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中华之官运亨通-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心里反而有了底,知道这些人其实心里都十分反感这份规划。 只要自己不举手。 那么这份规划很有可能流产。
其他人见徐副部长不发言、不表态、不举手,却双手抱臂闭目养起神来。 便有样学样,只剩下许立安举着手,放下也不好看,继续举着也不行。
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于郑长邻,即然林夕说部长邻已经看过规划,而且还十分赞成的样子,现在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把希望寄托在郑长邻身上。
郑长邻坐在那里,也感觉到了许立安那焦切的目光正投在自己身上,有心让他继续冷场,可自己地证据还在林夕手中,听林夕的意思,只要能让这份规划顺利通过,那他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不然的话,他不好过恐怕也不会让自己好过。
没办法,郑长邻坐直了身子,轻咳了两声道:“既然大家刚才都赞成这份规划,举个手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有我们在座的这些人的帮助,还怕这个规划不成功吗?您说是吧许部长?”
除了许立安因高兴外,没有往深处思考,其他人却是听明白了郑长邻说的其实是反话,意思是有我们这些人在,还怕这份规划能成功吗?而且最后问许立安,却是在提醒在坐地各位,许立安毕竟还是部长,这样将人家撂在那里,大家都不好看。
徐副部长因为与郑长邻交往比较深,而且有过多次类似的配合,明白了郑长邻的意思后,马上也举起了手,道:“老郑说得对,在许部长的领导下,又有我们支持,规划当然一定会成功。 ”
其他人一看,已经有三人举起了手,那自己再不同意,恐怕就会得罪许立安,为了一个改革试点的事与许立安发生矛盾,那真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最后整个规划终于通过了,许立安也松了口气,散会之后,他就立刻给林夕打电话,告诉林夕这个喜讯。
林夕听许立安将事情经过说完之后,终于放心了,好在郑长邻还比较明智,不然的话自己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看来以后这个郑长邻还有些用处。
林夕将好消息告诉了杨青柏和柯振后,两个加大一起近二百岁地老人也笑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但他们相信,以林夕的能力,一定可以成功。
规划既然已经通过,林夕马上打电话给张蒲,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他,并让他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准备。 张薄听后也十分高兴,当然是全力支持,不支持也不行,自己还有把柄在林夕手里。
他也想通了,有林夕在一天,自己想弄钱是不可能了,只好在政绩上多下功夫,被教育部列为改革试点学校,不说将来所获得的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如果改革顺利,海天大学必然会被教育部列为直属院校,那自己很有机会再提半格,成为副部级。
从学校调来一名副校长,负责继续办理各项手续,协调关系,林夕自己却反回了海天,他要为随后开始的学校改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而杨青柏也随林夕回到了海龙市,因为林夕准备聘请杨青柏为学校客坐教授,专门负责教授正统功夫。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见成效(上)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见成效(上)
目前全国不少高校都在改革,改革的目的都是提高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 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不过裁员、重组、提薪等办法。 但是在林夕看来,这些改革没能体现初衷。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资金。 高校最困难的是钱,学校运行需要经费,吸引与留住人材需要经费,改善学校设备设施需要经费,与国内外其他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也需要经费,而学校除了国家拨款外,就只能在学生身上想办法。
而做为学校另一项资金来源的校办产业,却由于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原因,从学校获得投资后,给予学校的回报却很少。 学校任命的企业领导,却因只有“有来头”的人才可 能担任,这样的人不必担心企业办不好对他个人有什么影响,有事自有更高 一级领导为他解围,也因此而造就了两类校办企业:盈利的,不把利润上缴校方; 不盈利的,恶意经营侵吞校产,企业垮了领导肥,之后还能异地做官。
同时高校多年以来一直沿用同政府、国企相同的人事制度。 因此“克隆”了这一 制度的弊端。 导致在学校内,评判一个人的不是看他能做什么而是看他混了多久,以及同领导的关系。 恶果就是庸人当道,超编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前的人们拿钱虽少但工作积极。 现在缺乏前进动力、工作压力,人们就不会 努力工作。 同时由于部门效率低下不会影响该部门领导的升迁。 本部门地职 位则是领导培植个人势力的资本,庸碌而乖巧的人很容易进入各部门,升不 了职也可以把日子混下去。这就是臃肿的根源。
而且科研管理机构应该服务于科研,而现存的体制用大量的评审来决定一个 学者的学术地位。 学者们得应付各种总结、审核、检查。 这仿佛是一种量化 学术水平地方法,但实际上是最差的科研管理方式。 这种重复地汇报不仅牵 扯精力,不利于团结。 而且这种规则由上 级制定、结果由上级决定的评比是长官意志的产物。 这样的体制使得学者能 否做工作、做什么、能得到何种评价取决于同领导的关系,这窒息了学术进 步。
而林夕此次改革。 依照了西方一些著名学校的办学办法,设立了 由全校终身教授组成的校教授会。 负责对全校财政预、决算进行审核。 而校党委书记只负责学校党务工作,校长为行政领导,负责学校地各学院领导的任命,负责学校规划、筹措经费、校行政机构日常工作,向教授会提 出预、决算报告。 改学校纪委为校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由校教授会定期选举产生,监督行政工作的执行情况。 发现行使职务不 力时,有权弹劾相关行政人员。
分割了管理与科研领导体系,以管理体系以学院为单位,至少有一个产业为资金来源方能建立一个学院 。 学院主要任务是负责保障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的后勤工作,即建立、 维护各种设施、发放薪水、奖、助学金。 学院同时也负责开展跨学科的学术 交流活动。 在教学、科研方面,以独立于学院外的系为单位。 一个系以系教授会为核心机构,教授会的 成员必须是终身教授,教授会选出地系主任为该系学术代表。 负责推动各种 学术交流活动。 教授会投票决定本系设定几个终身教授职位,及聘用何人担 任。 终身教授负责某一方向的科研工作,负责聘用该项目下的教职员,负责 课程的设立,负责项目资金的筹措,终身教授一经聘用。 至法定退休年龄前 校方不得单方面撤销聘任。
制定了严格的改革经费管理制度,实行行政经费与科研经费分别管理。 规定学校必须将国家直接拨款进行投资,用投资地收益进行运营,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国家最终基本不向院校直接拨款。 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经费来源于企业 收益;学校的终身教授及只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行政人员的薪金来源于此 ;学生的生活补贴、奖、助学金也来源于此。 这些列为行政经费,由各学院 管理。 而受雇于某研究项目的人员的报酬来自项目经费,由主持该项目教授 自行管理。
对行政部门,采取企业化管理,业绩是标准,每个员工必须定期就工作量、工 作计划向上级汇报,送人力资源部门备案。 人力资源部门依业绩确定薪酬。 效率下滑的部门领导必须解聘。 对教学、科研部门。 由学院制定薪资标准。 每个岗只对应一级薪资。 由校行政部门统筹金额 。
改革教学科研方式、增进学术交流,使学术成果在学术交流活动中接受检验。 学术水平以个人在学术交流中地 表现为准。 在资金上由三个方向筹备,一是上面,也就是向政府要钱。 主要用于本科教学,师生员工地生活费用,奖、助学金设立,以及一些长期性、 基础性项目开发。 二是外面,也就是向社会要钱。 应用学科应直接向与该应用相关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寻求经济支 持,任何学者如果想建立课题,就应去找钱,应用型地向社会要,基础型的 向国家要,要不来说明社会无此需要,这个课题甚至学科就不应存在。 三是下面,也就是向校办企业拿钱。 将校办产业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学校的某一学院就是其最大股东,法人代表由该学院总务长兼任,经理由社会招聘,对企业经营负 全责,对经理重奖重罚。
在全校教职员工大会,学校发展规划一经公布立即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尤其是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反对声最大,因为一旦改革,他们的利益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反倒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师们却对这份规划十分感兴趣。
林夕他知道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他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那就是发动一场人民战争,所谓的领导在学校中必然还是少数,只要取得了全校普通教职员工的支持,那么就事有可为。
在取得了学校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支持后,海天大学的改革大幕终于拉开了。
很快教育部的第一笔专项改革基金2000万元已经拨付到位,这2000万元主要是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革初期的启动资金。 而且随专款到来的还有一位林夕意想不到的人物,就是教育部副部长郑长邻。
为了监督海天大学的改革,教育部经过研究,最后决定由郑长邻到海天来亲自监督海天大学的改革。 之所以让郑长邻来,许立安是因为他曾在常委会上支持海天改革,而其他人却以为郑长邻完全可以代表他们的利益。
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见成效(中)
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见成效(中)
可那些想要给海天改革制造难题想看海天笑话的人万没想到,郑长邻却因为有把柄在林夕手中,反而成了林夕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改革初期,学校成立了改革筹备委员会,由林夕亲任筹委会主任。 而成员则由各院系全体都职员工投票选举产生的各院系新任院长担任。 各院长主要负责本提出本院教授聘任工作,原则就是必须有能力自行主持项目,并争取到项目经费。 教授名单确定后,再交由筹委会讨论通过,并最终选出终身教授,组成教授会。 而各院系学科建立也以此为基础,没有项目就不设立相应学科。 宁要一个不完整的学校,也不能要一个完整的烂摊子。
校办产业不必新建,除对原有校办产业进行改革外,还利用国家拨付的改革基金收购了几家小型上市公司。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运作,新学期开学时,学校已经是焕然一新,虽然大二、大三、大四的变化不大,可也学校放宽政策,允许他们可以在本学院内调换专业。
对大一的新生学校采取了新的制度,而且允许他们随意转系、转专业。 对学生不足的专业,将采取合并的方式解决。 并对新生采取学分制评判,也就是说只要你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毕业。 同时,对在校生考研也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方式,设立了一个类似GRE的考试,加上自述、大学成绩、推荐书。 就可以报考,外校学生也可以报考。 然后学校根据学生地综合成绩、素质来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