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风吹-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胖子说:“反正这睁眼瞎的滋味不好受。这雾不知何时会退?要是没戏了,咱们趁早再想别的招……”
他说着话,就摸出了冷烟火,想利用它来取亮,但忙乱中却失手掉落在了地上,眼前又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只得伸手在身前摸索。谁知刚把手探出去,就触到冷冰冰一片皮肉似的东西,再仔细一摸那轮廓和形状,滑滑腻腻的,玲珑有致,好像人体的肌肤,却没有半分活气,可能是个死人。
胖子说了他的猜测,我和阿英都是大吃一惊,阿英举着手电,将光源靠近了胖子摸到如死人皮肉的地方,让众人透过浓雾仔细打量那里,我们定睛细瞧,原来并非是什么死人,也不是死人的肌肤,而是一层滑腻柔软的植物。不知从何时起,砖石缝隙间渗透出薄薄一层绒藜状的植物,在距离地面很深的地下,就连杆物的根茎都不看不见了,而在毫无生机的地下墓穴中,竟然会出现生命的迹象,不禁使人惊得张大了嘴,好半天也没合拢。
这种植物是生长在放置巨棺的这个平台范围之内的,在之前尸骸密集的地方我们并没有发现丝毫端倪。
沉睡在地下长达数百年年之久的砖石,虽然早已被时间抚摸得苍老,并且让丝丝缕缕的绒藜状植物拥抱缠绕,使砖石缝隙间剥落得裂痕斑斓,但是却依旧沉静安详,坚韧不拔,古朴圆融,默然无声地述说着早已过去了的辉煌。它所传达出的无穷信息和无尽的岁月,就仿佛是一本厚重离奇的古籍,我们一众人只是无意间浅浅翻阅了残破不全的扉页,又哪里能够望透岁月的迷雾,猜出历史的真相。
我的心中打鼓,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轻挪几步,在附近又仔细看了看,发现周围的地砖上的缝隙里和表面上,也都生着了一层绒藜。我面色沉重,不知道这是本来就有的植物,还是在我们刚一踏上这里才出现的东西。我知道,原始森林里常有千年老树枯死之后,其躯干死而复生,再次生出花木的现象。可在兴龙山蒲阴阳的墓穴深处,这个永远不见天日的地下洞穴里,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量出现这种奇怪的植物,这种情况实属反常。
我的疑惑很快便得到了解答,在手电光近距离的照射下,状似绒藜的植物生长速度惊人,完全违背了生物常识,不一会儿眼看着就结成甸子形,大如海碗,里面裹着密集的触须,显得妖艳奇异,仿佛是个有血有肉的生物一般。
我们一行人看得稀奇,心里难免不犯嘀咕,觉得太过妖异和离奇,这比爱丽丝梦游仙境都来得稀奇。我忍不住好奇,试探着用手一碰,指间便有缕缕白雾流淌,怎么看都不像是地底生长的菌类孢子,又凑近嗅了嗅气息,心中惊诧之状难以言喻:“毫无疑问,这就是浓雾的起因,难道我们身边的时间,都凝固不动了?”
胖子和阿英看我好像是识得这些特殊植物,就出言询问,让我说明情况。
“老张你这是什么意思,究竟看出了什么名堂,赶紧给咱唠唠,别在这儿打哑迷,胖爷我最讨厌做事不爽利婆婆妈妈优柔寡断的人了。”胖子催促着道。
我仔细观察了生长速速度惊人,还在滋生蔓延的这种植物,觉得很有必要向不明真相的群众解释清楚事情的真相:“这些形态酷似绒藜的植物极不寻常,其表面甚至是根茎虽然犹如肉质,却不像是出现在地底的普通菌类。你距离它远了,就无色无味,如果近在咫尺,则会感觉浊不可耐。从中生长出的叶子和触须一碰就碎,还生出白雾,仿佛有形无质,外形近乎雾状蒲公英。按照相物之说,这东西根如菌、叶如蒲、茁芽怒生,无异于仙树灵根。这里死气沉重,又在深在山腹之中,毫无生机可言,居然出现这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特殊植物,难道就不反常吗?”
阿英说:“兴龙山区的原始丛林有上亿年进化史,这里的有千奇百怪的植物也不是过于惊奇,目前人类所知所识,也不过十之一二。即便这地底洞穴里有些特殊物种存在,又有什么稀奇?”
胖子闻言点头如捣蒜:“我同意李英同志的观点,你没见过的,并非就不会存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你该明白吧?”
他扭扭捏捏,神态有些奇怪。
我说:“任何时候,乐观都是好事,但眼下你们实在是太过于乐观了。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据我所知,只有古西域僧迦罗深山洞窟里生长的忧昙婆罗才会具备这些特征,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
阿英闻言很是吃惊,僧迦罗是狮子国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称谓,那里生长着忧昙婆罗?佛典《南无妙法莲华心经》里倒是记载着三千年开放一次的忧昙婆罗,成语“昙花一现”就是从此而来。相传忧昙婆罗,千年一现,霎时间枯萎,世间当真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植物存在吗?这可真是跟天方夜谭差不了多少了。
我点头说:“僧迦罗具体在哪我不清楚,佛经里记载的忧昙婆罗,也只是一种隐喻,它是否存在,至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不过最接近其原形的植物,大概就是古西域地下生长的‘视肉’,后世也有人将其称为忧昙婆罗。此物可以附身在枯木砖石上存活,多是腐朽阴晦之气沉积百年而成,它近似由无数细微小虫聚集而成的菌类,生命极其短暂,眨眼的工夫就会消逝无踪。”
我所知所识虽然仅限于此,但是观其形而知其性,我猜测十有八九,这种奇异的植物就是古籍所载的忧昙婆罗,而我们眼前所见,大概真是昙花一现,是古今中外绝少能出现一次的短暂瞬间。
胖子在旁听得好奇,插言道:“这人一辈子。只不过匆匆忙忙活个几十年,可这些植物很难出现一次,怎么就让咱们给赶上了?这是不是说明太走运了?莫非是咱们善事做得太多,感天动地,连菩萨都开眼了?”
胖子掩嘴笑起来,根本就不像个大老爷们,非要形容的话……倒像个女人。
我看在眼里,心中一动,有些微冷。
“我说小胖,你不是不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吗?”
我并不认同:“胖子你就甭做梦了。常言道得好‘天地虽宽。从不长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也不度无善之人’,咱们几个人可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凭什么指望菩萨开眼?在地底深处见到这绝难一遇的忧昙婆罗,可能不会是什么好征兆,因为忧昙婆罗的生灭往往只在瞬息之间,根本不可能存活这么久,这里的情况大大的违背了常理,这是肉体凡胎的活人能见到的情形吗?只怕其中有些古怪,我估计咱们很快就要面临更大的麻烦了。”
胖子没有反驳,点头道:“原来如此,我就说菩萨也不可能吃饱了撑的嘛。不过听你这么说,我倒踏实多了,咱从小没受过待见,偶尔走回运,还真他妈有点不习惯。”
接着,他用手捋了捋他那明光闪亮的头发,还翘着手指头,很婉约,很感性,也很女性。
我看在眼里,心中微凛,顾不上跟胖子多说,细一分析目前面临的状况,既然确认了忧昙婆罗的存在,也能由此推测出这个地下洞窟的部分情况。虽说忧昙婆罗每隔几百甚至数千年,才会出现短短的一瞬,但这里的忧昙婆罗体型硕大,超出了我所所能想象的范畴,而且无休无止地生长蔓延,其根脉可达千仞,覆盖了整个宽广的平台,简直像个怪物。
阿英也曾听说起过忧昙婆罗,不仅是古印度和斯里兰卡有这种奇异的植物。在印尼婆罗洲与苏门答腊岛附近也有它的踪迹,但从古到今,还真没听说谁有如此罕见罕逢的机缘,亲眼看到过绽放的忧昙婆罗,所见多是腐朽枯化了千百年的根茎,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她此刻看那酷似绒藜垫子般的植物越长越大,从中流淌出丝丝缕缕的薄雾,在空中萦绕不散,而附近的雾气又加重了几分,才知道突然而来的神秘浓雾,根源正是来自于深埋地底的忧昙婆罗。而我们在一进入这里后看到的地市,其时也有浓雾弥漫,当时很有可能就是这忧昙婆罗在捣鬼。
而我之所以识得忧昙婆罗,是因为看过晋代张华所着的奇书《博物志》,那里面遍述奇境异物,包罗万象,记载着许多古怪的草木鱼虫,可惜这部古籍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后世所存不过十之一二,其中就有一段涉及忧昙婆罗的相关记载。不过晋武帝那时候,中土还不用忧昙婆罗之名,按照古称该是视肉,又唤作冥根。
可能他也都不知道是从哪听来一耳朵,未必亲眼见过实物,所以描述得并不详细,若不是我们三人人到得兴龙山山腹深处,也无从得知忧昙婆罗这种异物。
这种植物似乎对人体并无伤害,我们不免心里松了一口气。
然而,我的面色却极度难看起来。因为我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胖子似乎变的有些反常起来。
他的话少了许多,显得很矜持。这也就罢了,他还翘着兰花指,像女人那橛捋头发。
他的这些小动作被我一一看在眼里,心中不由感到一阵恶寒。
我打量阿英一眼,发现她正对我使眼色,显然她也发现了胖子的不对劲。
我们心照不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不出意外的话,胖子上被鬼上身了。
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因为若真如此,事情还真的是比较棘手的。
蓦然间,我想到了出自警世通言里面的一个名叫癞道人捉怪的故事。
却说绍兴十年间,有个秀才,是福州威武军人,姓吴名洪。离了乡里,来行在临安府求取功名,指望一举首登龙虎榜,十身身到凤凰池。争知道时运未至,一举不中。吴秀才闷闷不已,又没甚么盘缠,也自羞归故里,且只得胡乱在今时州桥下开一个小小学堂度日,等待后三年,春榜动,选场开,再去求取功名。逐月却与几个小男女打交。捻指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来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趱足。
当日正在学堂里教书,只听得青布帘儿上铃声响,走将一个人入来。吴教授看那入来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半年前搬去的邻舍王婆。原来那婆子是个撮合山,专靠做媒为生。吴教授相揖罢,道:“多时不见,而今婆婆在那里住?”婆子道:“只道教授忘了老媳妇,如今老媳妇在钱塘门里沿城住。”教授问:“婆婆高寿?”婆子道:“老媳妇犬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春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教授道:“我这里也几次问人来,却没这般头脑。”婆子道:“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一千贯钱房卧,带一个从嫁,又好人材,却有一床乐器都会,又写得,算得,又是旐大官府第出身,只要嫁个读书官人。教授却是要也不?”教授听得说罢,喜从天降,笑逐颜开,道:“若还真个有这人时,可知好哩!只是这个小娘子如今在那里?”婆子道:“好教教授得知,这个小娘子,从秦太师府三通判位下出来,有两个月,不知放了多少帖子。也曾有省、部、院里当职事的来说他,也曾有内诸司当差的来说他,也曾有门面铺席人来说他,只是高来不成,低来不就。小娘子道:‘我只要嫁个读书官人。’更兼又没有爹娘,只有一个从嫁,名唤锦儿。因他一床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李乐娘。见今在白雁池一个旧邻舍家里住。”
两个兀自说犹未了,只见风吹起门前布帘儿来,一个人从门首过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