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第一强兵-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他说的认真,太史慈不由有些好笑:“好了。好了,我说子龙啊,你能不能不要这么严肃?你今年是十七,不是七十,搞得像个小老头似的干什么?对了。你怎么来的这么及时?要是再晚点,说不定咱们兄弟就见不到了。”

赵云倒也不生气。

他的武艺专找人破绽,他本人说话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的,让人丝毫挑不出毛病来。这样的性格,放在中年人身上,都显得过于老成,以他一个少年人来说,就不是有点老成的问题了。

严格来说。他的性格和太史慈以及徐庶差距都挺大,太史慈跳脱,徐庶擅机变。不过,也不知是不是性格互补的关系,相处下来。三人交情却很好,最终还借着太史慈讨徐庶便宜的契机,结拜成了金兰兄弟。

他自动过滤掉了太史慈前面的调侃,认真的回答起后面的那个问题来:“皆是仰仗主公的威望所至……”

赵云迟迟不出现。曾经给了曹操很大的压力,甚至为此放弃了在聊城与王羽分胜负。

实际上。赵云之所以耽搁了这么久,不是王羽的诡计,也不是因为北方的战乱,只是因为,他招的兵实在太多了,远远超出了预计!

包括曹仁在内,曹操麾下的众将,多有远赴他乡募兵的经历。曹仁在淮泗之间,曾募兵千余,夏侯惇在丹阳募兵也是差不多的数目,不是他们不想多募,只是在外募兵,花费的钱粮和时间都很多,远没有在辖地内招募有效率。

曹操遣人在外募兵,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领地。王羽遣赵云北上募兵,一则青州屡经战乱,人力物力都相当匮乏,所以他在辖地内征兵,也一直很谨慎;另外,也是因为兵种的特殊性,赵云要招募的是骑兵。

招骑兵,肯定比招步兵更难。

王羽事先预定的目标,是千人左右。定下这个数目,是因为他记得历史上赵云投效刘备之前,也曾在老家一带秘密募兵。

正是依靠赵云招来的数百骑兵,刘备才在汝南跟曹操有攻有守的折腾了好一阵子。曹操本以为可以轻取刘备,结果正面打了好几场,就是拿不下对方,最后使出了劫粮的绝活儿,这才把刘备给收拾掉,避免了两面作战的窘迫。

在汝南之前,刘备在徐州和曹操放对,基本就没赢过,屡战屡败。没了徐州的地盘,先前积累的精兵强将也损失得差不多了,到了汝南,几乎是从头开始,结果,他的正面作战能力却变强了,赵云那几百骑兵的战力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王羽才在战事随时再起的时候,让赵云北上募兵。

他现在的名声,可比前世刘备在汝南的时候强多了,虽然现在的赵云也拉不到公孙瓒的旧部,可公孙瓒也许诺了,尽量提供各种方便。

所以,他很肯定的认为,赵云此行的收获,应该比历史上要强,至少也能搞一支千人规模,能立刻投入作战的部队出来。倒是赵云这个执行者很有些忐忑,生怕完不成任务。

事实证明,王羽和赵云都低估了自己。

王羽的名头出乎意料的响亮,赵云的人缘也远比他自己想象的要好。招兵的大旗一竖出去,应者云集,赵云要发愁的不是数量能不能招满,而是如何进行筛选。

人太多了,如果有来应募就带上,把公孙瓒的战马全都骑走,赵云也凑不出一支骑兵来,顶多只能一半骑兵,一半步兵这么配置。

经过了谨慎的筛选,单是在常山老家,赵云就招募了八百多健儿。然后他又去了中山、河间,最后到了幽州,一路下来,足足招募了三千余众!

也就是公孙瓒出手豪阔,否则赵云真的只能徒步回来了。王羽事先和公孙瓒说好的战马数,只有两千而已,这王羽料敌从宽,按照一人双马的配置谈下来的。

当然,公孙瓒再怎么大方。凑足这么多马。也不是一件简单事。实际上,陡然翻了三倍的战马需求,已经使得单经等幽州文官叫苦连天了,要知道。他们那边也是大战连场,既要对付乌桓、鲜卑,还要防着刘虞,六千匹战马,岂是说拿就拿得出的?

虽说有公孙瓒的命令压着。单经等人也不敢扎刺,但搞点小动作还是没问题的。阳奉阴违啦,故意磨时间啦……也就是赵云脾气好,做事有板有眼,换成太史慈,还不一定会闹出多大的乱子呢。

不过,赵云募兵的行程,终究是被耽误了。说实在的,遭遇了这么多意外。能赶在仗没打完的时候回来,赵云已经很努力了。

归程也不那么好走,河间郡正打得热闹呢。

王门的叛军攻势迅猛,把邹丹打得头都抬不起来,向幽州求援的书信一封接着一封。要不是武垣令田豫表现神勇。凭借数百步卒,联合城中民壮守住了城池,邹丹的战线可能已经彻底崩溃了。

这种时候,赵云当然不能从河间走。

倒不是怕了谁。只是邹丹被打得那么惨,自家这边则刚从幽州刮过地皮。见到了,怎好不出手帮忙?可出手帮忙简单,时间耽搁下来,误了战事可怎么办?

河间并非主战场,就算邹丹真的败了,只要青州主力打赢了,王门吃下去多少,就得吐出来多少,在这里纠缠根本没有意义。

所以,赵云绕路渤海,一路疾行。就在昨天,抵达南皮城后,一进城,他就看到了王羽的信使。

“无忌在南皮?”听到信使的名字,太史慈当即就是一愣,王羽二次北上,打龙凑之战时,方悦是在的。他这次迂回敌后,本还想着把方悦一起带来呢,结果一问,方悦告诉他,自己另有任务,结果竟是跑去了南皮。

“是啊,主公让方将军北上寻找小弟,随身带了军令,见令便往清河救援。小弟见令后不敢耽搁,与方将军一到,星夜南下。天亮后又在路上碰见了大哥联络幽州军的信使,于是……还好赶上了,不然可是很险啊。”

“带队追击河内军的就是无忌?”太史慈拍拍脑袋做恍然状,突然,他又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一变:“不对啊!”

“哪里不对?”赵云一愣。

“时间不对啊!”太史慈大叫一声,然后扳着手指数上了:“某离开大营,刚好是初一那天,报捷则是初七,照你的说法,无忌初九就离开大营北上了,也就是说,主公刚收到某的报捷,就预料到今日之事了?”

“……好像确实是这样。”赵云想了想,算了算,然后认真的点了点头。

“糟了,这下真糟了。”太史慈这下可是真犯愁了。

本来他还觉得先前打的不错,就是收尾差了点,结果现在这么一看,先前就错了,否则主公为什么一听捷报,就把无忌给派出去找子龙了?先前子龙迟迟不归,主公可是一直都不动声色来着。

赵云当然不会看着他烦恼,想宽慰,却只是不得要领。再过片刻,方悦也收队回来了,一照面,就又给了太史慈一记重击。

“子义啊,这次你可是错过好机会了,我跟你说啊,就因为你这边的意外,主公提前发动决战了。”方悦咧着大嘴,煞有其事的说着:“知道主公用什么法子对付袁绍不?夜渡黄河!厉害吧?没想到吧?后悔了吧?飞跃大河,夜袭袁营!这都是你最拿手的啊!”

“老天……你,这是耍俺呢吧?”太史慈欲哭无泪。

袭营啊,还是夜袭,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本来决战是有自己一份的,结果就因为一时贪功,把好好的一场大功给搅了,抱怨都没处抱怨去。

嗯,还连累了兄弟,这可真是……

郁闷到家了。

第三九五章袁绍的后招

这样一场大战,善后的工作也是很多,很繁琐的。

阵亡的士兵倒是不多,只有两百三十六人,这些人要收敛尸体,酌情送回家乡,还是在当地安葬;比较麻烦的是伤员,尤其是重伤员,这些人若是得不到妥善的照料,命是很难保住的,就算侥幸活下来,很可能也会落下点残疾什么的。

再有就是俘虏了,这是个重头戏。

这一仗抓的俘虏,比青州军本身还要多出两倍,达到了近万之众,几乎是整支大军的半数。很多人都是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或蹲或躺的倒在路边,成了俘虏。

其实这荒郊野外的,又是隆冬时节,身上什么都没带,就算逃过追杀又能如何?在野外饥寒交迫,冻饿而死吗?

俘虏中,也不乏这种机灵人。开始跟着跑,是因为从众心理,是惯性,跑着跑着,就回过味儿了。反正青州军从不虐俘杀俘,何必跑得这么辛苦呢?当俘虏,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啊。

于是,尽管青州军没有特意抓俘虏,只是以驱散为主,但俘虏的数目依然达到了极为可观的地步。

开战前,张、曹的兵力总计约一万八千人。太史慈打败杨丑毙敌逾千,抓到了一千八百多俘虏,然后他把俘虏都放回去了。

这些俘虏被释放后,只回去了一半左右,剩下的都直接返乡了,可见河内军的斗志是何等之低。若没有曹仁的出现,张杨的一万大军,还真有可能被太史慈的三百骑给彻底解决了。

俘虏之外,战死者也有四千多,被青州军格杀的,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剩下的人,多半都是溃逃时自相踩踏而死。此外,吕旷军与河内军短暂的内讧,也造成了大量伤亡。还有一些人是直接跑死的。

逃出追击的,一部分是追随张杨的上党人,有主心骨在,就有组织,就算溃逃。也比单枪匹马的人强。此外。主要就是曹操军了,毕竟是嫡系部队,曹军士兵虽然被打散,可他们还是有着很明确的目标。逃跑的态度也比较坚决。

当然,曹仁亲身断后,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曹仁的武艺固然不如赵云,但他也不是吕旷那种寻常意义上的高手,这么一个人拼起命来。就算是赵云,也只能暂避锋芒,徐徐图之。

见主将拼命,曹军中的那些重甲步卒也顶上来了,他们知道自己速度太慢,逃不掉了,又被主将激起了决死的斗志,于是,怀着杀一个够本的心态。追随在了曹仁左右。

为了对付这支断后的哀兵,赵云也不敢轻视,直接拿出了骑射的看家本领。硬碰硬当然也能赢,但损失未免太大了些,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没必要和这些困兽正面相搏。

正因为该用了骑射战法,所以赵云也没法留手,生擒曹仁的打算也落了空。事后统计,断后的曹军重甲一共是二百八十六名。人均中了二十箭,曹仁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倒下时,他身上已经插满了箭,生生被射成了刺猬。

曹仁的奋战,使得曹军足足逃掉了一半,抓到的俘虏,不到方悦偏师抓的三分之一。

以太史慈的傲气,都不由感叹,曹操治军的水准,确实很高,不愧是主公认定的劲敌。

不过,也就是感慨感慨罢了,太史慈从来就不在乎敌人有多强,越强的敌人,就越能激起他的斗志。

他对善后这些琐事毫无兴趣,先前对付张杨时,他倒是参与过鉴别俘虏,可那是为了后面的战事。现在么,除非俘虏集体暴动,否则对战局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他当然就没兴趣了,他现在一心想着回大营去。

之前看到的狼烟,当然不是袁绍在平原点燃的,距离太远了。狼烟这种传讯方式,一向都是层层传递的。

尽管进军时走的很急,但袁绍还是保持了足够的谨慎,沿路设下了诸多驿所。等他点起狼烟,警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清河全境,甚至更远。

在不同的人看来,这狼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太史慈认为,狼烟升起代表着平原的仗还没打完,自己还有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