辉煌的胜利。



突厥人还没有山穷水尽,亦没有走投无路,不过是困兽而已,还有足够的厮杀之力,还有逃脱樊笼的机会,所以决不会投降。既然决不投降,那就要付出足够的代价,让中土人满意的代价,但帝国大军已经胜券在握,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让中土人满意?



莫贺咄设想不出来,他的僚属们亦是一筹莫展。



这时候,有人突然建议,请中土人参加议和方案的商讨。



中土人无处不在,始毕可汗的牙帐内有,可贺敦义成公主的身边有,大叶护、设、特勤等众多贵族帐内都有,甚至可以这样说,突厥人的发展和强大,中土人“功不可没”。这些中土人中,贵族平民奴隶各种身份的都有,有被掳掠而来者,有逃离中土者,有背叛中土者,有郁郁不得志者,还有抱着济世安民的大理想主义者。



莫贺咄设的帐内也有一帮中土人,此次南下入侵,这些中土人便向莫贺咄设提供了大量的机密消息和具体计策。不过战局发展到这一步,突厥人已经不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些中土人了,至于议和谈判这种丢脸的事情,理所当然不会让中土人参加。



然而,危机当前,莫贺咄设也是“急病乱投医”,略一思索便答应了,下令把赵德言请至帅帐。



赵德言是燕北贵族,是燕北的叛乱首领之一,在叛军发展受阻,局面极度不利的情况下,他远赴塞外,向突厥人求助。



赵德言的第一个求助对象是叱吉设阿史那咄捺。阿史那咄捺也的确出手相助了,但牙帐贵族各有各的政治立场,分属不同派系,叱吉设是坚持南北和平的保守派,与可贺敦义成公主、大叶护阿史那闾琅同属于牙帐保守势力。从这一政治立场出发,阿史那咄捺不愿意与东都撕破脸,亦不愿意与燕北镇戍军拼个你死我活,所以他给予燕赵叛军的帮助十分有限。



赵德言遂远赴乌拉尔向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求助。莫贺咄设是牙帐激进势力的中坚人物,是坚定的扩展和主战派,是南北战争的积极推动者和策划者,他对赵德言的求助一口答应了,但条件是,你燕北义军必须给我南下作战提供帮助。



相貌英俊、风度翩翩的赵德言进了帅帐,尚未说话,便给莫贺咄一记“闷棍”打晕了。



“你答应给我的帮助呢?你的军队在哪?”莫贺咄设yīn沉着脸,杀气腾腾的问道。



赵德言无言以对。



他没办法答复。虽然他随莫贺咄设南下杀进代北,包围雁门后,数次遣使赶赴太行,与王须拔、魏刀儿约定,先坚守太行“坐山观虎斗”,待南北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之后,马上下山摘“桃子”,但王须拔、魏刀儿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定策的,是不是依约定之计行事,他不知道。



从目前局势来看,由于突厥人过于贪婪,中了帝国皇帝的诱敌之计,帝国两京和各地援军已蜂拥而至,将北虏大军团团包围,此刻就算双方打得两败俱伤,帝国大军依旧有余力围剿燕北义军。所以这时王须拔、魏刀儿即便带着燕北义军下山了,横扫太原、雁门,也不过就是大肆掳掠一番而已,不可能在山外站稳脚跟。只待南北决战结束,帝国大军离开代北战场,凯旋而归之时,燕北义军也只得再次撤回太行,缩着脑袋过冬。



“某的军队此刻肯定下山了,肯定在攻打雁门,攻打太原。”



赵德言旋即做出反应,这时候千万不能畏惧,更不能张口结舌手足无措,这时候就要勇敢反击,理直气壮的反击。我说军队下山了,正在打太原,我是没有证据证明此事的准确xìng,但你也没有证据证明我在胡说八道。



莫贺咄设当真给赵德言理直气壮的回答“哽”住了,憋了半天,他才厉声质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中土人的攻击一天比一天猛烈,没有丝毫减弱迹象?”



这不是笑话嘛,你当我是痴癫啊?赵德言当即走到地图边上,指着地图上的太行山说道,“某的军队在飞狐、恒山一带,距离雁门有数百里,且路途艰险,即便在中土皇帝率军越过句注要塞的第一时间内,某的大军开始下山,距今也不足十天,最多不过正在攻打雁门。但打下雁门并不能给中土大军以威胁,因为太原方向的军队和物资还可以经楼烦关直接进入代北,所以,某的大军还要继续南下打太原。雁门距离太原有四五百里,就算某的大军rì夜兼程,且途中没有遭到阻击,最快也要到这个月底才能抵达太原城下。”



赵德言的分析有理有据,莫贺咄设亦是无可奈何,也不好再怒颜相向了,只好自找台阶下,“如此说来,中土人腹背受敌,倒是可以主动议和了。”



“中土皇帝决不会议和。”赵德言语不惊人死不休,又补了一句,“议和正中中土皇帝下怀,不但无助于大军火速突围,反而有助于中土皇帝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后的胜利。”



莫贺咄设不动声sè,问道,“为甚?”



“中土皇帝自登基以来,征战不休,尤其三年东征,更是劳民伤财,耗尽国力,导致内部矛盾急骤激化,各种危机接踵而至,其权威更是急转直下,为此他急需一场更大的胜利,一个辉煌的战绩,一个空前绝后的功勋,来重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威慑他的臣民,来缓和内部矛盾以化解重重危机。”赵德言以非常肯定的口气说道,“这场决战,正是中土皇帝所需要的,他岂肯半途而废?岂肯功亏一篑?”



莫贺咄设沉默不语,感觉议和的希望愈发渺茫。



“某有一计,可挽狂澜于即倒。”



莫贺咄设霍然抬头,目露狂热之sè,“计将何出?”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结束了



()从善阳方向北上长城,并不只有经白狼塞至云内这一条路,但这条路历史悠久,宽阔坚固,平坦易行,自古便是代北境内的战略通道,为世人所熟知,为兵家所必争。



代北广袤,地形复杂,崇山峻岭中,小路间道甚多,只是路途艰险,需要翻山越岭。对军队来说,取道小路,不但所耗时间多,缺乏安全,还不利于粮草辎重的运输,所以大军团作战,向来不会选择小路间道。



由白狼塞西北而上,便有一条长约两百余里的小道通往武周山的武州塞。



由武州塞西北而去,便是长城杀虎口要隘,过了长城,遂可直奔定襄郡,由白道要隘抵达yīn山南麓,所以杀虎口、武州塞都是代北军事要地。之前代北军全线后撤时,代北军统帅王仁恭曾要求镇戍定襄郡的军队由此路撤回,但定襄郡的军队直接渡河去了榆林。由于杀虎口、武州塞的镇戍力量不足,根本抵挡不住北虏大军,遂奉命撤离。这支军队的撤退路线,便是由武州塞直接撤回善阳城。王仁恭要求代北军民坚壁清野,其中便包括对道路的破坏。这支军队在撤退过程中,也对这条道路进行了破坏,但因为人手有限,局势又特别危急,破坏程度十分有限。。。



赵德言在北虏大军撤离雁门时,便已预感到突厥人在深陷帝国大军的包围后,强行突围的难度非常大,白狼塞战场有可能成为北虏的坟墓。迫于生存危机,赵德言遂想方设法寻找突围之路,而他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探查连接白狼塞和武州塞的这条小道是否通畅,结果他派出探路的亲信卫士们激动地告诉他,这条小道畅通无阻。虽局部地方被帝国士兵破坏了,但只要稍加修缮,即可通行。



赵德言并没有马上把这条突围之路告诉莫贺咄设。献计需要时机,若时机恰当,便能把自身价值最大化,把功劳最大化,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就此赢得突厥人的信任和器重,这才是赵德言所需要的。



现在,今夜。九月二十二夜,在突厥人即将陷入彻底的绝望,在北虏大军即将走向全面崩溃之刻,正是他献计的最佳时机,正是他挽狂澜于即倒之时。



二十三rì凌晨。始毕可汗接到了莫贺咄设十万火急的报讯,找到了突围之路。突厥人在生死悬于一线。千钧一发之刻,绝处逢生。



始毕可汗大喜,命令莫贺咄设即刻派出一支jīng锐军队先行开道,确定突围之路是通畅的,是安全的。至此危急关头,容不得丝毫的差错。大军被包围在白狼塞下。固然有覆灭之危,但一旦深陷在崇山峻岭的小道中,进退失据,则覆灭得更快。



覆灭危机导致的悲观和绝望情绪正在突厥统帅们中间蔓延和扩散。谁也不敢保证此刻的诸军统帅们为了自身利益,就没有与帝**队秘密接触甚至暗中背叛投降的,所以始毕可汗现在疑心重重,谁也不敢相信,但他绝对相信自己一母所生的兄弟。



始毕可汗授权莫贺咄设,全权负责大军撤退计策的拟制和实施,力争最大程度的保全军队和突厥人的实力,但在没有正式实施之前,要绝对保密。



不待始毕可汗下令,莫贺咄设就已经派出了一支jīng锐之师由小道狂奔武州塞。莫贺咄设命令其统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在前进过程中每隔三十里便留下快马和信使,以便把选锋军安全抵达武州塞的消息以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传递回来,给主力大军的撤退赢得更多时间。



九月二十三rì,决战各战场上,双方最高统帅都亲临最前线督战,双方各级军官都身先士卒拼杀在第一线,双方士兵酣呼鏖战,浴血搏杀,誓死不退,战况异常惨烈。



战局陷入僵持,双方的伤亡亦与rì俱增,但双方最高统帅就像失去了理智的魔鬼,就像疯狂了的阿修罗,完全无视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只顾杀戮,血腥杀戮。



突厥人在生死存亡之刻,爆发出了全部的潜能。二十四rì上午,莫贺咄设接到了从武州塞传回来的消息,小道畅通、安全,且武州塞始终控制在自己人的手上,通往杀虎口长城要隘的路也是畅通安全的,主力大军可以即刻撤离。



莫贺咄设激动不已,当即下令实施撤退之策,他一边把这个惊人的好消息告诉始毕可汗和诸军统帅们,一边依照始毕可汗的授权,开始调整攻防部署,力争在掩护始毕可汗和主力大军撤向武州塞的同时,竭尽全力阻挡帝**队的攻击,以便最大程度的保全军队,保全突厥人的实力。



二十四rì下午,始毕可汗遣使赶赴鹅毛水,把主力大军将于当夜撤往武州塞的消息告诉了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始毕可汗命令阿史那咄栗,未来两天内,继续保持对鹅毛口的攻击,以掩护主力大军从间道撤离,并火速告知云内守军,不惜代价坚守云内城,在确保主力大军从武州塞、杀虎口一线撤出长城的同时,亦要确保俟利弗设的麾下大军可以及时、安全地撤回云内,再从云内方向直接撤出长城。



阿史那咄栗惊喜交集,天不绝突厥,谁能想到关键时刻,突厥人竟能寻到一条逃生之路。他十万火急传令云内,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云内,战局正在发生惊天逆转,突厥人即将安全返回大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