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第一强兵-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承受的。

更重要的是,剿灭臧霸,能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少了,为了区区一个琅琊国,徒耗军力资源,实在不怎么划算。如果臧霸再祭起游击战的法宝,占下来的琅琊也是永无宁日,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根据臧霸的经历,王羽认定,对其应该暂时采取守势,等到河北局势明朗,大势已定,此人八成可以直接收服。

历史上曹操打败刘备、吕布,占据徐州后,臧霸就望风而降了。王羽不觉得自己的实力会比曹操差,对臧霸的威慑力也不应该比曹操低。曹操攻徐州,臧霸一直出工不出力,现在他没道理和自己拼命才对。

可事实证明,光是有先知的本领,对细节的了解不足,就会变成很致命的缺陷。

曹操和臧霸的关系,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曹操的老爹携全家避祸,去的正是琅琊国!而陶谦与曹操的敌对关系,却是在二袁分别拉帮结伙之后,就形成的。而琅琊国却是徐州辖下,曹嵩好歹是当过太尉的人,这点关联岂有看不出之理?

陶谦为人虽厚道,可对曹操的战事一直不顺利,他怎么会一点抓人质的念头都没有?之所以没行动,只是因为有人保着曹嵩罢了。

因此,袁绍开始联络臧霸的时候,臧霸只是暂且答允,还是保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势。当曹操遣戏志才入琅琊后,他才真正变得蠢蠢欲动,并切实的采取了行动。

曹操的权势当然不如袁绍,臧霸行动的时机,也与王羽抽空了青州的兵力相对应。可即便如此,曹操因私人交情,对臧霸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王羽搞不清楚曹操和臧霸到底什么时候结下的友谊,但曹操从游学天下,到就任济南相,走过的地方着实不少,与臧霸有接触也并不奇怪。

济南国与泰山郡,其实就是近邻。

有了这层关系,戏志才在泰山贼内部发挥的作用,可就不寻常了。

他不是只能提提建议,让人参考的客卿;也不是遇事只能苦谏,受不受采纳,全凭别人心情的幕僚;而是可以替臧霸做主,决定泰山贼攻略方向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对手是臧霸还是戏志才,青州方面的压力绝对是不一样的。

对付臧霸,王羽的防御方向主要是北海。这里的社会构成相对简单,只有屯田的民众和青州的官吏,臧霸可以放手大抢,无所顾忌。

泰山贼前期的军事部署,也确实是冲着北海去的。

可戏志才到了琅琊后,泰山贼的战略重心迅速转移,行动也变得果决起来。得到王羽挥师北上的消息后,戏志才果断采取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泰山。

没错,就是泰山。

这是个颇为出人意料的选择。青州新政并没有覆盖泰山郡,当地的穷苦百姓可以自由移居到青州屯田,王羽对豪强则是秋毫无犯。用后世的名词来形容,青州和泰山就是一国两制。

这项制度,极大的安抚了泰山豪强不安的情绪,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泰山豪强都是坚决的站在青州一方的。

有这些豪强在,攻略泰山就不是个好主意。

豪强的坞堡甚至比很多县城还高大坚固,豪强的私兵更是忠诚,会为了主家的利益奋战到死。相比空虚而富庶的北海、东海诸郡,泰山无疑是块硬石头。

而且,泰山郡的战略价值也远比不上北海。

北海若失,治所临淄就会受到威胁。青州文武的家眷,都集中在临淄,一旦有失,那就和关羽被吕蒙偷袭江陵一样了,再强的军队,也唯有分崩离析的下场。

攻打北海,能极大的牵制青州军。

而泰山却没有这种价值,就算真的丢了,也就是损失一块地盘罢了,还是相对不怎么富庶的地盘。在王羽的战略构想中,泰山就是个缓冲,防御兖州方向军事压力的缓冲。

“那,还有什么可棘手的?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弃了,回头再找臧霸那贼算账呗。”太史慈挠挠后脑勺,颇为不解。

泰山的战事可能会进行很长时间,可河北这边的胜负,在短期内就能分出。到时候不须太多,随便派遣那一营回师救援,区区泰山贼,还不是只有望风披靡的份儿?

“哪有那么简单?”贾诩苦笑出声:“臧霸在泰山,还是很有些人脉的,我军强势,地方豪强固然不得不从,可我军内部空虚,这些人未尝不会动心思从中取事,迎合臧霸。臧霸夺取泰山的过程,未必如想象中那么漫长。”

太史慈眨眨眼,显然还没想通,臧霸占了泰山有什么好可怕的,青州在泰山的投入相当有限,除了书院需要搬迁之外,好像没有任何其他麻烦。

再说,很快不就能抢回来了么?

贾诩继续解释道:“夺回泰山,可能也比想象中艰难。臧霸固不足虑,可他既然愿意为曹操火中取栗,很可能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用泰山作为礼物,找个新靠山了。”

“是曹操?”太史慈明白了。

贾诩点头:“是曹操!这样一来,就算我军取得了河北之战的胜利,临淄也会随时都处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同时,我军与徐州的联系,也彻底被切断了,战略态势将变得极为恶劣。”

“啧,元直这下,果真是麻烦了。”太史慈咂着舌,皱起了眉头,发愁了。

第三九七章黎明之前

太史慈知道为什么自己说不想去,主公就默认了,徐庶那边的情况很复杂,不是单纯靠一两个猛将就能解决的。

泰山贼的背景相当复杂,从臧霸身上就可见一斑,说是贼寇,但他们和地方豪强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藕断丝连,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清楚的。

若是臧霸攻向北海,威胁可能更大,但应对起来却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照搬自己在清河使用的战法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寻找各个击破的机会。

徐庶手上没有轻骑,可在北海那种地方,特战队的发挥可能比轻骑更好。

面对这样的战法,泰山贼的表现不会比张杨强太多,即便给青州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徐庶和田丰合力,也能撑到主力回援,到时候就是臧霸的死期了。

可在泰山,这仗就复杂了,徐庶甚至搞不清,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主公对泰山豪强还不错,但也就是不错而已,这年头,豪强支持某位诸侯时,多半都有着相当高的期望的,比如从龙之功什么的,而不是单纯的家里出几个普通官吏。再加上泰山贼和地方豪强千丝万缕的关系……

总之,豪强八成是靠不住的,支持王羽的百姓又有很大一部分移居到青州去了。

想要给徐庶有力的支援,要么调遣一支部队回去,要么王羽亲自走一趟,可这两个办法,无疑都是行不通的。

就算没有匈奴人的威胁,削减平原的兵力也很危险。河北大战打了这么久,好容易把袁绍打到山穷水尽了,这要是让他带着一万多残兵突围了,天知道仗还得打多久。

毕竟是四世三公的大世家之子,只要留住了本钱,想翻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干脆。不管匈奴人到底来不来,咱们先解决了袁绍的残兵好了。”在复杂局面中抽丝剥茧,并非太史慈所长,他的风格就是直来直去的解决问题。

以他想来,袁绍收拢的残兵。应该没多少战斗力了。强攻虽然会有不小的损失,可打仗哪能不死人呢?主公体恤士卒是好事,但他也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

“此事,恐怕不太容易。”太史慈话音刚落。就有人给他泼冷水了,抬头一看,他大为诧异,说话的竟是徐晃!

“公明兄?”

“夜袭所以未尽全功,全在沮公与……”

徐晃简要将夜袭的全过程说了一遍。然后解释道:“袁绍的残兵虽是败兵,但却都是当夜未曾接战的,建制相对完整,而且也都是精锐部队,训练程度不在我军之下,士卒也颇为悍勇。困兽尚犹斗,强敌在侧,若是强攻,我军很可能会步袁绍在高唐城下的后尘。”

沮授拼命筑成的临时防线。就是为了让袁绍集结部队的,只是袁绍已经被王羽打得没信心了,不敢迎战,只想着坚守待援。

这是个不怎么聪明的选择,可以说目光浅显到了极点。但话说回来,这短视之举在短期内,给青州军造成的麻烦反而更大。

如今坚守在袁绍身边的部队,主要有三部分:高览率领的原渤海军。也就是袁绍最早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韩猛的亲卫就隶属其下;高干的并州军,其中的主力,都是陈留高氏的私兵,当夜大溃败的时候,逃散了不少,但中坚却尽数留了下来;再有就是文丑的两千多骑兵了。

高览部队的建制基本完整,除了沮授带走的狙击部队之外,还有七千余众;高干进入时,军力超过了一万,现在还剩下五千;再加上文丑的骑兵和一些散兵,也一万万千多人,跟青州差不多。

青州这边虽然还有田楷的幽州军助阵,可张颌等冀州军将还没彻底降服,须得有人监视。

总而言之,青州军虽然占了绝对上风,但短期内,却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是强攻敌营,优势就更不明显了。

“鸣石山是平原周边唯一的高点,袁绍抵达后,就一直拿那里当做是行宫,在山下建了个临时的营寨。虽然防御设施很一般,可好歹也是个营寨,多少有些防御力,日前我军试探着攻了两次,结果……”徐晃话没说尽,只是长叹了一声。

试探的结果就是,袁军的斗志还在水准之上,防御第战打得也很有章法,想强攻,就得做好付出巨大代价的准备。

太史慈想了又想,只是不得要领,最后拍拍额头,头疼道:“搞了半天,咱们这边的形势不比元直那边差啊,也是复杂得不得了。那张颌也是的,主公这么看重他,放了他几次生路了,他怎么就不识抬举呢?”

“张颌已经降了。”贾诩插了一句嘴。

“啊?”太史慈茫然,看看贾诩,又看看徐晃。

“冀州北营共有一万兵马,张颌的部队不过两千余,岂有一言而决的道理?”贾诩笑眯眯的说道:“见了沮授的遗书之后,他当场就请降了,不过,他那两千人,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其他人都还意存观望,他若独自离营来降,很容易引起难以预知的效果,所以……”

匈奴人的存在,是公开的秘密,冀州众将虽然对袁绍很失望,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可王羽。毕竟他们在冀州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并入青州集团后,地位肯定是要下降的,至少不可能出镇一方,作威作福了。

所以,不到山穷水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侥幸心理是不会打消的。

“他们会这么想,倒也不奇怪,据他的说法,屠各部此番入境,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倾巢出动,在广平攻击黑山军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其主力一直在河内与魏郡交界处集结……具体数字,一时尚不得而知,但两万骑以上,总是有的。”

以太史慈的豪勇,都被贾诩道出的这个数字吓了一跳。两万兵不算多,但若是两万骑兵。就很可怕了。

公孙瓒统带幽州边军,战功赫赫,麾下也不过一万骑罢了。赵云在冀北三郡和幽州走了一大圈,把公孙瓒都给搜刮得快揭不开锅了,这才搞了三千骑出来。

结果。匈奴人一来就是两万突骑。能不吓人么?

“难怪……”太史慈张了张嘴,半晌只说出了这么两个字。

难怪主公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大胜,依然不能令冀州众将死心塌地。如果在河北大战之前,两万骑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