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隋帝国风云-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史那咄栗惊喜交集,天不绝突厥,谁能想到关键时刻,突厥人竟能寻到一条逃生之路。他十万火急传令云内,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云内,战局正在发生惊天逆转,突厥人即将安全返回大漠。



二十四rì下午,莫贺咄设以始毕可汗的名义,致书帝国皇帝,作出sè厉荏苒之态,要与帝国皇帝做最后的决战,为此他向帝国皇帝提出建议,二十四rì入暮之后,双方停战六个时辰,以便其调整部署,把主力全部集中到一起,然后握紧拳头,凝聚力量,决一死战。



帝国皇帝对突厥人的挑衅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不过从这封信里他看到了始毕可汗的绝望,北虏支撑不住了,胜利就在眼前。帝国皇帝下令,所有帝国将士,中土鹰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继续进攻,rì夜进攻,把北虏拖垮打垮。以一场辉煌的空前胜利来告慰阵亡的将士,书写新的历史。



关键时刻,帝国皇帝慷慨大方,向决战战场上的帝国将士郑重承诺,胜利后。升官加爵,并赐以物质上的重赏。而阵亡者。其家眷亦能获得丰厚抚恤。帝国皇帝还向决战战场上的所有民夫杂役郑重承诺,胜利后,不但给予他们丰厚赏赐,还免除他们数年的赋税和徭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进攻,进攻。摧毁北虏,斩尽杀绝。



入暮之后,白狼塞战场突生异变。



攻打白狼隘口的北虏大军忽然停止了攻击,并缓缓后撤。一直撤到了黄花堆。



攻打神武川的北虏大军也停止了攻击,其中实施正面攻击的军队撤回到了金沙滩,而“夹”在帝国西京大军和北平军队之间的北虏康鞘利部,也撤出了战场,退回到了金沙滩。



北虏这一异乎寻常的“动作”,目的何在?是表明他们放弃攻击白狼塞,放弃从白狼要塞突围,还是另有原因?难道始毕可汗与帝国皇帝已经达成了议和约定?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却依旧在猛攻鹅毛口,并没有停止攻击,这又是为什么?



东北道大使、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东北道副大使、虎贲郎将伽蓝,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辽东留守杨恭仁,东北道五大主力军团的统帅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紧急会见磋商。



皇帝是不是与突厥人议和了?始终与皇帝保持密切联系的薛世雄、伽蓝均一口否决,绝无可能,皇帝绝无可能在胜券在握的大好局面下与北虏议和。



“既然如此,那么北虏此举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找到了突围之路。”李景语出惊人。



李景曾在先帝仁寿中期,检校代州总管,代理过一段时间的代北军统帅,对代北军事非常了解。之前他对北虏的异常举动已经有所怀疑,现在薛世雄和伽蓝都非常肯定地否决了皇帝与北虏议和的可能,那么他愈发相信自己的猜测。



李景在地图上标注出了一条由金沙滩方向西北而上,由崇山峻岭间直达武州塞的小道。这条小道在军事地图上并不存在,原因很简单,它爬山涉水,路途艰险,没有军事价值,既不能纵马飞驰,亦不能运输辎重,就算步兵可以负重前进,但所耗时间又太长,所以它的功能也仅仅就是给普通平民提供出行的便利。



“滑公何以知晓这条小道?”杨恭仁吃惊地问道。



李景手指地图上的长城,然后经武州塞缓缓划到太原,“紧急情况下,这条小道颇具价值。北虏若由白道、参合陉方向入侵,其首要攻击目标便是长城杀虎口要隘和武州塞,所以这条小道在关键时刻,不但是一条传递讯息的捷径,也是镇戍军安全撤离的生命通道。”



李景说到这里,转头望向了神情严肃的伽蓝,“将军在选择白狼塞作为决战战场的时候,是否知晓这条小道?”



伽蓝点了点头,“某攻占白狼塞后,曾遣斥候四下打探过。斥候发现了这条小道,但回报说,它遭到了破坏,若要使用就必须花费时间进行整修。”接着他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懊悔万分,“这是某的错。某在白狼塞与阿史那咄栗和康鞘利打了近一个月,竟没有想到,不论是阿史那咄栗还是康鞘利,都有足够时间派人去整修这条小道。”



百密一疏,胜券在握的战局,突然逆转了。



然而,薛世雄、杨恭仁和李景的严峻表情上,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懊悔,相反,倒有一种饱受痛苦折磨后突然解脱的愉悦和轻松。



这场决战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全歼北虏,创造历史,建下盖世武功,还是予敌以重创,确保北疆边陲的长期稳定?若是前一个目的,那么皇帝便失去了理智,因为全歼北虏大军后,大漠诸虏势必陷入混战,而帝国在北疆镇戍军损失殆尽后。亦无法对大漠诸虏形成威慑,这必将给北疆安全乃至中土的安全带来难以想象的祸患。若是后一个目的,那已经达成了,决战没有必要再打下去,可以结束了,但无人敢在这种大好局面下劝谏皇帝结束决战。北虏打了皇帝的“脸”,这个耻辱要雪洗,北虏打了中土的“脸”,这个耻辱更要雪洗,而在帝国大军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劝谏皇帝结束决战,等同于打皇帝的脸,打中土的脸,等同于背叛皇帝背叛中土,纯粹是自寻死路。



战局逆转。当务之急是寻求对策,但东北道五大军团已失去了反击之力。燕北军损失过半。幽州军、北平军损失惨重。辽东、辽西两大军团虽然来得最迟,却遭遇了决战最强之风暴,在北虏主力大军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下,亦是损失惨重。现在的东北道大军,坚守白狼塞可以,若主动杀出去反击。等同自杀。再说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还在猛攻鹅毛口,对白狼塞形成了牵制,即便皇帝下令东北道大军展开反击,真正有能力去攻击的也只有李景的北平军。但损失惨重jīng疲力竭的北平军又能坚持多久?



帐内陷入长久的沉默。此时此刻,不拿主意比拿主意安全,因为南北决战接下来怎么打,还打不打,都已经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伽蓝,计将何出?”



杨恭仁考虑再三,还是把难题抛开了伽蓝。今rì的伽蓝,在皇帝面前“大红大紫”,是帝国集万宠于一身的新贵,如此难题,也唯有他方可解决。



伽蓝暗自叹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为政治服务,在政治目的达成之后,单纯追求军事上的胜利已没有意义,甚至会产生反作用,会把千辛万苦达成的政治目的彻底摧毁。决战何时结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伽蓝,但今天,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如果北虏当真寻到了那条逃生的小道,那么,决战结束了。”伽蓝郑重说道,“我们坚守了白狼塞,我们完成了决战,我们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导致全歼北虏之策功亏一篑的责任,由某一力承当。”



薛世雄抚须而笑,欣慰不已。这个疯狂的阿修罗,终于停下了杀戮的脚步。



李景微微一笑,轻轻鼓掌,“善!善!善!”



杨恭仁望着高大挺拔的伽蓝,心中蓦然一酸,泪水悄然盈满眼眶,“大人,你在天之灵若能看到伽蓝,便再也无须半夜落泪,独自承担那份锥心的苦痛了。”



伽蓝飞速草拟了奏章。薛世雄、李景和杨恭仁先后审阅,均未提出意见。



伽蓝急奏皇帝,详禀白狼塞军情,并作出北虏可能由间道撤离的推测。依据这一推测,伽蓝详尽分析和推衍了决战战局,认为帝国大军已不可能实现全歼北虏之目的,决战结束了。胜利唾手可得之际,却功亏一篑,这个责任,伽蓝愿一力承当。



裴世矩率先看到这份密奏,再联想到之前始毕可汗曾要求停战六个时辰,裴世矩基本可以断定,伽蓝的推测是可信的,而伽蓝在关键时刻力谏皇帝结束决战,这份但胆识和勇气令人敬佩。



“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子,终于长大了,懂事了。”



皇帝看完奏章,面sèyīn沉,久久不语。



决战结束了,杀戮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噩梦结束了。一个多月前,他需要一场辉煌的胜利,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他重建权威的武功,更需要一个可以满足他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南北局势,现在,他的这些愿望全部实现了。虽然,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全歼北虏,但全歼北虏的军事胜利,与这场决战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却背道而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世上的事向来没有十全十美。



“诏令薛世雄、伽蓝、李景、杨恭仁,继续坚守白狼塞。”



“诏令杨暕、杨侗、杨义臣,并宇文述、来护儿等卫府诸将,不惜一切代价,向北虏展开攻击。”



皇帝望着裴世矩,目露疲惫之sè,“朕本想见见他,现在……”



“他还年轻,路还很长,还需要时间的锤炼。”裴世矩笑道,“对一个年轻的将军来说,有什么比圣主的信任更重要?”



皇帝摇摇头,低声叹息,“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爱卿,准备一下,回东都。”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最后狂澜



()九月二十四rì深夜,上大将军、左光禄大夫、秦兴公杨义臣接到了东北道大使薛世雄的急件。



薛世雄就北虏大军突然停止攻击白狼隘口和神武川,并迅速撤退到黄花堆和金沙滩一线,做了简略分析和推衍。据右武卫大将军、滑国公李景判断,北虏可能寻找到了由桑干水上游方向直达武州塞的间道,而这条间道在代北军仓促后撤之际可能未被彻底破坏,继而给了北虏一条死里逃生之路。据此,东北道诸军统帅已经联名上奏皇帝和中枢,请皇帝和中枢密切关注战局发展,并及时作出攻防策略上的调整。



薛世雄作为东北道最高军政统帅,直接对皇帝和中枢负责,实际上没有必要把东北道诸军统帅对战局的分析和推衍告之杨义臣,但在战局发展到最为关键时刻,薛世雄却这样做了,其中必有深意。



杨义臣看完薛世雄的书信后,完全认同东北道诸军统帅对当前战局的推断。。。



杨义臣曾是代北军的统帅,尉迟氏及其家族、部属、故旧始终是代北军的核心力量。帝国两代皇帝视尉迟氏为股肱,极尽恩宠之能事,原因便在如此。先帝从国祚安全角度考虑,早早便把杨义臣调出了代北,以遏制尉迟氏在代北的影响力,但同样出于北疆镇戍的需要,两代皇dìdū始终没有闲置或者弃用杨义臣,而是让他继续镇戍边陲,委以重任。杨义臣做为帝国边陲镇戍的著名统帅之一,不但熟悉边陲的军政事务,对代北军事更是了如指掌。



在北虏停止对神武川的攻击后,他已经预感到战局要发生剧变,只是考虑到自身处境艰难。不便向其他战场统帅打听军情,以免落人口实,自寻麻烦。哪料转眼间薛世雄就主动传来了讯息。



对皇帝和中枢在东征结束后马上实施南北决战的策略,杨义臣是极力反对者之一。之所以反对,并不是因为政治上的保守,而是纯粹从军事角度出发。帝**队在经过西征、东征之后,jīng疲力竭,损失巨大,再进行声势浩大的南北决战是不合适的。退一步说,就算北虏乘着帝**队虚疲惫不堪之际。大规模南下入侵,帝国也完全没有必要耗尽国力与其进行正面决战,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